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吴弦光、李建军

月刊

1006-9771

cjrtponline@263.net

010-67567673,87569723

100068

北京丰台区角门北路10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的办刊方针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以宣传全面康复为宗旨,反映康复医学等方面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同时,不断增加社区康复内容。杂志以专题为特色,具有较好的可读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残疾人康复政策量化研究:基于政策建模一致性指数模型

    郭桐桐张欣怡嵇丽红董志伟...
    621-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量化分析和评价我国残疾人康复政策内容.方法 以2021年至2023年国家层面出台的10项残疾人康复政策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挖掘技术处理政策文本,根据政策建模一致性指数模型构建我国残疾人康复政策模型,对相关政策进行量化评价和分析.结果 我国残疾人康复政策在政策公开、作用方式和政策性质方面较为完善,但仍需从政策视角、政策对象和激励方式等方面进行优化.结论 我国国家层面残疾人康复政策文本总体质量较好,政策制定中仍需进一步提高政策目标的预测性,明确各部门职责与分工,改善政策激励方式,以完善我国残疾人康复政策体系,助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残疾人康复政策建模一致性指数政策量化

    中国多层次康复服务体系文献计量分析

    叶睿雪王玉龙高焱薛凯文...
    630-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我国多层次康复服务体系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合作情况、研究主题和热点.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1983年至2023年研究主题为康复、分级诊疗和三级诊疗的文献,筛选文献.描述性统计发文量,采用VOSviewer对研究者间的合作网络、研究热点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4 643篇.发文量呈现迅速发展及明显阶段性特征.5人及以上学术合作团体有9个,其中7个存在团体间合作关系.重点关键词包括社区康复(出现频次1 251,连接强度1 780)、脑卒中(出现频次674,连接强度1 126)、家庭康复(出现频次412,连接强度514)、康复护理(出现频次178,连接强度240)、生活质量(出现频次156,连接强度311).研究热点最初为残疾人康复,逐渐过渡到社区康复、家庭康复,近10年开始聚焦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满意度、心理状态、负性情绪和医联体.结论 多层次康复服务体系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重点为社区康复、脑卒中、家庭康复、康复护理和生活质量,不同研究团队之间的学术合作有待加强.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满意度、心理状态、负性情绪、医联体是多层次康复服务体系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康复医学分级诊疗文献计量学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建设运动康复专业

    荣先凤李方晖谭嘉俐
    639-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研究我国运动康复专业的发展.方法 以世界卫生组织康复指南《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和康复胜任力架构(RCF)为指导,对运动康复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探讨.结果 现代康复服务是健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联合国2030健康全覆盖、促进全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完善多学科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健全社区-医院多方位康复服务提供,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参考RCF设立教学目标,有利于以能力目标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构建以胜任力为核心的教育体系.结论 基于《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和RCF,明确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胜任力特征,优化运动康复专业培养模式,探索运动康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路径.

    运动康复课程康复胜任力架构人才培养

    虚拟现实技术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

    吕美玲王洁曾维斯温晓婷...
    648-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虚拟现实(VR)技术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和PubMed中关于VR技术干预帕金森病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4年2月29日.对照组接受常规认知训练、常规平衡训练或常规物理治疗,试验组接受VR技术干预.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5.1.0版RCT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GRADE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 最终纳入RCT 13篇,涉及患者426例.部分文献未对分配隐藏和盲法进行描述,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或其他偏倚不清楚.Meta分析显示,VR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分(MD=1.11,95%CI 0.31~1.90,P=0.006)、连线测试(TMT)-A评分(MD=-6.25,95%CI-11.71~-0.78,P=0.030)、抑郁评分(SMD=-0.56,95%CI-0.95~0.18,P=0.004),但对TMT-B评分(MD=-6.01,95%CI-28.16~16.14,P=0.590)、统一帕金森病综合评定量表第二部分(UPDRS-Part II)评分(MD=-2.11,95%CI-4.97~0.75,P=0.150)、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MD=-0.92,95%CI-4.03~2.19,P=0.560)效果不明显.VR技术对MoCA评分、UPDRS-Part II评分和PDQ-39评分的证据等级为低级,TMT评分和抑郁评分为中等.结论 VR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抑郁,但在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效果不显著.

    帕金森病虚拟现实认知功能生活质量Meta分析

    成年高尔夫球员腰部损伤风险因素及健康与康复干预策略:Scoping综述

    曹亚萍李炬黄明昊李忠诚...
    657-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成年高尔夫球员腰部损伤的风险因素及健康与康复干预策略的证据.方法 采用主题词检索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Scopus、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成年高尔夫球员腰部损伤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4月1日.提取作者、国家、发表时间、研究对象、腰部损伤风险因素和干预策略,并进行Scoping综述.结果 最终纳入英文文献9篇,来自美国、澳大利亚、韩国、葡萄牙和南非5个国家,涉及237例高尔夫球员,研究类型涉及调查研究3篇、前瞻性纵向队列研究1篇和随机对照试验或准实验设计5篇.研究对象包括职业高尔夫球员和业余高尔夫球员.造成腰部损伤风险因素主要有过量重复的不规范挥杆技术动作造成腰椎过度扭转和腰部肌群过度使用,腹直肌、竖脊肌和背阔肌激活模式异常导致无法维持大强度挥杆动作中的脊柱稳定,以及躯干与髋关节旋转功能受限造成挥杆动作中腰椎过度补偿.腰部损伤健康与康复干预策略有充分利用肌电、超声生物反馈技术,加强对腰部薄弱肌群和挥杆技术动作的筛查,进一步优化训练负荷和规范挥杆技术动作,加强躯干和髋关节的功能性训练,加强腰腹、核心肌群和深层肌群的力量训练.结论 成年高尔夫球员腰部损伤的风险因素主要涉及过量重复的不规范挥杆技术动作、腰腹与核心肌群力量不足、躯干与髋关节功能受限.有效的干预策略包括充分利用肌电、超声生物反馈技术优化训练负荷,规范挥杆技术动作、加强躯干和髋关节的功能训练、增强腰腹,核心肌群与深层肌群的力量训练.这些策略有助于减少高尔夫球员的腰部损伤风险,提升运动表现和身心健康.

    高尔夫球员腰痛风险干预Scoping综述

    近10年非侵入性脑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文献计量分析

    胥琪玲姜晓煜毕鸿雁
    665-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近10年非侵入性脑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相关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前沿趋势.方法 检索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关于非侵入性脑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1.R3对作者、机构、国家和关键词等绘制知识图谱.结果 共纳入1 351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美国、意大利和中国是高产国家,伦敦大学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发文最多的作者是Alfredo Berardelli.热点关键词有深部脑刺激、运动皮质、基底神经节等,近两年出现的突现词有治疗、非侵入性脑刺激、辅助运动区和运动障碍等.结论 近10年非侵入性脑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相关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非侵入性脑刺激对帕金森病运动皮质区的研究、非侵入性脑刺激与深部脑刺激、非侵入性脑刺激与脑电图和功能成像等非侵入性神经成像技术的联合应用.未来可进一步探究非侵入性脑刺激辅助运动区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障碍.

    帕金森病非侵入性脑刺激文献计量学

    经颅直流电刺激在脑卒中康复中应用的文献计量分析

    杨彬刘明月高丹李哲...
    675-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应用于脑卒中康复的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自建库至2023年3月31日收录的tDCS用于脑卒中康复研究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apce 6.2.R2软件绘制学科、发文量、国家、关键词以及共被引的可视化图谱.结果 共纳入英文文献732篇,中文文献322篇,年发文量均呈上升趋势.英文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被引频次最高的期刊是Stroke.较高关注度的关键词为虚拟现实、上肢、经颅磁刺激等.共被引文献的聚类词有失语症、稳态可塑性、运动恢复等.结论 tDCS用于脑卒中康复领域的研究热度逐年提升,研究方向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研究热点包括脑卒中后运动、言语功能的恢复,以及与其他治疗手段(如重复经颅磁刺激、针刺等)的联合应用.未来tDCS与脑机接口、虚拟现实等新康复手段的结合,以及选择个性化刺激参数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tDCS模型,可能是该领域的研究趋势.

    脑卒中经颅直流电刺激康复文献计量学知识图谱

    脑卒中后足下垂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李艳丽刘兰群徐基民王海芳...
    686-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足下垂领域内的研究动态和前沿趋势.方法 检索建库至 2024年 1月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中脑卒中后足下垂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2.R2和VOSviewer 1.6.19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490篇文献.1992年以后发文量逐年增加,2020年最多.研究机构以美国的机构为主.文献聚焦于医学、医疗和临床领域,康复学文献最多,达到230篇.高频率关键词有康复、偏瘫步态、电刺激、足下垂和脑卒中等.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形成关于运动康复、神经康复技术、步态分析、功能性恢复技术、康复治疗效果评估等10个主要聚类.结论 脑卒中后足下垂的康复研究正朝着技术与治疗方法相融合、注重运动功能评估和治疗效果证据,以及个体化康复方案的方向发展.

    脑卒中足下垂知识图谱文献计量学

    近10年脑电图应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领域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张哲董献文徐成铭胡文静...
    693-7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脑电图应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2014年1月至2024年1月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2.R4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 509篇,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发文量和节点中心性最高的国家为美国.该领域发文期刊主要集中于临床医学、免疫学、心理学等学科.关键词共现和聚类结果表明,研究主要聚焦于ASD核心症状与脑电图指标的相关性研究、ASD及其共患病的鉴别诊断、脑功能连接以及康复疗效的评估.近3年突现的关键词主要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结论 脑电图应用于ASD领域的研究热度呈上升趋势,未来可以重点关注利用脑电图联合多模态神经成像及机器学习技术探索ASD脑网络机制.

    孤独症谱系障碍脑电图文献计量学

    不同病程脑卒中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与感觉、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杨世宁马将李红郭立颖...
    701-7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病程脑卒中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与感觉、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2021年6月到2023年10月,连续纳入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脑卒中患者177例,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组(14 d之内,n=25)、恢复早期组(14 d~1个月,n=110)和恢复中晚期组(1~6个月,n=42).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行SEP检查,记录N20潜伏期和振幅;采用单丝和两点辨别工具分别测试患者手的单丝触觉和两点辨别觉;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估运动功能.分析各组SEP与感觉和运动各项指标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3组单丝触觉和两点辨别觉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急性期组SEP与感觉和运动功能不相关(P>0.05).恢复早期组N20潜伏期与单丝触觉呈负相关(r=-0.267,P=0.005),与两点辨别觉呈正相关(r=0.220,P=0.021);N20振幅与单丝触觉(r=0.328,P<0.001)和FMA-UE评分呈正相关(r=0.418,P<0.001),与两点辨别觉呈负相关(r=-0.405,P<0.001).恢复中晚期组N20潜伏期与FMA-UE呈负相关(r=-0.313,P=0.044),N20振幅与单丝触觉(r=0.598,P<0.001)和FMA-UE评分(r=0.393,P=0.010)呈正相关,与两点辨别觉呈负相关(r=-0.591,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恢复中晚期患者单丝触觉的评分与N20潜伏期水平呈负相关(β=-0.510,P=0.046),FMA-UE评分与N20振幅水平呈正相关(β=0.313,P=0.026);恢复早期患者两点辨别觉评分与N20振幅水平呈负相关(β=-0.270,P=0.039).结论 病程越长,SEP与感觉和运动功能的相关性越显著.

    脑卒中感觉功能运动功能体感诱发电位神经电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