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吴弦光、李建军

月刊

1006-9771

cjrtponline@263.net

010-67567673,87569723

100068

北京丰台区角门北路10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的办刊方针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以宣传全面康复为宗旨,反映康复医学等方面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同时,不断增加社区康复内容。杂志以专题为特色,具有较好的可读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ICF的听力障碍儿童言语与语言康复服务:理论架构与服务体系

    周静易玲陈建超陈雪芬...
    745-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生物-心理-社会功能和健康模式,系统分析世界卫生组织(WHO)康复相关的政策文件,探讨听力障碍儿童言语与语言康复的理论与政策原则、服务体系以及优先发展领域、主要政策和技术措施.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和政策研究法,系统梳理ICF的功能和健康架构、WHO康复相关政策报告和美国语言听力协会技术文件,结合我国听障儿童康复服务的现状和需求,提出构建基于ICF的听障儿童言语与语言康复服务体系的理论框架、优先领域和主要政策与技术措施.结果 发展听障儿童言语与语言康复需要遵循八大原则:以儿童为中心、尊重个体差异;全生命周期支持和促进持续发展;开展循证实践,确保干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多学科团队合作并提供全面支持;构建家庭参与的支持网络;促进儿童的融合教育与社会参与;关注文化敏感性;技术赋能康复创新.听障儿童言语与语言康复要构建五大服务体系:早期筛查、诊断与干预综合体系;家庭和社会支持体系;多学科团队服务体系;全方位、多层次的听障儿童言语与语言康复服务体系;数字赋能服务构建新的康复服务模式.并讨论了优先发展领域以及主要政策和技术措施.结论 基于ICF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功能和健康架构,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完善服务体系、构建多学科团队服务、推广数字赋能技术、加强社会支持等措施,可以为听障儿童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持续性的高质量、全覆盖康复服务,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参与,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

    儿童听力障碍言语与语言康复服务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探讨我国儿童康复治疗师胜任力和专业活动

    冯蕾吕军王晓茜郑红颖...
    752-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构建我国儿童康复治疗师的胜任力和专业活动.方法 采用RCF,通过学术文献、官方网站资料、关键知情人访谈等方法收集儿童康复领域的胜任力、活动和任务等内容,筛选适用于儿童康复治疗师胜任力要求,基于儿童康复治疗情境下调整胜任力维度和活动.结合主题架构分析和内容分析合并相似内容,将胜任力与典型职业活动进行匹配,制定我国儿童康复治疗师胜任力架构和专业活动.采用德尔菲法对22名专家进行函询,最终确定胜任力维度和活动内容.结果 专家积极性系数88.00%,专家权威系数0.84,专家意见对重要性的集中程度更高,各胜任力维度和活动CV值均≤0.25,W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家协调性较高.本研究制定的我国儿童康复治疗师胜任力架构涵盖17个胜任力维度和17项专业活动.结论 采用RCF探索典型职业的胜任力,可提升康复领域研究结果的应用,为明确我国儿童康复治疗师岗位工作内容、培养人才胜任力提供借鉴.

    康复胜任力架构儿童康复治疗师胜任力活动

    书讯

    759页

    华东三省市儿童康复治疗师胜任力及专业活动研究

    陈岚卿吕军王晓茜郑红颖...
    760-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我国江苏、上海和浙江三省市儿童康复治疗师胜任力和专业活动现状.方法 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胜任力调查表对江苏、上海和浙江三省市168例儿童康复治疗师进行问卷调查.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一对一访谈儿童康复治疗师35例,采用主题框架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62份.调查显示,儿童康复治疗师胜任力(3.44±0.87)分,其中专业精神领域得分(3.90±0.77)和实践领域得分(3.83±0.77)较高,管理与领导力领域得分(2.92±1.44)和研究领域得分(2.14±1.64)较低.潜类别分析显示,儿童康复治疗师可分为4类,以中级组占比最大(34.57%),低学习研究组占比最少(8.64%).访谈发现,治疗师在保持与儿童家庭沟通、管理自我专业发展等胜任力存在问题.结论 江苏、上海和浙江儿童康复治疗师专业胜任力上四个维度高于3分,仅管理与领导力低于3分.

    儿童康复治疗师康复胜任力架构潜类别分析胜任力专业活动

    适应性体育活动对智力与发展性残疾儿童功能、活动和参与效益的系统综述

    杨家坤张晓侠
    768-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适应性体育活动(APA)对智力与发展性残疾(IDD)儿童身体功能、运动技能、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Google Scholar、Cochrane Library和PsycINFO等数据库收集2014年1月至2024年5月公开发表的APA对IDD儿童功能和活动效益的相关文献.采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进行系统综述.结果 最终纳入9篇英文文献,PEDro量表评分5~8分,质量中等至高.纳入文献来自中国、乌克兰、伊朗、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土耳其等7个国家,涉及327例IDD儿童,主要来源于智力残疾研究、健康、运动与康复、适应性体育等领域期刊.发表时间主要集中在2018年至2022年.研究对象年龄7~18岁,涵盖多种IDD类型,包括智力残疾、孤独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PA干预涉及单一类和综合类,其中综合类包括多种类型的APA、运动行为管理、辅助技术应用等,活动由适应性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基于IDD儿童的兴趣与身体活动需求设计.具体干预方式包括适应性球类运动(足球、体操、篮球、网球、乒乓球等),适应性力量训练(站立举重、胸前传球等),执行功能训练(打鼹鼠、飞盘、击球和投掷等)以及适应性滑雪、步行、平衡训练等,干预频率为每次30~70 min,每周2~3次,干预强度为低~剧烈,干预持续8~36周.不同类型的APA对IDD儿童功能和健康效益体现在4个方面.在身体功能方面,能够提高IDD儿童的心肺耐力(最大摄氧量、心率恢复等),增强肌肉力量与耐力(握力、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提高动作灵活性(动作变化的迅速、准确和协调等)与柔韧性(坐位体前屈、肩关节活动度等),改善平衡与运动协调能力(静态/动态平衡测试、动作协调性评估等)与体成分(体质量指数、体脂率、腰臀比等).在运动技能与能力方面,能够发展IDD儿童的基本运动技能(如行走、跑步、跳跃、投掷、接球等)以及复杂运动技能(如球类运动、体操、舞蹈等),提高运动能力测试成绩.在心理健康方面,有助于降低IDD儿童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提高自尊水平,改善执行功能.在社会参与方面,有助于提高IDD儿童的身体活动参与度,社交互动频率与质量,提升生活质量.结论 本研究系统综述了APA对IDD儿童功能、活动和参与效益的证据.根据儿童的功能和发展水平设计的多样化APA及其课程,可以提升IDD儿童的身体功能、运动技能、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智力与发展性残疾儿童适应性体育活动系统综述

    ICF框架下运动疗法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效果的Meta分析

    温艳飞杨露班玥Ykabaru Daniela BERBESI NORIEGA...
    778-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框架,系统评价运动疗法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CNSNP)患者身体结构、功能、活动和参与等方面的干预效果.方法 构建PICO架构,系统检索CBM、万方、维普、中国知网、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纳入有关运动疗法干预CNSNP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4年3月.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GRADE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进行数据合并和分析,采用Stata 18.0进行偏倚风险评估.结果 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共668例患者.PEDro量表评分5~8分.运动疗法类型包括肌力训练、稳定性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瑜伽和普拉提等;对照组包括空白对照、物理因子治疗和健康教育.运动疗法可显著增加患者颅椎角(SMD=0.84,95%CI 0.42~1.26,P0.001),降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SMD=-2.05,95%CI-2.58~-1.52,P0.001),提高压力疼痛阈值(MD=112.27,95%CI 75.03~149.50,P0.001),提高颈椎前屈(SMD=1.24,95%CI 0.34~2.15,P=0.007)、侧屈(SMD=1.52,95%CI 0.40~2.65,P=0.008)关节活动度,提高颈深屈肌耐力(SMD=1.02,95%CI 0.10~1.94,P=0.03),改善颈椎关节位置觉(SMD=-1.00,95%CI-1.47~-0.53,P0.001),但对于改善后屈(SMD=0.85,95%CI-1.04~2.75,P=0.38)、旋转(SMD=1.65,95%CI-0.35~3.65,P=0.11)关节活动度的效果不显著;运动疗法还能降低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MD=-11.88,95%CI-16.09~-7.68,P0.001),对健康调查简表评分效果不显著(MD=19.04,95%CI-3.00~41.08,P=0.09).结论 运动疗法可以改善CNSNP患者的异常姿势、疼痛、前屈和侧屈运动、颈屈肌耐力和关节位置觉,改善功能障碍,但对提高颈部后屈和旋转运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慢性非特异性颈痛运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Meta分析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高血流限制训练康复效果的系统综述

    唐乐天黄兆欣刘超肖晓飞...
    789-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综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实施高血流限制训练(BFRT)的康复效果.方法 采用主题词检索方式,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BM、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自建库至2024年5月1日.采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量表对纳人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提取相关数据进行系统综述.结果 纳入7篇,涉及受试者183例,来自6个国家,干预地点主要是医院康复科和康复中心.发表时间集中于2016年至2023年.BFRT组在常规康复训练时对下肢进行加压,组间放气休息0.5~2 min或不放气.BFRT组的改善作用体现在肌肉力量、肌肉形态和身体功能等方面,能促进肌力增加、肌肉肥大,改善膝关节功能.干预总时长和训练强度会影响改善效果.结论 高BFRT可以改善ACLR术后膝关节周围肌肉状况、促进功能恢复.为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和康复效果,采用低强度肌力训练,每组15~30次重复动作,每次训练4~5组,每周训练2~3次,训练总时长≥3周.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血流限制训练膝关节功能系统综述

    帕金森病疼痛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陈梦缘王秋琴徐语晨刘洁...
    797-8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疼痛相关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趋势.方法 检索自建库至2023年11月中国知网、维普、万方、CBM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人文献926篇,其中中文293篇,英文633篇.中文高频关键词有生活质量、睡眠障碍、抑郁等,英文高频关键词有nonmotor symptom、quality of life、levodopa等.中文最新突现词为发病机制,英文最新突现词为exercise和management.结论 帕金森病疼痛相关研究呈上升趋势,其疾病特征、发病机理、生活质量、康复干预、临床疗效等方面已成为研究热点.深入探讨帕金森病疼痛的作用机制,构建科学有效的康复管理方案,将成为未来研究趋势.

    帕金森病疼痛文献计量学

    基于ICF的社区老年人健康相关康复服务架构与策略探析

    井淇蔡伟芹高倩倩嵇丽红...
    804-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社区与人群视角科学评估老年人健康相关康复服务需求,构建社区老年人健康相关康复服务框架.方法 从社区层面分析老年人健康相关康复服务存在的局限性,并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框架构建社区老年人健康相关康复服务框架并提出实施路径.结果 本研究在分析国内外现有社区康复服务的评估、供给和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新时代背景和现实要求,阐释了社区老年人健康相关康复服务的内涵,提出以ICF为指导构建社区老年人健康相关康复服务框架,从提高领导力和政策、筹资、人力、服务供给、技术、数智赋能等方面提出推动社区老年人健康相关康复服务的实施策略,为落实推动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参考和借鉴.结论 要持续加快推动健康相关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增加健康相关康复服务供给,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相关康复服务需求.

    老年人社区健康相关康复服务策略

    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的相关因素研究

    段林茹郑洁皎陈茜李燕...
    811-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影响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的相关因素,预测跌倒风险等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4年1月在华东医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64例,记录患者就诊时的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卒中类型、病程,功能指标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2.0(WHODAS 2.0)、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功能性前伸测试(FRT)、多方向伸展测试(MDRT)、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行走指标计时起立行走试验等.以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等级为因变量,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判别分析对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因素进行观察.结果 纳入患者平均年龄约66岁,男性多于女性,脑梗死患者多于脑出血患者,平均病程(4.50±6.02)个月,跌倒风险等级轻度、中度、重度的脑卒中患者分别为19例、26例、1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跌倒风险等级脑卒中患者间WHODAS 2.0、FMA、FMA-上肢部分(FMA-UE)、FMA-下肢部分(FMA-LE)、FRT、MDRT-向前(MDRT-F)、MDRT-向右(MDRT-R)、MoCA评分有显著性差异(F>2.277,P<0.05).判别分析显示,不同跌倒风险等级患者的功能参数方程不同,采用回顾法验证Fisher判别函数、Bayes判别函数正确率分别为75%、78.1%,误判率分别为25%、21.9%.结论 活动参与能力、上下肢运动功能、向前向右方向的稳定极限及认知功能影响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等级,通过功能指标建立判别函数可对跌倒风险等级进行预测.

    脑卒中跌倒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活动和参与运动功能判别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