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言静霞

双月刊

1001-7143

journals@china.com

010-62572403

100190

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710室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iodical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主办的、面向全国的我国第一个综合研究科技期刊的刊物,被《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确认为“信息与知识传播”类核心期刊。本刊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办刊宗旨,领先和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者,开展科技期刊研究,促进期刊事业繁荣,推动科技进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在第二届"科技期刊学术论坛"暨开放科学环境下科技期刊高质量建设与集群化发展研修班的致辞发言

    刘细文
    559-560页

    在开放科学和AI时代塑造新型学术交流模式

    张智雄
    561-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开放科学和AI时代,为科技期刊、出版集团、文献情报机构等学术交流体系建设的参与者塑造新型学术交流模式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梳理学术交流体系的功能和职责,分析开放科学和AI技术为学术交流模式带来的变革和影响,总结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在开放科学和AI时代,努力推动新型学术交流体系建设的相关举措.[结果]当前,开放科学对学术交流体系的影响主要体现为预印本交流兴起、开放评阅与版权变革;AI对学术交流体系的影响主要体现为AI辅助学者的科学研究及投稿流程、AI推动学术出版自动化智能化进程、AI促进学术期刊传播;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推动新型学术交流体系建设的相关举措分别是推出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构建基于ChinaXiv预印本平台的"预注册+预印本+开放评阅+正式发布"开放领域学术交流体系、建设支撑科技文献内容智能挖掘与利用的SciAIEngine以及与头部企业合作建成并发布科技文献大模型及星火科研助手.[结论]学术交流体系建设的参与者要积极作为,在开放科学和AI时代塑造新型学术交流模式.

    开放科学学术交流AIforScience

    科技期刊与预印本平台协同发展路径与策略研究

    刘敬仪杨恒初景利
    568-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科技期刊与预印本平台的协同发展路径,提出科技期刊与预印本平台的协同发展策略,为构建开放科学时代新型学术交流模式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科技期刊与预印本平台合作案例,采用描述型案例研究法,总结、梳理现有典型合作模式的特征,提炼科技期刊与预印本平台的协同发展路径.[结果]研究发现,现阶段科技期刊与预印本平台存在3条协同路径,分别为平台发展驱动的资源协同、用户需求驱动的流程协同、开放科学驱动的目标协同.[结论]建议科技期刊及各预印本利益相关者充分认识协同发展益处、不断强化协同发展意识、尽快制定协同发展政策、共同构建协同发展生态.

    科技期刊预印本平台预印本开放科学协同

    科技期刊产业链价值流动机制和优化策略研究

    杨海平张冰越吴瑞琳覃周亚...
    577-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科技期刊产业链结构与产业链价值流动规律,为科技期刊产业链价值优化提出建议.[方法]运用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对科技期刊产业知识链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进行梳理.基于价值链理论,结合科技期刊产业链,明确供应链、增值链、输出链等分链条的价值活动,明晰科技期刊产业各环节的价值流向.[结果]以知识的流动为核心构建上游生产与组织、中游发行与传播和下游服务与应用的科技期刊产业链结构图.从价值增值的角度分析模块间的价值流动,并构建科技期刊产业链价值流动模型.[结论]科技期刊产业链存在价值流动堵塞、纵深拓展不足、利益分配失衡等问题.科技期刊应打破资源壁垒,实现协同共享;加速吸引资本注入,明确收益机制;深入挖掘内容资源,探索跨界增值渠道;完善技术手段,革新产业生态.

    科技期刊产业链价值链价值流动

    我国科技期刊产业服务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任红梅张恬刘晶晶张宏翔...
    586-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调研科技期刊在创新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展示科技期刊在促进产业发展、服务行业进步中的价值与作用.[方法]以不同行业的技术类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现场走访、主编访谈、案例研究等方法,从实例中挖掘行业期刊在聚焦产业发展、集聚行业优质资源、打造特色专栏专刊、开发期刊智库功能、促进创新合作等方面的举措,总结科技期刊服务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启示.[结果]科技期刊作为我国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创新、服务产业、推动交流、推动行业进步等方面有着重要价值,是科技成果的重要载体和交流的重要渠道.[结论]明确科技期刊在产业链中的定位,服务决策与转化,实现科技期刊的产业价值,从而提升我国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

    科技期刊科技创新主题策划产业发展行业服务

    高水平科学家担任科技期刊编委的现状调研与分析

    李苑刘荣刘凤红沈哲思...
    593-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研高水平科学家担任科技期刊编委的情况,梳理科技期刊的编委会并从科学家角度分析其发挥的重要作用,客观呈现科学家参与科技期刊建设的现状.[方法]通过网络调研高水平科学家数据,梳理我国代表性科技期刊的编委会组成和规模,通过问卷调研和访谈了解科学家参与科技期刊建设的现状.[结果]担任科技期刊编委的高水平科学家数量和比例与期刊质量相关,编委会规模与期刊影响力相关,编委在期刊中发挥的作用与期刊编辑期待较为一致,但在个别方面存在差异.[结论]编委会中高水平科学家数量和比例与科技期刊质量存在相关性,科学家作为编委发挥的作用基本达到编辑的预期,但科学家作为科技期刊编委的贡献仍需要系统和多维度的评价.

    科技期刊高水平科学家编委会

    中国科技期刊知识服务技术路径探析——以Consensus.app为例

    刘红霞王立磊沈锡宾霍永丰...
    600-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深入剖析新型知识服务平台Consensus.app的运行模式和技术实施方式,探索大语言模型为中国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发展带来的新启示.[方法]以文献调研与网络实证调研相结合的形式,分析Consensus.app平台的功能、特点及知识服务的表现形式,揭示该平台运行的技术实现方式,评估其在促进科技文献知识获取方面的作用,总结其应用中可能存在的优劣性.[结果]Consensus.app的语料库通过Semantic Scholar数据库的2亿篇摘要信息构建,该平台运用多种人工智能技术,从研究论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构建向量化的知识数据库,然后使用OpenAI的接口将用户提问转化为检索语句对知识库进行检索,再基于检索命中信息生成扼要结论反馈给用户.Consensus.app可针对不同问题提供直接基于数据支持的结论,并快速阅读文献快照信息,协助用户快速决策.[结论]Consensus.app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语言模型答案所缺乏的准确性和证据链问题,为科技期刊在大模型时代的广泛高效应用提供更丰富的使用场景,展示结合大语言模型构造知识库来提供科技期刊知识服务的新路径.在新时期,科技期刊界要高度重视数据质量建设,重视跨界合作、版权完善,积极拥抱大模型时代的趋势变化,迎接科技期刊的"AI+"时代.

    大语言模型科技期刊知识服务人工智能

    面向开放科学的科技期刊转型演进过程研究

    曹珂瑞杜杏叶李涵霄李金蔓...
    607-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梳理开放科学环境下科技期刊的规律性演进过程,为科技期刊的转型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通过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网站,梳理开放科学背景下科技期刊的转型发展过程,引入耦合理论探讨以科技期刊为代表的传统学术交流系统和开放科学驱动的开放学术交流系统的关系变化,探索学术交流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科技期刊的转型发展方向.[结果]科技期刊与开放科学之间存在相对独立、相互作用、逐渐融合的关系.面向开放科学的科技期刊转型演变包括开放科学出现前的传统发展阶段、开放科学萌芽后的初步发展阶段、开放科学突起后的被动转型阶段、开放科学繁荣下的主动变革阶段、科技期刊与开放科学的协作融合阶段5个阶段.科技期刊与开放科学两个系统的耦合关系也呈现相对稳定期、反向作用期、磨合发展期、协同发展期4个演化阶段.[结论]随着两个系统的耦合关系不断向协同发展阶段过渡和发展,科技期刊应不断转变思维,积极拥抱开放科学,以用户为中心密切关注用户需求并不断探索新的开放学术交流模式,推动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学术交流生态系统.

    开放科学科技期刊系统耦合演进过程学术交流生态系统

    英文科技期刊基于"学术+出版"办刊模式的探索——以《纳米材料科学(英文)》的办刊实践为例

    王维朗袁文全游滨薛婧媛...
    617-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英文科技期刊"学术+出版"办刊模式,探索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为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纳米材料科学(英文)》的发展实践为切入点,分析"学术+出版"办刊模式的主要内涵,讨论"学术"与"出版"的主要分工和职责.[结果]科技期刊"学术"方面重点在于以主编、编委为核心的学术团队,控制学术质量,确保科技期刊前端的内容质量;"出版"方面关键在于以期刊编辑为中心的出版团队,负责期刊的过程管理及后端的影响力提升."学术"与"出版"相结合,确保科技期刊前端的内容质量、过程的规范标准及后端的影响提升.[结论]科技期刊"学术+出版"办刊模式,可实现"学术"与"出版"之间优势互补、互助共进,形成办刊合力,提升期刊发展的整体性和协同性,从而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

    一流科技期刊办刊模式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

    科技期刊影响力"五力模型"及提升策略

    梁永霞杨中楷田宏刘晶晶...
    623-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梳理与科技期刊相关的科学学理论基础上构建科技期刊影响力"五力模型",并提出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路径及策略.[方法]利用文献调研、深入访谈、概念辨析等方法,从科学知识生产、流动、传播等方面构建科技期刊影响力"五力模型",进而提出对策建议.[结果]提出科技期刊影响力包括知识力、说服力、管理力、表现力和传播力5个方面,以这5个方面构建科技期刊影响力"五力模型".[结论]科技期刊影响力的形成与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善用知识活动理论,提升科技期刊知识力;深入理解范式理论,提高科技期刊说服力;重视科学界的马太效应,增强科技期刊管理力;发挥结构洞优势,展现科技期刊表现力;充分认识科技期刊功能,加强科技期刊传播力.

    科技期刊科学学理论五力模型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