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学(化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学(化学)
中国科学(化学)

黎乐民

月刊

1674-7224

chemistry@scichina.org

010-64016732

100717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中国科学(化学)/Journal SCIENTIA SINICA Chim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是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自然科学专业性学术刊物。《中国科学》任务是反映中国自然科学各学科中的最新科研成果,以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中国科学》以论文形式报道中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的和有重要意义的科研成果。在国际学术界,《中国科学》作为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也受到高度重视。国际上最具有权威的检索刊物SCI,多年来一直收录《中国科学》的论文。1999年《中国科学》夺得国家期刊奖的第一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吩噻基二氟甲基锍盐:一种多功能亲电二氟甲基试剂

    聂晶马军安
    811-812页

    利用水解反应可控构筑具有复杂拓扑结构的超分子组装体

    周永丰
    813-814页

    构筑未来:框架化学的研究前沿与产业化展望

    岳衎丁三元雷浩卜显和...
    815-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框架化学的基础及应用研究"研讨会,本文阐述了"框架化学"的科学内涵,从框架结构的设计合成、精确表征、高性能化和产业应用四个方面综述了框架化学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凝练了该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并提出了面向国家需求和产业发展的重点发展方向.

    框架化学多孔材料金属-有机框架共价有机框架超分子有机框架

    软模板法制备多级孔沸石分子筛的研究进展

    齐硕王家亮张红丹程鹏...
    82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沸石分子筛是化学工业领域应用极为广泛的固体催化剂之一,但其微孔结构也为沸石分子筛在实际应用中带来了一些限制.多级孔分子筛结合了分子筛微孔孔道良好的催化性能和介孔或大孔系统优秀的传质能力,使其在不同的催化反应中特别是含有大分子的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因此多级孔分子筛的制备成为了当下的研究热点.相较于其他制备方法,软模板法能更好地控制所制备的多级孔分子筛的介孔结构和孔道尺寸.本文以多级孔分子筛的种类作为分类依据,系统地阐述了不同软模板剂对多级孔分子筛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沸石多级孔软模板催化结构

    基于Y系列不对称小分子受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张英楠陈毅朱甜甜李海阳...
    837-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高效的小分子受体材料(small-molecule acceptors,SMAs)的设计和性能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使得有机太阳能电池(organic solar cells,OSCs)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有望替代传统硅基太阳能电池在一些细分领域得到应用.在众多的OSC小分子受体材料中,具有A-DA'D-A(D和A分别指电子给体和受体单元)型结构的不对称稠环小分子受体材料因其优异的光伏性能备受人们关注,其具有更大的偶极矩和更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利于分子堆积及增强电子迁移率,这类材料的光电转换效率最高已经突破19%.本综述聚焦于不对称稠环小分子的分子结构(包括端基、中心核以及侧链)的设计及晶体结构方面,总结了基于Y系列的不对称稠环型小分子受体的研究进展.通过分子结构-材料性能-光伏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总结,为开发高性能的不对称稠环小分子受体材料提供一种分子设计策略.

    有机太阳能电池受体材料分子结构不对称稠环受体

    3D打印聚酰亚胺材料研究与进展

    杜新玉刘仪莫松何民辉...
    85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3D打印可根据三维数字化模型在不使用模具的前提下将制件逐层成型,具有传统成型工艺难以企及的效率与经济优势,已在轨道交通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应用.但可打印聚合物材料种类与性能不足,制约了3D打印从原型制备技术向工程制造技术的发展.聚酰亚胺本征兼具高耐热性与优异力学性能,将3D打印技术与聚酰亚胺材料相结合有助于缩小3D打印与传统成型技术的差距,释放3D打印工业应用潜力.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3D打印聚酰亚胺的发展现状,重点从聚酰亚胺物理与化学特性调控、材料制备与改性、3D打印工艺与后处理工艺优化、打印件性能与功能以及尺寸稳定性等方面对熔融沉积、立体光刻、数字光处理、直接墨水书写、紫外辅助直接墨水书写以及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型聚酰亚胺的研究工作进行了介绍,并对3D打印聚酰亚胺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讨论分析.

    3D打印聚酰亚胺力学性能耐热性尺寸稳定性

    用于收集低品位热的热电化学电池研究进展

    张瑞峰俞明浩李朕陈志刚...
    871-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品位热(<150℃)是一种丰富且广泛存在的可持续能源,但也存在分布弥散、利用率低的特点.因此,开发高效且经济的低品位热回收技术对于能源的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一种新型的低成本低品位热富集体系——热电化学电池逐渐兴起,并引起研究者极大的兴趣.基于此,本综述详细总结了近十年来关于热电化学电池这一新兴能源富集体系的研究进展.本文首先介绍了热电化学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然后探讨了现有电池装置的主要设计类型;接着,针对如何提升电池体系的温度系数(Se)和功率密度(P),详细讨论了电解液和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最后,介绍了电池体系在面向实际应用时的组装及设备集成方法,并展望了该研究领域未来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低品位热热电化学电池电解质电极材料设备集成

    电催化反应电极界面纳微气泡多尺度研究进展

    褚俊杰王宗旭白璐刘亚伟...
    892-9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电解水制氢、电催化还原CO2等过程中,常伴随着电极表面纳微气泡的产生,其中气泡的成核、生长、运动等演变行为会极大影响电极表面活性位点的覆盖和释放,进而影响电化学反应效率.因此,电催化反应界面气泡的演化行为及调控机制,以及其如何影响反应速率、反应稳定性及选择性,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电催化反应中电极界面纳微气泡的多尺度演化过程及其与电催化性能间的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气泡的成核、生长和脱离的演化机制;以电解水制氢和CO2电催化还原反应为典型研究体系,重点论述了电极结构和电解液设计对纳微气泡演化行为和反应效率的影响规律;从实验研究和计算角度,对电催化反应中电极界面纳微气泡的重点研究工作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电极界面纳微气泡电催化气泡演化行为

    水热炭化合成色氨酸衍生手性碳量子点及其手性识别性能研究

    范金玥徐明聪李伟安邦...
    903-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保留碳量子点性质的同时获得手性特征是手性碳量子点(CCQDs)合成的关键.本研究以氨基葡萄糖(N-Glu)为碳源,色氨酸对映体(L-/D-Trp)为手性源,采用水热炭化法制备出在紫外光下能够发出明亮蓝色荧光的手性碳量子点(L-/D-NCQDs).研究表明,L-/D-NCQDs的平均粒径为4.0~4.5 nm,激发波长为310和368 nm,发射波长为450 nm.圆二色光谱证实了 L-NCQDs和D-NCQDs为一对对映异构体,在220、280和350 nm处呈现相反且对称的手性信号.其中,220nm处较强的手性信号源于表面手性残基的保留.280和350nm的手性中心源于手性单体在碳核中的堆叠和光学跃迁.L-NCQDs对L-/D-天冬酰胺(L-/D-Asn)和L-/D-谷氨酰胺(L-/D-Gln)对映体展示出优异的手性识别性能.左旋对映体对L-NCQDs的荧光发射强度无明显影响,而右旋对映体能够显著增强L-NCQDs荧光发射强度,在0~6.25 mM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0.06和0.29 mM.对映选择性(ID-I0)/(IL-I0)分别为 8.7和 4.0.

    水热炭化手性碳量子点色氨酸手性识别

    基于二苯基蒽三重态湮灭剂的COF材料制备与上转换发光研究

    姚家斌孙煜娇魏玲玲杨成...
    916-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湮灭剂作为三重态湮灭(TTA)上转换发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堆积有序度对上转换发光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常见三重态湮灭剂——二苯基蒽(DPA)构筑了三种共价有机框架(COF)材料并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粉末X射线衍射(P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手段对材料形貌进行了详细表征,发现随着体系中所使用醋酸浓度的提高,COF材料的堆积有序度逐渐提高.将其应用于固相三重态湮灭剂,发现随着材料有序度的提升,上转换体系的TTA效率由3%提高至69%,提高了23倍.尽管由于材料紧密度的增加导致了三重态能量传递(TTET)效率的降低,但由于TTA效率的提高,使得整体上转换发光效率提高了3倍.本文的结果为设计固相三重态湮灭剂提供了重要参考.

    共价有机框架固相湮灭剂三重态湮灭上转换二苯基蒽(D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