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学F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学F辑
中国科学杂志社
中国科学F辑

中国科学杂志社

月刊

1674-5973

informatics@scichina.org

100717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中国科学F辑/Journal Science in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学术刊物,本刊力求及时报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学等领域基础及应用研究方面的原创性成果;月刊,中文版每月20日出版,英文版每月1日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尤肖虎
    989-990页

    6G智能业务网络:愿景、架构与关键技术

    廖建新戚琦王敬宇王晶...
    991-1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移动通信业务网络负责基础网络与业务应用之间的适配。5G以前的业务网络是在建好基础网络以后,通过叠加逻辑网络方式构建。6G时代,"场景驱动"将成为移动通信发展的主要演进范式,业务网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6G业务网络应与基础网络同步规划和建设,由6G全场景驱动设计,实现全场景全域按需服务。传统业务网络仅从独立视角设计安全认证、网络控制和能力开放等机制,难以实现细粒度、动态资源管控,无法高效适配6G全场景业务应用。为此,本文基于国家首批6G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全场景按需服务关键技术"项目成果与当前学术研究进展,梳理和总结了 6G网络按需服务的挑战、6G智能业务网络的愿景和总体架构设计,设计了涵盖资源接入、能力开放与场景解析3个层次以及安全内生、智能内生和协作共享3个关键管控平面的6G智能业务网络,实现对全域资源的细粒度智能管控。最后结合大模型、元宇宙、绿色节能等技术与通信网络深度融合的趋势,展望了 6G智能业务网络更加广阔的应用发展空间。

    业务网络按需服务全场景智能内生协作共享大模型6G

    6G全场景按需服务:愿景、技术与展望

    承楠陈芳炯陈文程志密...
    1025-1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6G移动通信系统面临着复杂动态的网络,其多样化的场景和个性化的需求为网络服务的提供和价值的实现带来了极大挑战。因此,6G网络应转向"以服务为中心"的新范式,综合运用先进网络技术和多维网络资源在全域全场景实现按需服务。本文对6G全场景按需服务研究展开综述,首先对按需服务的必要性进行说明,梳理了全场景按需服务的研究价值;然后对其内涵、挑战和机遇进行了阐述;接着对于6G全场景按需服务的架构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展望了 6G全场景按需服务的前景和潜在研究方向。

    6G全场景按需服务知识意图驱动网络人工智能

    面向超可靠低时延通信的有限块长MIMO传输理论与技术

    沈弘朱鹏程刘平川孙羿...
    1055-1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可靠低时延通信是5G及未来6G无线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该类通信场景,如何从MIMO传输的角度实现时延和可靠性的最佳折中,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项研究课题。由于现有基于长包假设的经典MIMO传输体系难以满足系统对于时延和可靠性的严苛要求,亟需研究更具挑战性的有限块长MIMO传输理论和技术。本文围绕有限块长MIMO信息论、发射机以及接收机设计的已有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重点介绍二维空时信道编码以及MIMO一体化接收机等新型技术,为显著提升超可靠低时延通信的性能提供指导。另外,本文简要介绍了作者所在课题组搭建的MIMO超可靠低时延试验验证平台,为后续相关理论与算法的验证奠定试验基础。

    超可靠低时延通信有限块长MIMO传输二维空时信道编码MIMO一体化接收机

    6G无线空口传输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杨刚华何高宁陈睿荣张朝阳...
    1078-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移动通信已彻底改变世界,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在5G成功商用的今天,人们又开始思考6G会是什么样子。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6G不仅在频谱效率、时延、可靠性等通信KPI指标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内涵也将涉及人工智能、感知等新元素,远超传统意义上移动通信的范畴。为了实现6G愿景,迫切需要业界研究与之相适应的先进无线技术方案。本文重点介绍了 6G无线空口多个研究方向的技术趋势和进展,包括信道编码技术、多址和波形技术、智能超表面技术、智能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等,提出并初步验证了一系列创新技术点,如便车码、格码多址等。这些创新技术的提出,对6G愿景和KPI指标的实现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G)信道编码多址波形智能超表面智能MIMO

    6G信道新特性与建模研究:挑战、进展与展望

    张建华王珩张宇翔唐盼...
    1114-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第六代移动通信(the six generation,6G)的前沿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陆续开展,工业界和学术界提出了多种新技术、新频段和新应用,如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天线阵列(extra-large-scale 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XL-MIMO)、多频段通信、可重构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和空-天-地-海通信等,旨在提供更高速率、更低时延、更广覆盖的高可靠移动通信服务。信道是移动通信系统收发端之间信号承载的媒介,其深入的传播特性发现与精确的建模对6G系统的研发、评估和优化至关重要。因此本文首先回顾了第一代到第五代移动通信的信道研究发展趋势,指出了多频段、多场景和多种新技术趋势下6G信道研究面临的挑战。随后,详细总结了 6G信道新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ISAC信道的共享性、XL-MIMO信道的近场和空间非平稳性、RIS信道的级联特性,以及多频段信道频率依赖性等。然后,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6G标准的扩展几何统计性信道模型,将所发现的信道新特性纳入统一建模框架,所提模型后向兼容主流的高精度5G标准模型,便于代际更迭的信道仿真器实现。最后,指出了面向6G演进的信道特性与建模方法研究有待深入的问题,并聚焦6G网络自治化的未来愿景,展望了一种基于环境感知重构和人工智能预测技术的信道数字孪生新范式。

    6G信道测量信道特性信道建模人工智能数字孪生通信感知一体化超大规模MIMO可重构智能超表面空-天-地-海通信

    6G无线覆盖扩展技术

    许晓东韩书君赵芸王静贤...
    1144-1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国际电信联盟关于IMT-2030愿景,第6代移动通信系统(the 6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6G)的覆盖服务需求将从单场景覆盖向多场景覆盖扩展,6G基础设施的部署也将逐步从2D覆盖向3D覆盖扩展、从局部覆盖向全球覆盖扩展、从中低频段融合使用向更高频段按需开启。上述需求使得6G在提升容量的同时,需要进一步考虑无线覆盖扩展需求。本文针对如何在6G网络结构时空尺度跨度大、全场景业务需求差异大、超密集覆盖能耗大等关键挑战下实现容量和能效约束下的覆盖能力扩展这一重大科学问题,首先提出了面向6G无线覆盖扩展的智能柔性组网架构;其次研究了面向6G无线覆盖扩展的关键技术,包括面向6G广域覆盖的多维立体空天地覆盖扩展技术、面向深度覆盖的超密集异构覆盖扩展技术和面向6G平滑度覆盖的超高速移动覆盖扩展技术;接着分析了基于语义通信的覆盖扩展技术;最后给出了 6G全场景无线覆盖扩展仿真验证,通过定义6G无线覆盖扩展技术指标体系,进行了典型场景的覆盖性能仿真验证。

    6G无线覆盖扩展组网架构关键技术指标体系

    6G星地融合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陈山枝孙韶辉康绍莉徐晖...
    1177-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星地融合移动通信朝着"5G体制兼容、6G系统融合"的技术路径发展,6G星地融合可以充分发挥卫星通信和地面移动通信各自的优势,极大地提高网络的覆盖能力和系统性价比,实现全球立体覆盖的目标。本文概述了星地融合移动通信发展背景与趋势,分析了 6G星地融合移动通信需求与技术挑战,针对无线传输效率低、网络架构设计复杂、移动性管理难、网络质量保障难等系列问题,从无线传输、网络架构、资源管控和移动性管理、天基计算、频谱共享等多个方面开展6G星地融合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研究。针对各关键技术,首先分析发展现状,然后提出创新技术,并开展相应的性能评估验证其有效性。

    6G星地融合移动通信多波束协同弹性可重构网络架构频谱共享移动性管理天基计算

    太赫兹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综述

    陈智刘轲李玲香陈思思...
    1215-1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赫兹通信具有频谱资源丰富、传输速率高、保密性强、易实现通信感知一体化等优势,在6G通信和空间通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太赫兹频段的器件机理和传播特性迥异于微波频段:一是太赫兹波与现有器件材料的互作用效率较低,二是通信和感知的波形体制相互矛盾,三是太赫兹波传播的粒子效应突出。这些差异使得太赫兹通信感知一体化面临信号高效调控难、信号处理复杂度高、移动接入和覆盖受限3个难题。针对如何突破这些难题,本文将从系统架构、射频前端、波形产生、信号处理、组网的角度出发,介绍太赫兹通信感知一体化的背景、概念、特征、面临的挑战、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一些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太赫兹通信通信感知一体化一体化架构一体化波形一体化组网

    6G移动信息网络架构:从通信到一切皆服务的变迁

    刘光毅张慧敏佟舟李娜...
    1236-1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5G与大数据、云计算和AI等技术的融合正在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加速整个社会走向数字化和智慧化。面向2030年,社会发展的愿景将是"数字孪生、智慧泛在",更加差异化和碎片化的业务场景将对移动通信网络提出全新的挑战,未来网络将从提供信息传输服务,拓展到信息感知、传输、存储、处理、利用等全过程服务,实现从传统通信网络向移动信息网络的重大转变。为了高效实现这一转变,6G网络将通过通信、感知、大数据、计算、AI和安全等多领域技术的跨界融合,实现柔性、按需服务、至简、智慧内生、数字孪生和安全内生的网络设计,带来"按需服务"和"一切皆服务"的范式转变。本文从面向2030年的新应用需求、新技术趋势,以及5G网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出发,分析6G网络发展的三大驱动力,提出6G网络架构的整体设计思路,并设计了"三层六面"6G网络逻辑功能架构和实际部署架构,打造一站式提供通信、感知、计算、AI、大数据和安全等服务的全新能力,全面提升6G网络的业务和场景适应能力,实现面向全行业、全场景、全生态的按需服务,在有效解决5G网络面临的高成本、高功耗、操作和维护难等主要问题的同时,全面赋能"数字孪生、智慧泛在"社会发展愿景的实现。

    6G网络架构柔性至简按需服务智慧内生数字孪生安全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