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96-2223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Journal China Scientific DataCSCDCSTP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17-2021年吉林大安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气象数据集

    胡加枫梁正伟杨昊谕
    115-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象数据可以提供准确的天气预警,同时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吉林大安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地处松嫩平原西部,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该区大面积分布的盐碱土严重影响了农业发展和生态安全。本数据集利用大安站气象观测场的原始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以时尺度、日尺度和月尺度将2017-2021年的气象观测数据汇编成集,内容包括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降雨、土壤温度(0-20 cm)、总辐射、反射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土壤热通量和日照时数,旨在为研究东北苏打盐碱土,发展盐碱地特色生态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基础数据,为我国盐碱荒漠化治理与盐碱地综合利用等提供数据支撑。

    气象数据集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土大安站2017-2021年

    2019-2022年天津北大港湿地遥感分类数据集

    张心悦韩杏杏王铁军李攀...
    126-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湿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由于湿地具有特殊的水文和植被特征,传统的监测方法难以对其进行测绘和管理。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兴起,GEE(Google Earth Engine)为长时间序列的数据处理提供了可能。本研究基于GEE平台,结合Sentinel-1 雷达影像和Sentinel-2 光学影像,利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对天津北大港湿地进行信息提取,探讨多源遥感数据和时间序列特征对天津北大港湿地分类的重要性,并最终得到2019-2022 年天津北大港湿地遥感分类数据集。经实测数据验证,分类结果的总体精度为 95。35%,符合精度要求。本数据集可为天津北大港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北大港湿地GEESentinel-1Sentinel-2随机森林

    2019-2022年阴山北麓站不同坡位植物群落生长季动态数据集

    要振宇高天明郭建英杨振奇...
    140-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阴山北麓荒漠草原地理区位特殊,既是我国阴山山地向蒙古高原的过渡带,也是半干旱区向干旱区气候的过渡区域,属于国家生态安全格局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了解区域内植物群落特征对探究荒漠草原生物多样性、草地生产力以及退化草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整理了2019-2022年阴山北麓站长期围封样地不同坡位植物群落生长季的野外调查数据,数据包括植物种类组成、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等。数据集的采集和处理过程严格遵循草地植物群落调查质量控制和规范。本数据集可为荒漠草原的管理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阴山北麓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生长季

    2021-2023年曲周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环境监测网络气象、水分、土壤监测指标数据集

    李美潼王开延康嘉慧王锴...
    148-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田生态系统水、土、气等要素的长期定位观测和数据积累对揭示其演变规律,评价农业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尤为重要。本数据集的构建依托于河北曲周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 10 个野外监测站在水分、土壤和气象方面的连续实时动态监测。站点的测量系统定期进行维护与校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稳定性。监测数据主要包含了 2021-2023 年曲周县主要农田生态系统的要素指标,例如水温、pH值等水文要素,土壤湿度、温度、电导率等土壤要素,以及降水、大气压、平均风速、平均风向等气象要素。这些要素的长期监测可为曲周县农田养分和水分的科学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同时服务于区域野外科学联网观测研究。

    土壤气象水质监测县域

    2006-2022年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站农田长期观测样地土壤养分数据集

    凌秋梅傅伟刘坤平林海飞...
    160-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本文中简称"环江站")是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重要的农业生态系统长期野外定位观测研究站,是依照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简称CERN)联网监测规范布置的试验样地。自 2005 年以来,环江站依照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National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 of China,简称CNERN)和CERN农田生态系统观测指标要求,逐一开展针对喀斯特峰丛洼地农田生态系统水分、土壤、生物、气象等环境要素的监测活动。本数据集收集、整理了环江站 2006-2022年 8个长期联网监测样地的土壤养分数据,包括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pH值等 9项指标,均进行了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估,并附有完整的样地背景信息和分析方法记录。本数据集反映了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农业区传统代表性作物早晚稻、玉米、大豆、桑叶、柑橘等农作地土壤常规养分含量动态变化,对指导喀斯特峰丛洼地农业生产、培育土壤地力具有参考依据。

    喀斯特土壤养分长期定位监测农田生态系统不同施肥措施

    川中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太阳辐射及土壤热通量数据集(2005-2021年)

    高美荣章熙锋王艳强况福虹...
    173-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阳辐射是地表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是生态系统维持本身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原始动力;地表层土壤热通量是地表能量平衡的重要参数之一。四川盐亭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盐亭站)是国家布局在亚热带四川盆地农业生态区的唯一农田生态系统监测野外站。该区域具有优越的光、热、水资源,非地带性土壤紫色土广泛分布,形成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与非地带性紫色土的最佳农业组合,农耕活跃,是四川盆地农业的主体区域。本研究基于盐亭站综合气象观测场Vaisala(芬兰)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经过数据采集、处理、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估,集成2005-2021年紫色土典型农田生态系统太阳辐射和土壤热通量数据集,太阳辐射监测包括总辐射、反射辐射、紫外辐射、净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数据集包含5个EXCEL文件,有各类辐射的时值、日值和月值观测及统计数据,数据量32。7 MB。本数据集可为生态系统生产能力评估、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紫色土农田生态系统辐射土壤热通量盐亭站

    2019-2022年甘肃瓜州极旱荒漠生态系统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王颖姜艺凡管超赵志光...
    184-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极旱荒漠生态系统通常位于干旱地区,降水量较低并伴有高温现象,其原生植被具有较高适应性,是极端环境条件下的特殊生态系统类型。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在帮助保持土壤稳定性、防止土壤侵蚀、维持独特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一定作用,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了解中国西北极旱荒漠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特征对于研究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在全球碳水循环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数据集为甘肃瓜州极旱荒漠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瓜州站)所收集的 2019年 1 月 1 日至 2022年 12 月 31 日的日尺度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采用涡动相关通量观测技术对该生态系统碳水通量进行野外观测,使用ChinaFLUX数据处理技术标准对原始数据进行校正、质量控制和数据插补最终形成日尺度数据集。本数据集包括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生态系统呼吸(ER)、水通量(FH2O)、土壤热通量(SHF)、蒸散发(ET)、显热通量(H)、潜热通量(LE)和太阳辐射(Rg)、气温(Tair)、露点温度(Tdew)、土壤含水量(SWC)、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相对湿度(RH)、饱和水汽压差(VPD)、降水(P)等关键气象环境观测数据。本数据集可为深入研究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在全球碳水循环中的作用与地位提供宝贵的数据基础。

    涡度相关极旱荒漠生态系统通量观测气象要素碳水循环

    2000-2022年中国东北地区湖冰物候数据集

    王春绪杨倩石晓光郝晓华...
    196-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冰物候是区域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因子,在湖泊环境管理、湖泊能量交换和人类冬季活动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东北地区湖泊群是我国湖泊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和响应显著的地区之一。研究东北地区湖冰物候特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选取中国东北地区 31 个湖泊面积>20 km2的典型湖区,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融合MOD11A1 和MYD11A1 获取湖表温度(Lake Water Surface Temperature,LWST)的时间序列,利用正交距离回归算法填补时间序列空白值,构建了中国东北地区 2000-2022 年期间 31 个湖泊表面温度数据集和湖冰物候数据集,包括结冰日(Freeze-up Date,FUD)、融冰日(Break-up Date,BUD)和冰期(Ice Cover Duration,ICD)。此外,选取 28 个气象站对湖表温度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湖表温度与气象站地温(Ground Surface Temperature,GST)、气温(Air Temperature,AT)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98 和 0。99。基于水文年鉴的冰情统计结果验证湖冰物候,结冰日、融冰日和冰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88、0。85、0。94,基于其他数据集的冰情统计结果验证结果相关系数均大于 0。80,说明数据集提供的物候信息具有较好的精度,能够为中国东北地区湖冰时空变化规律及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MODIS湖表温度湖冰物候中国东北地区

    1986-2023年黄河流域年度地表水分布数据集

    张兴旺刘戈宋辰唐朝阳...
    211-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流域地表水分布的精准制图对于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以及防洪减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黄河流域仍缺乏精准的长时间序列的地表水分布数据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平台,融合多源陆地卫星(Landsat-5/7/8/9)遥感影像,构建了黄河流域地表水提取算法,生产了 1986-2023 年黄河流域地表水分布数据集,包括地表水频率数据(WBF)和地表水类别数据(SWC)。通过对水体提取结果的精度进行评估,总体精度OA达到了 97。60%,Kappa系数为 0。95。同时在黄河流域将SWC数据和全球地表水数据集GSW进行了对比,SWC数据的表现在部分地区明显优于GSW数据。本研究生产的数据集可以帮助政府和公众应对黄河流域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和水安全挑战。

    黄河流域水体提取地表水频率地表水类别

    2022年黄河流域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数据集

    韩立钦卢晓彤刘慧聪史青山...
    224-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旅游资源丰富且极具特色。黄河流域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是黄河流域旅游资源开发与决策的基础。本数据集以县(区)域行政边界为单元、以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为依据,收集整理了黄河流域各县(区)文化旅游局、统计局等部门的文化旅游资源目录、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提供的黄河流域矢量电子地图等数据,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分类型、分等级提取制备了全流域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数据产品。数据集包括沿黄 9 省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个一级类和 10 个二级类的全流域A级以上1290处旅游资源分布专题数据,覆盖了黄河流域约 80万 km2的流域面积。数据基于国家文旅官方数据及相关国标开展检查分类,并通过专家审核,具有较好的可靠性。本数据集可为黄河流域文化旅游规划、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黄河流域旅游资源文化旅游空间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