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学院院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学院院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方新

双月刊

1000-3045

bulletin@cashq.ac.cn

010-68597146

100864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52号

中国科学院院刊/Journal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科院主办的科技指导类刊物,该刊作为国家科学思想库的核心媒体,重点刊登中科院院士和科学家就我国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的研究报告,对重要前沿及交叉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评述,探讨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介绍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进展,介绍中国科学院科研进展和重大成果。读者对象:科技决策层、管理层、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自然的青藏高原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优化管理

    王军傅伯杰张骁刘焱序...
    1123-1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藏高原对中国乃至全球起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作用,近年来生态环境状况总体改善.但青藏高原在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等关系处理上仍存在诸多管理挑战.文章提出利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开展适应性管理,建议基于"三级尺度框架"落实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基于定量化的生态监测、评估和预警数据开展气候变化和人类扰动下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适应性管理,基于利益相关方协同治理提升生态保护修复的公众参与度,从而实现基于自然的青藏高原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优化管理.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适应性管理景观尺度社区参与

    创新与新质生产力

    郑永年徐兰朦
    1131-1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正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文章致力于厘清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为中国下一步应如何通过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可能的发展方向.笔者认为,以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三步走"——理解新的技术从何而来,理解新的产业从何而来,并针对中国实际制定中国方案.培育原创性新兴技术关键在于推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金融服务三位一体发展.同时,通过打造开放的人才环境、塑造多元文明交流碰撞的思想市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从0到1"原创思想、技术的诞生提供土壤.无论是传统产业升级还是新兴产业培育都是产业的"新发展",新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确立企业主导应用技术转化的核心地位.以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中国下一步通过推动构建基础研究、应用技术转化和金融服务"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坚持开放的大环境、推动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培育文化中产实现.

    创新新质生产力基础研究应用技术金融服务区域融合发展文化中产

    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全球新一代光刻系统的启示

    余江陈凤郭玥
    1141-1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选择,也是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之举.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实现,构建和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在于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文章以全球极紫外(EUV)光刻系统为例,基于创新链视角,从"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中试放大—大规模量产"4个阶段对EUV光刻系统的突破性创新历程进行梳理,从"多元主体协同加强应用导向科技供给提升技术体系先进性""龙头企业引领打通全产业链资源促进供应体系完整性"和"制度设计创新保障成果产出转化增强创新体系能动性"3个层面提炼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的关键机制,为我国抢占科技制高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理论和实践启示.

    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极紫外光刻

    营造支持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政策生态

    周程彭晓艺谢雯张赤东...
    1153-1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营造科技、教育、经济、社会政策协同的创新政策生态.与此需求相比,目前我国科技创新政策在政策横纵向协同性、产业技术攻关组织机制性、创新企业主体性、产学研合作创新激励性、资源配置市场性方面亟待进一步完善.文章提出5个建议:(1)在中央科技管理部门内设置创新政策协调审查机构以健全政策协同性;(2)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常规科技计划+新型举国体制"政策组合以优化攻关组织机制性;(3)构建分工明确、合作畅通、创新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性;(4)优化大学和科研院所评价考核制度以提高产学研合作激励性;(5)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政策生态

    依托创新基础设施集群培育未来产业的思考

    黄庆礼赵紫威王灿汪卫华...
    1163-1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未来产业具有鲜明的"全链条"、科技含量高的特点.因此,作为支撑未来产业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大科学装置、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中试基地等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布局也必然要向"全链条"集群化发展.文章试图阐释面向未来产业的创新基础设施集群基本概念,梳理了当前国内部分区域依托创新基础设施集群培育未来产业的做法及成效,探讨了创新基础设施集群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从未来产业发展的角度就我国创新基础设施集群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创新基础设施未来产业创新链

    科技创新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理论、现状及建议

    张小燕
    1172-1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兴产业是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抢占未来发展主动权的重要保障.文章在研究科技创新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需求,以及归纳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典型做法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发展新兴产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探索提出一系列举措建议,以期为我国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之路提供启示和借鉴.

    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国外经验

    数智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臧冀原季桓永黄庆学
    1183-1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产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支撑和基本动力,其数智化过程是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和全球价值链跃迁的重要抓手.文章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角度解构数智化丰富内涵,在剖析数智化驱动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机制及路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传统产业数智化进程所面临的障碍.文章最后从(1)继续实施大规模技术升级工程,切实降低数智化改造成本;(2)完善赋能平台建设,优化服务评价体系;(3)打通数智化改造堵点,关键核心领域形成突破;(4)建立面向数智化前沿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4个方面提出了数智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数智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我国集成电路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战略与路径思考

    尹西明张贝贝陈泰伦余江...
    1191-1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集成电路产业具有高度系统复杂性特征,其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高度依靠体系化能力支撑.美西方加速推进遏制中国崛起的"小院高墙"策略、"新华盛顿共识"和"去风险"等体系化政策,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阻链""断链"等极端风险加剧;同时,面临中国式现代化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使命新要求,亟须以新发展范式和战略逻辑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产业现代化.文章基于新型国家创新体系、使命驱动型创新和场景驱动创新理论,探讨从"后发追赶"和"前瞻引领"双元整合视角,统筹"使命牵引"与"场景驱动",重构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体系,加快集成电路产业现代化;并进一步提出把握场景机遇、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统筹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建设国家级创新联合体、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全球本土化创新生态等对策思考,为加快以科技创新引领集成电路产业现代化、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理论与战略支撑.

    集成电路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新型举国体制使命驱动场景驱动创新

    石油工业上游绿色转型发展形势与建议

    窦立荣郜峰彭云王曦...
    1205-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世界能源转型进程总体加速但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全球油气行业呈现出业务结构从油气主导向多能互补转变,市场格局从"全球化"向"东西半球分化"转变,政策导向从激进转型向有序发展转变,技术创新从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拓展等四大趋势.各国政府和国际石油公司都结合自身情况做出政策规划、战略目标、实施路径等调整.我国油气行业积极融入全球能源转型历史进程,在国家战略总体指引下,绿色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聚焦上游领域,稳油增气支撑能源结构的持续优化,新能源融合发展加速油气行业低碳转型,科技创新引领油气行业锻造新质生产力,但仍面临资源、经济、技术等多方挑战.结合我国基本国情,积极借鉴国际经验,文章提出推动石油工业上游绿色转型发展的4点建议:统筹油气供应安全与绿色发展,坚定不移加大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立足能源超级盆地,培育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加快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发挥科技创新与政策引领支撑作用,推动传统油气与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加速推进油气供应能力提升与上游行业绿色发展.

    能源转型油气行业绿色发展新能源融合发展

    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农业体系建设的战略思考

    闫琰梅旭荣王秀东
    1217-1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创新引领是建设现代化农业体系的根本出路,也是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和实现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信息化、资源利用可持续化的重要支撑.文章阐释了现代化农业体系主要包括的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的科学概念和逻辑关系,指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产业融合升级和培育龙头企业是当前的重点任务.基于科技创新视角,我国在建设现代化农业体系过程中仍面临生产体系科技支撑能力弱、产业体系先进科技含量低和经营体系科技应用水平不高的挑战,严重影响科技创新对现代化农业体系建设的核心带动作用.基于此,文章就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农业体系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科技创新现代化农业体系重点任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