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矿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矿业
中国矿业

月刊

1004-4051

magazine@chinamining.org

010-68332570

100044

北京市西直门北大街45号时代之光名苑2号楼901

中国矿业/Journal China Mining Magaz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性期刊。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矿业开发的法规及法律,反映我国矿产勘察与矿业生产建设的科研成果。读者对象矿产勘查与矿山建设方面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各级领导和管理干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层网络视角下全球石墨贸易竞争网络结构及其演化特征

    马子凌江美辉刘超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较于单一天然石墨产品贸易,立足于石墨产业链的综合视角深入分析不同石墨产品的跨产品贸易竞争格局,对于保障一国石墨全产业链的安全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从产业链整体视角深入挖掘全球石墨跨国家跨产品贸易的复杂竞争格局,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补充计算了不同石墨产品跨产品竞争强度,并利用多层网络模型构建了全球石墨贸易竞争网络,进一步分析了全球石墨贸易竞争网络的结构及其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1年间全球石墨贸易竞争网络的规模持续增长,并且国家间的贸易竞争关系日益紧密.此外,尽管 2000-2021年间不同石墨产品的贸易竞争网络存在稳定且显著的结构相似性,但是不同石墨产品贸易竞争网络的加权度相关性呈现下降趋势,这意味着不同石墨产品的贸易竞争格局可能会逐渐差异化.进一步的结果表明,石墨原材料贸易和石墨初级产品贸易的层间竞争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这意味着各国不仅围绕同类石墨产品的进口存在竞争关系,而且这种竞争关系还存在沿产业链跨产品转移的可能性.本文为制定石墨贸易竞争策略、提高石墨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信息.

    石墨贸易产业链全球化竞争格局多层网络

    "双碳"经济背景下的重晶石资源安全保障战略研究

    刘丙秋焦森郑厚义商朋强...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研究"双碳"经济背景下国内重晶石资源储量分布、消费结构、用途及供需形势,分析了"双碳"经济对重晶石资源保障的冲击与影响,认为"采富弃贫"式的重晶石资源开发、"低效粗放"式的重晶石产业布局,以及"物美价廉"式的出口贸易已不能适应"双碳"经济背景下的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保持供应、调整出口、提高回收利用率和全球格局整合等 4个方面的建议,以应对"双碳"经济背景下重晶石资源安全保障面临的新挑战.

    重晶石资源安全"双碳"经济保障对策战略研究

    主体资质欠缺之采矿权转让合同效力的裁判路径与规则重塑

    曹宇谭程郭琳琳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体资质欠缺之采矿权转让合同效力裁判路径的多样性与理论证成的多元性构成了司法实务的难点.主体资质欠缺之采矿权转让合同效力的判断与未经审批之采矿权转让合同效力的判断具有牵连性,但又呈现出独立的规则特征,其裁判路径的多元性以及理论阐释的多样性,决定了研究价值的继续存在.裁判规则的统一、诚信守约人的保护以及采矿权高效流转等价值目标对裁判规则的重塑提出制度供给的需求.《矿产资源法》修订应注意区分采矿权资质对采矿权持有与行使的不同关系,完成主体资质与合同效力的松绑,实现采矿权转让主体资质与采矿权转让合同效力的彻底剥离,同时应明确规定采矿权转让合同原则上自成立之日起生效,避免解释论层面的不必要纷争.此外,《矿产资源法》修订需严格绑定主体资质与采矿权行使的关系,将国家对矿业秩序的要求植入采矿权的具体行权过程.司法实践可考虑适用《民法典》第 215条确立的区分原则,采合同有效说作为修法尚未完成的过渡方案.

    矿产资源管理采矿权转让采矿权矿业权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运行维护预算标准研制思考与探讨

    杨晓迪吴宝和陶明琦罗淦...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居民生活、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地下水监测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事业,为国土空间规划、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修复提供有利的科学保障和技术支撑.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已运行多年,与之配套的预算标准仍然短缺,亟需开展研制工作.本文从预算标准的研制背景出发,聚焦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运行维护阶段各项工作,结合地质行业相关技术规范和工作实际,介绍了运行维护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按照科学性、适用性的预算标准研制原则,确定出预算标准的研制思路和步骤.从框架体系搭建、基础数据采集、预算标准测算三个阶段分析研制过程中的要点,以监测点巡查及校核为例,介绍了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运行维护预算标准的测算模式.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运行维护预算标准的研制,可以填补此类项目无预算标准的空缺,完善预算标准体系建设,保障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网络体系的稳定运行.通过其研究模式和研究过程,以期为中国地质调查局监测类预算标准、观测类预算标准的研制提供借鉴.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运行维护预算标准框架体系基础数据采集

    基于SBM模型和Tobit模型的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与影响因素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向先迪刘甜甜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强烈依赖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资源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发展动能和竞争力弱等问题,需要通过绿色转型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选取陕西省作为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研究的典型,根据陕西省资源型城市 2012-2021年面板数据,利用包含非期望变量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陕西省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转型发展效率,并选用Tobit模型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外资利用、工业固废利用水平、进出口贸易度、城镇化水平等因素对绿色转型发展效率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陕西省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整体上得到显著提升,其中陕北地区更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均正向影响各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而产业结构、外资利用、工业固废利用水平、进出口贸易度等因素的影响可以为正向或负向;工业固废利用水平仅对陕北地区资源型城市、成熟型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产生正向影响作用.根据研究结论,可以从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对外绿色合作和城镇化水平、加强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促进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

    绿色发展效率资源型城市影响因素SBM模型陕西省

    灵泉露天矿生态修复效果及驱动因素分析

    邹兰兰冯启言郝明孟庆俊...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矿开采通常会破坏土壤、植被,从而造成生态损伤.目前,高寒地区露天矿的生态修复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针对高寒地区露天矿开展的生态修复效果及其驱动因素分析的研究较少.以灵泉露天矿为研究区,基于 2009-2022年共 11期Landsat影像,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对矿区生态修复前后开展长时序植被覆盖动态监测,并进行生态修复效果和驱动因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矿区近十年来的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2017年大面积修复以后上升趋势尤为显著.气温和降水量是导致高寒地区露天矿植被覆盖度发生波动性变化的关键自然因素,其中,降水量是影响植被覆盖度持续上升的主要自然因素.植被覆盖度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相辅相成,植被覆盖度上升的同时会使土壤肥力提升,土壤肥力提升后又会促进植被覆盖度的上升.人工修复是高寒地区露天矿生态修复的主要方式,是高寒地区露天矿植被覆盖度上升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多年来的生态修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同时可为高寒地区露天矿的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修复高寒地区像元二分模型最小二乘法植被覆盖度灵泉露天矿

    内蒙古某矿山开采主要污染物治理与环境保护研究

    任锦荣王浩闫纪帆张振强...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蒙古某大型铀矿床采用CO2+O2 地浸开采技术,以CO2+O2 作为溶浸剂配制溶浸液,与矿层中的铀络合生成离子,在井场浸出和浸出液水冶处理过程中产生废井液和工艺废水污染物.在治理污染物的过程中,通过固井、地表固化和回收方式对废井液进行处理;对树脂转型废水进行反渗透处理,将反渗透浓水、树脂反冲废水等排至蒸发池蒸发.研究结果显示,废井液放射性较低,U天然平均浓度为38 mg/L,226 Ra活度浓度平均为79 Bq/L.树脂转型水反渗透处理后U天然浓度<0.05 mg/L,226 Ra活度浓度<1.1 Bq/L.蒸发池残渣中U天然平均比活度为426.90 Bq/L,226 Ra平均比活度 696.67 Bq/kg.通过对污染物进行治理,固井、地表固化均符合环保要求,工艺废水和蒸发池残渣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为该类型矿山污染物治理提供了方法和思路.通过采用本文方法可以达到污染物治理的目的,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积极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地浸采铀泥浆废井液工艺废水蒸发池残渣环境保护

    基于三维仿真的四季气候变化对矿井通风影响规律研究

    柴青平傅国辉邓皓泽黄铂然...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季气候变化影响着矿井内自然风压的大小和方向,若将自然风压作为动力合理运用,有益于矿井通风系统节能减排.眼前山铁矿井下通风系统在初期设计中对自然风压的利用较少,且风机选型方面未将四季气候变化的因素考虑其中.本文对眼前山地区四季气候变化对矿井通风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并以此规律指导井下基站风机进行优化.通过三维仿真系统建立井下通风系统模型,模拟眼前山地区一年四季气候条件,通过风流模拟计算进风井口处的自然风压大小和方向,结果表明眼前山地区夏季日间,1号主进风井、2号主进风井处会出现与矿井通风方向反向的自然风压,其余季节进风井处自然风压均有利于通风,其中,冬季自然风压可利用价值最大,且冬季风机风压较夏季风机风压显著增大,使得冬季总进风量增加 4.46%;建议针对主机站 2-3基站、2-4基站的K-8-19型风机和主机站 2-15基站、2-16基站的K-8-23型风机进行工况点调节,在冬季时期将主扇叶片安装角由 35°调整至 30°;根据眼前山地区的四季气候变化规律适时调整主要通风机工况点,对自然风压有效利用,解决了矿井通风系统冬季风量过剩的问题,实现了以更加节能的方式满足矿井通风需要.

    自然风压四季变化三维仿真模拟矿井通风节能风机优化

    基于聚类算法的动力用煤资源质量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

    谈鹏菲顾承串詹润吴基文...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快速、准确评价淮南煤田动力用煤资源的等级,达到合理开发利用优质动力用煤资源的目的,基于淮南煤田钻孔煤质大数据库,选取 8煤层作为研究对象,将煤的发热量、灰分、硫分、挥发分、软化温度和哈氏可磨性作为动力用煤资源质量评价的基础指标.基于GIS平台,利用ISODATA算法对研究区动力用煤资源进行聚类,深入挖掘煤质数据信息.结合熵权法确定出每一簇类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综合指数法实现动力用煤资源优劣等级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淮南煤田 8煤层动力用煤资源聚类可分为三类,第二簇类动力用煤资源质量最好,其次为第三簇类,第一簇类质量相对较差.其中,第二簇类中优质煤占比最多,第三簇类以中质煤为主,第一簇类则以中质煤、低质煤为主.这为今后淮南煤田动力用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指导,并拓展了煤田煤质数据库的利用方式.

    动力用煤聚类分析煤炭质量评价综合指数法淮南煤田

    基于云模型的煤矿安全风险四色图动态管控系统研究

    雷咸锐薛跃强薛黎明李清汝...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色图是一种规范的、新型的安全可视化管理方法.针对井下工作环境复杂多变、隐患排查不到位、煤矿安全风险防范四色图科学性与指导性不强等问题,为提高风险辨识评估的准确性及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紧跟煤矿安全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建立了基于云模型的煤矿安全风险四色图动态管控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构成,利用内嵌于系统的云模型对煤矿各风险点进行风险等级评估,并根据结果展现对应的风险等级颜色,克服了传统煤矿安全风险调控效率较低的弊端,将风险评价等级和防控措施相结合,实现了煤矿安全风险的实时评估和动态管理.云模型-四色图的组合通过云模型解决分级过程中系统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并利用四色图对风险分级进行直观展示,为科学的煤矿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支撑.该系统在山西潞安五阳矿井成功应用,为更多煤矿安全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提供支持.

    四色图煤矿安全风险评估动态管控系统可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