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矿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矿业
中国矿业

月刊

1004-4051

magazine@chinamining.org

010-68332570

100044

北京市西直门北大街45号时代之光名苑2号楼901

中国矿业/Journal China Mining Magaz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性期刊。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矿业开发的法规及法律,反映我国矿产勘察与矿业生产建设的科研成果。读者对象矿产勘查与矿山建设方面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各级领导和管理干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西藏多龙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集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唐菊兴杨欢欢李宏伟王勤...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总结多龙矿集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矿山深边部的潜力分析,以期为下一步的找矿预测提供勘查思路。多龙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北西侧,主要由铁格隆南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拿若大型斑岩-隐爆角砾岩筒型铜(金)矿床,多不杂、波龙、多不杂西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尕尔勤、地堡那木岗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点组成,共探获铜资源量超过 1 500万t,伴生金超250 t,伴生银 3 900 t。多龙矿集区形成于早白垩世(120 Ma)班公湖-怒江洋盆北向俯冲的陆缘弧环境,物质源区为壳幔混合源,成矿岩浆岩主要为中酸性的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系列,具有弧岩浆特征。俯冲板片的折返是多龙矿集区深部岩浆形成和侵位的主要动力学机制,成矿后安山质火山岩(110 Ma)的覆盖对矿床起到重要的保存作用。多不杂矿区F2逆断层将矿体分割成上、下两部分,下部分矿体是找矿的重点方向。铁格隆南矿区深钻揭露了由南向北的逆冲断层,该逆冲断层将矿体错断并推覆到"红层"沉积之上,其下盘是寻找另一半隐伏矿体的方向。尕尔勤矿区大面积发育指示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硅帽",明显富集Au、Ag、As、Sb、Bi、Cu等元素,Au、As、Sb、Hg等呈现较好的元素组合异常,具有寻找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潜力。地堡那木岗矿区发育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蚀变(高岭石化、地开石化、明矾石化等)和矿物组合(铜蓝、蓝辉铜矿、斑铜矿等),且物探、化探、遥感异常套合良好,是未来矿产勘查的重点。区内逆冲断层对矿床的改造作用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对进一步的勘查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西藏多龙矿集区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潜力评价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评估与发展路径

    鞠建华韩见冯聪
    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各类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和结构不均衡,大型单一富矿不足,共伴生、低品位矿多,这种资源禀赋特点决定了必须走综合利用的发展路线和模式。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形成全球最完整的矿产资源勘查、采选、冶炼、加工和应用产业体系,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油气采收率高位平稳,煤炭平均开采回采率达到 70%,铁矿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保持在80%左右,有色金属矿种采选指标稳中有升,尾矿废石综合利用步伐加快,缓解了生态环境压力。我国矿产资源供应能力基本保持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近年来,矿产资源供需矛盾依然十分突出,部分矿产增储上产乏力或有下降趋势,产业链上游压力增大,大力提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是保障我国资源安全供给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培育发展矿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本文较为客观地评价了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基本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认为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大、前景好,并提出了全面构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五大支撑体系的发展路径。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共伴生矿废石尾矿支撑体系

    基于中国锂矿床及资源特征的2024-2035年锂供需形势分析

    张照志潘昭帅车东
    2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矿作为我国的战略性矿产,支撑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能源矿产,而碳酸锂等锂矿产品是锂电产业发展的基础原材料。锂矿资源是我国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锂矿床类型复杂多样,锂矿资源丰富,资源禀赋不佳,国内锂矿产品供应量较低,自 2000年我国锂电产业发展至今,锂消费量不断攀升,锂精矿等锂矿产品对外依存度持续高企。本文对我国锂矿床类型、保有资源储量特征、矿石质量及空间分布等进行了分析;利用锂矿可供性评价方法等分析预测了我国 2024-2035年矿山锂供应量、二次锂回收量等供应能力;利用锂部门消费法、灰色模型法等矿产资源需求预测方法与模型评价与预测了我国锂需求量;分析了我国锂供需形势。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盐湖卤水型锂矿保有储量占比降至 38。24%,而硬岩锂型占比升至 61。76%,这"一升一降"重塑了中国锂矿储量格局,由"北多南少"变为"北少南多";②从锂供应端看,锂总供应量包括矿山锂供应量与二次锂回收量,在参考情景下(碳酸锂价格 10万元/t,内部收益率(IRR=10%)时),2025年、2030年和 2035年我国矿山锂供应量分别为 22。77万t、21。47万t和 21。47万t,3个时点二次锂回收量分别为 7。50万t、27。19万t和 60。00万t;③从锂需求端看,3个时点我国锂需求量(LCE)分别为 107。29万t、172。72万t和 231。68万t,锂需求量呈不断增长趋势;④从锂供需形势看,2024-2035年我国锂供需形势严峻,随着锂电产业的发展,矿山锂供不应求的趋势不断加剧,3个时点国内矿山锂资源保障率分别约为 21。22%、12。43%和 9。26%。若考虑二次锂回收量,则我国锂供需形势有所缓解,3个时点锂总供应量对产业发展的保障率分别为28。21%、28。17%和 35。16%,但仍保持需求大于供给的趋势。同时,提出加强锂矿地质勘查工作力度,在锂矿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作用与地位,重视二次锂回收利用,加大锂矿资源产品战略储备力度,"走出去"利用境外锂矿资源及产品等 5条对策建议。本文所形成的认识结论、对策建议对我国编制"十五五"锂矿资源战略规划、制定锂矿资源管理政策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中国锂矿床类型资源特征锂矿可供性评价需求预测灰色模型供需形势

    2023年我国非油气地质勘查形势分析与展望

    马腾杨建锋张翠光左力艳...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全国地质勘查成果直报系统"数据,汇总统计了 2006-2023年我国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变化情况,分析了 2023年我国非油气地质勘查形势的主要特点,展望了2024年我国非油气地质勘查形势。2023年,我国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 200。72亿元,同比增长7。7%,连续三年实现正增长。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专业结构持续调整,地质勘查投入重心向西部地区转移,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占比持续增加。2023年,全球大宗金属矿产品价格高位震荡下行,全球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同比减少 2。5%,而我国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逆势同比增长18。5%,主要原因是受我国矿业政策环境持续改善和登记探矿权数量、面积增加等积极因素影响。展望 2024年,全国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将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预计同比增长10%左右。

    非油气地质勘查矿产勘查勘查投入勘查形势

    全球稀土产业链贸易格局演化与出口竞争力研究

    易璐李云云谢柳燕孔姗...
    5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稀土是战略性矿产资源,在全球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西方国家加快稀土产业链"去中国化"的步伐,中国的稀土产业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正确认识全球稀土产业链中不同产品贸易格局演化及主要出口国(地区)出口竞争力有利于中国稀土产业贸易的优化。本文以 2000-2022年全球稀土产业链贸易额为数据,运用复杂网络方法,通过 4类稀土产品建立稀土产业链上游阶段、中游阶段、下游阶段产品贸易随机网络和加权网络,对全球稀土产业链上游阶段、中游阶段、下游阶段产品贸易格局演变及各阶段主要出口国(地区)出口贸易竞争力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得出:稀土产业链上游阶段、中游阶段、下游阶段产品贸易呈现少数国家掌握着极大贸易量的特征,各阶段贸易网络呈小世界特征,且中下游稀土产品网络紧密程度明显高于上游稀土原矿;中国稀土原矿的出口寡占指数呈下降趋势,中下游稀土产品寡占方面具有绝对出口优势;中国的中介控制能力与贸易渠道在稀土产业链中都相对具有优势,但美国、德国在这两方面的出口竞争力也较强。因此,中国需要加强上游稀土原矿的储备,中下游环节需要加强原矿加工能力与下游高端材料与技术的研发投入,并朝贸易全球化方向发展。

    复杂网络稀土产业链贸易格局演化出口竞争力贸易网络

    西方稀土产业链重构对中国贸易地位的影响

    廖秋敏张晓瑶
    6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西方"去风险化"盛行的背景下,国际稀土产业链重构成为一个广泛关注的问题。为研究美西方稀土产业链重构对中国稀土产品贸易地位的影响,采用复杂贸易网络,以出口贸易额为权重构建了有向加权贸易矩阵,借助相关指标分析了 2002-2021年稀土贸易网络格局变化,并借助Python软件的networkx包对 2019年 6类稀土产品贸易网络进行中断模拟,中断规则设计为主要网络节点对主要产品的蓄意中断。研究发现:澳大利亚中断向中国出口稀土原矿(HS253090)对中国节点近邻平均强度影响最大,但是可以通过显著加大从其他贸易伙伴进口来克服这种影响。中国中断向日本出口稀土金属(HS280530)对中国贸易网络聚类加权系数和节点近邻平均强度影响较大,而中国中断向美国出口稀土永磁(HS850511)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原有贸易关系被减弱或中断后,相较于增强与其他原有贸易国的贸易往来,中国更倾向于开拓新的贸易合作关系。除了铈的化合物(HS284610)之外,中国处于其他 5种产品贸易网络的核心地位,影响力最大。中国在稀土永磁(HS850511)的贸易网络中抗干扰性最好,而稀土金属(HS280530)的中转性有待加强。

    贸易网络稀土中断模拟产业链重构抗干扰性

    稀土产业链上游采选、冶炼企业协同生态创新演化博弈研究

    叶前林程洋洋
    7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稀土采选冶炼过程会导致大量的"三废"环境污染问题,增强上游环节的采选企业和冶炼企业的协同生态创新能力是实现我国稀土产业低碳化、绿色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政府规制下的稀土产业链上游采选企业和冶炼企业间的协同生态创新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双方的协同生态创新动态演化过程及其博弈均衡策略,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创新的收益越高且成本越低,越有助于稀土采选企业和冶炼企业采取协同生态创新行为策略;"搭便车"收益会对稀土采选企业和冶炼企业的协同生态创新产生负向影响;存在一个最佳的协同生态创新收益分配系数,使采选企业和冶炼企业采取协同生态创新行为策略的概率最大;政府实施奖惩机制可以提高采选企业和冶炼企业参与生态创新的积极性,并减少"搭便车"行为;同时,提高采选企业和冶炼企业生态创新的成本补贴和对其"搭便车"行为的惩罚力度,可以加快演化博弈系统向协同生态创新方向收敛的速度。

    稀土产业链采选企业和冶炼企业协同生态创新演化博弈政府规制

    中国稀土企业GVC嵌入度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吴学君段佳宁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稀土产业虽然有资源优势,但是由于产业中下游缺乏竞争力,导致利润薄弱,亟需从全球价值链(GVC)视角对其展开研究。基于 2004-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选取了 367家稀土企业数据,采用企业层面GVC嵌入度指标测度了中国稀土企业GVC嵌入度,发现中国整体稀土企业、本土稀土企业及外资稀土企业的GVC嵌入度均呈现上升态势,其中,本土稀土企业GVC嵌入度较低且上升速度较为缓慢,而外资稀土企业GVC嵌入度相对较高,并成为推动中国稀土企业GVC嵌入度提升的动力来源。运用 2004-2014年微观企业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稀土企业GVC嵌入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是促进中国稀土企业GVC嵌入度提升的首要动力来源,企业规模是有效促进中国稀土企业GVC嵌入度提升的重要因素,企业出口密集度的上升并没有带来中国稀土企业GVC嵌入度提升,反而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劳动生产率、企业资本密集度、企业规模对外资稀土企业GVC嵌入度提升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企业出口密集度则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企业出口密集度和企业资本密集度对本土稀土企业GVC嵌入度提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是从微观的GVC视角进行中国稀土国际竞争力研究的一次有意义尝试。

    GVC嵌入度稀土企业外资企业外商直接投资异质性

    基因表达式编程算法改进及在社会效益综合评价中的应用:以赣南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为例

    程亚婷岳雪芝蒋林峰
    9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赣南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为例,探索社会效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方法,为矿产资源开发提供参考。从国家资源安全、社会经济、人民生活、生态环境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构建赣南离子型稀土矿产资源开发社会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基因表达式编程(GEP)算法在拟合函数上有良好成效,可以反映指标之间的函数关系,因此,提出利用GEP算法挖掘各个指标之间的函数关系来构建稀土矿产资源开发社会效益综合评价模型,并提出基于变化率的量化方法求解各指标权重来客观评价赣南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的社会效益。传统GEP算法在此案例上函数拟合效果不够理想,平均相对误差较大,因此,基于传统GEP算法的变异算子及IS转座算子进行改进来增加算法勘探能力,并在算法进化长期停滞时引入"择新"产生子代来增加种群多样性。实验证明改进后的算法更易跳出局部最优且更快收敛,能够获得较好的函数拟合效果,减小实验误差。利用自变量变化率,结合改进GEP得到的函数关系式,求解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其中,国家资源安全保障程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权重依次为 0。084、0。243、0。313、0。360。研究结论可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以便对赣南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进行合理规划。

    稀土资源开发综合评价基因表达式编程变化率权重向量

    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国内外矿业遗产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高祥冠翟秦怡汪秋菊卫亚娣...
    10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运用知识图谱理论,借助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近十年以"矿业遗产(mining heritage)"为关键词所检索到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数据和信息的可视化分析,绘制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突现图谱,进一步通过文献总结把握研究热点、预测演化趋势,从而推进矿业遗产研究的理论进步与实践优化。通过分析可知,矿业遗产的研究聚焦在其生态修复、价值评价、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和旅游开发模式等方面。本文认为矿业遗产未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加强矿业遗产生态环境测评、预警、监管的机制设计和实施管理研究;加强矿业遗产价值评估的标准化研究,推动建立"国家矿业遗产名录";研究矿业遗产旅游开发与既有文化旅游事业的融合机制和融合模式;体系化地研究矿业遗产的旅游开发策略;加强与矿业遗产有关的跨区域、跨产业类型的遗产认知,如煤炭+运输工业遗产廊道等。

    矿业遗产旅游资源保护与再利用CiteSpace软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