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邹放鸣

季刊

1009-105X

xbsk@cumt.edu.cn

0516-83884931

221008

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内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CHSSCDCSSCI
查看更多>>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本刊现为《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立足学校,展示学校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面向全国,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本刊主要刊登哲学、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律、历史与文化、管理科学、高等教育、语言与艺术、新闻与出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本刊录用稿件标准首重学术研究上的开拓创新,特别欢迎在掌握翔实资料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新论证、新表述,提倡严谨、朴实、明快、清新的文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营经济立法的逻辑基础与完善趋向——兼评《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的相关规定

    牛文杰姚轩鸽
    128-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是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关键时期助力民营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低风险和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民营经济立法的逻辑基础在于,将财富创获权利的平等分配作为立法对象,将促进民营经济主体增进社会财富总量作为立法目的,以遵循民营经济主体利害行为规律及民营经济发展重大利害关系为立法原理,赋予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财富创获活动配置资源的平等地位,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重大利害的政企关系、公平竞争关系予以法律强制性规范调整,对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营商环境予以道德性的"软法"规范调整,通过软硬兼施,实现民营经济增进全社会和每个国民利益和福祉、幸福与尊严总量.

    民营经济促进法非公有制经济立法逻辑立法道德

    反垄断执法约谈的规范化续造——兼评《反垄断法》第五十五条

    冯涛
    140-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修法之前,执法约谈从未见于反垄断相关的正式且生效的规范性文件,但实践中却被作为一种柔性执法方式在不同程度上运用.考察执法实践发现,约谈手段在反垄断领域呈现多种样态,反映出约谈泛化的现象,并存在延续的倾向.新《反垄断法》第五十五条及配套规章建立了执法约谈制度的基本框架,尽管一定程度上能够规范执法约谈实践,但对部分现实问题缺少足够的制度回应和前瞻,执法约谈的启动条件宽泛、法律后果不明、以纠代罚或以约代罚等问题仍有待解决.规范反垄断执法约谈应当遵循反垄断执法总体谦抑的理念,恪守正当程序的基本原则,在提升反垄断执法主动性和回应性的基础上,协调好同其他执法措施的关系.在基本明确方向后,可以从启动机制、过程控制、事后保障三方面实现反垄断执法约谈的规范化续造.

    反垄断执法执法约谈反垄断谦抑性正当程序柔性执法

    数字经济赋能区域低碳发展: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

    王迪刘焕焕
    158-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是重塑区域经济的重要驱动力量,厘清其赋能区域低碳发展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在测度数字经济与区域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区域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区域低碳经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表明该结论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对中国东、中部地区低碳经济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东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影响效应明显高于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对低碳经济出现"负能"效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数字化发展水平越高,数字经济赋能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效果越显著;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经济集聚水平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三者在数字经济赋能区域低碳经济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并多维度弥合区域数字鸿沟,同时发挥绿色技术进步与经济集聚的桥梁纽带作用,融通数字经济赋能区域低碳发展的传导路径.

    数字经济全要素碳生产率绿色技术创新经济集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职场基本心理需求对员工数字化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

    许红华李文攀
    176-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到来,企业管理更加可视化和具象化.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探讨数据技术和工具如何通过满足员工职场基本心理需求,从而影响其数字化创新行为.基于283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最终得出结论:职场基本心理需求正向影响员工数字化创新行为,人力资源管理(HRM)数字化转型接受度在职场基本心理需求正向影响员工数字化创新行为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雇佣关系正向调节职场基本心理需求对HRM数字化转型接受度的影响且正向调节职场基本心理需求通过HRM数字化转型接受度对员工数字化创新行为的影响.由此得出启示: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时,需要从人机交互的角度出发,重视员工职场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度,构建和谐的雇佣关系,提高员工对于HRM数字化转型认知水平,从而促进员工对HRM数字化转型的接受度,最终实现员工数字化创新行为.

    职场基本心理需求员工数字化创新行为HRM数字化转型接受度雇佣关系

    数字技术何以破解农村基层党建"最后一公里"困境?——以苏州市吴江区D村为例

    葛笑如张轶成
    190-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革命更深刻地改变人类发展图景,并推动技术治理实现新的跃升.基于信息时代数字乡村建设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之时代背景,应用数字技术赋能理论,从过程性和结果性两个角度构建一个新的解释性分析框架,具体呈现结构赋能、资源赋能和心理赋能的内在机制.以农村基层党建"最后一公里"问题为起点,采用实证和案例研究法,按照典型性抽样原则,选取发达地区D村为研究个案,详细分析了数字技术赋能农村基层党建的底层逻辑和实践路径.研究表明:数字技术通过结构、资源和心理三种赋能方式可以有效破解农村基层党建"碎片化"、信息不对称和资源匮乏以及主动性不足等"最后一公里"难题.在D村的调研也发现:数字技术赋能会带来信息可及性差异、社会排斥、数字技术悬浮、平台系统分立、重复建设以及"信息茧房"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随着中国数字化转型的快速推进,数字技术赋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在未来还有很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空间.

    数字技术赋能农村基层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