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骆振福

双月刊

1000-1964

journal@cumt.edu.cn

0516-83995897

221008

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内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中国矿业大学主办、刊登自然科学各个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具有矿业特色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采矿工程、安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资源与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等方面的原创性研究论文。1955年创刊,现为双月刊,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一直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20多种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检索收录。《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英文版)也是由中国矿业大学主办、刊登自然科学各个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具有矿业特色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英文版创办于1990年,现为季刊。《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十分注重学术和编辑出版质量,刊登的论文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学术水平、创新性以及较强的应用价值。曾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奖、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江苏省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奖、江苏期刊方阵优秀期刊奖、江苏省一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增压式脉冲水射流多脉冲特性试验研究

    张洋凯卢义玉汤积仁李倩...
    132-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射流尖端产生的水锤效应有助于硬岩的高效破碎.为进一步明确增压式脉冲水射流初始脉冲(射流尖端)特性,基于超高速成像系统,开展增压式脉冲水射流流场信息采集试验,并以晕轮为标记点,对射流多脉冲尖端的瞬时速度和穿透距离进行定量表征.结果表明:增压式脉冲水射流在单周期传播过程中孕育多重脉冲特征,多脉冲通过追逐-逼近及覆盖动态竞争成为初始脉冲,初始脉冲最大速度发生于第2脉冲之中.同时,多脉冲动态竞争导致射流存在"双峰"水锤优靶点,随着预定冲蚀靶距的增加,初始脉冲峰值速度发生位置由第1脉冲迁移至第2脉冲,这即意味着水锤优靶点由近喷嘴第1靶点迁移至远喷嘴第2靶点.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利用增压式脉冲水射流初始脉冲提供依据和参考.

    增压式脉冲水射流初始脉冲多重脉冲脉冲尖端瞬时速度脉冲尖端穿透距离水锤优靶点

    陆相混积页岩不同岩相孔隙差异特征及影响机制——以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例

    贺小标罗群李鑫李映艳...
    141-157,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岩相对优质储层及有利含油区的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查明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不同岩相或岩相组合的储集特征和影响机制,综合运用全岩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XRD)、总有机碳含量测定(TOC)、岩石薄片鉴定、镜质组反射率(R.)、场发射扫描电镜、低场核磁共振、高压压汞实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以及物性分析等手段,研究了芦草沟组不同岩相孔隙差异特征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的岩相包括高碳块状粉砂质砂屑云岩(HK-Ⅱ1)、高碳纹层状粉砂质泥页岩(HW-Ⅰ2)、富碳块状粉砂质砂屑云岩(RK-Ⅱ1)、富碳块状泥质粉砂岩(RK-Ⅲ2).页岩有机质生烃伴生的有机酸、碳酸溶蚀作用显著,催生了粒间孔、粒内孔和溶蚀缝的规模发育.不同页岩岩相的孔隙结构大小以及孔隙结构复杂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相互之间的耦合、匹配关系是导致孔隙差异化发育的关键.

    混积页岩芦草沟组岩相孔隙结构分形维数

    深水阻塞盆地陆源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桌子山地区上奥陶统拉什仲组为例

    李向东魏泽映陈海燕
    158-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晚奥陶世是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由被动大陆边缘向主动大陆边缘转换时期,发育各种深水重力流和牵引流沉积.浊积砂岩大地构造环境判别指标总体上显示为介于被动、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之间的性质,反映出该时期大地构造环境的非典型性;同时深水牵引流沉积构造多发育在高钙质含量的岩石中.本文针对上述2个问题,选取桌子山地区上奥陶统具有阻塞浊流沉积的拉什仲组为研究对象,采用沉积学和沉积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拉什仲组砂岩和黏土岩普遍存在高CaO和低Na2O的特征,砂岩的CaO和Al2O3含量约是黏土岩的2倍和0.5倍.深水牵引流发育和CaCO3沉淀的有利区均为盆地中的高盐度水体作用区,在空间上重合.在使用含有SiO2,Na2O,Al2O3和CaO的指标及与这些元素呈良好线性相关性的指标进行大地构造环境判别时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因此,在深水阻塞盆地中,水下隆起或古陆在向陆方向对陆源碎屑物质和淡水的限制(隔离)作用,导致深水牵引流沉积构造多发育在富含钙质的岩石中;在向海方向对岛弧火山物质的阻挡作用,导致在用砂岩地球化学指标进行大地构造环境判别时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

    阻塞浊流深水牵引流地球化学大地构造环境鄂尔多斯盆地

    基于空间六自由度的振动筛完整动力学模型动态特性研究

    范国帅刘初升娄云利武继达...
    176-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振动筛的动态特性是研究其工作性能的重要指标,筛体的运动表现为空间中6个方向之间的耦合.为准确分析筛体的运动特性,基于拉格朗日法,建立了空间六自由度完整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龙格-库塔法对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给出了筛体无电机一侧出料端与入料端及质心位置的运动轨迹,利用解析的方式求解出了筛体的空间模态、筛体的小阻尼与无阻尼状态下的幅频特性曲线;对样机进行了振动试验测试,并与数值计算结果中3个位置的振动幅值及运行轨迹长轴角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振动筛结构参数与减震弹簧参数均会导致筛体耦合运动的产生,当激励频率接近各自由度对应的固有频率,其余自由度也会受到影响而发生共振,阻尼的存在会减小这种影响;动力学模型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一致性很高,二者误差基本在10%以内,振动筛空间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振动筛空间六自由度完整动力学模型动态特性

    碱激发尾煤充填材料水化动力过程与水化机制

    樊玉萍李德浩董宪姝马晓敏...
    186-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优化充填材料中胶凝材料成本和性能之间的平衡关系,用浮选尾煤替代部分水泥制备胶凝材料,研究其火山灰性质和水化动力过程变化特征.采用活性率Ka表征胶凝材料火山灰活性,通过TAM Air等温微仪测定胶凝材料水化放热速率,基于Krstulović-Dabić水化动力学模型,计算尾煤胶凝材料水化动力学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浮选尾煤火山灰活性激发的最佳条件是,经800 ℃煅烧处理3 h后,添加w(硅酸钠)=6%的固体硅酸钠激发剂,活性率Ka最高为18.85%.浮选尾煤胶凝材料,较水泥的水化放热特征曲线的第二放热峰显著下降且前移,表现出较低的水化放热速率和水化放热量.通过水化动力过程转变特征分析,发现浮选尾煤胶凝材料结晶成核和晶体生长(NG)过程向相边界作用(Ⅰ)过程转变和Ⅰ过程向扩散(D)过程转变节点发生前移,由此建立了尾煤胶凝材料水化动力学过程描述性模型.浮选尾煤经热活化和碱激发联合处理后制备的胶凝材料表现出更快的水化速率和较低的放热量,应用于充填开采,可有效降低充填材料成本.

    浮选尾煤充填开采火山灰活性水化放热速率水化动力学

    融合多源数据的稀土矿区滑坡危险性定量识别方法

    戴妹谊李恒凯龙北平王秀丽...
    198-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前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潜在的滑坡危险性进行识别,本研究以岭北矿区为例,提出了融合多源数据的稀土矿区滑坡危险性定量识别方法.首先基于时序哨兵一号(Sentinel-1A)数据,采用小基线集(Small Baseline Subset InSAR,SBAS-InSAR)技术获取研究区地表形变;再以数字高程模型(DEM)、Landsat 8陆地成像仪(OLI)等多源遥感数据为辅,提取潜在滑坡点,构建矿区滑坡危险性信息量模型;最后再结合同时期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潜在滑坡危险性识别.结果表明:矿区整体地表年平均形变速率在-20.28~20.08 mm/a,共提取183个潜在滑坡点;构建的稀土矿区滑坡灾害危险性信息量模型是可行的,总结了研究区诱发滑坡的最佳信息量组合方式;对甲子背和大坑2个典型矿点进行具体分析,发现稀土开采活动会加速滑坡的产生,开采之后即使进行复垦,也容易诱发滑坡.

    滑坡识别稀土矿区多源数据SBAS-InSAR技术信息量模型

    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