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药学会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药学会

韩启德

月刊

1001-6821

cjcp1985@126.com,cjcp1985@163.com

010-82802540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Journal The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85年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国药学会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一级学术刊物,也是我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报道我国临床药理学专业的学术成果;交流临床药理的科学研究、药物评价、药物治疗和教学培训等工作中的经验体会;介绍国内外临床药理专业的最新进展、学术动态;促进国内与国际的学术交流;宣传与药物评价有关的药品管理学与药物治疗学的水平。刊载内容有:1.药物的临床药理学研究论文,内容包括药效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临床试验、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研究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2.临床药理学进展及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3.新药介绍及评价;4.药物治疗学方面的经验及问题;5.临床药理方法学的研究及介绍;6.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本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临床药理工作者;广大的临床医师、药师、药理学及毒理学工作者、医药院校的师生以及从事药品研究、生产、管理的技术人员和广大医药卫生界的科技管理干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在中国成年健康受试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袁福淼潘芸芸许重远
    3306-3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阿莫西林400 mg与克拉维酸57 mg/5 mL)于空腹及餐后状态下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药代动力学(PK)特征.方法 空腹试验与餐后试验各自入组36例中国健康成年受试者,本研究用单剂量、随机、开放性、两周期实验方案设计,每个周期中口服以水配制而成的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10 mL,采集静脉血样,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钾的血药浓度,用Phoe-nixWinNonlin8.2软件非房室模型分析方法对血浆中2种有效成分的PK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空腹组阿莫西林的AUC0-∞为(36.81±5.16)μg·mL-1·h,AUC0-t为(36.51±5.10)μg·mL-1·h,Cmax 为(13.76±3.13)μ.g.mL-1,t1/2 为(1.42±0.16)h,tmax为 1.25 h;餐后组阿莫西林的 AUC0-∞为(39.65±5.86)µg·mL-1·h,AUC0-t 为(37.43±5.70)μg·mL-1·h,Cmax 为(8.57±1.70)µg·mL-1,t1/2为(1.77±0.57)h,tmax为 3.25 h.空腹组克拉维酸的 AUC0-∞为(5.01±2.05)μg·mL-1-h,AUC0-t为(4.973±2.05)µg·mL-1·h,Cmax为(2.05±0.87)μg·mL-1,t1/2为(1.20±0.11)h,tmax为 1.25 h;餐后组克拉维酸的 AUC0-∞为(2.54±1.37)μg·mL-1·h,AUC0-t为(2.50±1.36)μg·mL-1·h,Cmax为(0.76±0.40)μ.g-mL-1,t1/2为(1.13±0.16)h,tmax为 2.50 h.结论 高脂高热量饮食后服药会显著降低克拉维酸的吸收速度及吸收程度,对阿莫西林的吸收及代谢无较大影响.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药代动力学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中国健康受试者

    炙红芪-醋莪术对结肠炎相关结肠癌小鼠短链脂肪酸代谢的影响

    高飞云刘婷张转红王彦钧...
    3312-3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炙红芪-醋莪术对结肠炎相关结肠癌(CAC)小鼠短链脂肪酸(SCFAs)的影响.方法 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和炙红芪-醋莪术组,每组10只.空白组灌胃给予等量饮用水,其余组用氧化偶氮甲烷联合葡聚糖硫酸钠建立CAC模型.柳氮磺胺吡啶组和炙红芪-醋莪术组从实验开始就灌胃给予0.455 g·kg-1柳氮磺胺吡啶和6.825 g·kg-1炙红芪-醋莪术溶液进行干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小鼠结肠内容物中SCFAs的含量.结果 空白组小鼠结肠内容物中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戊酸和己酸的含量分别为(2.80±0.54)、(0.47±0.26)、(0.02±5.90 ×10-3)、(0.82±0.24)、(9.85±2.24)×10-3 和(5.45±4.26)× 10-3 mg·g-1.模型组小鼠结肠内容物中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戊酸和己酸的含量均较空白组显著降低,分别为(0.71±0.36)、(0.24±0.08)、(6.08±2.54)× 10-3、(0.13±0.03)、(3.64±2.14)× 10-3 和(1.99±0.81)× 10-3 mg·g-1(均P<0.01).经炙红芪-醋莪术干预后,结肠内容物中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己酸的含量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分别为(1.58±0.25)、(0.39±0.04)、(0.34±0.08)、(5.51±1.76)x10-3 和(6.67±1.73)× 10-3 mg·g1(P<0.05,P<0.01).结论 炙红芪-醋莪术可以调控CAC小鼠SCFAs的代谢.

    炙红芪-醋莪术短链脂肪酸结肠炎相关结肠癌气相色谱-质谱法

    SGLT2抑制药与GLP-1受体激动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EDMONSTON D戴荣源
    3317页

    用HP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清中异烟肼和乙酰异烟肼的浓度

    杨鑫玥王小红罗丽君张思遥...
    3318-3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清中异烟肼和乙酰异烟肼药物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并检测结核患者血药浓度.方法 色谱柱为 Agilent RRHD SB-Aq(50.0 mm ×3.0 mm,1.8 μm),柱温为40 ℃.流动相为纯化水和甲醇,流速为0.25 mL·min-1,梯度洗脱.异烟肼和乙酰异烟肼的质谱检测方式均为电喷雾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考察该方法的专属性、定量下限、标准曲线、精密度与回收率、基质效应、稳定性和残留效应.结果 异烟肼和的乙酰异烟肼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37和1.24 min.异烟肼在0.2~20.0 µg·mL-1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异烟肼的回归方程为y=0.29x+3.05 × 10-3(r2=0.999 6),定量下限为 200 ng·mL-1;乙酰异烟肼在 0.2~20 µg·mL-1 内呈良好线性关系,乙酰异烟肼的回归方程为y=0.29x-3.21 × 10-3(r2=0.999 7),定量下限为200 ng·mL-1.批内、批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4.00%;提取回收率在100.34%~106.22%;内标归一化基质效应因子(MF)≤3.79%;样品具有良好的冻融循环稳定性及长期稳定性.该法成功用于本院72例结核患者血清样本分析.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同时测定结核患者体内异烟肼和乙酰异烟肼的血药浓度.

    异烟肼乙酰异烟肼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临床应用

    北京市医疗机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现状的分析

    应颖秋丁一锋程吟楚路明...
    3323-3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155家医院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的现状.方法 通过问卷调研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现状进行统计描述,并通过费希尔精确检验、卡方检验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收到155家医疗机构反馈的信息问卷3 097份,有效的调研问卷3 057份(有效率98.71%).本次调研有122家医院在使用静脉青霉素类药物前进行皮肤试验,占123家有静脉青霉素类药物调研医院的99.19%.有抗感染药师的医院在静脉青霉素类药物使用前更多的做了皮肤试验(98.59%vs 88.46%,P<0.001),部分医院在口服青霉素类药物使用前不做皮肤试验.有70家医院(45.16%)尚未取消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试验,配备抗感染药师的医院更多地取消了常规皮肤试验(59.74%vs 50.00%,P<0.05),更多的三级医院取消了头孢菌素皮肤试验(80.65%vs51.40%、29.41%,P<0.01).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颁布后,一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相比,更多医院据此制订或更新了院内皮肤试验管理的制度或办法(72.22%vs 41.18%,P<0.05);有抗感染药师的医院更多地对本院的皮肤试验管理制度或办法进行了制定或者更新(78.57%vs 60.00%,P<0.05),同时对皮试管理的制度或办法的全院宣传更有推动作用(92.65%vs80.46%,P<0.05).结论 目前,北京市仍有部分医院未取消头孢菌素皮肤试验,三级医院取消头孢菌素皮肤试验的实践优于一、二级医院.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横断面调研

    Lenacapavir预防顺性别妇女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临床研究

    BEKKER L G戴荣源
    3327页

    生脉散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现状

    耿新冉杨硕
    3328-3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心力衰竭(CHF)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医运用生脉散在治疗CHF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生脉散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其主要通过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抑制免疫炎症反应、抑制心肌纤维化、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抗氧化应激反应、降低Ca2+泄露增加心肌收缩力等多种途径来发挥作用.本文对近年来生脉散治疗CHF进行论述,以期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生脉散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应用作用机制

    铁死亡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研究现状

    龚玉栓王新强王倩魏惠平...
    3333-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和脂质过氧化驱动的调节性细胞死亡,与铁、脂质、氨基酸代谢密切相关,并且还受多种信号通路的影响.近些年研究表明铁死亡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发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MIRI是一种涉及多种细胞病理生理过程的现象,常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和心搏骤停复苏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后.中医药因其天然来源和疗效,在治疗MIRI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对铁死亡在MIRI各病理环节中的作用及以铁死亡为靶点的中医药干预MIRI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从铁死亡角度为中医药防治MIRI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中医药铁死亡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医药诱导铁死亡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现状

    李未鹏林风池封龙飞王涛...
    3338-3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相互配合,在消化系统肿瘤治疗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机制涉及很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机制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铁死亡与二价铁和酯氧合酶催化的细胞膜上大量脂质过氧化物产生引起细胞死亡有关,与细胞氧化应激密切相关.本文对中医药通过诱导消化系统肿瘤细胞铁死亡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更好地开发利用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提供新思路.

    中医药消化系统肿瘤氧化应激铁死亡

    中药干预胃癌前病变作用的研究现状

    豆鹏程宋瑞平姚柳伊左娇娇...
    3343-3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癌前病变(PLGC)是胃黏膜"炎-癌"转化过程中的关键病理阶段,尽早诊断、有效干预该阶段对预防胃癌发生具有积极意义.诸多研究证实,中药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调节炎症反应、抗血管生成、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抑制糖酵解、抗氧化应激、抗幽门螺杆菌、调节自噬水平、调节肠道菌群等不同途径对PLGC发挥有效干预作用.本文通过系统阐述中药单体或提取物、中药复方干预PLGC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旨在为本病的临床治疗和相关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中药胃癌前病变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