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粮油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粮油学报
中国粮油学报

胡承淼

月刊

1003-0174

lyxuebao@163.com lyxuebao@yahoo.com.cn lyxuebao@ccoaonline.com lyxbao@126.com

68357507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1号

中国粮油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oci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科技刊物。刊登谷物、食用油方面的学术论文,报道粮油资源选育、贮藏、加工利用以及品质检测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提高粮油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水平。读者对象为粮油食品加工专业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主要储粮害虫赤拟谷盗研究进展的可视化分析

    鲁玉杰任含香苗世远杨斌斌...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是一种世界性的储粮害虫,对粮食的安全储藏构成了巨大威胁,对赤拟谷盗研究进行总结以发现更有效的防治方法。本研究利用中国知网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借助文献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赤拟谷盗现有的文献进行分析,主要综述了2002—2022年间国内外对赤拟谷盗的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关于赤拟谷盗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RNA干扰的应用、植物精油的开发、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控、磷化氢抗性。未来其研究趋势主要是绿色杀虫剂的开发应用、揭示其生理功能机制,以及将功能基因组学的方法应用于储粮害虫行为学、生态学和综合防治等方面。通过本文的分析,为探索赤拟谷盗的基础研究和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和创新思路。

    赤拟谷盗研究热点文献计量分析可视化

    多杀霉素综合防治储粮害虫技术研究

    郭超郭伟群张维清方治...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杀霉素是一种绿色、安全、高效的储粮防护剂。针对已入仓粮食粮堆表层施药难的问题,开发了与储粮防护剂粉剂配套使用的粮堆表层自动施药设备,解决了防护剂在粮仓表层施药不均匀、使用不方便、施药效率低等难题,降低了药剂使用成本。研制的设备能在粮面以下30 cm深度均匀喷雾粉剂,完成1个1000 t稻谷仓或小麦仓网格化的粮面施药,所需时间为3~4 h。进一步研究确定0。5%多杀霉素粉剂按有效剂量1。0 mg/kg或以上使用,对主要仓储害虫谷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成虫的防治效果良好。在我国中、高温高湿储粮区高大平房仓稻谷储藏中开展了多杀霉素防治储粮害虫应用技术与磷化氢熏蒸技术、准低温储粮技术的组合应用研究及推广。结果显示,多杀霉素粉剂在高大平房仓内对米象、赤拟谷盗等储粮害虫发生时间和发生数量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有效地控制害虫发生。多杀霉素粉剂按有效剂量1 mg/kg表层拌粮配合磷化铝熏蒸和空调控温,对基本无虫粮稻谷的有效防护时间接近2年,防护期内减少了熏蒸次数,且对储粮品质基本无影响。多杀霉素表层拌粮不能防控粮堆中下层的害虫,与熏蒸技术、准低温储粮技术组合,在基本无虫粮的粮仓能延长对害虫防效。

    储粮害虫多杀霉素表层施药设备药效应用技术害虫综合治理

    基于AI多模型技术对储粮害虫防治应用的研究

    张壮傅慧王殿轩荆世华...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Transformer、高斯混合模型、ResNet18等AI深度学习、视觉分析等多维度模型,构建粮食储藏害虫的种群活动与防治评估数智化应用平台,实现了害虫在线监测、预测和防治评估。涉及害虫监测、害虫预测和储粮防治评估等3个核心业务模型:1)基于仓内视频流数据进行监测,通过高斯混合模型和三帧差分法进行害虫运动目标检测,基于ResNet18构建害虫分类模型,实现害虫数量和种类在线实时检测和确定虫粮等级;2)在害虫预测模块中提出了基于Transformer预测模型,结合害虫种群活动,基于粮温等数据建模对害虫发生概率预测;3)对害虫防治治理效果在害虫监测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对害虫监视视野场内的运动速度、活动姿态、活跃程度进行分析,评价害虫防治效果。

    AI多模型技术害虫监测害虫预测防治评价

    直链淀粉不同的稻米营养结构及其淀粉体外消化特性的比较研究

    李颖颖许扬李雨欣李霞...
    2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与稻米淀粉体外消化特性的关系,选取了金粳818和苏垦118为遗传背景构建的基于Wx编辑的水稻材料各8个,研究其稻米淀粉体外消化特性,估计其升糖指数(GI),并选取估算升糖指数(eGI)显著差异的各4个水稻材料进一步比较了其淀粉组分、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黏滞属性、质构特性以及淀粉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基于Wx编辑的水稻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eGI,随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淀粉的体外消化率降低,且淀粉组分、黏滞特性、质构特性以及淀粉粒超微结构均随直链淀粉含量变化而变化,值得关注的是其中也筛选出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米饭质地较软糯的适口性较好的eGI值较低的材料。相关性分析表明:eGI值仅与黏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84,P<0。01),最终黏度与直链淀粉(R=0。87,P<0。01)、快速消化淀粉含量(R=-0。82,P<0。05)、抗性淀粉含量(R=0。88,P<0。01)、结晶度(R=-0。87,P<0。05)以及硬度(R=0。81,P<0。05)均表现出相关性,直链淀粉含量与结晶度表现为极显著相关性(R=-0。99,P<0。001)。

    水稻直链淀粉升糖指数黏度硬度淀粉粒超微结构

    不同比例黑木耳粉添加对优糖米熟粉冲调特性的影响

    杨瑞芳汤剑豪赵麒刘艳芳...
    3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富含抗性淀粉的优糖稻熟米粉为原料,将黑木耳粉按照质量分数0%、5%、10%、15%、20%添加到优糖稻熟米粉中配成不同比例复合粉,研究不同添加量黑木耳粉对优糖米熟粉糊化特性、冲调特性和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黑木耳粉后,优糖米熟粉淀粉的峰值黏度、保持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消减值和回复值随着黑木耳粉添加量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黑木耳粉的添加量与复合粉的冲调特性成正比关系。特别是当添加量的质量比达到或超过10%时,复合粉的冲调稳定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然而,随着冲泡水温的升高,结块率有所增加,而润湿性则相应降低。黑木耳粉添加能够显著提高米粉的吸水率,增强米粉吸水能力。此外,适当比例的黑木耳粉末能显著改善米粉消化性能。综合各项指标,质量分数10%~15%的黑木耳添加量是最佳选择,使米粉质感更佳,口感更佳。

    优糖米熟粉黑木耳冲调特性消化特性

    米饭甜味的物质组成及甜味形成机理研究

    蔺泽雪熊青李晶龚艳玲...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甜味是米饭的重要滋味特征,但其甜味物质及甜味产生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口腔酶解技术、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米饭的甜味物质组成,建立基于呈味物质含量的米饭甜味强度预测模型,探索米饭甜味的形成机理。米饭滋味的主要成分包括糖类、氨基酸和矿物质等物质,其中,以游离态葡萄糖对米饭甜味的影响最大,其次依次为游离态钙离子、谷氨酸和麦芽糖。咀嚼过程中米饭淀粉在口腔淀粉酶的作用下被降解,使葡萄糖、麦芽糖质量分数提高,并释放游离态谷氨酸、钠离子、钙离子,为米饭的滋味提供物质基础。建立的基于滋味物质的米饭甜味强度预测模型表明,麦芽糖产生的基础甜味及其与葡萄糖和钠离子的协同作用为米饭提供微弱甜味,钙离子分别与钠离子和麦芽糖的协同作用可加速甜味的消退,降低甜味的持续时间。

    米饭呈味物质甜味形成机制

    内源性酶活对面团流变特性及面筋网络微观结构的影响

    吴昊张艳艳申慧珊李敏...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通过向重组粉中添加蛋白酶、α-淀粉酶、脂肪酶和混合酶(蛋白酶+α-淀粉酶+脂肪酶),分析内源性酶对面团流变特性、水分状态以及面筋网络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3种酶均会导致面团弹性的降低,α-淀粉酶显著降低面团的黏性(P<0。05),而脂肪酶显著增大面团的黏性(P<0。05),混合酶对面团黏弹性的影响与α-淀粉酶相似。3种酶均导致面团强结合水比例降低,蛋白酶与脂肪酶导致弱结合水比例上升,自由水比例降低,而α-淀粉酶则导致弱结合水比例降低,自由水比例上升,表明3种酶对水分分布的作用机制不同。添加蛋白酶,面团中面筋网络分支率减小,终点率增大,表明蛋白酶降低了面筋网络的均匀性、连续性;而添加α-淀粉酶与脂肪酶,面筋网络分支率增大,终点率降低,表明α-淀粉酶与脂肪酶均可增大面团面筋网络均匀性、连续性。

    内源酶面团流变特性水分分布面筋网络

    燕麦壳纳米纤维素晶的制备和表征

    王霞胡新中任长忠任田...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燕麦加工废弃物燕麦壳的利用价值,研究以燕麦壳为原料,采用硫酸水解法控制不同酸解时间(30、60、90 min)制备燕麦壳纳米纤维素晶(OH-CNC),并分析其形貌特征、产率、化学/晶体结构、热稳定性、电位和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OH-CNC呈棒状结构,随着水解时间的增加(30~90 min),其平均长度由476。61 nm减少到269。91 nm,平均直径由52。43 nm减少到37。58 nm;OH-CNC的产率随酸解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下降,酸解60 min时产率最高(28。11%);酸解废液的主要成分是硫酸、未充分水解的纤维素片段以及单糖或寡聚糖。OH-CNC仍然具有纤维素的基本化学结构,晶体结构为典型的纤维素Ⅰ型晶体,酸解60 min时结晶度最高(66。25%);其热稳定性随酸解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OH-CNC悬液的Zeta电位值均小于-30 mV,均有明显的丁达尔现象,在水中表现出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其持水/持油性较均好,高于小麦秸秆纳米纤维素晶。

    燕麦壳纳米纤维素酸解制备表征晶体结构

    植物乳杆菌发酵杂粮面团的添加对杂粮馒头品质的影响

    魏春菊卢钏燚赵涛周静...
    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利用杂粮的营养价值,改善杂粮馒头风味和口感,以荞麦、青稞、鹰嘴豆、绿豆和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利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制备发酵杂粮面团,探究发酵杂粮面团不同添加质量分数(0%、10%、20%、30%、40%)对杂粮面团特性及其馒头品质、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流变特性和低场核磁结果显示发酵杂粮面团添加质量分数为20%时,杂粮面团弹性好且自由水含量最低,此时杂粮馒头感官品质得到显著改善(P<0。05)。GC-IMS结果显示在小麦馒头和5种杂粮馒头中共鉴定出51种风味物质,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20种差异性化合物,发酵杂粮面团添加质量分数为20%的杂粮馒头中3-羟基-2-丁酮、2-蒎烯等标志性成分对其香气贡献率大。

    杂粮馒头发酵面团面团特性挥发性风味物质感官品质

    酶法复合挤压工艺制备绿豆面条及其对血糖生成指数的影响

    周文达伏静轩马恺扬李莹...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血糖生成指数(GI)主食逐渐成为功能食品领域热点,以超微绿豆粉和小麦粉为原料,采用普鲁兰酶结合螺杆挤压工艺制备低GI绿豆面条。以面条的自然断条率与eGI值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明确工艺关键参数对绿豆面条品质以及GI值的影响。当绿豆粉质量分数为30%、普鲁兰酶添加量为4000 U/kg、酶解温度为55℃、酶解时间40 min、物料水分为35%、螺杆挤压温度为120℃、螺杆挤压转速为80 r/min的条件下制备的绿豆面条品质特性最佳,自然断条率为(4。2±1。1)%,eGI值为48。2±0。9。低GI绿豆面条的蒸煮特性较佳,熟断条率为(4。2±0。6)%,烹煮损失率为(8。7±2。1)%,烹煮增重率为(63。8±5。0)%,碘吸光度法检测抗性淀粉质量分数高达39%,平均感官评价得分为79分。因此,通过酶解复合挤压工艺制备的绿豆面条eGI值低于普通面条,有望为开发低GI主食产品提供技术策略。

    低GI绿豆面条酶法挤压功能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