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粮油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粮油学报
中国粮油学报

胡承淼

月刊

1003-0174

lyxuebao@163.com lyxuebao@yahoo.com.cn lyxuebao@ccoaonline.com lyxbao@126.com

68357507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1号

中国粮油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oci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科技刊物。刊登谷物、食用油方面的学术论文,报道粮油资源选育、贮藏、加工利用以及品质检测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提高粮油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水平。读者对象为粮油食品加工专业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包装方式等对大米储藏品质及储藏稳定性的影响

    邵小龙董玉王潇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米是国内各地应急部门必须考虑的储备物资之一.为探讨包装方式对大米储藏品质及储藏稳定性的影响,以"南粳46"大米为实验对象,设置3种包装方式(密封、真空和气调包装),5种储藏温度(4、15、25、35、45 ℃)和储藏期为300 d,分析不同包装和储藏温度下成品大米理化品质随储藏时间的变化规律,运用化学动力学模型研究脂肪酸值增加规律,并使用Arrhenius方程的活化能参数评估不同包装大米的储藏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大米储藏过程中,各项理化指标在储藏过程中均有明显变化,且储藏温度和时间对几乎所有指标有显著的影响(P<0.05),包装方式对部分指标如外观明度有显著性影响(P<0.05).脂肪酸值变化符合零级和一级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成品大米脂肪酸变化活化能均小于稻谷和糙米,揭示了加工大米相对较差的储藏稳定性.此外,利用不同储藏时间段内的活化能评估大米储藏稳定性,发现在较短储藏时段内,气调和真空包装比普通密封包装效果好,然而随着时段延长,这种优势逐渐减小.对于长期储藏,3种包装方式的储藏效果差异不明显.因此,对于包装大米来说,在短期储存时间内,气调、真空包装优于密封包装;然而,在长期储存条件下,3种包装的储藏效果差异很小.

    成品大米品质劣变包装材料动力学模型储藏稳定性评价

    3种植物源化合物对杂拟谷盗的毒力及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石丹妮康鹏常静马崇勇...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杂拟谷盗(Tribolium confusum)是一种重要的储粮害虫,为明确3种植物源化合物新狼毒素A、百里香酚和印楝素对杂拟谷盗的毒杀作用,研究了 3种植物源化合物对杂拟谷盗的熏蒸和拒食作用,以及对杂拟谷盗2种靶标酶离体活性的抑制和对3种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新狼毒素A、百里香酚和印楝素熏蒸杂拟谷盗24 h后,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28.366、51.009、42.201 mg/L;非选择性拒食处理杂拟谷盗5 d后的拒食中浓度AFC5.分别为6.630、2.862和0.489 mg/L.3种化合物对杂拟谷盗离体AChE和ATPase活性均有抑制作用.3种化合物处理杂拟谷盗后,细胞色素P450和GST活性被诱导升高;而CarE活性降低,表现为抑制作用.3种植物源化合物对杂拟谷盗具有一定的毒杀作用,对AChE、ATPase和CarE有抑制作用,对细胞色素P450和GST活性有诱导作用.

    杂拟谷盗植物源化合物毒力靶标酶解毒酶

    禾谷镰刀菌对仓储小麦品质劣变影响的研究

    牛宏晓杨薇王兴毓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禾谷镰刀菌对仓储小麦品质劣变的影响,本研究以禾谷镰刀菌对不同水质量分数的小麦样品进行浸染,并对浸染过程中小麦的重要品质指标和毒素的积累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禾谷镰刀菌侵染后,小麦籽粒的α-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活性增强.随着侵染时间的延长,小麦水质量分数无明显变化,但水分活度减小,还原糖含量呈现下降趋势,醇溶蛋白、谷蛋白含量均出现上调趋势,在侵染后期初始水质量分数25%的小麦谷蛋白含量降低.小麦籽粒淀粉含量逐渐降低,考虑由于淀粉的结构被破坏,淀粉的糊化温度和糊化焓都呈降低的趋势.在脂肪分解代谢过程中,随着侵染时间的延长,脂肪酶活性增强,小麦脂肪酸值升高,且初始水质量分数越高,脂肪酸值越大.随着侵染时间的推移,初始水质量分数15%的小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初始水质量分数20%的小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初始水质量分数25%的小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无明显变化.DON和ZEN毒素含量升高明显,且初始水质量分数越高,毒素含量也越高.

    小麦禾谷镰刀菌品质毒素

    多杀霉素防治储粮害虫应用技术开发

    郭超郭伟群刘玉春陈园...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杀霉素是一种安全、高效、环保的绿色储粮防护剂,因其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机理独特,与现有储粮害虫防治药剂无交叉抗性,在仓储害虫防治领域用途广阔.本研究开发了与粮食入仓传输机配套使用的全仓粮食自动喷雾施药设备,解决了大型粮库施药难、施药效率低、均匀性差等难题;进一步为方便用户科学合理使用多杀霉素防治储粮害虫技术,研究确定了多杀霉素悬浮剂在储藏小麦和稻谷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47月和5.81月;在我国中温及高温高湿储粮区高大平房仓小麦储藏中开展了多杀霉素防治储粮害虫应用技术的研究及实仓应用工作,结果显示,多杀霉素悬浮剂按有效剂量1 g/t全仓喷雾施药不使用磷化氢熏蒸,能够有效控制主要储粮害虫的发生和发展,防护时间在2年左右,对粮食品质基本无影响,防护期内未使用化学药剂;多杀霉素悬浮剂按有效剂量1 g/t表层拌粮配合磷化铝熏蒸,对主要储粮害虫的有效防护时间接近2年,防护期内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次数.研究明确了多杀霉素对主要储粮害虫的防治效果、持效期和安全间隔期,为制定多杀霉素防治储粮害虫技术规程提供了依据.多杀霉素在主要储藏粮种稻谷和小麦中的残留分布结果显示,多杀霉素主要残留在粮食外壳中,在小麦粉、米糠、大米中基本无残留.

    多杀霉素全仓施药设备储粮防护剂生物防治应用技术残留

    中国油脂(月刊)

    36页

    红茶粉对鲜湿米粉品质的影响

    刘昭明高晓惠郭雪梅程谦伟...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红茶粉对鲜湿米粉食用品质影响及作用机理,考察不同添加量的红茶粉(质量分数为0%、1%、2%、3%)对鲜湿米粉食用品质的影响,并通过糊化特性、热特性、结晶特性和微观结构分析红茶粉对鲜湿米粉品质影响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适度添加红茶粉可以提高鲜湿米粉的弹性和硬度,降低黏附性,蒸煮损失率和断条率,其中红茶粉质量分数为1%时,蒸煮品质改善明显,与未添加红茶粉相比,断条率降低50.58%,蒸煮损失率降低24.74%.同时鲜湿米粉的颜色随着红茶粉的加入逐渐向红色和黄色转变,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糊化特性表明红茶粉能够降低米粉崩解值和回生值,赋予米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抗剪切能力.热特性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红茶粉能够抑制米粉重结晶,延缓老化.扫描电镜观察到,适当添加红茶粉能够赋予米粉更加稳定致密的网络结构.

    红茶粉鲜湿米粉品质特性

    食含镉大米黄粉虫的存活率及虫体镉含量研究

    董啸远王殿轩赵欣欣雷晓冬...
    44-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innaeus)取食含镉大米后其虫体镉含量关系到该资源昆虫的安全利用和稻米资源的安全有效使用.采用镉含量0.25、0.40、0.79、1.10 mg/kg自然含镉大米饲喂黄粉虫三龄幼虫测定其30 d内的存活率,并将上述自然含镉大米与调制镉含量至0.20、0.40、0.80、1.20 mg/kg含镉大米对比测定了黄粉虫幼虫取食后相应的虫体、虫蜕和空肠3d后的虫体镉含量,并计算了相应虫体中污染物生物蓄积因子(BAF值).结果发现,用镉含量0.25、0.40 mg/kg的自然含镉大米饲喂30 d后黄粉虫三龄幼虫存活率与接近不含镉的对照大米饲喂的其三龄幼虫存活率无显著差异,用镉含量0.79、1.10 mg/kg自然含镉大米饲喂30 d时三龄幼虫存活率在87%以上.黄粉虫三龄和六龄幼虫取食镉含量0.25 mg/kg的自然含镉大米和镉含量0.20 mg/kg的调制含镉大米至10 d时,虫体镉含量高于对照大米饲喂相应幼虫虫体镉含量的近10倍,大米中镉含量增大和饲喂时间延长使幼虫体内镉含量相应地显著增加.采用镉含量分别为1.10、1.20 mg/kg自然含镉和调制含镉大米饲喂30 d后三龄幼虫取食体镉含量分别达1.03、1.73 mg/kg,存活幼虫体内镉累积明显.幼虫取食含镉大米相同时间后测得的BAF值随大米中镉含量增加相应变小.黄粉虫幼虫取食含镉大米后镉多数滞留于虫体内,少量进入虫蜕,未检测到经过排泄途径排出.取食镉含量0.40 mg/kg以下的大米后黄粉虫幼虫存活率未受影响,在30 d内大多数(存活率在87%及以上)幼虫个体取食镉含量1.10 mg/kg自然含镉大米可存活、发育、蜕皮、生长等,含镉大米被幼虫取食后镉未经排泄途径排出,幼虫蜕皮会携带部分摄入虫体的镉,饲喂同样镉含量调制含镉大米与自然含镉大米后前者饲喂的黄粉虫体内镉聚集量更多.

    黄粉虫含镉大米存活虫体镉含量BAF值

    豆腐柴对面团面筋网络结构劣变影响研究

    张博安杜文凯张亚辉刘一...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发豆腐柴面条是挖掘豆腐柴资源的有效增值途径,但豆腐柴的存在使得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显著缩短.以不同添加量的豆腐柴-小麦粉混粉面团为研究对象,从分子及原子尺度上研究面团面筋网络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宏观上的劣变归因于分子尺度上谷蛋白高分子聚合体含量的降低和二级结构的变化(a-螺旋结构降低、β-折叠结构的增多、无规则卷曲增多),而分子尺度结构的变化又是由原子尺度上面团中化学作用力所决定,即添加豆腐柴后面团中占优势的疏水作用变成了共价键,而面团中二硫键虽趋于稳定态的g-g-g构型但含量无显著变化,这也是豆腐柴面团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降低的根本原因.

    豆腐柴面团面筋蛋白二级结构共价键

    玉米自交系籽粒性状与蛋白质含量的变异分析

    吕丹郑冉童博张奥妮...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评价玉米自交系籽粒性状和总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变异,筛选优异玉米自交系材料.本研究对298份玉米自交系籽粒的粒长、粒宽、粒厚、百粒重和总蛋白质质量分数等性状进行了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同时对不同亚群玉米自交系的籽粒性状和总蛋白质质量分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籽粒总蛋白质质量分数介于3.04%~14.10%之间,均值为9.03%,各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9.13%~26.05%.籽粒总蛋白质质量分数与总淀粉质量分数、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和粒长均呈极其显著负相关,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总糖质量分数呈极其显著正相关,与粗脂肪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还原糖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不同亚群玉米自交系的总蛋白质质量分数和粒长存在显著性差异.聚类分析将298份玉米自交系分成6个类群,其中第Ⅳ类群的5个玉米自交系(CIMBL156、CIMBL83、HSBN、S37和CIMBL120)表现出总蛋白质质量分数高且籽粒性状优异的特点.

    玉米籽粒性状总蛋白质质量分数变异分析聚类分析

    红薯渣不溶性膳食纤维改良面条品质及其消化特性的研究

    高拦梁静怡李爱爱黎世玉...
    6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红薯渣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的利用率,制备了添加红薯渣IDF的小麦面条,探究了红薯渣IDF不同添加量对精制小麦粉的糊化特性、流变特性以及面条制品的蒸煮特性、微观结构、质构特性和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糊化特性和流变特性结果表明,添加红薯渣IDF显著降低精制小麦粉的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和黏弹性.添加红薯渣IDF的小麦粉面条亮度降低、颜色变深.添加质量分数1%红薯渣IDF的面条面筋网络微观结构与对照组相似,且面条蒸煮损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更好的蒸煮特性.红薯渣IDF的添加会降低面条的硬度、内聚性、咀嚼性,提高弹性和黏附性,其中添加质量分数1%红薯渣IDF未引起黏附性的显著变化.质量分数1%红薯渣IDF添加量显著提高了面条抗性淀粉的含量.添加质量分数1%的红薯渣IDF能显著降低小麦粉黏度和面条损失率,保持面条的硬度和弹性,面条具有良好食用品质,改善淀粉消化组分,从而补充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减缓餐后血糖水平上升.

    红薯渣不溶性膳食纤维糊化特性面条质构特性消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