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粮油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粮油学报
中国粮油学报

胡承淼

月刊

1003-0174

lyxuebao@163.com lyxuebao@yahoo.com.cn lyxuebao@ccoaonline.com lyxbao@126.com

68357507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1号

中国粮油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oci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科技刊物。刊登谷物、食用油方面的学术论文,报道粮油资源选育、贮藏、加工利用以及品质检测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提高粮油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水平。读者对象为粮油食品加工专业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辅助酶法提取牡丹籽油工艺优化与营养成分分析

    叶静静张焕新黄延莉郭丹...
    151-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实验主要研究了超声辅助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的工艺条件,以榛子为参照,对牡丹籽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评价.以牡丹籽出油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了提取工艺:在超声温度49.9℃、pH值5.3、木瓜蛋白酶添加量26 mg/g、酶解时间4.1 h的条件下,牡丹籽出油率为22.48%;牡丹籽中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总糖、黄酮及多酚质量分数分别为7.03%、13.84%、24.60%、2.31%、8.65%、9.81%、8.78%;与榛子相比,牡丹籽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低,但黄酮、多酚含量较高;牡丹籽油中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质量分数分别为7.02%、1.96%、23.53%、26.92%、31.38%,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榛子油(11.48%、0.17%),尤其是高亚麻酸含量,表明牡丹籽油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牡丹籽油超声波水酶法黄酮亚麻酸

    山桐子油适度精炼温度优化及其对品质及货架期的影响

    冯红霞刘宇王文亲马立志...
    158-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山桐子油加工过程中适度精炼工艺温度的优化及其对山桐子油品质及货架期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对脱胶、脱酸、脱色、脱臭4个精炼工艺温度进行参数优化,得出最佳适度精炼温度,基于氧化稳定性的分析验证四个精炼工艺温度的最佳参数并进行货架期的预测.最佳适度精炼温度为脱胶65 ℃、脱酸85℃、脱色90℃和脱臭190 ℃.在该温度条件精炼后,脱胶、脱酸、脱色、脱臭4个环节酸价、过氧化值显著降低;温度对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有显著影响,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氧化稳定性逐渐增强;Schaal加速氧化实验表明,山桐子油能在20 ℃的温度下储存长达176 d.温度优化后的精炼工艺能较大程度地保留山桐子油中的特征组分,适合工业化生产,精炼温度的优化不但降低了山桐子油营养成分的损失,而且提高了产品的氧化稳定性和油的品质,同时也使其货架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延长.

    山桐子油精炼温度氧化稳定性货架期

    高粱替代玉米不同比例及调质温度对颗粒饲料质量影响

    李星廖莹杨洁李军国...
    166-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高粱替代玉米不同比例及调质温度对颗粒饲料成型率、硬度、颗粒耐久性、淀粉糊化度和颗粒色泽的影响.实验以肉鸡玉米-豆粕典型日粮为基础,使用高粱替代玉米,替代比例分别为0%、20%、40%、60%、80%、100%,测定分析6组物料的糊化特性及热特性的区别;调质温度分别为75、85 ℃,测定各组颗粒饲料的成型特性及加工质量指标.结果表明:1)在物料基本理化特性方面,随着高粱替代比例的增加,峰值黏度、最终黏度等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糊化温度、峰值温度、相变热焓等呈现显著上升趋势(P<0.05).2)在颗粒饲料质量方面,随着高粱替代比例的增加,颗粒饲料成型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颗粒饲料硬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颗粒饲料耐久性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淀粉糊化度呈现显著下降趋势,L、a、b值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随调质温度的上升,颗粒饲料成型率变化不显著(P>0.05);颗粒饲料硬度呈现显著下降趋势,颗粒耐久性和淀粉糊化度呈现显著上升趋势,L、a、b值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P<0.05);高粱替代比例及调质温度对颗粒饲料硬度、淀粉糊化度、L、a、b值均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因此,高粱替代玉米比例对颗粒饲料的影响作用较小,各组颗粒饲料质量指标均符合要求范围;调质温度对颗粒饲料的影响作用较显著,建议对添加高粱的日粮使用85℃的调质温度.

    高粱替代玉米调质温度颗粒饲料质量

    基于机器视觉的小麦不完善粒快速分析仪适用性评价

    李冰杰王超群赵小萌陈晶...
    174-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麦不完善粒是评价小麦质量的关键指标,本研究对基于机器视觉的小麦不完善粒快速分析仪开展全面的适用性评价.包括对开发的全自动仪器检测小麦不完善粒含量的可靠性、重复性、稳定性、台间差、与标准方法进行对比等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可靠性检t值为-0.14,P 值为0.887,大于0.05,仪器的测定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GB/T 5494-2019)的人工测定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仪器检测可靠性通过检验;重复性反差分析P值为1.000,大于0.05,重复性X2值均小于X2临界值11.07,极差值均小于临界极差值0.71%,重复性通过检验;稳定性ADF检验统计量的t值为-6.48,小于显著性水平为1%情况的t值-4.58,稳定性数据的X2值为12.8,临界值为16.92,稳定性极差临界值为0.8%,本次数据的极差为0.75%,稳定性通过显著性检验;台间差数据的检验结果的t值为-0.92,P值为0.373,P值大于0.05,说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能拒绝2种方法差值为零的原假设;该仪器测定与人工方法对比P值为0.887,大于0.05,且克服了人工方法主观性强、费时费力等不足,极大提高了准确性和时效性.

    小麦不完善粒检测仪可靠性重复性稳定性台间差人工

    HS-SPME-GC-MS/MS结合电子鼻分析热风烘烤及压榨工艺对香榧饼风味物质的影响

    陈则铭饶红丹杜孟浩罗凡...
    180-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制油后的香榧饼为研究对象,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MS)、电子鼻和感官评定结合气味活度(ROAV)等方法,研究热风烘烤和压榨工艺对香榧饼香气特征和关键风味物质的影响.从香榧饼中共鉴定54种挥发性物质(5种醛类、7种酮类、3种醇类、6种酯类、12种烃类、15种杂环类和6种其他类).螺杆压榨香榧饼风味偏清甜香,1,5,5-三甲基-3-亚甲基环己烯的风味贡献最大,液压香榧饼中反,反-2,4-十二碳二烯醛的风味贡献最大,呈现烘烤香味.通过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VIP score)和聚类分析,150 ℃烘烤螺杆香榧饼风味标记性物质为2,3-二氢苯并呋喃,160 ℃烘烤液压香榧饼风味浓郁,标记性物为2-乙酰基-3-甲基吡嗪.

    香榧饼热风烘烤压榨制油风味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红小豆品质多指标无损检测及品种鉴别方法研究

    龚润华杨信廷郭晓晖刘欢...
    190-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构建8种不同品种红小豆的蛋白质、水分、支链淀粉、直链淀粉、百粒重、粒长、粒宽及颜色指标的同时快速无损分析方法.首先,对红小豆的近红外光谱进行标准正态变量变化法(SNV)、多元散射校正法(MSC)及一阶导数预处理,随后结合偏最小二乘分析法(PLS),建立红小豆样品不同品质指标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各PLS模型能较好地对红小豆的品质指标起到预测效果,达到快速无损检测红小豆品质的目的.此外,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对红小豆样本的品种进行定性判别,校正集和预测集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100.00%和88.89%.近红外光谱对不同品种红小豆能做出较好的区分,对优质红小豆的快速筛分具有指导意义,且定性判别模型对同品种不同产地的2种红小豆同样得到了很好的区分,由此可见近红外技术在产地判别方面的可行性.

    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红小豆多指标分析定性判别

    不同加工方式对谷物及豆类蛋白结构、功能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赵康程李森谭斌吴娜娜...
    198-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加工方式处理谷物及豆类旨在提升营养物质的生物可及性和感官品质.文章综述了湿热处理、高温焙烤、挤压膨化、超微粉碎和微波处理等加工方式对谷物及豆类蛋白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不同加工处理后的谷物及豆类蛋白对改善其食品品质发挥重要作用,旨在为科学合理膳食与谷物及豆类蛋白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不同加工方式谷物及豆类蛋白结构功能特性应用

    3种坚果脱油工业副产物的生物利用、活性分析及其潜在应用

    郭雪霖李延华孟岳成邓杨勇...
    207-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果粕是原料经过榨油后得到的工业副产物.坚果粕水解物具有多种功能特性,但在应用过程中经常由于坚果粕为工业副产物而使其水解物也被忽视.目前,坚果粕主要用于加工成动物饲料或在垃圾填埋场被处理.坚果粕富含蛋白、碳水化合物和纤维,可分别用于生产生物活性肽、生物燃料和膳食纤维等,这些应用较将其用于生产动物饲料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文章通过生物利用策略分析,主要探讨了从3种坚果(杏仁、核桃和腰果)油脂加工过程中副产物的再利用途径,总结了坚果粕提取多种化合物的应用方法,阐述了以不同种类坚果粕为基料,采用酶解和发酵技术制备肽组分的生物活性、安全性及其潜在应用,旨在为坚果脱油工业副产物再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坚果粕生物利用活性组分潜在应用

    米饭蒸煮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孙佳齐徐晓云潘思轶黄江南...
    216-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米是中国居民最重要的主食,在饮食和文化传承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米饭食味品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米饭品质不仅与米种、储藏条件等原料因素密切相关,还受蒸煮方法、蒸煮控制程序、配套装备等因素影响.综述了稻米品种、种植条件、加工储藏等对米饭食味品质的影响,总结了蒸煮过程中米饭的物理化学变化,分析了影响米饭品质的蒸煮因素,探讨蒸煮曲线以及米饭蒸煮装备的发展情况,并展望米饭蒸煮技术与装备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米饭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米饭蒸煮食味质构装备

    机器视觉在小麦粉加工精度检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陈卫东刘超王莹范冰冰...
    226-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麦粉加工精度是关系小麦粉产量、质量以及市场价格的重要指标.机器视觉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无损、快速、低成本的检测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典型硬件结构,分析了小麦粉加工精度检测中的图像处理流程,着重探讨了机器学习算法在小麦粉加工精度等级分类方面的应用与发展,总结了机器视觉技术在小麦粉加工精度检测中的优势与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小麦粉加工精度智能检测机器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