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美容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美容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中国美容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朱宏亮

半月刊

1008-6455

zgmryx@163.com;yishi010@163.com

029-82218513;010-60700772(北京办公室)

710043

西安市新科路1号东兴科技大厦12层(西安市188号信箱)

中国美容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红光LED照射对自然老化SKH-1小鼠皮肤的影响

    康紫薇陈琦申抒展王秀丽...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红光LED照射对自然老化SKH-1小鼠皮肤的影响.方法:选取20只12月龄SKH-1小鼠,随机分为四组,使用红光LED仪对各组小鼠以0 J/cm2、14.4 J/cm2、32.4 J/cm2和50.4 J/cm2的能量密度连续照射60 d.在第0天、第10天、第30天和第60天,通过拍摄大体照片和皮肤镜照片记录皮肤外观变化,从皮肤粗糙、皮肤皱纹和皮肤紧致三个方面进行皮肤老化等级评分,检测角质层含水量(Water content of the stratum corneum,WCSC)、经皮失水率(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评估皮肤屏障功能,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真皮层信号强度,通过HE染色与Masson染色比较四组小鼠的皮肤组织结构变化.结果:与0 J/cm2组相比,肉眼和皮肤镜下均观察到红光照射组小鼠的皮肤更光滑紧致,且皮肤老化等级评分表明在红光照射后小鼠皮肤粗糙、皮肤皱纹和皮肤紧致程度明显改善.红光照射不仅改善皮肤外观,而且能显著改善WCSC和TEWL.OCT结果表明红光照射增加了真皮层厚度和真皮信号强度.皮肤组织HE染色结果表明红光照射增加表皮厚度,维持表皮层细胞形态正常且排列紧密.Masson染色结果显示红光照射的小鼠真皮胶原含量显著增多,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紧密.红光LED照射组的以上指标的改善作用随能量密度的增大而增强,尤其是50.4 J/cm2组的作用最为显著,且改善作用持续至照光第60天.结论:红光LED可显著改善自然老化SKH-1小鼠皮肤外观和皮肤屏障功能,增加表皮的厚度和真皮胶原含量,维持胶原纤维的紧密排列,为LED光源在皮肤老化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LED自然老化SKH-1小鼠嫩肤皮肤屏障胶原

    2-APB抑制静压力诱导髁突软骨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古扎丽努尔·阿巴拜克力肖朋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TRPM7抑制剂2-APB对静压力诱导的髁突软骨细胞凋亡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胰蛋白酶消化法提取大鼠髁突软骨细胞,施加不同条件静压力条件,给予不同条件2-APB干预后,以Flou-3AM荧光探针检测胞内钙离子浓度,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以Western Blot检测p38蛋白表达,以RT-PCR检测P38mRNA表达水平.进一步采用p38抑制剂进行干预处理,分析细胞凋亡情况变化.结果:不同压力条件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与细胞凋亡率变化趋势高度一致,Pearson相关系数值为0.916(P<0.01),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APB可明显抑制静压力诱导的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P<0.01);2-APB与BAPTA-AM对胞内钙离子浓度抑制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PB可明显抑制静压力诱导的细胞凋亡率升高及p38蛋白、mRNA高表达(P<0.01).SB203580可明显抑制静压力诱导的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结论:2-APB对静压力诱导的髁突软骨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RPM7有关.静压力作用下TRPM7介导的钙离子增高是引发细胞凋亡损伤的途径,p38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抑制TRPM7介导的钙离子内流可能成为缓解压力诱导细胞损伤的途径.

    静压力髁突软骨TRPM7p38通道细胞凋亡

    黄柏碱调节MCP-1/CCR2信号通路对特应性皮炎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于现朝寇旺杨洋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黄柏碱对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AD大鼠模型,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柏碱低剂量组、黄柏碱高剂量组、黄柏碱+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组;给药结束后,各组大鼠做皮损评分,记录搔抓次数,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变化,甲苯胺蓝染色测定肥大细胞数,ELISA试剂盒测定皮肤组织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s,IgE)、白介素-17(Interleukin,IL-17)、IL-6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皮肤组织MCP-1、CC类趋化因子受体2(CC chemokinereceptor 2,CCR2)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脱毛处皮肤发生溃疡、红斑,表皮和棘层增厚且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搔抓次数、肥大细胞数、ROS、IgE、IL-17、IL-6及MCP-1、CCR2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柏碱低、高剂量组皮肤组织红斑、溃疡情况、炎性细胞浸润减少,未见脱屑,搔抓次数、肥大细胞数、ROS、IgE、IL-17、IL-6及MCP-1、CCR2蛋白表达水平依次降低(P<0.05);与黄柏碱高剂量组相比,黄柏碱+MCP-1组皮肤红斑、溃疡和炎性细胞浸润加重,搔抓次数、肥大细胞数、ROS、IgE、IL-17、IL-6及MCP-1、CCR2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结论:黄柏碱可能通过抑制MCP-1/CCR2信号通路降低AD大鼠炎症反应.

    特应性皮炎炎症反应黄柏碱MCP-1/CCR2信号通路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

    CGF用于牙髓血管再生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单轶刘虹秀包春艳刘海波...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用于牙髓血管再生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拟行牙髓血管再生的年轻恒牙牙髓坏死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CGF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行牙髓血管再生治疗,CGF组采用CGF覆盖,对照组采用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覆盖.手术6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术前、术后6个月牙根尺寸变化情况[牙根长度、根尖孔直径、影像学牙根区域(Radiographic root area,RRA)],观察两组术后6个月牙髓活力恢复情况,测定两组手术前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标记物表达情况[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ascularendothelial cell cadherin,VE-Cadherin)],统计两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97.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CGF组牙根长度、PRA显著高于本组术前及对照组术后6个月,根尖孔直径显著低于同组术前及对照组术后6个月(P<0.05).CGF组患儿牙髓活力测试阳性率为40.48%(17/42),对照组为19.05%(8/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CGF组CD31、VEGFR2、VE-Cadherin表达水平高于本组术前及对照组术后6个月(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F用于牙髓血管再生可有效促进年轻恒牙继续发育,恢复部分牙髓活力,改善患牙内皮细胞增殖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浓缩生长因子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牙髓血管再生内皮细胞增殖牙髓活力血管内皮细胞并发症

    杭州市2~6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乳牙预成冠的力学实验研究

    孙晓美刘天爽方力刘小雅...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杭州市2~6岁儿童龋齿的牙面分布规律,比较树脂、氧化锆、玻璃陶瓷乳牙预成冠的抗压缩破坏力值.方法:抽取杭州口腔医院城西院区儿童口腔科就诊的1 000名2~6岁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记录,分析患龋差异.将树脂、氧化锆、玻璃陶瓷乳牙预成冠分别用树脂粘接剂粘接在下颌第二乳磨牙的树脂模型上.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抗压缩强度测试,记录试件抗压缩破坏力值.采用SPSS 24.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右下第二乳磨牙患龋风险最高,左侧第二乳磨牙次之.乳磨牙患龋率高于乳前牙.龋齿牙面风险切端/(牙合)面大于近中远中邻面,舌面患龋率最低.三组抗压缩破坏力值依次为A组(694.85±292.20)N,B组(537.31±152.03)N,C组(613.73±303.92)N.两两相较,三种材料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杭州市2~6岁儿童乳牙龋有牙面特异性,乳磨牙患龋率高,牙面多.三种乳牙预成冠材料均可满足临床需要.树脂预成冠抗压缩破坏力值大于玻璃陶瓷乳牙预成冠和氧化锆预成冠.

    龋病乳牙发病率瓷预成冠抗压缩破坏力

    油脂分泌旺盛的脱发女性与正常女性头皮微生物结构差异及干预效果研究

    卫泽雨丁炜蕴倪春雅沈林霞...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油脂分泌旺盛的脱发女性与健康女性头皮微生物的结构差异,观察微生态制剂干预后微生物结构变化.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日-2022年7月20日招募的20~35岁女性56名,按入组标准分为健康组(n=24)和油脂分泌旺盛的脱发组(n=32),利用细菌16sRNA序列V3-V4区和真菌ITS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健康女性及油脂分泌旺盛的脱发女性头皮微生物特征及干预前后的差异,同时对脱发计数和头皮油脂变化进行评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女性相比,油脂分泌旺盛的脱发女性具有更高的细菌群落丰富度(P<0.05),群落结构及丙酸杆菌等多种细菌的相对丰度与正常女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油脂分泌旺盛的脱发女性真菌群落丰富度、结构与正常女性无明显差异.微生态制剂干预后,油脂分泌旺盛的脱发女性脱发及头皮油脂情况有明显好转(P<0.05).结论:油脂分泌旺盛的脱发女性与健康女性的头皮微生物结构存在显著的差异,微生态制剂对头皮微生物特征有调节作用;研究为从微生态角度防治脱发提供依据.

    脱发微生态制剂微生物特征头皮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疗效分析

    杨娇陈伟刘燕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患者疗效及对皮损面积和色素积分的影响.方法:将笔者医院皮肤科于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96例门诊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外涂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整体疗效,治疗前后皮损面积(Wood灯下皮损评估)与色素积分、不同部位严重性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与白癜风面积指数(Vitiligo area and severity index,VASI),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92%)显著高于对照组(85.4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皮损面积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色素积分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部位(躯干、四肢、面部)PASI与VAS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6.67%)vs.对照组(10.42%)]与复发率[观察组(6.25%)vs.对照组(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可显著改善白癜风患者病情,缓解皮肤损伤,增加皮肤色素沉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窄谱中波紫外线他克莫司软膏白癜风色素积分

    他克莫司联合窄谱UVB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周星姚新宇栗玉珍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他克莫司联合窄谱UVB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就诊120例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并按照简单随机化随机分为A组(采用他克莫司治疗,40例)、B组(采用润肤霜联合窄谱UVB治疗,40例)和C组(采用他克莫司联合窄谱UVB治疗,40例),持续治疗2个月.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治疗2个月后,比较三组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临床体征[特应性皮炎评分量表(Scoring atopic dermatitis index,SCORAD)、中文版特应性皮炎控制工具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atopic dermatitis control tool,ADCT)]、瘙痒情况[峰值瘙痒数字评定量表(Peak pruritis-numerical rating scale,PP-NRS)]、细胞因子[血清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美学效果[皮炎整体面积、客观体征评分(红斑、表皮剥脱、苔藓样变)]和生活质量[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LQI)].记录治疗期间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其治疗后3个月随访期间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和治疗2个月后,三组的SCORAD、ADCT、PP-NRS、ApoB、IL-4、IL-10、皮炎整体面积、进行客观体征评分和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C组显著低于A组和B组(均P<0.05);三组的ApoA1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C组显著高于A组和B组(均P<0.05).治疗期间,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期间,C组的复发情况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窄谱UVB治疗在特应性皮炎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地缓解特应性皮炎症状和瘙痒情况,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美学效果.

    特应性皮炎他克莫司窄谱UVB美学效果

    ALA-PDT红蓝光交替照射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邓仁远吴思蓝欧阳俏玲毛荣超...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红蓝光交替照射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寻常痤疮患者,经随机数字表的分配,以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ALA-PDT红蓝光交替照射,观察组给予ALA-PDT红蓝光交替照射+30%超分子水杨酸,评估两组治疗4个疗程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皮损症状改善程度、血清炎症指标水平变化,评估两组不良反应,并对两组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记录两组随访期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69%vs.80.00%,P<0.05);治疗4周后,两组皮损数目、痒痛及皮损严重程度共3项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两组血清IL-8、TNF-α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以上指标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67%vs.10.00%,P>0.05);观察组治疗1年后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33%vs.13.33%,P<0.05).结论:ALA-PDT红蓝光交替照射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皮损症状,降低血清炎症指标水平,无明显不良反应,复发率低,临床治疗安全、有效.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30%超分子水杨酸寻常痤疮皮损症状

    光动力联合疗法治疗玫瑰痤疮临床效果分析

    宋红娟马国安闫婷刘丽丽...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光动力联合疗法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笔者医院就诊的200例玫瑰痤疮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100例,并根据分型分为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丘疹脓疱型两个亚组.对照组给予外用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及医用愈肤生物膜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临床症状评分、皮损部位角质层含水量、经皮水丢失量(Trans epidermal water loss,TEWL)、血清白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水平,记录两组疗效、蠕形螨转阴率、不良反应.结果:两种亚型研究组总有效率、蠕形螨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种亚型研究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种亚型研究组角质层含水量均高于对照组,TEWL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种亚型研究组血清IL-17、IFN-γ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动力联合疗法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可减轻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改善皮肤屏障功能,有效驱除蠕形螨,效果显著.

    玫瑰痤疮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皮肤屏障功能干扰素-γ白介素-17联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