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美容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美容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中国美容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朱宏亮

半月刊

1008-6455

zgmryx@163.com;yishi010@163.com

029-82218513;010-60700772(北京办公室)

710043

西安市新科路1号东兴科技大厦12层(西安市188号信箱)

中国美容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眉上入路自体颗粒脂肪填充术矫正上睑凹陷

    祝顺武潘伟陈丹丹王国尚...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眉上入路自体颗粒脂肪填充术对上睑凹陷就医者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4月在笔者医院行经眉上入路自体颗粒脂肪填充术的23例(46眼)上睑凹陷就医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疗效、美学效果(画框面积)、上睑凹陷分级、就医者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结果:就医者总有效率为95.65%(22/23).治疗后的画框面积[(2.40±0.69)cm2 vs(4.36±1.57)cm2]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的上睑凹陷分级为1级11例(47.83%),2级9例(39.13%),3级3例(13.04%);治疗后的上睑凹陷分级为1级19例(82.61%),2级4例(17.39%),3级0例,治疗后的上睑凹陷分级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就医者满意度为95.65%(22/23).23例就医者均无感染、血肿、脂肪液化、一过性上睑下垂、硬结等并发症.结论:经眉上入路自体颗粒脂肪填充术对上睑凹陷就医者的修复效果显著,美学效果好,能明显改善上睑凹陷程度,安全性高.

    上睑凹陷自体颗粒脂肪眉上入路填充术美学效果

    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术后视力恢复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

    刘莉覃冬张宏艳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影响间歇性外斜视(Intermittent exotropia,IXT)儿童术后视力恢复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笔者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IXT患儿145例,根据中华眼科分会全国弱视与斜视防治学组制定的斜视疗效评价标准评估患者手术疗效,过矫:≥+15PD;欠矫:≤-15PD;正位:第一眼位±15PD以内.以欠矫、过矫记为无效组(60例),以正位患者记为有效组(85例).收集患者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XT儿童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各影响因素的准确度.结果:两组手术年龄、术前视近斜度、斜视类型及每天观看电子设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年龄、术前视近斜度、集合不足型IXT为影响IXT患儿术后视力恢复的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评估各因素对IXT患儿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准确度,术前视近斜度、斜视类型、手术年龄ROC曲线下AUC均在0.75以上,具有中等水平的准确度.结论:术前视近斜度、斜视类型、手术年龄为影响IXT患儿术后视力恢复的因素,应针对患儿情况实施针对性措施,进而改善患儿术后视力恢复.

    视力恢复间歇性外斜视眼位危险因素防范对策

    "双拱"弹性支架与"2+2"支架鼻尖成形术的临床比较

    夏志冉周琮镇彭栋梁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双拱"弹性支架与"2+2"支架在鼻尖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8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0例行肋软骨综合鼻整形术就医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双拱"支架鼻尖成形联合膨体植入鼻部的手术方式,对照组采用"2+2"鼻尖成形联合膨体植入鼻部的手术方式.对比两组手术时长、鼻尖突出度、鼻尖突出率,鼻尖活动度及美学满意度.结果:本组100例就医者均获随访9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长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鼻尖突出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尖突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9个月的鼻尖活动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拱"弹性支架鼻尖成形术是一种模拟鼻尖解剖结构的手术方式,与主流的鼻尖成形术比较,效果及稳定性可靠,需术者对手术有更细致的把控与更资深的经验,就医者的鼻尖活动度明显提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鼻尖成形术.

    鼻尖成形鼻整形术肋软骨皮质"双拱"弹性支架鼻翼软骨

    全身麻醉下使用肌肉松弛药对外斜视儿童眼位的影响

    明春平吉伟张晓宇李淑婷...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中使用肌肉松弛药物对外斜视儿童眼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2~12岁行全身麻醉(静脉给药)手术的外斜视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肌肉松弛药物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应用肌肉松弛药,B组不应用肌肉松弛药.应用角膜映光法测定两组患儿全身麻醉前、麻醉操作后即刻眼位及手术过程中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 ral index,BIS)监测下测定浅、中、深度麻醉期的患儿眼位.结果:两组麻醉操作后即刻角膜映光法测定的眼位外斜度较麻醉前增加,但A组眼位外斜度较B组眼位外斜度小(P<0.05);两组BIS监测不同麻醉深度下眼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麻醉深度的增加,眼位外斜度增加,且A组各麻醉深度下眼位外斜度较B组小(P<0.05).结论:全身麻醉会对外斜视儿童眼位造成影响,但肌肉松弛药的使用会削弱这种影响.且不同麻醉深度也会影响外斜视儿童眼位,相较于中度麻醉期和深度麻醉期,浅度麻醉期患儿眼位影响更小.

    全身麻醉外斜视眼位脑电双频指数麻醉深度

    三种CAD/CAM全瓷材料(牙合)贴面抗折能力实验研究

    黄小艳董瑞王培欢付崇建...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三种CAD/CAM(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全瓷材料全解剖式((牙合))贴面的抗折能力,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扫描离体下颌右侧第一磨牙建立数字模型,在数字模型上进行(牙合)贴面数字备牙,共四个厚度,分别为1.0 mm、1.5 mm、2.0 mm、2.5 mm,选取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瓷块2种(IPS e.max CAD瓷、VITA SUPRINITY瓷)和树脂基陶瓷瓷块1种(Lava Ultimate优韧瓷),数字设计和数字切削制作相应厚度全瓷(牙合)贴面,每种瓷块每个厚度10例,共获120例(牙合)贴面.将(牙合)贴面加压粘接到3D打印硬质树脂代型上,循环加载后,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垂直加载试验,记录(牙合)贴面断裂载荷,观察失效模式.使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断裂载荷结果显示,在厚度为1.0 mm、1.5 mm、2.0 mm时三种材料间断裂载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厚度为2.5 mm时,两种玻璃陶瓷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玻璃陶瓷和树脂基陶瓷之间断裂载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玻璃陶瓷随着厚度增加,断裂载荷也随之增大(P<0.05);树脂基陶瓷厚度为1.0 mm、1.5 mm、2.0 mm时的断裂载荷也随着厚度增大(P<0.05).三种(牙合)贴面的断裂模式均表现为裂纹,破碎和折裂.结论:三种CAD/CAM全瓷材料全解剖式(牙合)贴面抗折能力均能满足后牙(牙合)面缺损修复的需要,树脂基陶瓷操作步骤相对简单;临床上尽量选择较薄的贴面进行修复,以利于颞下颌关节的适应.

    二硅酸锂玻璃陶瓷树脂基陶瓷(牙合)贴面抗折能力失效模式

    鸢尾素调节JAK2/STAT3信号通路对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损伤的影响

    田梦婷赵景瑶刘晶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鸢尾素调节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Janus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通路对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和接种牙龈卟啉单胞菌液建立牙周炎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鸢尾素低(鸢尾素-L,50 mg/kg)、中(鸢尾素-M,100 mg/kg)、高剂量(鸢尾素-H,200 mg/kg)组、鸢尾素-H+激活剂(200 mg/kg鸢尾素+2 mg/kg香豆霉素)组,每组10只,并以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的正常大鼠对照组.干预结束后,对大鼠牙龈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评分;牙槽骨吸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分别以Micro-CT试剂盒检测;HE检测牙周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JAK2、STAT3、p-JAK2、p-STAT3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牙周组织被破坏,炎性浸润严重,牙龈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评分、牙槽骨吸收、TNF-α、IL-6、IL-1β、MDA水平、p-JAK2/JAK2、p-STAT3/STAT3表达显著增加,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的鸢尾素组大鼠病理损伤得到改善,牙龈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评分、牙槽骨吸收、TNF-α、IL-6、IL-1β、MDA水平、p-JAK2/JAK2、p-STAT3/STAT3表达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增加,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与鸢尾素-H组相比,鸢尾素-H组+激活剂组大鼠病理损伤加重,大鼠牙龈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评分、牙槽骨吸收、TNF-α、IL-6、IL-1β、MDA水平、p-JAK2/JAK2、p-STAT3/STAT3表达显著增加,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鸢尾素抑制牙周炎大鼠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减轻大鼠牙周组织损伤,减少牙槽骨吸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鸢尾素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牙周炎牙周组织损伤炎症反应氧化应激

    磺胺嘧啶银对大面积烧伤复合皮移植术后创面愈合、细胞因子及瘢痕形成的影响

    刘驰星双峰李浩蔡晓敏...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磺胺嘧啶银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复合皮移植术后创面愈合、细胞因子及瘢痕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均行复合皮移植术,对照组术后创面行常规消毒治疗,观察组术后创面予磺胺嘧啶银软膏治疗,比较两组的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细胞因子[血管紧张素Ⅱ(AngⅡ)、CD46、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水平、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7、14、21 d,观察组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1 d,观察组血清AngⅡ、CD46、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γ-干扰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观察组V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复合皮移植术后创面外涂磺胺嘧啶银,可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改善细胞因子水平,减少瘢痕形成,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应用.

    大面积烧伤复合皮移植术磺胺嘧啶银创面细胞因子瘢痕

    包膜综合处理及假体置换联合大分子透明质酸注射治疗隆乳术后包膜挛缩

    朱小平方柏荣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包膜综合处理及假体置换联合大分子透明质酸注射治疗隆乳术后包膜挛缩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21年4月笔者医院收治的29例假体隆乳后包膜挛缩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1~53岁,初次假体隆乳后1~6年,平均2.3年,其中Baker分级Ⅲ级21例,Ⅳ级8例,单侧3例,双侧26例.采用乳晕切口,完全去除乳房增厚包膜11例,包膜松解18例,均置换假体.在隆乳术后即刻或术后48h内,每侧注入大分子透明质酸10~20 ml,用于预防包膜再次挛缩.结果:29例患者术后即刻均获得满意外形,随访1~5年,乳房外形保持良好,柔软度好,无乳房疼痛、硬块和乳头感觉缺失,Baker分级Ⅰ级22例,Ⅱ级7例,无假体破裂、乳房下垂及上移等并发症.结论:包膜综合处理及假体置换联合大分子透明质酸注射治疗隆乳术后包膜挛缩疗效好,且能有效降低乳房包膜再次挛缩的概率.

    大分子透明质酸隆乳包膜挛缩假体置换复发

    外周血干细胞联合外泌体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疗效观察

    王国燕李勤雨贾玉萍桑宇超...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自体PBSCs联合SC-Exos对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溃疡患足随机分为对照组、SC-Exos外敷组(治疗组A)、PBSCs注射组(治疗组B)、PBSCs联合SC-Exos组(治疗组C)各15足,在常规治疗(对照组)基础上,分别予以SC-Exos外敷或/和PBSCs创面周边注射,2周后第2次给药,并于第1次给药后第4、8和12周观察患者溃疡创面面积变化,肉芽形态评分,患足疼痛、冷感和跛行症状评分,足背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和血管内径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四组患足溃疡创面面积变化,肉芽形态评分,患足疼痛、冷感和跛行症状评分,足背动脉PSV和血管内径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各指标组间两两比较,治疗组A与治疗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C各指标结果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5).治疗12周后,对照组、治疗组A、治疗组B三组行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PBSCs、SC-Exos和两者联合治疗均能促进DFU创面愈合,改善患足症状和血液循环,PBSCs和SC-Exos联合应用的疗效比单一应用更好.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外泌体糖尿病足溃疡治疗创面愈合

    点阵CO2激光联合PRP治疗面部外伤缝合后瘢痕临床观察

    侯智慧高翔谷明娟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点阵CO2激光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面部外伤缝合后瘢痕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52例面部外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激光组50例、PRP组51例和联合组51例.激光组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PRP组采用PRP微针注射治疗,联合组采用点阵CO2激光联合PRP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疗效、炎性因子水平、创面处与正常皮肤厚度差、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结果: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PRP组、激光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6个月、1年后三组患者瘢痕与正常皮肤厚度差逐渐下降,联合组创面处与正常皮肤厚度差均小于PRP组、激光组(P<0.05),PRP组创面处与正常皮肤厚度差均小于激光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6个月、1年后三组VSS评分下降,联合组VSS评分均低于PRP组、激光组(P<0.05),PRP组VSS评分均低于激光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三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联合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PRP组、激光组(P<0.05),PRP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激光组(P<0.05).结论:应用点阵CO2激光联合PRP治疗面部外伤缝合患者,防治瘢痕疗效显著,炎症水平降低,瘢痕颜色、厚度、质地均明显改善.

    面部外伤瘢痕点阵CO2激光富血小板血浆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