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栾奕

双月刊

1007-9564

mtyx@heinfo.net

0315-3725999;3725386

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建设南路57号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oal Industry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央级全国性技术类医学期刊,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临床医学各学科的新成果、新技术和诊疗新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四肢运动和卧式呼吸体操对全麻术后老年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林红连李红梅何丹王文豪...
    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四肢运动和卧式呼吸体操对全麻术后老年患者免疫功能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2月于该院行全麻术的9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四肢运动、卧式呼吸体操干预,对二组干预前后的免疫功能、胃肠道功能、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二组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二组的上述免疫功能指标均有所下降,但经过干预,观察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经过干预,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四肢运动和卧式呼吸体操能有效改善全麻术后老年患者的围术期免疫功能和肺功能,并能降低其术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确保术后安全性。

    四肢运动卧式呼吸体操全麻术后围术期免疫功能胃肠功能肺功能

    低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骶管阻滞用于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麻醉效果

    蓝金辛李森杨铎李春然...
    11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骶管阻滞用于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2021年5月—2023年5月该院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PELD)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阻滞组(R组)和局麻组(C组),每组30例。R组患者在手术前20min进行超声引导骶管阻滞,C组患者不实施骶管阻滞。二组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接受PELD术。记录二组患者入室基础(T0)、局部麻醉时(T1)、椎间孔成形时(T2)、置入工作通道时(T3)、髓核摘除时(T4)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记录二组患者T1、T2、T3、T4的疼痛VAS评分;记录二组患者利多卡因使用量、需要舒芬太尼补救镇痛例数;记录二组患者麻醉满意度;记录二组患者麻醉后48h内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二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患者在T1、T2、T3、T4时疼痛VAS评分较C组明显降低(P<0。05);R组患者利多卡因使用量和舒芬太尼补救镇痛例数较C组明显降低(P<0。05);R组患者麻醉满意度较C组明显升高(P<0。05);R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较C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与局部麻醉比较,0。2%罗哌卡因20ml超声引导骶管阻滞联合局部麻醉用于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中镇痛效果更佳,降低疼痛VAS评分,减少局部麻醉利 多卡因使用量,减少舒芬太尼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满意度更高。

    超声引导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效果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分层评价指导治疗对改善亚急性甲状腺炎复发率和甲减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郑淑君句卫玲高丽红张娟...
    12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分层评价指导治疗对亚急性甲状腺炎(SAT)患者甲减发生率和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该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168例SAT患者,按照SPSS随机数字表,采用1∶1∶1随机分组,其中局部注射组(n=56)和口服治疗组(n=56)为对照组,分层评价组(n=56)为治疗组。通过基于临床实践经验自主设计的甲状腺损害程度和复发风险评分表进行分层评价。分析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甲减发生率、复发率、临床疗效(疼痛缓解时间、发热缓解时间、1个月后血沉及甲功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症状特点、炎症指标、甲功情况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局部注射组、口服治疗组比较,分层评价组甲减发生率和复发率均降低(P<0。05);与口服治疗组比较,分层评价组和局部注射组疼痛、发热症状缓解时间缩短(P<0。05);与口服治疗组比较,局部注射组、分层评价组1个月后血沉、甲功恢复正常率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评价组比局部注射组1个月后甲功恢复正常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口服治疗组比较,分层评价组和局部注射组空腹血糖、果糖胺、体重变化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分层评价方式选择合适的SAT针对性治疗方案,可令甲减发生率降低,复发率降低,症状缓解快,血沉、甲功恢复效果较好。

    亚急性甲状腺炎复发率甲减发生率分层评价指导治疗

    高压氧联合胞磷胆碱治疗急性CO中毒的效果

    贺福琪张阳王维展
    128-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脑功能与致病机制的角度探讨高压氧联合胞磷胆碱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2020年1月—2023年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急诊住院的120例急性CO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使用高压氧疗法,观察组使用高压氧联合胞磷胆碱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评估临床疗效;记录二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分别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Barthel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采用Easy Ⅲ脑电图仪检测患者的脑功能状态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x2=4。876,P=0。027)。观察组苏醒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二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肌酸激酶同式酶(CK-MB)、N末端脑钠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cTnI)、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丙二醛(MDA)、S100β和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降低,而MoCA评分、Barthel评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血清以及血清NT-proBNP、CK-MB、cTnI、TNF-α、IL-6、MDA、S100β和NS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oCA评分、Barthel评分、血清SOD、Nrf2和HO-1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迟发性脑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23%vs。1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42,P=0。037)。结论 高压氧联合胞磷胆碱治疗急性CO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显著减轻患者脑损伤、提升患者认知功能和抗氧化能力,这可能是通过激活Nrf2/HO-1抗氧化途径来实现的。

    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胞磷胆碱氧化应激脑功能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SAPB对老年胸椎间盘突出症行椎体植骨融合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的影响

    何谦张懿兰王丹宿亚敏...
    13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静脉滴注联合罗哌卡因单次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老年胸椎间盘突出症(TDH)行椎体植骨融合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该院行椎体植骨融合手术的TDH患者122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罗哌卡因SAPB组(R/SAPB组)和右美托咪定静脉滴注联合罗哌卡因SAPB组(Dex+R/SAPB组),各61例;分析二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围手术期资料、术前(T0)、术后24h(T1)、术后72h(T2)时间段镇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术前、术后血清CRP、cTnI、S100β水平。结果 二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SAPB组比较,Dex+R/SAPB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苏醒延迟占比、苏醒期躁动占比降低,维持镇痛时间延长(P<0。05);与R/SAPB组比较,Dex+R/SAPB组T1、T2时刻VAS评分均降低(P<0。05);Dex+R/SAP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R/SAPB组(P<0。05);术前T0时刻,二组患者血清因子CRP、cTnI、S100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2时刻,二组患者血清CRP、cTnI、S100β因子水平均提升(P<0。05);T2时刻,与R/SAPB组比较,Dex+R/SAPB组患者血清CRP、cTnI、S100β因子水平降低(P<0。05);T2时刻,与R/SAPB组比较,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组患者血清CRP、cTnI、S100β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罗哌卡因联合Dex静脉滴注可以降低TDH患者术后机体炎症反应、心肌损伤以及认知水平损伤程度,改善围手术期质量,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胸椎间盘突出症椎体植骨融合手术前锯肌平面阻滞右美托咪定术后镇痛血清因子

    基于年龄与血清炎症因子的AECOPD超时长住院评分系统的构建及评价

    白景山张嘉宾刘聪辉陈前程...
    142-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年龄、血清炎症因子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超时长住院的关系,构建以年龄、血清炎症因子为基础的评分系统,并评价其预测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391例AECOP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AECOPD平均住院时间16天为划分指标,将纳入患者分为标准时长组(260例)和超时长组(131例),筛选出与AECOPD超时长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评分系统。结果 AECOPD标准时长组与超时长组中年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是AECOPD患者超时长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沉降率(ESR)不是AECOPD患者超时长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筛选预测的临界值,计算Kappa值,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9,灵敏度82。4%,特异度86。2%,Kappa值0。669,具有较好的预测值和计算结果。结论 建立的预测AECOPD患者超时长住院的评分系统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并且对该类患者中高危患者及早进行识别及干预,对临床医师决策具有一定指导和应用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评分系统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降钙素原

    PENGB联合椎管内麻醉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王雨广么静光孙丙亮杜宁...
    147-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PENGB)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THA术后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联合椎管内麻醉,观察组予以PENGB联合椎管内麻醉。并于术后4h、8h、24h及48h记录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对二组患者术后48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以及补救镇痛率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于术后4h、8h、24h及48h对患者股四头肌肌力进行评定;记录二组术后首次下床步行时间、步行距离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d,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对于活动状态VAS评分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4h、8h和24h均显著降低(P<0。05)。二组各时间点静息状态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镇痛泵按压次数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48h的次数显著减少(P<0。05),补救镇痛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4h、8h和24h股四头肌肌力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首次步行时间明显提前(P<0。05),首次步行距离显著提高(P<0。05),且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与术前比较,二组术后1d血清IL-6和TNF-α检测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以上炎症指标显著降低(P<0。05)。结论 PENGB联合椎管内麻醉用于THA术,在术后镇痛效果、术后活动时疼痛、改善下肢肌力、抑制炎症反应等方面均优于FICB联合椎管内麻醉,能够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全髋关节置换术神经阻滞髂筋膜间隙阻滞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术后疼痛炎症反应

    预测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抑郁、焦虑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构建

    杨凯荣王俊祥姚明
    152-157,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抑郁、焦虑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该院2021年1月 2023年12月就诊的387例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照7:3比例分为建模组(n=271)和验证组(n=116)。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抑郁、焦虑发生情况。采用调查问卷收集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抑郁、焦虑的影响因素;预测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抑郁、焦虑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利用R软件中rms程序包构建,利用rmda程序包绘制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Hosmer-Lemeshow检验、ROC曲线及校准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评估。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抑郁焦虑组女性、独居、合并慢性病≥4种、低水平社会支持的占比较正常组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独居、合并慢性病≥4种、低水平社会支持均为老年慢性病共病抑郁、焦虑的影响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检验中建模组x2=11。135,P=0。133;验证组x2=5。710,P=0。574。ROC曲线显示,建模组和验证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4和0。844,且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一致性较好。DCA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结论 老年慢性病共病抑郁、焦虑受性别、居住情况、合并慢性病种类、社会支持度的影响,基于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老年慢性病共病抑郁焦虑影响因素预测模型

    基于单细胞测序解析卵巢癌转移中免疫细胞的动态变化及预后意义

    白聪聪李昂仵红娇徐鸿学...
    158-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原发型卵巢癌与转移型卵巢癌中免疫细胞的差异分布情况,探索中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不同类型卵巢癌中的差异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卵巢癌细胞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数据由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获取,并对数据进行降维和聚类分析,构建Seurat对象并对数据进行过滤。后续分析免疫细胞类型选择T细胞(T cell)、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浆细胞(Plas-ma)、B细胞(B cell)、髓样树突状细胞(mD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和肥大细胞(Mast)。使用统一流形逼近与投影(UMAP)算法对免疫细胞进行重新聚类,并通过cell call包分析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对中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并与转录组数据进行关联。通过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探索这些基因在生物过程和通路中的作用。利用Kaplan-Meier生存数据库分析这些基因与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在免疫细胞分析中,发现转移组中中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增多。聚类分析揭示了不同亚群的分布,而免疫细胞互作分析显示肥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互作在转移组中显著增强。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揭示了中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卵巢癌中的关键基因表达变化,其中中性粒细胞包括90个,肥大细胞包括167个。GO和KEGG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作用在线粒体代谢、氧化磷酸化、免疫细胞因子调控、脂类代谢等信号通路。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中特征基因选择素L(SELL)、C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7(CCR7)、白细胞分化抗原2(CD2)、C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2(CCR2)、趋化因子配体5(CCL5)和C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PTPRC)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显著相关。结论 本研究通过分析原发型与转移型卵巢癌之间中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分布差异,揭示了中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对卵巢癌转移的促进作用,从而为卵巢癌的临床治疗以及预后情况判断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潜在治疗靶点。

    单细胞RNA测序转移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卵巢癌

    基于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学的中医药治疗心肌缺血的用药规律及药理分析

    岳远佳吉钊李育陈良...
    169-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与生物信息学分析中医药治疗心肌缺血的用药规律及药理分析。方法 以"心肌缺血"作为主题词,收集相关文献并进行处方分析。将频率最高的药作为网络药理学分析对象,采用TC-MSP分析平台构建相应活性成分及靶点数据库,采用OMIM、TTD和Gencards数据库预测疾病相关的靶点基因。使用Venn取相应药组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将PPI网络导入Cytoscape 39。0软件筛选核心靶点,同时构建"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采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在微生信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 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234篇,中医证型分布气虚血瘀证最多(56篇);高频药物分析,其中黄芪(159篇)、当归(138篇)、党参(127篇)的频数最高,用药靶向多集中于补虚、活血化瘀等,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辛、甘最多;归经主要归属肝经、肺经和心经;在TCMSP数据库中筛选得到19个药物成分,根据度值排名槲皮素、木犀草素、芍药苷和异甘草素排名靠前;度值筛选出中药治疗心肌缺血排名前的核心靶点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K3)、蛋白激酶(Akt-1)、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过GO和KEGG的富集分析,分析出药物主要通过参与氧化应激、凋亡等生物过程以及凋亡、铁死亡等信号通路治疗心肌缺血。结论 中医药可能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等成分通过作用于PI3K、AKT1、IL-6、VEGF调节氧化应激反应、凋亡信号通路治疗心肌缺血。

    数据挖掘中医药心肌缺血用药规律药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