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王撷秀

双月刊

1004-6194

mbzz1992@yahoo.com.cn

022-24333572,24333578

300011

天津市河东区华龙道76号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92年,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专业性刊物,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天津市卫生局主办,系中华预防医学季刊杂志。主要报道内容为:探索医学模式发展的理论、途径、方法及其规律,研究医学模式发展与深层次卫生改革相结合的实践经验 恶性肿瘤、冠心痛、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因研究,危险因素干预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18-2021年西藏自治区常住居民脑血管病死亡趋势

    平措卓玛嘎玛仓决白国霞王洪燕...
    213-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8-2021年西藏自治区常住居民脑血管病死亡趋势及寿命损失,为西藏自治区脑血管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2018-2021年西藏自治区常住居民脑血管病死因监测数据,采用Excel2010软件分别计算脑血管病的粗死亡率、漏报调整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YLL)等指标,采用Joinpoint 4.9.1.0回归模型分析变化趋势,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2018-2021年,西藏自治区男性脑血管病粗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藏自治区常住居民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从2018年的295.33/10万下降至2021年的188.44/10万,女性标化死亡率从2018年的256.44/10万下降至2021年的151.93/10万,趋势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AAPC分别为-14.42%、-15.46%,P<0.05);男性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范围为243.20/10万~344.86/10万,趋势变化无统计学意义(AAPC=-12.66%,P>0.05)o 2018-2021年,西藏自治区常住居民的脑血管病漏报调整死亡率范围为89.28/10万~117.09/10万,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份脑血管病漏报调整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60岁及以上人群脑血管病漏报调整死亡率由2018年的1 130.50/10万下降至2021年804.65/10万(AAPC=-11.56%,P<0.05).2018-2021年,农牧区脑血管病漏报调整死亡率均高于城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牧区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由2018年的325.18/10万降至2021年的202.00/10万,趋势变化有统计学意义(AAPC=-14.94%,P<0.05).西藏自治区常住居民脑血管病的标化YLL率从2018年的6 483.15/10万降至2021年的4 080.40/10万,趋势变化有统计学意义(AAPC=-14.74%,P<0.05).结论2018-2021年西藏自治区常住居民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疾病负担有所减轻,应针对重点人群加强防治.

    脑血管疾病寿命损失变化趋势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耻感与衰弱的相关性研究

    张文刘林峰曹俊王红艳...
    216-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住院患者病耻感与衰弱现状及其二者相关性,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2年10月-2023年7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成都市某三甲综合医院收治的310名老年COPD患者为调查对象,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衰弱综合评估工具(CFAI)、中文版社会影响量表(SIS)开展调查.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本次老年COPD住院患者病耻感得分为(52.72±9.26)分,衰弱总分为(54.04±9.53)分,二者总分(r=0.728)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长与老年COPD住院患者病耻感呈负相关(β=-0.184),男性(β=0.077)、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以高中及以上为参照,小学及以下β=0.133,初中或中专β=0.152)、合并慢性病数量1~2种(β=0.174)和≥3种(β=0.209)、病程长(以<3年为参照,3~6年β=0.163,>6年β=0.275)、COPD严重程度(以轻度为参照,中度β=0.201,重度β=0.134,极重度β=0.149)、衰弱程度(以轻度为参照,中度β=0.377,重度β=0.640)与老年COPD住院患者病耻感均呈正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老年COPD住院患者病耻感和衰弱水平较高,且衰弱程度越严重,病耻感水平则越高.

    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耻感衰弱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2024年度征稿启事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编辑部
    220页

    北京市东城区儿童青少年正常高值血压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

    勉丽娜乔静静陈辉韩霄...
    221-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生正常高值血压的流行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东城区小学四至六年级及初中、高中学生1 554人,2020年及2021年延用2019年的抽样学校及抽样班级号,分别抽取1 688、1 560人,采用全国儿童青少年常见病及健康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进行监测.内容包括体格检查(身高、体重和血压)及问卷调查(基本信息、饮食、运动和睡眠等).采用SPSS 27.0软件进行x2检验、趋势x2检验和广义估算方程分析.结果2019年、2020年、2021年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分别为25.16%、28.32%和28.85%;单纯收缩压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分别为17.18%、25.30%和25.96%,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单纯舒张压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分别为3.47%、1.60%和1.60%,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1).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显示,女生(OR=0.50,95%CI:0.43~0.58)、睡眠时间≥8 h(OR=0.83,95%CI:0.70~0.98)、消瘦(OR=0.52,95%CI:0.37~0.74)与正常高值血压低风险相关;初中生(OR=2.88,95%CI:2.33~3.56)、高中生(OR=4.93,95%CI:3.89~6.24)、超重(OR=1.75,95%CI:1.46~2.10)、肥胖(OR=2.64,95%CI:2.20~3.16)与正常高值血压高风险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东城区中小学生正常高值血压以单纯收缩压正常高值血压为主,血压异常干预工作需要关口前移至正常高值血压,尤其要重点关注初中及以上的肥胖男生.

    正常高值血压儿童青少年变化趋势影响因素纵向研究广义估计方程

    连翘苷调节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信号通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马生娟丁蕾韩娜
    225-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连翘苷(Phil)调节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信号通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AECOPD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8~10周龄雄性SD大鼠8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Phil低、中、高剂量组,激活剂组,每组14只.除对照组外,其他组均采用气道滴注脂多糖联合烟雾暴露构建AECOPD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Phil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灌胃35、70、140 mg/kg的Phil,激活剂组灌胃140 mg/kg的Phil+尾静脉注射25 mg/kg cGAS-STING信号通路激活剂2.5-己酮可可碱(DMXAA),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并尾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4周;观察大鼠的一般形态,检测各组大鼠肺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情况;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观察大鼠肺上皮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剪切的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cleaved Caspase-1)及cGAS-STING通路蛋白表达.采用Graphpad Prism 9.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气道阻力(RI)、IL-6、IL-1β、TNF-α水平、肺上皮细胞凋亡率及cleaved Caspase-1、cGAS、STING、p-NF-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呼气峰值流速(PEF)、吸气峰流速(PI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肺活量(FEV1/FVC)比值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Phil低、中、高剂量组大鼠RI、IL-6、IL-1β、TNF-α、肺上皮细胞凋亡率及 cleaved Caspase-1、cGAS、STING、p-NF-κB p65/NF-κB p65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EF、PIF、FEV1/FVC比值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hil高剂量组比较,激活剂组大鼠上述指标变化均显著逆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il可能通过抑制cGAS-STING通路,改善气道炎症,进而改善AECOPD大鼠肺功能.

    连翘苷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气道炎症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楠马宏文张巧梅李紫梦...
    229-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疾病复发的影响因素,为UC疾病复发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诊治的320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人口学及疾病资料调查表、疾病活动指数评价表、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及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按1年内疾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104例)和非复发组(216例).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x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UC患者疾病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320例UC患者中复发104例(3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与UC疾病复发高风险相关(OR=0.633,95%CI:0.465~0.859);有医保患者较自费患者,疾病的复发风险低(OR=0.462,95%CI:0.258~0.831);疾病活动指数得分越高,疾病复发风险越高(OR=1.985,95%CI:1.088~3.622);自我管理行为得分越高,疾病复发风险越低(OR=0.225,95%CI:0.104~0.490);饮食习惯与UC复发高风险相关(OR=0.370,95%CI:0.211~0.648),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重点关注低文化程度者、自费就医者、疾病活动指数得分高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低者和饮食习惯不良者,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降低UC疾病复发风险.

    溃疡性结肠炎复发影响因素预测模型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入编中文核心期刊2023年版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编辑部
    232页

    2018-2022年桂林市高龄老人死亡特征及趋势预测

    张芳石瑀汤杰周玲米...
    23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18-2022年桂林市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死亡特征,并预测其死亡变化趋势,为促进健康老龄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2022年桂林市居民死亡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死因报告信息系统",选取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等指标.用Excel 2021软件整理数据,拟合GM(1,1)灰度预测模型.用SPSS 26.0软件进行x2检验.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9统计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及月份变化百分比(MPC).结果2018-2022年桂林市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死亡人数累计70 234人,粗死亡率为11 360.00/10万,标化死亡率9 368.34/10万,其死亡占全人群死亡比例由2018年的39.25%增加到了 2022年的42.86%.男性年均死亡率(12 758.20/10万)高于女性(10 363.2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8.729,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民族、婚姻状况及职业的高龄死亡老人性别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全年以1月死亡率最高(1 373.37/10万),而主要死亡地点发生在家中(89.10%).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伤害、内分泌或营养和代谢性疾病,占全部死亡的87.12%.GM(1,1)灰色预测模型结果显示,2025年高龄老人标化死亡率将增加至13 075.27/10万.结论 桂林市高龄老人死亡年龄逐年提高,总体死亡水平呈上升趋势,慢性病是主要死因.

    高龄老人死亡特征死因顺位灰色模型GM(1,1)

    2010-2019年安徽省上消化道癌发病与死亡情况及趋势分析

    卢曼曼徐灵烽查震球戴丹...
    237-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10-2019年安徽省上消化道癌发病与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为上消化道癌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0-2019年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上消化道癌发病与死亡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计算粗发病率和粗死亡率并对数据进行标化,根据性别、地区、年龄分层描述.采用Joinpoint 4.9.1.0软件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来分析上消化道癌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2010-2019年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上消化道癌粗发病率为69.28/10万,标化发病率为49.62/10万,粗死亡率为47.52/10万,标化死亡率为32.59/10万;发病率和死亡率(含粗率和标化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消化道癌年龄别发病率在80~84岁组到达最高(554.81/10万),年龄别死亡率在85岁以上年龄组达到高峰(563.87/10万).2010-2019年安徽省上消化道癌标化发病率呈下降趋势(AAPC=-6.21%,P<0.05),下降速度男性(AAPC=-6.45%)高于女性(AAPC=-5.53%),农村地区(AAPC=-7.06%)高于城市地区(AAPC=-6.25%).2010-2019年总人群和城市地区上消化道癌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AAPC分别为-3.19%、-4.99%,P<0.05),男性、女性、农村地区2010-2013年上消化道癌标化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APC分别为6.96%、6.42%和14.53%,P>0.05),2013-2019年均呈显著下降趋势(APC分别为-7.81%、-7.77%和-10.95%,P<0.05).结论 安徽省上消化道癌发病和死亡率均稳步下降,但其疾病负担仍然较重,需重点关注男性、农村和中老年人群.

    上消化道癌发病死亡流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