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免疫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杨贵贞

月刊

1000-484X

zhmizazh@126.com

0431-88925027

130061

长春市建政路971号

中国免疫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mmu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免疫学会会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国免疫学会主办,中国科协主管。本刊宗旨是为我国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医药单位的免疫学工作者及相关工作人员服务,报道我国免疫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各分支学科间工作经验,介绍国内外免疫学科发展动态,推动我国免疫学科研、教学事业的发展。主要栏目设置有分子与细胞免疫学、遗传免疫学、肿瘤免疫学、抗感染免疫学、中医中药与免疫、移植免疫学,生殖免疫学、神经内分泌与免疫、兽医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免疫学技术与方法、教学园地、述评、专题综述等,跟踪国内外免疫学研究的重点、热点、前沿等课题,组织专题讲座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3年国内外免疫学研究重要进展

    刘娟曹雪涛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免疫学仍活跃在生命科学和医学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诸多免疫学根本核心问题上的理论进步以及具有重要临床应用和转化价值的技术突破。本文遴选了2023年国内外免疫学领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与同行们共同回顾过往、展望未来。疏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免疫应答免疫细胞免疫代谢细胞死亡神经免疫炎症肿瘤免疫

    二型免疫细胞(Th2/ILC2)在肺部过敏性炎症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亚光孙兵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型炎症反应主要由二型免疫细胞和二型细胞因子介导,例如二型辅助型T细胞(Th2细胞)和二型先天样淋巴细胞(ILC2细胞),以及IL-4、IL-5、IL-13等。二型炎症反应在体液免疫、抗寄生虫、中和毒素、组织损伤修复和再生等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但其也有促进疾病发生的作用。目前认为二型炎症反应主要在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和脂肪等组织中发挥生理和病理性作用,是导致过敏性疾病发生的主要炎症反应类型。呼吸道由于其特殊的免疫微环境,是二型炎症高发区域,涉及的疾病包括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本文将重点综述二型炎症反应中的关键免疫细胞Th2和ILC2细胞在肺部过敏性炎症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和过敏性炎症相关疾病靶向治疗的情况。

    二型辅助型T细胞二型先天样淋巴细胞肺部过敏性炎症

    NK细胞代谢途径及其功能

    于雅婷张建
    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NK细胞是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员,在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NK细胞激活主要依赖于其表面表达的活化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间的动态平衡。然而,在许多慢性疾病模型中,NK细胞受体表达失衡,导致杀伤活性及细胞因子产生能力降低,处于免疫失活状态。近年许多研究表明,胞内代谢对包括NK细胞在内的免疫细胞至关重要,代谢改变能够通过影响细胞发育、增殖和活性等调节免疫细胞效应功能发挥。鉴于NK细胞强大的抗肿瘤和抗病毒功能及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深入研究其代谢特征及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NK细胞的代谢方式及其相关调控通路、代谢对NK细胞发育、记忆和功能的调控作用以及基于代谢的NK细胞疗法进行综述,阐述代谢对NK细胞生物合成、体内稳定及效应功能的重要作用,以及不同慢性疾病模型中NK细胞失活的代谢相关因素,为NK细胞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坚实的研究依据。

    NK细胞免疫失活代谢细胞治疗

    糖皮质激素对免疫细胞调控的研究进展

    李佳荣张纪岩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免疫系统是重要的人体健康卫士,免疫系统失调是引发各种疾病的源头,免疫防御和免疫监视调控能力的降低导致病原体和恶变细胞难以及时清除,从而增加了致病概率和病死风险。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压力过大是导致免疫系统失调的重要因素,已在动物模型和人体中发现,压力加大会提高体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水平,尤其是糖皮质激素和儿茶酚胺,而且应激激素对免疫功能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本综述重点梳理糖皮质激素对免疫细胞的调控研究进展。

    压力免疫力糖皮质激素

    中国免疫性皮肤病研究进展

    蒋娇陆前进
    3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免疫性皮肤病指一类免疫系统介导的自身免疫性或炎症性皮肤病,包括红斑狼疮、银屑病、特应性皮炎和白癜风等。免疫性皮肤病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疾病进程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治疗困难,给免疫性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近年来,我国皮肤病学研究者在免疫性皮肤病方面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研究成果。近10年中国学者在免疫性皮肤病领域发表SCI论文11 919篇,其中10余篇发表在顶级期刊,包括发表在科学(Science)1篇、自然(Nature)1篇、细胞(Cell)2篇、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3篇、柳叶刀(The Lancet)2篇、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1篇及免疫(Immunity)4篇等。本文主要就我国在免疫性皮肤病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免疫性皮肤病红斑狼疮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白癜风

    艾蒿花粉诱导小鼠过敏性哮喘及其内在型研究

    周玲慧李林梅谢焕城宋仕杰...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艾蒿花粉诱导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并探讨其内在型,为后续精准治疗提供方法。方法:采用艾蒿花粉粗提物(MPE)腹腔致敏和滴鼻激发的方式构建BALB/c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PBS致敏PBS激发组(P-P)、MPE致敏PBS激发组(M-P)、MPE致敏MPE激发模型组(M-M)。最后1次滴鼻激发24 h后,测定小鼠气道反应性;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对BALF各类炎症细胞进行分类统计;HE染色、PAS染色、Masson染色、α-SMA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肺组织和血清IFN-γ、IL-4、IL-5、IL-13和IL-17A,以及血清总IgE、MPE特异性IgE、IgG1和IgG2a水平。结果:MPE诱导小鼠呈现哮喘典型病理学特征,包括气道反应性升高、气道周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杯状上皮细胞化生增多、气道平滑肌增厚和气道周围纤维蛋白沉积等,BALF细胞总数由对照组的<1×105个/ml增加到模型组的>5×105个/ml,肺部炎症细胞浸润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且肺组织IL-4、IL-13和IL-17A、血清IL-5、IL-13水平均升高,血清总IgE水平及MPE特异性IgE、IgG1和IgG2a水平均显著升高。结论:MPE致敏激发可成功诱导小鼠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过敏性哮喘,并伴有2型和17型炎症因子分泌增加,IgE、IgG1和IgG2a等抗体水平升高。

    艾蒿过敏性哮喘嗜酸性粒细胞IgE

    骨肉瘤中铜死亡相关亚型鉴定、预后模型构建以及免疫细胞浸润分析

    邵子晨李华南章晓云孙伟康...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铜死亡基因基础上分析骨肉瘤(OS)中铜死亡基因相关亚型鉴定、预后模型构建和免疫浸润的影响。方法:联合TARGET与GEO数据库对OS相关铜死亡基因进行生存分析及预后相关性分析。采用一致性聚类方法将OS分为铜死亡不同亚型。运用SSGSEA对铜死亡分型进行免疫细胞差异分析。设置P value=0。05和q value=0。05,对铜死亡分型的差异基因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依据Lasso回归分析及交叉验证结果构建预后模型,并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和运用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准确性。结合临床性状构建列线图预测患者生存期,同时进行风险差异分析。对OS样本进行免疫细胞浸润和肿瘤微环境分析。运用R软件"pRRophetic"包对OS样本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确定FDX1、GLS、DLAT和PDHB为OS预后的高风险基因。对OS样本进行铜死亡分型,可将OS分为两型:CRGclusterA与CRGclusterB,其中CRGclusterA与Th2细胞相关,CRGclusterB与Th1细胞相关。大部分OS铜死亡基因在CRGclusterA中呈高表达。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结果表明γδ T细胞、静息肥大细胞和静息树突状细胞与风险评分呈正相关,而CD8 T细胞与风险评分呈负相关。药物敏感性分析显示OS对Elesclomol与GW。441756更敏感。结论:本研究识别出CRGclusterA与CRGclusterB两种亚型。鉴定出4个预后高风险基因:FDX1、GLS、DLAT和PDHB,为OS预后评估和免疫治疗候选靶点提供了新见解。

    铜诱导细胞死亡骨肉瘤一致性聚类免疫浸润预后模型

    4天香烟烟雾暴露联合poly(I:C)刺激对小鼠肺部免疫应答及干扰素表达的影响

    董晓飞梁紫尧范龙全景羽...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短期香烟烟雾暴露联合poly(I:C)刺激对小鼠肺部免疫应答及干扰素表达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熏烟组、poly(I:C)组和熏烟联合poly(I:C)组。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细胞数及细胞分类计数;普通光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干扰素及干扰素刺激基因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熏烟联合poly(I:C)组总细胞数计数、巨噬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且熏烟联合poly(I:C)组巨噬细胞计数高于poly(I:C)组;与poly(I:C)组比较,熏烟联合poly(I:C)组小鼠气道灌洗液巨噬细胞体积较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细胞质较多空泡;与对照组相比,熏烟联合poly(I:C)组小鼠肺组织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XCL1(P<0。05)、CXCL2(P<0。01)和淋巴细胞趋化因子CCL2(P<0。01)mRNA表达升高,肺组织IL-1β、IL-6、TNF-α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肺组织IFN-β(P<0。01)、IFN-γ(P<0。05)、MX2(P<0。01)和IP-10(P<0。01)表达显著升高,且与poly(I:C)组小鼠相比,熏烟联合poly(I:C)组小鼠肺组织CXCL2(P<0。05)、TNF-α(P<0。01)和IFN-β(P<0。05)mRNA表达明显升高。结论:熏烟联合poly(I:C)诱导了小鼠肺部炎症反应和干扰素及干扰素刺激基因表达。同时,香烟暴露加剧了poly(I:C)诱导的小鼠肺部急性炎症反应和Ⅰ型干扰素表达。

    香烟烟雾poly(I:C)免疫细胞气道炎症干扰素

    多态性BoLA Ⅰα1α2与恒定链结合及在真核细胞共定位

    陈芳芳于凤梅刘翠艳桂亚萍...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牛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BoLA)Ⅰ类分子α链的多态性和结合恒定链(Ii)的结构域。方法:从3头淮北黄牛获得75条BoLA Ⅰα基因序列,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比对分析;克隆典型BoLA Ⅰα结构域和Ii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质粒,诱导蛋白表达后进行纯化鉴定,用拉下法和免疫印迹检测BoLA Iα链与Ii结合的结构域。构建相应真核重组质粒,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BoLA Ⅰα片段与Ii在细胞内共定位。结果:首先,所克隆的BoLA Ⅰα基因序列存在至少5种基因型,呈现高度多态性,分布于该分子的抗原肽结合区域(α1α2)和胞浆区。其次,构建的含BoLA Ⅰα1α2α3、BoLA Ⅰα1α2和BoLA Ⅰα3基因的原核重组质粒经诱导表达和蛋白纯化,其中,BoLA Ⅰα1α2α3、BoLA Ⅰα1α2具有结合Ii的活性功能。最后,在293T细胞内BoLA Ⅰα1α2α3和BoLA Ⅰα1α2与Ii共定位,而单一BoLA Ⅰα3却不能。结论:BoLA Ⅰα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BoLA Ⅰα1α2是与Ii结合和胞内共定位的功能片段。

    BoLA高度多态性Ii结合共定位

    HPV L1保守序列多肽抗血清降解HPV6感染能力的测试

    邓金芳李志英薛冰肖长义...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对不同类型人乳头瘤病毒主要衣壳蛋白(HPV L1)具有交叉反应性的HPV L1 C-末端保守序列抗体是否具有降解HPV6感染能力的作用。方法:收集尖锐湿疣标本,从收集的标本中找出HPV6型感染病例,并提取病毒。将多肽抗血清按不同比例稀释,与得到的病毒共同培养并中和,接触单层培养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PCR检验经HPV6病毒接触后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中HPV6 DNA含量,ELISA检验此细胞中HPV6 L1蛋白存在与否。结果:经不同稀释浓度抗血清中和的HPV6病毒感染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其DNA提取物的PCR产物经电泳,在凝胶280 bp处,HPV6特异性区间呈现不同强度的阳性条带,阳性条带的强度随抗血清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ELISA对经抗血清中和病毒接触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提取蛋白进行测试,HPV L1蛋白表达量显示出与上述PCR检测结果同样的梯度变化趋势,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步证明,HPV6 L1保守序列多肽抗血清可部分降解该病毒的感染,该抗血清具有针对更多型HPV进行中和研究的价值。

    HPV多肽抗血清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降解体外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