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免疫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杨贵贞

月刊

1000-484X

zhmizazh@126.com

0431-88925027

130061

长春市建政路971号

中国免疫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mmu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免疫学会会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国免疫学会主办,中国科协主管。本刊宗旨是为我国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医药单位的免疫学工作者及相关工作人员服务,报道我国免疫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各分支学科间工作经验,介绍国内外免疫学科发展动态,推动我国免疫学科研、教学事业的发展。主要栏目设置有分子与细胞免疫学、遗传免疫学、肿瘤免疫学、抗感染免疫学、中医中药与免疫、移植免疫学,生殖免疫学、神经内分泌与免疫、兽医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免疫学技术与方法、教学园地、述评、专题综述等,跟踪国内外免疫学研究的重点、热点、前沿等课题,组织专题讲座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炎症细胞因子与不同特征重性抑郁障碍的相关性

    闵雪王彦芳姚红张云巧...
    791-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炎症细胞因子与不同特征重性抑郁障碍的相关性.方法:ELISA检测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比较忧郁/动力不足特征(MPD)组、焦虑/躯体特征(ASD)组和健康对照(HC)组之间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差异.Spearman法分析炎症细胞因子与HAMD-17总分及各项因子分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测定不同特征重性抑郁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HC组和ASD组比较,MPD组血清IFN-α、IL-6水平升高(P<0.05);MPD组血清TNF-α水平与认知障碍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ASD组血清TNF-α水平与认知障碍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IL-6水平与睡眠障碍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炎症细胞因子与不同特征重性抑郁障碍的症状关联,IFN-α、TNF-α、IL-6、IL-10是忧郁/动力不足重性抑郁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IFN-α、IL-6可能作为区分忧郁/动力不足和焦虑/躯体重性抑郁障碍的客观生物标志物.

    炎症细胞因子免疫重性抑郁障碍忧郁/动力不足特征焦虑/躯体特征

    单细胞测序分析病毒性肺炎患者T细胞受体基因差异

    马恩泽宁可朱晓
    796-8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单细胞测序分析病毒性肺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TCR)基因差异,探讨可能发病机制.方法:利用NCBI数据库获得数据,设置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使用RStudio软件R语言分析单细胞测序数据,绘制表格和图片,得出结论.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TCR有显著差异.对TCR α链和β链V、J基因片段使用频率进行分析,其中病例组TRAV1-2、TRAV29/DV5、TRAJ33、TRAJ48、TRBV20-1、TRBV2、TRBJ2-3、TRBJ1-1等基因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V-J基因组合分析显示,病例组α链V-J对使用频率最高的是TRAV1-2-J33,β链V-J使用频率最高的是TRBV20-1-J2-1,αβ双链V-J使用频率最高的是TRAV30-J24-TRBV3-1-J2-7.结论:病毒性肺炎患者外周血TCR基因发生了明显改变,可能与病毒免疫发病机制有关.

    单细胞测序病毒性肺炎T细胞受体基因

    慢性心衰患者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张丽坤崔建娇刘阳
    802-8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慢性心衰患者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200例慢性心衰患者相关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测定T淋巴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接受1年随访以评估其预后情况,并依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测定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收集患者各项资料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0.5%;预后不良组患者Th1细胞水平及Th1/Th2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Th2细胞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而IL-4与IL-6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h2细胞、Hb水平下降,Th1细胞、BNP、心功能分级上升为患者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并且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慢性心衰CD4+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预后

    Th9细胞和Bregs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学致病中的研究及其与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

    薛小春田尧郑志存
    806-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Th9细胞和Bregs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UC)免疫学致病中的作用及其与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UC患者105例作为观察对象(UC组),其中48例处于疾病缓解期(缓解期UC组),57例处于疾病活动期(活动期UC组),并根据活动期UC组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划分亚组:轻型组(n=20)、中型组(n=24)和重型组(n=13),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对两组患者外周血中Th9和Bregs细胞比例进行分析,ELISA检测两组血清IL-9、IL-10、IL-35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Th9、Bregs细胞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和炎症程度的相关性.结果:UC组患者Bregs细胞比例、Th9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活动期UC组CAI评分、Bregs细胞比例及Th9高于缓解期UC组(P<0.05).重型活动期UC患者Th9细胞和Bregs细胞比例明显高于中型和轻型活动期UC患者,其中中型活动期组高于轻型活动期组(P<0.05).活动期和缓解期UC组患者CRP、IL-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活动期高于缓解期(P<0.05);活动期和缓解期IL-10、IL-35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活动期低于缓解期(P<0.05).重型组的CRP、IL-9水平高于轻型、中型组,其中中型组高于轻型组(P<0.05);重型组IL-10及IL-35水平明显低于中型和轻型组,其中中型组低于轻型组(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Th9、Bregs细胞均与疾病活动度、CRP、IL-9水平呈正相关,与IL-10、IL-35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中Th9、Bregs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均与其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辅助临床早期诊断、评估病情的良好指标.

    Th9细胞Bregs细胞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学疾病活动度相关性分析

    用于中和抗体评价和进入抑制剂筛选的多变异株SARS-CoV-2假病毒体系构建与评估

    李静璇刘峰王莹程军平...
    811-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一种高滴度SARS-CoV-2假病毒(PsV)体系,用于中和抗体体外评价与病毒进入抑制剂的筛选.方法:共转染慢病毒载体质粒psPAX2、pCDH-Luc与SARS-CoV-2 Spike(S)蛋白表达质粒,收获的假病毒上清感染ACE2-293T细胞.通过测定p24蛋白含量反映PsV滴度,Western blot检测S蛋白在PsV中的表达.利用原始株、D614G、Gamma、Delta、Omicron PsV亚型对1株S蛋白单克隆抗体的中和能力进行评价.采用两种已报道的病毒进入抑制剂氯喹、角叉菜胶检测对Omicron PsV进入的影响.结果:慢病毒载体成功掺入了S蛋白,Western blot结果显示665Y位突变的S蛋白表现出与野生型全长S蛋白(180 kD)不同的切割形式(90 kD).三质粒体系包装出的PsV滴度更高,S蛋白表达质粒、转移质粒与包装质粒比例在1∶3∶3时为原始株PsV包装的最佳条件.该条件下包装出的5种PsV滴度均在20 ng/ml以上.PsV可有效感染ACE2-293T细胞,双报告基因GFP与萤火虫荧光素酶表达明显,化学发光数值高达106.基于原始株S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可有效中和原始株PsV,对原始株PsV的中和作用是对变异株PsV的10~30倍.病毒进入抑制剂氯喹与ι-角叉菜胶可显著抑制Omicron PsV进入宿主细胞.结论:成功构建了高滴度的SARS-CoV-2 PsV进入体系,该体系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为指示,包含原始株和D614G、PsV Gamma、Delta、Omicron 4种变异株PsV,可有效评价中和抗体与病毒进入抑制剂活性,区分二者对不同变异株的敏感性差异对抗SARS-CoV-2药物研发有重要意义.

    SARS-CoV-2假病毒S蛋白中和抗体病毒进入抑制剂

    基于纳米抗体的猫皮屑特异性IgE抗体超敏检测方法的建立和性能评估

    孙燕燕亓德胜沈付娆杨彩月...
    818-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制备抗人IgE纳米抗体,将其用于磁微粒化学发光平台建立一种猫皮屑特异性IgE抗体超敏检测方法.方法:在WHO/IUIS过敏原数据库中检索猫致敏蛋白信息,合成序列后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和纯化猫皮屑致敏蛋白Fel d 1.使用人源IgE免疫新疆单峰驼提取淋巴细胞中的RNA建立噬菌体展示纳米抗体库,分析库容、多样性和插入率,通过筛选和鉴定获得抗人IgE纳米抗体.使用重组过敏原偶联磁微粒和吖啶酯标记纳米抗体,建立磁微粒化学法猫皮屑特异性IgE抗体检测方法.结果:噬菌体展示库的库容为1.88×108 cfu/ml,插入率为93.6%,纳米抗体纯度>95%.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100 U/ml,与ImmunoCAP 检测系统临床对比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成功建立了基于纳米抗体的猫皮屑特异性IgE抗体超敏检测方法,为猫过敏性疾病辅助诊断提供了技术基础.

    纳米抗体过敏猫皮屑特异性IgE抗体化学发光

    基于免疫学展开多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肖漓孙玉洁马锡慧李彬钰...
    824-827,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研究所适临改革调整学科转型之际,依托北京市器官移植与免疫调节重点实验平台,构建以免疫学为核心的多学科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从个体化研究生培养背景、教学模式、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多个临床学科研究生共同培养的实践模式,以期培养具有系统和整体论的医学思维人才,更好地展开临床工作.

    免疫学多学科交叉联合培养模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影响学生学科成绩的因素分析——以医学免疫学课程为例

    解博红张国俊孙爱平赵铁锁...
    828-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多数高校的主流教学模式.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分析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是该教学模式的重点研究方向.本文以新乡医学院医学免疫学课程混合式教学为例,介绍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过程和评价体系,分析影响学生成绩和学习成效的主要因素,着重探讨形成性评价和"翻转课堂"对学生学科成绩的影响.

    混合式教学学习成效影响因素

    代谢"废物"乳酸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作用

    苑思羽侯俊杰张片红
    832-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肿瘤微环境(TME)备受科学家们的关注,它是由肿瘤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免疫细胞、血管、细胞外基质、周围支持组织及其所在的代谢环境等共同组成的复杂体系.免疫逃逸和代谢改变(葡萄糖有氧代谢转至无氧代谢产生乳酸)是此体系的两个基本特征.虽然过去一直认为乳酸是TME中的代谢废物,但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乳酸的增加和TME的酸化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包括免疫逃逸、组织侵袭/肿瘤转移、血管生成和肿瘤耐药等.因此,研究TME中乳酸代谢、免疫抑制、血管生成、肿瘤耐药等关键过程的调控机制,可为靶向TME的新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乳酸代谢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外周血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顾新月张锴刘莉
    840-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精准治疗已经进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时代.以肿瘤组织为基础的检测,如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和肿瘤突变负荷等是临床用于筛选ICIs获益人群的常见生物标志物.但基于组织的检测存在组织标本不足和需要进行有创、复杂的操作等缺陷,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而近来兴起的外周血生物标志物为这些缺陷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解决方案.本综述总结了ICIs相关外周血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筛选ICIs获益人群提供参考.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外周血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