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免疫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杨贵贞

月刊

1000-484X

zhmizazh@126.com

0431-88925027

130061

长春市建政路971号

中国免疫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mmu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免疫学会会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国免疫学会主办,中国科协主管。本刊宗旨是为我国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医药单位的免疫学工作者及相关工作人员服务,报道我国免疫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各分支学科间工作经验,介绍国内外免疫学科发展动态,推动我国免疫学科研、教学事业的发展。主要栏目设置有分子与细胞免疫学、遗传免疫学、肿瘤免疫学、抗感染免疫学、中医中药与免疫、移植免疫学,生殖免疫学、神经内分泌与免疫、兽医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免疫学技术与方法、教学园地、述评、专题综述等,跟踪国内外免疫学研究的重点、热点、前沿等课题,组织专题讲座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布鲁氏菌病患者外周血中Siglec-7+单核细胞与Th1/Th2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何月月朱玥洁王泉张峰波...
    1474-1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布鲁氏菌病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的Siglec-7表达以及Siglec-7+单核细胞与Th1/Th2细胞的相关性,分析Siglec-7分子在布鲁氏菌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初诊为布鲁氏菌感染的患者50例(BI组),健康对照46例(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Siglec-7表达,分析Siglec-7+单核细胞与布鲁氏菌病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细胞水平,CBA法检测外周血清IFN-γ和IL-4含量,分析Siglec-7+单核细胞与Th1/Th2水平、IFN-γ/IL-4含量的相关性.结果:BI组Siglec-7+单核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肝功能和肺X线异常的布鲁氏菌病患者体内Siglec-7+单核细胞水平较两者正常的患者升高(P<0.001,P<0.05);Th2细胞水平和IL-4含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而Th1细胞水平、IFN-γ含量与Th1/Th2、IFN-γ/IL-4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Siglec-7+单核细胞水平与Th1细胞水平、IFN-γ含量呈负相关(r=-0.651,r=-0.407);与Th2细胞水平、IL-4含量呈正相关(r=0.706,r=0.530).结论:在布鲁氏菌感染过程中,Siglec-7+单核细胞增多并可能参与Th1/Th2细胞失衡.

    布鲁氏菌病Siglec-7单核细胞Th1/Th2细胞免疫逃逸

    HMGB1-TLR4-IL-23-IL-17A轴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朱小凤林雅雯窦越王静...
    1479-1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HMGB1-TLR4-IL-23-IL-17A轴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60例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中HMGB1、TLR4、IL-23、IL-17A的表达水平,比较各细胞因子表达差异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评分(PASI)的相关性.检测并比较IL-17A抑制剂诱导期治疗后皮损改善率达PASI75及以上的 22例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HMGB1-TLR4-IL-23-IL-17A轴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HMGB1、TLR4、IL-23、IL-17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重度患者表达水平高于中度患者,并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IL-17A抑制剂诱导期后,银屑病患者血清中HMGB1-TLR4-IL-23-IL-17A轴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HMGB1-TLR4-IL-23-IL-17A轴高表达,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该信号轴参与了寻常型银屑病的疾病过程,为银屑病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银屑病HMGB1TLR4IL-23IL-17A

    阿替普酶修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T淋巴细胞介导的脑组织免疫炎症损伤的成效研究

    王建宇张莉王勇朝魏琰...
    1484-1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阿替普酶修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后T淋巴细胞介导的脑组织免疫炎症损伤.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100例,分为常规组、阿替普酶组,每组50例,入组后常规组行常规措施干预治疗,阿替普酶组加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脑血管储备功能、脑部血流动力学、T淋巴细胞介导脑组织免疫炎症损伤指标CD4+T细胞亚群[促炎细胞(Th1、Th17)、抗炎细胞(Th2、Treg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评价临床疗效及预后转归情况.结果:治疗后阿替普酶组神经功能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6.57±0.79)分 vs(9.34±1.23)分,t=13.400,P<0.05].阿替普酶组脑血管储备功能CVR、BHI高于常规组[(34.54±4.35)%vs(29.89±2.31)%、1.00±0.23 vs 0.92±0.08,t=6.676、2.323,P<0.05],PI低于常规组(0.60±0.07 vs 0.72±0.08,t=7.982,P<0.05).阿替普酶组脑部血流动力学CBF高于常规组[(49.89±9.76)ml/(100 g/min)vs(40.34±7.86)ml/(100 g/min),t=5.389,P<0.05],MTT、TTP短于常规组[(6.45±0.78)s vs(9.78±1.02)s、(24.45±2.16)s vs(26.78±3.25)s,t=18.340、4.222,P<0.05].阿替普酶组Th1、Th17细胞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17水平低于常规组[(3.27±0.59)%vs(5.64±0.52)%、(2.34±0.25)%vs(4.35±0.38)%、(3.24±0.45)pg/ml vs(4.90±0.65)pg/ml、(10.23±1.43)pg/ml vs(14.35±2.14)pg/ml,t=21.310、31.250、14.850、11.320,P<0.05],Th2、Treg细胞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IL-4、TGF-β水平高于常规组[(8.75±0.54)%vs(7.02±0.37)%、(7.24±2.13)%vs(5.88±1.67)%、(13.24±2.16)pg/ml vs(10.26±1.29)pg/ml、(90.32±9.02)pg/ml vs(81.45±8.97)pg/ml,t=18.690、3.553、8.375、4.930,P<0.05].阿替普酶组总有效率、预后良好率高于常规组(94.00%vs 80.00%、80.00%vs 62.00%,χ2=4.332、3.934,P<0.05).结论:阿替普酶在AIS治疗中具有修复T淋巴细胞介导的脑组织免疫炎症损伤的作用,可减轻脑损伤,改善脑血管储备功能和神经功能,预后转归良好.

    阿替普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T淋巴细胞免疫炎症损伤

    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氯苯那敏对慢性咳嗽患儿症状、促炎/抗炎平衡及预后的影响

    应元杰赵肖利
    1490-1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氯苯那敏对慢性咳嗽患儿症状、促炎/抗炎平衡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慢性咳嗽患儿,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每组50例.3组均采取常规治疗,A组采取肺热咳喘口服液+氯苯那敏,B组采取肺热咳喘口服液,C组采取氯苯那敏,均治疗10 d.观察对比3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预后及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呼吸生理指标[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75/25)、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促炎/抗炎因子(IL-5、IL-13、IFN-γ、IL-10).结果:①A组治疗总有效率及PEF、MMEF75/25、FEV1%高于B组、C组,症状评分低于B组、C组(P<0.05),B组和C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评分及呼吸生理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A组IL-5、IL-13水平低于B组、C组,IFN-γ、IL-10水平高于B组、C组,且B组IL-5、IL-13水平低于C组,IFN-γ、IL-10水平高于C组(P<0.05);③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氯苯那敏治疗慢性咳嗽效果确切,有利于缓解咳嗽症状,改善呼吸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纠正促炎/抗炎失衡有关.

    慢性咳嗽氯苯那敏肺热咳喘口服液促炎/抗炎平衡预后

    聚乙二醇衍生物修饰的IL-12制备及体外评价

    刘艺邹镇阳李宗艳韩峰...
    1495-1500,15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制备聚乙二醇衍生物修饰的IL-12,确定其修饰位点,并在稳定性、血象恢复、抗肿瘤等多方面对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使用聚乙二醇丙醛、马来酰亚胺衍生物修饰IL-12,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确定两种不同衍生物的修饰位点;使用重组人IL-12、PEG-IL-12刺激NK92细胞,试剂盒评估IFN-γ活性及细胞毒性;刺激CD34+评估其血象恢复潜力;刺激NK细胞杀伤活力评估其在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方面的效果.结果:与重组人IL-12相比,PEG-IL-12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血象恢复潜能和抗肿瘤效果.结论:PEG-IL-12可有效克服重组人IL-12的诸多缺点,显著提高IL-12在临床试验中广泛应用的可能.

    聚乙二醇IL-12血象恢复抗肿瘤

    IGFBP-3抗原的真核表达分析及校准品制备评估

    王岚贾国超
    1501-15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IGFBP-3抗原在不同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差异,筛选最优的IGFBP-3抗原进行IGFBP-3抗原诊断试剂盒开发的校准品性能分析.方法:将人IGFBP-3基因分别克隆至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及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pCMV中,分别转化毕赤酵母GS115、HEK293细胞及CHO细胞进行表达.以Ni-NTA和SDS-PAGE技术对表达产物进行活性分析及纯化鉴定,利用IGFBP-3检测试剂盒对纯化抗原进行校准品性能分析.结果:IGFBP-3抗原表达过程中易降解,仅在HEK293细胞中成功得到全长蛋白,且配制成的校准品考核反应性及稳定性均满足需求,为诊断试剂盒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结论:HEK293体系表达的IGFBP-3抗原更适用于试剂盒校准品.

    IGFBP-3抗原真核表达校准品

    医学免疫学课程"B to B"循环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闫东梅杨巍付海英李冬...
    1507-15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学免疫学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注重免疫学理论联系临床实际,熟悉专业英语,自觉关注前沿知识,具备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但已有的教学模式缺少临床疾病相关事件讲解,实验内容及项目安排与临床严重脱节,对解决临床问题方面的科学研究明显不足.本教研团队从临床实际(Bedside)问题出发,回到基础研究(Bench),再去临床解决实际问题(Bedside),建立免疫学教学的"B to B"循环模式,全面培养具有临床胜任能力、科研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高级医学专业人才.

    免疫学临床基础循环结合评价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新靶点

    苗珠月魏汝恒刘可心韩光远...
    1510-1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缺血性脑卒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其病理过程.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固有免疫细胞,在机体生理、病理状态下均发挥重要作用.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TREM2)是在CNS中主要表达于小胶质细胞的一种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可与多种配体结合,在自身免疫及炎症过程中主要发挥"负性调节"的有益作用,可参与增殖、吞噬、存活、炎症因子表达等.本文阐述小胶质细胞中TREM2的生物学特性、相应配体及其信号通路,探讨TREM2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调节及其潜在治疗作用,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新靶点提供参考.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小胶质细胞缺血性脑卒中

    调节性T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宣昱昕胡尘辰杨舒雅
    1515-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脉粥样硬化(AS)作为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调节性T细胞是一种有着抑制免疫作用的独特的T细胞亚群,近年大量研究显示调节性T细胞在AS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围绕调节性T细胞的特性及其与AS的联系进行论述,以期为AS治疗提供新思路.

    动脉粥样硬化调节性T细胞免疫

    基于类器官的炎症性肠病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陈园黄骞嵇武
    1519-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以肠道免疫稳态紊乱为特征的慢性特发性疾病,以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两种类型为主.其发病机制包含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异常,广泛涉及肠黏膜屏障、免疫细胞、细胞因子至微生物稳态等.肠道3D类器官以包含所有肠上皮细胞类型为特征,其问世为体外模拟IBD免疫微环境提供了良好模型.本文基于类器官技术讨论IBD器官模型构建的方法,同时对类器官模型IBD免疫机制研究和免疫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炎症性肠病类器官黏膜免疫免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