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郑进

半月刊

1007-8517

zgyy1992@163.com

0871-5349183、5339255

650228

云南省昆明市滇池路709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医、藏医和回医对烙疗的理解和应用的跨文化研究

    费曜王静陈中沛黄小超...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烙疗法是用烧热的金属器械烙烫病变局部组织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中医、藏医、回医等不同民族医学分别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对不同民族的患者采用烙疗法治疗不同的疾病,并在临床使用至今.文章从理论体系、实施方法、治疗疾病和现代机理探讨等方面对比了中医、藏医和回医三种传统民族医疗体系对烙疗的理解和运用研究现状.烙疗法风格独特,操作简便,经济实惠且疗效显著,作为独具魅力的地方性传统医疗知识,应该深入挖掘,以服务于各族人民.

    烙疗中医藏医回医民族医学

    脐贴治疗变应性鼻炎理论探析

    陈许平杨淑荣谢强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脐贴是中医学脐疗学常用方法之一,有两千年多年的历史,已应用于内、妇、儿多科疾病治疗,但目前在变应性鼻炎应用较少.文章通过文献的整理与分析,从理论、操作、技术三个方面探析脐贴治疗变应性鼻炎可行性,并阐述不同证型鼻鼽脐贴用药思路,以期为脐贴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鼻鼽变应性鼻炎脐贴

    阿片类毒品依赖者脱毒后中医体质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研究

    李钦王莉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阿片类毒品依赖脱毒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比较单一体质类型中前三种体质类型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性和与体质的相关性.方法:对477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收集单一体质类型中前三种体质类型人员的一般情况、吸毒相关信息、实验室指标,分析三种体质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性及与体质的相关性.结果:阴虚质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肌酐显著高于气虚质组(P<0.0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低于气虚质组(P<0.05).多巴胺、肌酐与气虚质呈正相关[Exp (B) =1.022>1,P=0.046 <0.05;Exp (B)=1.128 >1,P=0.031 <0.05],尿素与阴虚质呈负相关[Exp (B)=0.981<1,P=0.049 <0.05].结论:阿片类毒品依赖者脱毒者治疗时应根据其特点进行辨体施治,并注意观察阴虚质戒毒人员肝肾功的变化情况.多巴胺、肌酐与气虚质呈正相关,尿素与阴虚质呈负相关,在中医调体治疗时,应注意观察相应指标的变化情况.

    阿片类毒品依赖者中医体质实验室指标

    小续命汤与桃红四物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研究

    陈双龙齐麒杨青素范瑞娟...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小续命汤与桃红四物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及疗效对比.方法:将1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n=20):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小续命汤组、桃红四物汤组以及小续命汤和桃红四物汤合用组,除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不插栓线外,其余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1.5h再灌注模型,24 h后采用Garcia JH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造模成功后分别以1 mL·100g-1小续命汤、桃红四物汤、小续命汤和桃红四物汤合用混合液进行灌胃治疗,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术后治疗第7天时将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后处死,取脑组织使用TTC染色法和Nissl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和大鼠神经细胞形态和数量.结果:造模成功后,与模型组比较,小续命汤组、桃红四物汤组及两方合用组均能增加神经功能评分(P<0.05),降低大鼠脑梗死体积率(P<0.05),增加大鼠大脑皮质顶叶区尼氏体数量(P<0.05);且两方合用组神经功能评分,大鼠脑梗死体积率,大脑皮质缺血再灌注区正常存活尼氏体数量明显优于桃红四物汤组及小续命汤组(P<0.05),桃红四物汤组又显著于小续命汤组(P<0.05).结论:小续命汤和桃红四物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中以桃红四物汤的疗效为优,而两方合用疗效较单用小续命汤和桃红四物汤更为显著.

    桃红四物汤小续命汤脑缺血再灌注疗效对比

    白术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倪志涛栗会静杜晓凤商婷...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术是临床常用的传统中药,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对于白术的炮制历史沿革相关研究较少,为进一步开发和挖掘白术炮制品,笔者通过参考古医籍和现代研究文献,对不同历史时期白术的炮制方法及现代研究进展做出梳理,发现历史上白术的炮制方法有切、去蒂、土炒、米制、麸炒、米泔制、醋制、姜汁炒、盐水炒、蜜制等.现今各种液体辅料制法基本已无沿用,而生品、炒焦品、麸炒品、土炒品应用广泛.文章通过厘清白术的炮制历史沿革,分析白术的现代研究现状,筛选出一个可以使药效最大化的炮制方法,为更好更加安全的临床用药提供帮助.

    白术炮制历史沿革炮制工艺

    维药"祖发"的本草考证

    艾买提江·阿衣甫别克买买提·努尔艾合买提买买提江·阿布都瓦克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维药祖发的传统药材来源及其药用情况.方法:系统查阅国内外传统民族医药专著及相关译本,对维药祖发的名称、基原、分子鉴定、产地及采收季节、功能主治等进行本草考证.结果:维药祖发的基原主要为大苞荆芥Nepeta bracteata Benth.的干燥全草.结论:维药祖发基原的考证可为"祖发"的规范应用以及质量标准提升提供依据.

    维药祖发本草考证大苞荆芥

    复方新会陈皮含片中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的含量测定

    梁志云昌水平张明蒋三元...
    36-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复方新会陈皮含片中新会陈皮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Inertsil ODS-SP柱(150 mm ×4.6 mm,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橙皮苷的检测波长为283 nm,川陈皮素、橘皮素的检测波长为330nm,流速为1 mL·min-1,柱温30℃.结果: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 =427363x-38147(r=0.9999),y=155126x-13930(r=0.9999),y=86681x-19198(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72% (RSD=0.6%),98.93% (RSD=0.6%),99.14% (RSD=0.6%).结论:建立的新会陈皮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新会陈皮含片的质量控制.

    复方新会陈皮含片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含量测定

    复方丹参片含量测定与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崔新刚王颖莹王新胜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化学模式识别研究,评价复方丹参片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对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IIA、丹酚酸B、三七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及人参皂苷Re进行含量测定,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复方丹参片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结果表明不同厂家复方丹参片的指标成分含量存在差异.结论:化学模式识别可为不同厂家复方丹参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HPLC指标成分化学模式识别

    山茱萸果核中白桦脂酸和熊果酸含量测定

    李军姜华张宁王琦...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测定山萸肉加工过程的下脚料-果核的果壳果仁中白桦脂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方法:采用Wond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磷酸(80∶20∶0.08);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10.0 μL.结果:山茱萸果壳中白桦脂酸的含量范围为3.65~5.34 mg·g-1,熊果酸的含量范围为0.87~1.72mg·g-1.山茱萸果仁中白桦脂酸的含量范围为3.61 ~4.97 mg·g-1,熊果酸的含量范围为4.88~7.46 mg·g-1.结论:实验建立的山茱萸果核中果壳和果仁的白桦脂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可以用来科学评价山茱萸果核中白桦脂酸和熊果酸的含量,为山茱萸果核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山茱萸白桦脂酸熊果酸含量测定

    不同干燥方法对北五味子品质的影响

    李伟荣
    49-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干燥方式使用对北五味子质量的影响,选择最佳干燥方式.方法:收集北五味子100 kg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果实50 kg,对照组果实50 kg.对照组果实采用不同温度真空冷冻干燥,实验组果实采用不同温度热风烘干方式,对两组果实水分含量、干燥效果以及客户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50 ℃真空烘干、55℃真空烘干药材含水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55℃真空烘干后药材含水量均低于真空50℃果实水分含量(P<0.05);实验组干燥效果各项指标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果实客户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为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不同温度烘干方式,尤其是55℃进行干燥,对提升五味子果实品质具有积极影响.

    不同干燥方法北五味子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