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村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农村经济

张晓山

月刊

1002-8870

010-85195650/49

100732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中国农村经济/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专业学术理论刊物。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分析农村形势和政策走势,系统提供农村发展的宏观经济背景,介绍各地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新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准确把握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科学内涵

    魏后凯
    2-5页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权威专家研究阐释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2页

    协调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加快全国统一农产品大市场建设

    钟甫宁
    5-9页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李实
    9-11页

    金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黄益平
    12-16页

    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杜志雄
    16-20页

    数字技术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机遇、挑战和推进思路

    黄季焜苏岚岚王悦
    2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论上,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发展各领域都有潜在的重要作用,但相关实际进展与成效如何以及未来如何推进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厘清数字技术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机遇、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经验,探索未来发展思路和相关推进措施.分析表明:各级政府、农业企业、互联网企业和金融机构都高度重视以数字技术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并积极开展试点示范与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需分清当前、近期和中长期各应用场景的发展路线图,否则事倍功半;许多应用场景面临需求导向、顶层设计、技术创新、成本收益、数字鸿沟和农民受益等诸多挑战.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总结了智慧农业与数字乡村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并提出数字技术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思路和政策启示.

    农业农村发展数字技术智慧农业数字乡村数字鸿沟

    超越"地域性":数字技术驱动乡村脱域治理——基于"陇南乡村大数据系统"的实证考察

    范飞谢治菊
    4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和流动社会的发展,既可以推动超地域因素的发展,也会冲击传统乡村的治理模式.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地域性治理"模式,难以充分回应流动带来的乡村治理主体缺位、治理方式失灵、治理空间流动、治理客体脱嵌等问题,需要寻求新的乡村治理模式.本文对"陇南乡村大数据系统"的案例分析发现:作为一种"脱域式"技术,数字技术可以通过驱动多元治理主体的"虚拟在场"、拓展乡村治理场域和驱动乡村"三治"融合等方式,突破乡村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界限,促进诸多"缺场"治理要素在虚拟空间的回流,突破"地域性"约束,从而驱动乡村"脱域治理"模式的形成.乡村"脱域治理"形成的内在逻辑在于主体建构、空间再造和资源共治的互动耦合,具体表现在数字技术赋能多元融合参与、驱动乡村新场域秩序重构、促进乡村治理要素的整合三个方面."脱域治理"既是对乡村传统的"地域性治理"模式对流动性挑战回应不足的一种反思,也给未来乡村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脱域治理流动性地域性治理数字乡村共同体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产品市场分割的影响——基于"宽带中国"战略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付阳奇朱玉春
    6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将"宽带中国"战略试点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1年中国16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产品市场分割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剧了农产品市场分割,相对于非试点城市,试点城市的农产品市场分割指数提高了约0.111.在经过一系列模型有效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产品市场分割的影响在信息搜寻成本、物流发展水平、数字鸿沟和市场集中度方面均存在异质性特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产品市场的分割效应主要集中在信息搜寻成本较低、初期物流发展水平较高、数字鸿沟较大以及初期市场集中度较低的地区.据此,本文提出,要建立健全的市场监测体系、促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均衡发展、推动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广泛的数字教育和培训计划、强化对市场垄断行为的监管力度.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分割农产品双重差分模型

    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的农民增收效应

    牛耕向雪风周洋
    82-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促进农村居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2010-2020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基于2017年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单位的评选,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县创建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居民的增收,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了5.65%;机制检验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生产技术下乡、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和县域消费市场扩张是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促进农村居民增收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对农村居民的增收效应随县域居民平均受教育水平和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的提高而增强,但是,较高的人口抚养负担和文盲率会削弱这种增收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对城镇居民同样存在增收效应,并且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先扩大后缩小的影响;此外,短期内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本地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明显.本文研究以交通基础设施和农村居民收入为例,为城乡融合发展如何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经验证据.

    城乡交通一体化要素流动市场扩张农民增收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