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奶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奶牛
中国奶牛

杨秀文

半月刊

1004-4264

zgnn@dac.org.cn

010-62948051 62943084

100192

北京德胜门外清河南镇北京奶牛中心院内

中国奶牛/Journal China Dairy Cattl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3年,是由国家农业部主管、中国奶业协会主办的中央级奶牛业综合性科技期刊、中国畜牧学类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的宗旨是:宣传贯彻党和政府关于发展奶牛业和乳品加工业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深化改革,促进我国奶牛业产业化和奶牛科学的发展;研究探讨关于我国奶牛业发展战略和生产管理现代问题等;普及奶牛业科技知识;交流企业管理经验,传播国内外奶牛科技信息。本刊主要面向全国各地农牧场、奶牛场、乳品厂和奶牛饲养户,面向各级农牧业、奶牛业、乳品加工工业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以及大中专院校等。栏目有:奶业要闻、科学研究、饲料·饲养、繁殖·育种、奶牛保健、乳品加工、机械·设施、质量安全、养殖环境保护、世界奶业、地方奶业、奶农园地、信息·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复合乳酸菌添加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

    何涛张巧娥李金转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复合乳酸菌添加剂对全株玉米青贮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霉菌毒素的影响.按照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的方法,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添加剂组1(植物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添加剂组2(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和布氏乳杆菌)和添加剂组3(嗜酸乳杆菌、动物双歧杆菌和屎肠球菌等),青贮45~60d后取样,进行感官评定及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添加剂组1干物质含量极显著高于添加剂组2和添加剂组3(P<0.01),添加剂组2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极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添加剂组1与添加剂组3差异显著(P<0.05);pH值、氨态氮与总氮比、乙酸和丙酸含量添加剂组2极显著低于其他两组,乳酸含量添加剂组2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三组的霉菌毒素含量均未超出国家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17)范围,其中以添加剂组2各类霉菌毒素含量最低.综合各项指标得出,添加剂组2青贮品质更优.

    复合乳酸菌添加剂全株玉米青贮营养成分发酵品质霉菌毒素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糖蜜对犊牛生长性能及增重成本的影响

    王东郭亮邓露芳辛娜...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选取27头健康的荷斯坦犊牛,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9头犊牛,每头犊牛1个重复,三组分别饲喂糖蜜添加量为0%、5%、10%的日粮,试验期8周.结果发现,与不添加糖蜜的对照组相比,5%糖蜜组犊牛的生产性能有所下降,10%糖蜜组犊牛生产性能稍有提升.添加10%糖蜜组犊牛开食料的总采食量比对照组多出3.29kg,增加了9.28%;整个试验期的增重相比对照组增加了0.612kg,日均增重提高了0.01kg,提高了1.31%;犊牛每千克增重所需牛奶及开食料成本减少0.148元.

    糖蜜犊牛生长性能日粮

    代谢组学在奶牛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厅厅程隽如曾令湖于农淇...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奶牛代谢产物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其体内各种生命活动的变化,利用代谢组学技术能够清晰并且直观地表征奶牛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全局代谢变化.代谢组学自2008年首次应用于奶牛后,其在奶牛的生殖生理研究、营养生理学研究、胴体品质和牛奶质量、预测饲料效率、疾病检测的生物标记开发等方面的文献不断出现.本文通过综述代谢组学在奶牛疾病、营养、繁殖育种和生产管理几个方面的应用,旨在为进一步利用代谢组学开展奶牛的重要经济性状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代谢组学生物标记物奶牛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实验室现场评审常见问题浅析

    黄萌萌闫奎友谢悦李竞前...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介绍了当前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实验室现场评审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现场评审开展过程中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并对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了建议.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现场评审问题建议

    三种干奶药对奶牛乳房炎在干奶期的治疗、预防效果比较

    赵婷婷孙德孝席库高角齐...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奶牛生产中往往通过干奶期治疗消除乳房在上个泌乳期已存在的感染、预防产后新发感染.干奶期的治疗能使乳房有机会在下一个泌乳期到来之前修复受损的乳腺组织,降低产后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本试验旨在比较三种不同成分的干奶药——盐酸头孢噻呋乳房注入剂(干奶期)(RC)、复方普鲁卡因青霉素-萘夫西林钠-硫酸双氢链霉素乳房注入剂(干奶期)(NF)、邻氯青霉素乳房注入剂(干奶期)(AB)的安全性、对干奶期隐性乳房炎治疗效果和产后新发临床乳房炎预防效果、弃奶期以及经济效益,以期为临床干奶药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RC的安全性较好;②三种干奶药对干奶期隐性乳房炎治疗和细菌清除效果无显著差异;③AB预防产后新发感染效果最好;④NF弃奶期最短;⑤AB经济效益最好,对各项综合评分,RC为4分,AB为6分,NF为5分,因此在临床干奶期治疗中首选邻氯青霉素乳房注入剂(干奶期),针对提高新产牛产奶的商品率,可选用复方普鲁卡因青霉素-萘夫西林钠-硫酸双氢链霉素乳房注入剂(干奶期),针对干奶环境略差的牧场可考虑选用盐酸头孢噻呋乳房注入剂(干奶期).

    干奶隐性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治疗效果

    奶牛血乳症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

    宫玥夏青刘海萍赵金鹏...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奶牛乳房内部组织血管破裂、血液混入乳汁的现象被称为血乳症.通常发生于产后,有诱发乳房炎的风险.该症患牛一般2周内可以自愈,其他情况下需要立即治疗,否则会影响产奶量.病因有渗出性出血、全身性感染、血小板缺乏、摄入含天然毒素植物、粗暴性挤奶或奶牛罹患坏血病、酮症、乳房炎等疾病.生产实践中可通过观察法、血小板计数、SFMT法进行诊断,利用钙剂、血管收缩剂、凝血剂、抗氧化剂、抗生素进行治疗.

    奶牛血乳症病因诊断治疗方法

    高产丁酸乳酸菌的筛选及调节免疫功能评价

    张蕊张琪桑跃张永祥...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目的是筛选高产丁酸的乳酸菌,并评价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是利用PCR扩增丁酸激酶基因片段筛选可代谢产丁酸的乳酸菌,气相色谱法测定菌株发酵液的丁酸产量;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乳酸菌低、高剂量组(1×107CFU/只、1×109CFU/只),测定脾淋巴转化、迟发型变态反应、抗体生成细胞、血清溶血素和NK细胞活性等免疫指标.结果 表明,从40株乳酸菌中,筛选得到一株含有丁酸激酶基因的副干酪乳杆菌L-113,发酵24 h后丁酸产量达5.8 g/L;另外,L-113能够显著增强小鼠的脾淋巴转化能力、迟发型变态反应、抗体生成能力和NK细胞活性等免疫功能.本研究可为菌株的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应用提供依据.

    丁酸乳酸菌免疫调节功能评价

    不同加工技术对乳粉中营养素.的影响及婴幼儿配方奶粉发展建议

    江晓丽郭泽镔危娟汤苏文...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质量与安全直接关系祖国下一代的身体健康,是国家、社会、各个家庭都持续关注的重点.为更好地实现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母乳化",国内外研究学者对婴幼儿配方奶粉中营养素的添加及相关工艺不断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主要针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工艺对不同营养素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为改善不同营养素在婴幼儿配方奶粉实际应用过程中的问题而开展的相关技术研究进行综述,并结合笔者工作经验与相关研究报道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生产以及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婴幼儿配方奶粉营养素生产工艺发展建议

    挤奶设备终端发展概况

    于燚李鑫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挤奶设备终端的使用情况关系着挤奶工作效率、牛奶质量、奶牛福利和牧场经济效益.自19世纪机械挤奶代替手工挤奶以来,距今已近200年.目前,挤奶设备终端正逐步向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本文主要综述了挤奶设备终端的发展史,根据不同时期挤奶设备变迁,阐述技术对挤奶工作的深远影响,探究挤奶设备终端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挤奶系统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挤奶设备精细化挤奶智能挤奶机器人挤奶

    低磷胁迫对蒺藜苜蓿苗期生长的影响及评价

    刘晓波王雪康俊梅杨青川...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以33份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幼苗期进行低磷胁迫处理,观察其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并评价不同样品对低磷的敏感性.测定植株茎色、枯叶率以及地上与地下生物量,将材料划分为中度敏感型材料、耐低磷型材料和对低磷敏感型材料3类.结果表明:102、103、107、108、111、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4、125和130在5μmol/L KH2PO4低磷处理后生长并未受到显著影响,耐低磷能力较强,101、106、122、123、129和132在低磷处理后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为敏感型材料,其余为中度敏感型材料.

    蒺藜苜蓿低磷胁迫幼苗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