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学通报

石元春

旬刊

1000-6850

edit@agri.org.cn

010-59194705

100125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楼中国农学会期刊处

中国农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节水灌溉条件下小麦新品系'石17T5252'丰产性和品质分析

    高新梅史占良赵彦坤李占坤...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推荐节水小麦新品种用于缓解河北省农业用水压力,探究节水小麦新品系'石17T5252'的节水丰产特性。本实验检测了新选育小麦品系'石17T5252'和河北省节水对照品种'石麦22'全生育期不灌水(W0)、灌拔节水(W1)、灌拔节和灌浆水(W2)的产量、形态、灌浆和品质性状,并对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中期叶片的荧光参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W1和W2处理下'石17T5252'产量显著高于'石麦22',分别增产10。32%和7。56%;其中W1通过增加千粒重增加产量,W2通过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产量。W1和W2较W0的株高没有增加,但'石麦22'的穗长和'石17T5252'的穗粒数较W0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 0。72~0。84 cm和1。33~5。03粒;W2较W1显著增加'石麦22'籽粒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增加0。36 mm和0。32 mm,'石17T5252'增加了 0。31 mm的籽粒宽度。荧光参数检测仅在W0处理下发现'石麦22'抽穗期的Fv/Fm显著高于'石17T5252'。除容重外在3种灌溉制度下'石17T5252'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显著优于'石麦22'。说明'石17T5252'在节水灌溉条件下产量与品质得到同步提升,有望成为河北节水灌溉的小麦主栽品种。

    '石17T5252'节水灌溉产量品质荧光参数

    栽插方式对2种类型甘薯茎叶生长、块根产量和商品性的影响

    田昌庚刘尚刚陈路路孙哲...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栽插方式对甘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泰紫薯1号'和'泰薯15'为试验材料,研究直栽、斜栽、平栽3种不同栽插方式对2种类型甘薯品种的茎叶生长、T/R值、块根膨大速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商品薯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个品种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均表现为平栽方式>斜栽方式>直栽方式;在斜栽和平栽方式下2个品种T/R值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低于直栽方式;2个品种甘薯块根膨大速率均表现为平栽方式>斜栽方式>直栽方式;平栽与斜栽方式2个品种块根商品薯率均高于直栽方式,平栽方式结薯数和薯块均匀度优于斜栽方式。综上所述,平栽和斜栽方式优于直栽方式,能够提高甘薯鲜薯产量及商品性,其中平栽方式较适用于鲜食型甘薯,淀粉型甘薯可根据种植条件选择适宜的栽插方式。

    甘薯栽插方式块根产量商品性

    植物乳杆菌HDL-03胞外多糖合成条件的优化研究

    周渤森曹慧莹齐心彤于连升...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乳酸菌胞外多糖(EPS)产量,促进其开发及应用,本研究以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HDL-03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菌株产EPS的发酵条件,提高EPS产量。结果表明,L。plantarum HDL-03的最佳产EPS发酵条件为:蔗糖70 g/L、蛋白胨6 g/L、牛肉膏8 g/L、酵母浸粉7 g/L、乙酸钠1 g/L、硫酸镁0。3 g/L、磷酸氢二钾1 g/L、柠檬酸铵3 g/L、初始pH 6。5、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20 r/min、接种量3%,优化后L。plantarum HDL-03的EPS终产量为80。0 g/L,相比于优化前的EPS产量提高了 2。3倍。本研究提高了乳酸菌EPS的产量,有助于其分离纯化及工业化生产。

    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单因素发酵条件优化

    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RN-88抑菌特性研究

    朱李霞周蓉蓉张赛男毛洪刚...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利用拮抗菌防治植物病害,为桃的病害生物防治提供更多可行性的方案。以前期筛选获得的一株桃褐腐病拮抗细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RN-88为试验材料,采用杯碟法测定发酵液对桃褐腐菌(Monilinia fructicol)的抑菌活性,并结合抑菌圈法,研究了该菌在pH、温度、紫外线(UV)等不同环境中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细菌RN-88能显著降低桃褐腐病的发病率,其发酵液对褐腐病菌(M。fructicol)的抑制率可达44。69%。在过滤除菌后,相对于高温灭菌,发酵液中抑菌物质的损失较小。在pH 7。5~9。0的碱性溶液中,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有较好的稳定性,但在酸性溶液(3。0≤pH≤6。5)中处理后,其抑菌能力减弱。发酵液的抑菌率几乎不受温度和紫外线(UV)的影响。Pseudomonas fluorescens RN-88细菌具有较好的环境稳定性,具有开发成桃褐腐病生物拮抗剂的潜在价值,本研究为荧光假单胞菌作为新型生防菌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实现桃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更多可行性的方案。

    桃褐腐病生防细菌资源抑菌活性环境稳定性荧光假单胞菌

    改良CTAB法提取不同作物总RNA技术研究

    刘国梅郭淑慧孙璇姚琳...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操作效率,本研究开发出一种简洁有效的作物总RNA提取方法。研究以油菜、棉花、花生、小麦、马铃薯、玉米、大豆、西葫芦等作物的不同组织为试材,通过CTAB法、改良CTAB法及TanSzol Reagent试剂盒法提取总RNA,检测结果发现,经过改良后的CTAB法提取的总RNA质量较高。在油菜花瓣、小麦、花生、西葫芦叶片中,该方法获得了较高的总RNA得率,分别为24。5、23。7、26。4、17。35 μg/mL;OD260/280和OD260/230值分别为1。90、1。73、1。72、1。80和2。10、1。50、2。01、1。70。综合比较以上3种方法,改良后的CTAB法适用于油菜、小麦、花生、西葫芦等作物的总RNA提取,为后续分子生物学检测奠定了基础。

    改良CTAB法总RNARNA提取

    等氮量有机替代对水稻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付斌胡万里倪明李枝武...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防控高原湖泊流域稻田氮素径流流失,保护受纳水体生态环境。在洱海流域水旱轮作种植模式下,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有机无机配施(NPKS)、有机肥全量替代(SS)4个等氮量有机替代处理,研究水稻田面水氮素浓度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有机肥替代化肥施用对田面水氮素流失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肥施用后田面水NH4+-N、NO3--N、Org-N和TN浓度迅速升高,在3~7d内达到峰值,施肥后7d是防止田面水氮素大量流失的关键风险期。等氮量有机替代种植,田面水中NH4+-N/TN浓度占比为 39。01%~54。01%,NO3--N/TN浓度占比为 11。33%~21。62%,Org-N/TN浓度占比为 33。85%~41。94%。化肥氮施用增加田面水NH4+-N/TN浓度占比,有机肥施用增加田面水NO3--N/TN和Org-N/TN浓度占比。等氮量有机替代对田面水氮素浓度的响应随施肥天数的增加而减弱,田面水NH4+-N、NO3--N、Org-N、TN的浓度变化呈一元二次多项式下降,基肥施氮后35~40 d田面水氮素浓度趋于稳定低水平。在3种有机替代种植方式中,NPKS处理可降低田面水氮素浓度,降低稻田氮素流失风险。

    等氮量有机替代水旱轮作田面水氮素流失

    不同生育期喷施硒肥对白菜硒镉吸收影响研究

    王丽蒋亚刘桂华柴冠群...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生育期喷施硒(Se)肥对白菜Se和镉(Cd)吸收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生育期喷施Se肥对Cd污染土壤白菜固Cd增Se及对外源Se利用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菜幼苗期+莲座期+结球期(YM+LZ+JQ)喷施Se肥白菜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喷施时期;不同生育期喷施Se肥均可降低白菜地上部和地下部Cd含量,在白菜苗期+莲座期+结球期连续喷施Se肥降Cd效果较为明显,同时白菜地上部、地下部S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喷施时期;白菜苗期+莲座期+结球期连续喷施Se肥白菜外源Se利用指数为2。63,显著高于其他喷施时期。综上,在白菜幼苗期+莲座期+结球期喷施Se肥降Cd增Se效果较好。

    白菜生育期硒肥外源硒利用指数

    外源有机肥碳氮比对植烟红壤微环境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张晓伟杨宗云倪明赵新梅...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氮比是反映有机肥肥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探讨有机肥碳氮比对烤烟根际土壤微环境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为土壤培肥及其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021-2022年在云南省寻甸酸性山原红壤上,以烤烟'云烟87'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等氮磷钾条件下施无机化肥对照(T1,CK),以及配施不同碳氮比有机肥(10∶1、15∶1、20∶1、25∶1)对植烟土壤肥力、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群落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T2、T3、T5土壤pH升高0。09~0。13个单位;T2、T3、T4、T5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及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9。91%~17。40%、9。11%~16。45%、7。16%~43。68%、11。61%~39。54%;T2、T3土壤速效钾含量较CK显著提高8。12%、14。63%。T2、T3、T4、T5的土壤SOC含量及C/N较CK分别显著提高 11。61%~39。54%、4。48%~29。72%。T2、T3、T4、T5的大粒径团聚体(>5、2~5、1~2mm)含量显著增加20。75%~75。91%、10。06%~54。50%和 16。98%~66。13%;而其微团聚体(0。053~0。25、<0。053 mm)含量较CK显著下降10。61%~54。52%;土壤真菌、细菌、放线菌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显著增加。T2、T3可促进烟株生长,其叶面积较CK分别显著增加7。36%和14。92%。与CK相比,T2、T3的产量和产值分别显著提高11。99%、16。93%及5。92%、15。46%。T3能显著增加烟叶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降低总氮和烟碱含量,烟叶化学成分较协调。施碳氮比(10∶1、15∶1)的有机肥有利于提升土壤pH及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和稳定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群落丰度,促进烤烟发育,提高烟叶产值和品质。

    烤烟碳氮比有机肥团聚体结构品质

    艾蒿自然修复砷等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效果分析

    覃勇荣罗美东刘旭辉黄秀连...
    5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说明艾蒿在砷等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以广西某有色金属矿区废弃砒霜冶炼厂周边的艾蒿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采样的方法,采集调查样地中的艾蒿优势种群及其根部土壤样品,对不同采样点艾蒿根部土壤的部分理化指标及艾蒿根茎叶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并对艾蒿不同部位的重金属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进行比较分析,对根部土壤与艾蒿不同部位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地累积指数对艾蒿根部土壤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采样点土壤重金属污染极为严重,与所在县区土壤背景值相比,艾蒿根部土壤被测重金属元素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As 1582。6、Mn 11。4、Zn 44。3、Cu 32。6、Pb 12。2、Cd 285。7,平均超标倍数分别为As 545。37、Mn2。60、Zn7。56、Cu4。77、Pb5。50、Cd 80。83。其中,砷和镉的污染最为严重,锌的污染较为严重,铅的污染位居第三,铜的污染相对较轻,锰的污染最轻。(2)艾蒿根部土壤的单项污染指数与地累积指数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各采样点艾蒿根部土壤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均为重度以上,不同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大小排序为:As>Cd>Zn>Pb>Cu。(3)艾蒿能够耐受土壤中多种重金属的复合胁迫,但不是被测重金属元素的超富集植物。(4)艾蒿对Mn、Zn、Cu的富集和转移能力相对较强,可将其转运到地上部分;而对Pb、As、Cd的富集和转运能力较弱,可将其主要囤积在根部。因为艾蒿生物量大,对生境要求不高,既可将土壤中的部分重金属进行稳定化处理,也可以将土壤中的部分重金属进行植物萃取处理,所以,可将其用于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艾蒿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修复

    添加绿肥对中国农田土壤N2O和CH4排放的影响

    李亚鹏张晨阳孙楠李然...
    6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明添加绿肥对中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N2O和CH4)排放的影响,为绿肥科学施用、温室气体减排和作物增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数据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方法,通过"中国知网"、"谷歌学术"和"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以"绿肥"、"农田"和"温室气体"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收集到国内外关于添加绿肥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研究的有效数据137组,定量分析添加绿肥对中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不添加绿肥相比,添加绿肥显著的促进N2O、CH4的排放和GWP、GHGI的提高,提升幅度分别为16。1%、45。8%和25。7%、12。9%。施用豆科和非豆科绿肥均显著增加N2O和CH4排放和GWP,施用非豆科绿肥对GHGI没有显著影响,豆科绿肥相比于非豆科绿肥能显著增加土壤N2O的排放和GWP、GHGI。不同绿肥施用措施均显著增加N2O和CH4的排放和GWP,其中绿肥配施化肥措施下N2O、CH4和GWP的提升幅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措施,但绿肥配施化肥显著降低了 GHGI(-5。5%)。相比于不添加绿肥,绿肥还田量<5000kg/hm2时对GHGI没有显著影响,绿肥还田量<5000 kg/hm2显著提升N2O和CH4的排放。在年均降雨量<600 mm时,添加绿肥对GWP没有显著影响;在年均降雨量<1200 mm时添加绿肥对GHGI无显著影响。随着年均温不断增加,对GWP的提升幅度也不断增大;在<16℃时,添加绿肥对GHGI表现为显著降低,其中<12℃降低幅度更大。N2O和CH4排放量与土壤有效氮含量显著正相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添加绿肥对N2O排放和GWP有显著的提升,其中旱地土壤条件下的提升幅度小于水田土壤,但在旱地土壤条件下添加绿肥显著降低了 GHGI。总之,添加非豆科绿肥配施化肥(<5000kg/hm2)还田尤其在气候温暖湿润的旱地土壤地区(年降雨<1200 mm、年均温<16℃),能有很好的减排的效果。

    绿肥农田GWPGHGI整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