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学通报

石元春

旬刊

1000-6850

edit@agri.org.cn

010-59194705

100125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楼中国农学会期刊处

中国农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温胁迫对枇杷生理特性及抗寒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的影响

    潘翠萍陶炼谢红江李华佳...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低温胁迫下2个枇杷幼果种胚生理指标变化及抗寒相关EjICE1基因的表达规律,为枇杷抗寒新材料的筛选及枇杷抗寒分子机理的解析提供理论依据。以洞庭枇杷(黄肉,DT)及洞庭枇杷突变型(白肉,DTM)挂果容器苗为材料,研究人工模拟低温对枇杷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EjICE1基因的表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2个枇杷幼果种胚相对电导率REC均呈"S"型曲线变化,Logistic方程显示,洞庭枇杷和突变型(DTM)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4。759、-2。811℃,突变型(白肉,DTM)幼果的抗寒能力强于洞庭枇杷;2个枇杷的SOD、POD及CAT活性及洞庭枇杷(DT)的MDA含量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但达到最大阈值的时间点不同,而突变型(DTM)MDA含量则呈现缓慢上升趋势,洞庭枇杷SOD在1℃达到最大阈值,丙二醛(MDA)含量、POD及CAT活性在-1℃达到最大阈值;突变型(DTM)SOD、POD及CAT活性在-3℃达到最大阈值,丙二醛(MDA)含量则在-5℃达到最大阈值。EjICE1基因在2个枇杷中的表达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突变型(DTM)EjICE1基因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同时期的洞庭枇杷,最大表达量出现在-3℃,洞庭枇杷EjICE1基因最大表达量出现在-1℃,在-5℃时2个枇杷中EjICE1基因的表达均被强烈抑制。突变型(DTM)幼果的抗寒能力强于亲本洞庭枇杷(DT),低温胁迫下,突变型(DTM)具有较高的保护酶活性,能快速激活抗寒相关基因的表达,启动低温应答机制,进而抵御和适应低温伤害。

    枇杷低温胁迫半致死温度生理特性基因表达

    番石榴花粉生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研究

    秦健蒋浩然张守梅赖多...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番石榴最佳花粉采集期、授粉期及去雄期,以番石榴新鲜花粉为试材,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筛选最优培养基配方,进而测定不同保存时间及不同开放状态的花粉生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结果显示,培养基组分对番石榴花粉生活力的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为糖>硼酸>氯化钙,最佳处理组合为150 g/L蔗糖+0 g/L硼酸+0。3 g/L氯化钙,其花粉生活力为91。9%。花粉生活力随保存时间延长而降低,新鲜采摘的番石榴花粉生活力为89。69%,保存96h的花粉生活力为0%。番石榴花在时期Ⅲ(花苞完全裂开、萼片脱落)花粉生活力最高,时期Ⅳ(花瓣展开)柱头可授性最强;另外,时期Ⅰ和Ⅱ的花粉囊并未打开,柱头上未附着花粉且花粉生活力较低。因此,番石榴花的最佳授粉期为时期Ⅳ,最佳花粉采集期为时期Ⅲ,最佳去雄期为时期Ⅰ和Ⅱ。

    番石榴离体培养花粉生活力柱头可授性最佳授粉期最佳花粉采集期最佳去雄期

    火焰兰属间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杨松敏姜潇程梦雅王顺顺...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杂交育种是兰花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手段。火焰兰属(Renanthera)植物杂交亲和力较好,常进行属间杂交,也是研究植物远缘杂交障碍的重要研究材料之一。本研究简述了火焰兰属植物种植资源基本特征及资源分布情况,总结了火焰兰属与近缘属杂交育种与杂交组合登录概况,指出火焰兰属植物存在幼苗更新率较低、分子研究水平较低等问题,提出了重视亲本的选择、加强基础育种研究、扩大与近缘属间的杂交育种工作及加大属间杂交后代在分子水平的深入研究等促进火焰兰属间育种的相关措施。

    火焰兰属近缘属杂交育种亲本选择种质资源分子研究

    热量资源对浙江甘蓝型冬油菜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吴兴肖晶晶
    8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热量资源变化对浙江甘蓝型冬油菜的影响,利用国家一级农业气象试验站浙江龙游站2000-2020年甘蓝型冬油菜生育期、产量及生长季内逐日气象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Pearson相关系数、5d滑动平均、3a滑动平均等统计方法,分析多时空、多要素热量资源对浙江甘蓝型冬油菜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 a来浙江省龙游县秋、冬、春三季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年际分布差异最大,并于2020年达到峰值。稳定通过10℃界限温度的初、终日表现均为提前,且持续日数呈显著性增加趋势,但最长、最短日在缩短;寒冷日数呈减少趋势,高温日数有所增加。20 a油菜现蕾期提前,其他生育期推迟,推迟最明显的为绿熟期,冬季现蕾期提前主要受1、2月气温影响。全生育期近年有所增加,成熟期明显提前,≥10℃活动积温增加。油菜实际产量和趋势产量均呈增加趋势,气候产量也呈增加趋势,但年际间波动较大。10月下旬—11月下旬(五真叶至成活期)气温呈升高趋势,且10月下旬平均气温与气候产量呈显著性正相关,有利于越冬前油菜苗稳健生长,促进子叶生长,形成壮苗。油菜越冬期内气温偏低、入春后气温偏高是影响油菜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初终日提前,油菜适当晚播,有利于提高油菜苗期热量利用率,稳健壮苗,促进早现蕾、早抽薹,依靠壮茎和薹蕾夺取油菜高产丰收。

    热量资源甘蓝型冬油菜生育期产量浙江

    气候变化对'红地球'葡萄发育期及花序开放的影响

    季芬潘锋刘勇田苗...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适应气候变化,促进北疆地区葡萄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采取平行观测和试验方法,通过试验观测研究气象要素变化对葡萄生长发育期以及花序开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北疆葡萄生长期在4月中下旬—10月中旬,休眠期在10月下旬—4月上中旬。'红地球'葡萄萌芽至可采成熟≥10℃活动积温、开花期气温与葡萄产量显著相关。葡萄开花期为生长关键期,一般需要持续1~2周,盛花期2~3 d。花序开放日动态表现为明显的双峰曲线,10:00-12:00时开花最多,14:00-16:00时空气干燥、气温超过30℃花序开放减少步入低谷。葡萄花序开放温度在16~30℃之间,最适宜温度为22~26℃。葡萄开花最适合空气相对湿度在50%~80%之间。葡萄盛花期花序开放日变化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吻合,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温度、湿度、光照是影响葡萄生长及花序开放的3个重要环境要素。试验结果可为研究葡萄生物学特征、预防气象灾害和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红地球'葡萄发育期花序开放气候变化

    紫薇种质资源在武汉地区的物候期特征分析

    王芝懿李振芳彭婵陈英...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187份紫薇材料进行萌芽、展叶、开花、落叶等物候性状调查,分析其物候规律,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为紫薇种质资源物候性状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研究结果表明,12个物候期变异系数为8。55%~52。01%,变异程度由大到小为叶芽萌动期>落叶始期>展叶开始期>落叶盛期>现蕾期>落叶末期>展叶盛期>开花始期>开花盛期>开花末期>幼果出现期>果实成熟期。各物候期间有42对物候呈现极显著正相关,6对物候呈显著相关,其余18对物候无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36。320%、23。282%和17。704%,累计贡献率达到77。305%。紫薇各物候期间差异大,相关性较显著,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为该地区紫薇种质的开发、培育、保护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紫薇物候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

    烤烟黑胫病抗性评价及生理响应特性分析

    代先强刘念梁颖涛杨昌全...
    1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揭示不同烤烟品种对烟草黑胫病的抗性机理。通过对抗病性的鉴定,从24个烤烟品种(系)中鉴定出4个高抗品种、8个中抗品种、8个中感品种和4个高感品种。对这些品种在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侵染后,从中选取2个高抗品种和2个高感品种测定其抗氧化酶系活性、水杨酸含量以及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受到病原菌侵染时,高抗品种的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高感品种,暗示着更强的氧化应激防御能力。此外,高抗品种中的内源水杨酸合成以及抗病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均显著高于高感品种,表明这些品种能够更有效地激活其防御系统以应对烟草黑胫病菌的侵染。本研究结果为理解烤烟对黑胫病的抗性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并为烟草抗病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烤烟黑胫病烟草疫霉抗病性抗氧化酶水杨酸基因表达

    猕猴桃黑头病生防菌的筛选、鉴定及防效评价

    王家哲张锋李英梅周搏航...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旨在筛选对猕猴桃黑头病病原真菌(Diaporthe eres)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从陕西周至县猕猴桃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菌株BKH。显微及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ambifaria)。菌株BKH在平板上能显著抑制Diaporthe eres生长,抑菌率为72。5%,且对猕猴桃黑头病田间防效可达91。7%,在猕猴桃黑头病生物防治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猕猴桃黑头病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生防菌鉴定防效评价

    一株草莓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王梦园杜延全闫加力汪丹...
    11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山东省临沂市草莓根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菌株ZH-G01,经形态学特征及rDNA-ITS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通过研究不同培养环境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探究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株ZH-G01平皿菌落正面呈白色丝绒状,未产生色素;背面略微发黄,分生孢子5个细胞,纺锤状,中心3个褐色异色胞,顶部具有3~4根附属丝;菌株ZH-G01 ITS序列与GenBank中新棒状拟盘多毛孢(Neo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相似性达99%以上,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将菌株ZH-G01鉴定为新棒状拟盘多毛孢(登录号为MN559410)。菌株ZH-G01伤根接种后30d草莓植株地上部萎蔫,中柱中心和不定根呈褐色,根部病组织可再次分离菌株ZH-G01。该菌株在25℃、pH 4。0~10。0条件下,培养于PDA、胡萝卜琼脂培养基中长势较好;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对木糖醇利用效果最差;最适氮源为酵母膏,对尿素的利用效果最差。

    草莓根腐病新棒状拟盘多毛孢鉴定生物学特性培养环境菌丝生长

    杏壳木醋液对马铃薯瓢虫的非特异性作用

    甘杨广叶乐夫李振宇王莉青...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杏壳木醋液对马铃薯瓢虫的生长抑制、拒食活性以及驱避活性影响,明确杏壳木醋液对马铃薯瓢虫的非特异性作用,为马铃薯瓢虫绿色防控和木醋液的害虫防治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用杏壳木醋液不同浓度处理的龙葵叶片喂食马铃薯瓢虫,测定不同浓度处理在各时间段4龄幼虫的体重增长量、成虫和幼虫的非选择性和选择性取食量以及行为选择情况,并分析不同浓度杏壳木醋液对马铃薯瓢虫的增重抑制、拒食活性、驱避活性等影响。结果表明,4龄幼虫的体重增加、成虫和幼虫的非选择性和选择性取食量以及行为选择均显著受到杏壳木醋液的影响,其中杏壳木醋液在48h时4龄幼虫体重增长抑制率最高达到83%;4龄幼虫和成虫的最高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92%和82%;最高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87%和78%;马铃薯瓢虫幼虫和成虫在四臂嗅觉仪中均表现出了极显著的驱避作用,幼虫的最高驱避指数为0。67,成虫为0。95。杏壳木醋液对马铃薯瓢虫有显著的增重抑制、拒食活性和驱避活性,杏壳木醋液浓度对马铃薯瓢虫还有显著的非特异性作用。

    马铃薯瓢虫木醋液生长抑制拒食作用驱避作用四臂嗅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