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学通报

石元春

旬刊

1000-6850

edit@agri.org.cn

010-59194705

100125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楼中国农学会期刊处

中国农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花黄牡丹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后含物研究

    葛立鑫张世鑫蒋毅郑硕恒...
    7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大花黄牡丹生长发育及后含物合成积累的规律,采用光学显微镜技术,对大花黄牡丹的根、茎、叶柄等不同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并对后含物的种类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花黄牡丹根、茎、叶柄等营养器官的皮层和周皮发达,韧皮部厚且细胞大,并含有大量的颗粒状后含物。使用碘-碘化钾染色,显示大花黄牡丹的根和茎中含有的颗粒状后含物为淀粉粒。对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分析,发现根器官中的淀粉含量远高于茎,且淀粉主要分布在韧皮部薄壁细胞中,木质部中较少;而根的可溶性糖的含量远高于茎;在茎树皮部分的可溶性糖含量要略高于木质部。研究证明,大花黄牡丹是将光合作用产生的可溶性糖纵向运输到根部进行淀粉的合成和储存,这是大花黄牡丹应对高海拔、长时间寒冷、干旱等条件的进化结果。研究结果拓展了高原植物形态结构和后含物合成积累规律的认识,为植物应对高海拔、寒冷、干旱等条件的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大花黄牡丹营养器官光学显微镜技术后含物淀粉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胡枝子属植物观赏性综合评价

    张鑫月周晓慧张悦史宝胜...
    8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胡枝子属植物观赏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法)构建胡枝子属植物的观赏性评价结构模型,并用该模型对12个胡枝子种类(品种)进行观赏性综合评价。通过相关的公式、评价指标的评分标准以及总权重系数的确定,测算出各种(品种)的观赏性综合评分。结果表明,花色、花期、花序大小及耐旱耐寒性在13个指标中所占权重较大(Wi≥0。09),是评价胡枝子属植物观赏价值重要的指标。花大色浓、花期长久、花繁叶茂、抗寒抗旱等特点的分值较高,在评分标准中均为5分。根据评分标准将12个胡枝子种类(品种)划分为4个等级,综合得分最高的3个胡枝子属植物为胡枝子、'夏日香雪'、多花胡枝子,这3种胡枝子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是良好的园林观赏植物,在河北地区具有较好的园林应用前景。

    胡枝子属层次分析法观赏性评价种质资源综合评价

    秦岭报春花属种质资源及其利用研究进展

    高星赵婷婷钟乐源杨佳维...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总结了秦岭报春花属植物种质资源种类及分布特征,理清了秦岭报春花属植物系统发育关系,基于繁殖技术、栽培适应性、新品种选育和药用价值相关研究进展,针对性地提出"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的秦岭报春花属植物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原则。以加深和拓宽理论研究为基准,以推动新品种改良为重点,致力于推动野生报春花属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地中的应用和产业化生产,进而丰富城市绿地景观构成、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人类福祉,并为秦岭报春花属种质资源的应用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秦岭报春花属种质资源育种利用前景

    南宁青秀山珍贵树种展示园观花观果植物资源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谭江锋贾湘璐韦有林余惠英...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青秀山珍贵树种展示园观花观果植物多样性及现状,并为后期园林景观营建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对青秀山珍贵树种展示园观花观果植物多样性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青秀山珍贵树种展示园共有观花植物95科255属364种,观果植物89科211属308种。其中仅观花的植物有133属,仅观果的植物有89属,具2种观赏型的植物有122属。在科属种层面,白花植物均占比最高(28。06%、35。38%、38。10%),其次为黄花、红花、绿花和紫花植物,橙花和蓝花占比较低。总体花期集中在4-6月,果期集中在8-10月,季节性特征明显。青秀山珍贵树种展示园春夏季开花植物种类较多,观花景观色彩主要由白、黄、紫、红、绿5个色系决定。虽观花观果特征明显,但仍存在裸子植物种类运用占比小、色系构成失衡、植物群落较为分散、冬季观赏效果不足等特点。建议增加裸子植物的使用,适当提高粉色、橙色和蓝色3个色系的观花植物种类,构建以优势科为主的群落观花景观,适当补充冬季观花观果植物种类,以充分发挥观花观果特性,达到四季皆有景观的效果。

    青秀山珍贵树种展示园观花植物观果植物多样性调查

    安徽省农业碳排放时空变化分析与影响因素研究

    王青青赵梦薇罗晶晶刘伟伟...
    104-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对农业碳排放问题关注的增加,省级层面的研究对于指导减排工作具有关键作用。为揭示安徽省农业碳排放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依据2003-2022年《安徽省统计年鉴》及各地级市相应统计年鉴,应用IPCC方法估算安徽省农业碳排放量,并采用LMDI(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方法分析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其贡献度。结果表明:(1)2002-2021年安徽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呈先增长后波动下降的趋势,2003年达到峰值2189。62万t,2004年开始波动下降,2021年下降至1243。36万t。(2)畜禽养殖为安徽省第一大碳排放源,2002年最高占比达82。09%,其中养牛产生的碳排放占比超过50%。(3)铜陵、芜湖和马鞍山的农业碳排放总量属于增长型,其他地级市农业碳排放总量处于下降阶段。(4)农业生产效率为安徽省农业碳排放的负向驱动关键性因素,2011年贡献率达到最低值0。66;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为正向驱动关键性因素,2004年的贡献率达到最高值1。34。本研究结果可为农业碳减排方法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安徽省IPCC方法LMDI方法农业碳排放量影响因素时空变化

    土壤钝化材料及叶面阻控对镉污染农田修复效果研究

    常海伟桂娟符云聪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旨在评估2种不同的钝化剂材料结合叶面阻控技术在修复中轻度镉污染农田方面的效果,并筛选出有效的农田修复材料。研究在一个典型的中轻度镉污染农田进行,采用2种不同的钝化剂材料配合叶面阻控技术,分析了它们对土壤pH、有效态Cd含量及水稻各部位(根系、茎叶和糙米)中Cd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CK)相比,不同处理的pH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0。5%~12。5%)。SF1和SF2处理中土壤有效态Cd含量分别降低23。4%~36。7%和15。1%~30。8%;水稻根系中Cd含量分别降低70。5%-79。4%和65。2%~72。6%,茎叶中Cd含量分别降低36。7%~50。0%、18。8%~38。4%,糙米中Cd含量分别降低60。1%~74。4%、47。4%~72。2%;由此可见,2种钝化剂均能有效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影响水稻各部位对Cd的富集,叶面阻控能进一步抑制Cd在水稻植株中的转运,从而降低Cd在稻米中的积累。

    土壤钝化农田修复镉污染水稻富集转运叶面阻控技术土壤pH有效态镉水稻镉含量

    水稻镉污染防治及营养调控研究进展

    陈巧茂张玉盛黄澳琪陈澎...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土壤Cd污染严重,长期食用高Cd含量的大米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防控稻米Cd污染对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营养调控是降低水稻Cd积累的有效途径,文章整理了近年来水稻Cd污染削减技术和养分调控研究进展,提出可从化肥管理对水稻Cd吸收、转运和积累影响机制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

    水稻重金属调控措施营养调控

    自然复合污染条件下小白菜对镉汞吸收的品种差异研究

    俞朝王芸马璐瑶朱姚镓...
    124-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自然轻度镉(Cd)、汞(Hg)复合污染对不同品种小白菜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测定小白菜可食部的生物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Cd、Hg含量。结果表明,所测指标在21个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Cd含量为0。185~1。25 mg/(kg·DW),Hg含量为8。56~238 μg/(kg·DW)。在盆栽和田间条件下,2个品种Cd富集系数小于1,而所有品种Hg富集系数均小于1。相关性分析显示,可食部生物量、可溶性蛋白含量、Cd含量以及Hg含量之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供试21个品种在该轻度复合污染农田种植不存在安全风险,其中'奶油小白菜'是安全性最高的品种。

    农田重金属蔬菜低积累品种安全利用

    田东县'台农一号'芒果的土壤环境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王卓罗聪农时锋王冬梅...
    131-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制定田东县芒果产区土壤改良和合理施肥策略提供依据,从田东县3个芒果主产区公靖、民族、东养芒果园18个采样点采集20~40 cm 土层的土壤样品和果实样品,分析芒果土壤环境因子与果实矿质营养和品质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供试的田东县芒果园土壤pH较低,土壤有机质普遍缺乏,阳离子交换量、碱解氮、交换性钙、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含量较低,有效磷、有效钾、交换性镁、有效铁、有效锰含量较高。土壤微生物数量较少,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较低,但酸性磷酸酶活性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矿质营养和果实矿质营养元素关联性大,土壤有机质与果实全磷、有效钾与果实全钾、交换性钙与果实全钙、有效锰与果实全锰、有效铜与果实全铜等相关性极显著;土壤微生物总数与果实全镁、全锰等相关性较显著,土壤酸性磷酸酶与果实全磷、全铜相关性较显著。在果实品质方面,土壤矿质元素与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可滴定酸关联性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有机质和果胶相关性显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果实可溶性糖相关性显著。土壤酸性磷酸酶和可溶性固形物、过氧化氢酶和维生素C相关性显著。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放线菌数量与果实可溶性糖、维生素C相关性较强。建议田东县在芒果生产中增施有机肥,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同时施用石灰调整土壤pH,以改善果园土壤生态环境;在果实发育时期适当增施微量元素可提升芒果果实品质。

    芒果园土壤环境矿质营养品质相关性分析

    '玉华早富'苹果霉心病防治药剂效果评价

    侯珲张清川王丽袁洪波...
    139-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寻找能有效防治苹果霉心病的高效低毒杀菌剂,为苹果霉心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以易感苹果霉心病的品种'玉华早富'为试材,评价不同药剂对苹果霉心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引起'玉华早富'霉心病的病原以粉红聚端孢为主。经不同药剂处理后,疏果期幼果贮藏76 d,不同处理对苹果霉心病的防治效果具有显著差异,75%戊唑·肟菌酯水分散粒剂的防效(74。56%)明显优于其他处理,25%吡唑醚菌酯乳油+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处理的防效(64。75%)次之,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作为目前生产上常用防治苹果霉心病的药剂,对'玉华早富'的防效(54。31%)一般,3%赤霉素水剂处理效果最差,防效仅23。76%,说明开花前后喷洒赤霉素对阻止霉心病的侵染基本不起作用。对成熟果贮藏调查,贮藏30 d后,75%戊唑-肟菌酯水分散粒剂和25%吡唑醚菌酯乳油+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处理的防效仍较好,分别为70。81%、69。41%,与其他3个处理的防效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且这2个处理对粉红聚端孢的抑制效果好于对链格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综上,75%戊唑·肟菌酯水分散粒剂和25%吡唑醚菌酯乳油+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苹果霉心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生产上建议花序分离期和落花后交替使用防治苹果霉心病。

    '玉华早富'苹果霉心病杀菌剂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