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学通报

石元春

旬刊

1000-6850

edit@agri.org.cn

010-59194705

100125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楼中国农学会期刊处

中国农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轮作模式通过改善西兰花土壤养分和真菌群落在土壤健康中的应用

    张凯程彦弟胡皓楠冯海萍...
    7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耕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的不合理因素导致的肥力下降,质量退化等土壤健康问题;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轮作模式下种植西兰花后对土壤养分,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以不同轮作模式后西兰花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土壤化学性质、酶活性,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在6种轮作模式:西兰花分别与谷子、洋葱、大豆、马铃薯、大葱进行轮作,以西兰花连作为对照.西兰花连作(BB)、谷西轮作(MB)、洋西轮作(OB)、豆西轮作(SB)、马西轮作(PB)、葱西轮作(GB)的变化.结果表明:相较于西兰花连作,轮作后各处理土壤根际化学性质差异明显,pH无明显差异,处理MB化学性质均有明显的增加.Alpha多样性分析下,较处理BB,其他处理的Chao1指数和观察到的物种数指数都显示上升趋势,而辛普森指数则呈下降趋势.至于香农指数和Pielou's evenness指数表现为SB<GB<MB<BB<PB<OB.真菌群落丰度和组成结果显示,优势菌群有油壶菌群、子囊菌门、被孢菌群、毛壳菌属.相关性分析表明全磷、硝态氮是影响土壤有益菌的主要因素.综合比较后,谷子轮作西兰花可明显优化土壤化学性质,增强酶活性,以及提升有益微生物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从而增强土壤养分的调节和植物病害的抵抗性,在各方面指标中都表现为最佳,能有效缓解西兰花的连作和改善土壤健康问题,建议推广种植.

    西兰花轮作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健康

    植物生长素响应基因SAUR研究进展

    刘超逸王宇航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长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调节因子,植物通过生长素调节来实现自身的生长发育.SAUR基因家族作为生长素早期响应基因家族中的一员,是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中不可或缺的调节因子之一.为了研究SAUR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应答等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了 SAUR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特征以及表达特性和调控机制,归纳了 SAUR基因在植物细胞伸长生长、光介导的子叶和顶端弯钩打开的过程、花器官形成和果实发育以及胁迫应答等方面的功能,指出SAUR基因不仅在多个方面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还参与了植物对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响应.本研究结果揭示了SAUR基因在多个层面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并且对植物品种培育和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生长素SAUR基因家族基因功能表达模式生物信息调控机制生长发育非生物逆境胁迫

    水稻香型抗病恢复系的分子鉴定及其应用

    张玉婷王泓超梁莹莹匡梦鑫...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水稻恢复系的稻米品质及稻瘟病抗性,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的杂交稻新组合基础.采用香味fgr基因和稻瘟病抗性基因Pi-1、Pi-9和Pi-kh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香型品种'玉针香'与抗病恢复系'福恢683'、'金恢1131'杂交获得的265个F6代恢复株系进行香味和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筛选出携带上述4个目的基因的6个优良恢复株系,通过综合性状考察,育成了中抗稻瘟病的香型恢复系'润香',并配组出高产、优质的香型黑米杂交稻新组合'紫两优润香'先后通过广西省(桂审稻2021200号)和福建省(闽审稻20220024)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该品种表现出高产、优质和广适应特性,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潜力.本研究表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一种在水稻香味和稻瘟病抗性定向改良中的快速而有效的现代生物育种技术.

    水稻恢复系稻瘟病香味分子鉴定

    自杀质粒同源重组介导阴沟肠杆菌adh基因缺失突变体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谢乐乐何平唐小越葛菁萍...
    96-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敲除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代谢通路上乙醇脱氢酶基因对乙偶姻代谢合成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乙偶姻产量.实验基于E.cloacae SDM中的乙醇脱氢酶adh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并构建adh基因自杀质粒pKR6K-Δadh.利用热激法将自杀质粒转入E.cloacae ΔbudC-ldh,成功得到多基因缺失菌株Ecloaca ΔbudC-ldh-adh,并进行发酵性能测试.研究结果显示,与出发菌株相比,新构建的重组菌株在敲除了负责乙醇合成的关键酶乙醇脱氢酶aah基因后,其乙偶姻的生产强度提高了 20.6%,产量提高了 22.6%,同时乙醇产量提高了 92.8%.此外,由于通过基因改造阻断了多条分支代谢路径,流向丁二酸代谢路径的碳通量明显变多,丁二酸产量提高101.3%.本研究成果不仅为构建高效乙偶姻生产菌株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也为乙偶姻的大规模工业生产奠定了基础.

    乙偶姻乙醇脱氢酶同源重组阴沟肠杆菌基因缺失基因敲除代谢工程

    生物信息学分析葡聚糖蔗糖酶的结构和功能特性

    蔡华扬于连升李腾鑫林宜萌...
    105-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葡聚糖蔗糖酶是一种重要的糖基转移酶(Glucosyltransferase,GTF),对于乳酸菌合成胞外多糖具有关键作用,能够以蔗糖为底物合成葡聚糖或低聚糖,是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合成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的关键酶蛋白.然而乳酸菌代谢系统复杂,EPS生物合成机制未得到全面解析,限制了 EPS的应用.为了进一步解析乳酸菌EPS的生物合成机制,表征不同来源葡聚糖蔗糖酶的结构,探明酶的催化调控机制是必要手段.本研究以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DRP105的葡聚糖蔗糖酶gtfB基因为目标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葡聚糖蔗糖酶GtfB结构和功能进行了预测分析.研究结果显示:GtfB属于GH70家族,是一种胞外酶,不存在跨膜区,含有7个保守区域和39条重复序列.其理论分子量为308986.21,理论等电点为4.59,属于酸性蛋白质.磷酸化位点含110个Thr、89个Ser、53个Tyr,GtfB含有5个结构域,呈U型折叠,活性中心在A结构域,含有(β/α)8桶状结构.分子对接预测分析表明,蔗糖与GtfB的活性口袋结合紧密.这些结果初步探明了 GtfB具有葡聚糖蔗糖酶的特征结构和功能,证明其在乳酸菌EPS合成途径中的关键调控作用,为其在EPS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肠膜明串珠菌葡聚糖蔗糖酶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构预测分子对接

    物理诱变技术在提升有益微生物拮抗香蕉真菌病原菌方面的研究进展

    吴丽王永芬余宏伟丁明碧...
    115-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香蕉真菌性病害是香蕉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可严重阻碍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生物防治技术,尤其是利用生防菌的策略,为该问题提供了一个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尽管生物防治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但生防菌在田间的有效定殖和稳定防病能力仍是挑战.本研究聚焦于物理诱变技术对生防菌的改良效果,旨在提升其对香蕉真菌性病原的拮抗能力.利用物理诱变技术对生防菌株进行诱变改良可显著提高生防菌对寄主的定殖能力和病害的防治效果.为了明确物理诱变技术对提升生防菌田间防效的作用,本文综合分析了不同物理诱变技术的类型、作用机理以及它们在提升生防菌拮抗真菌病原体中的应用.同时,文中还探讨了突变菌株筛选与鉴定的方法,并对比了各技术的优缺点.特别指出了传统物理诱变技术在控制突变方向、提高效率及稳定性方面的局限,并提出了离子束、脉冲强光和空间诱变等新型物理诱变技术的潜在优势.通过归纳现有研究和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本文旨在为物理诱变技术在增强生防菌对植物病害防治效果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对其在未来香蕉真菌性病害管理中的应用潜力进行展望.

    真菌性病原香蕉枯萎病生防菌物理诱变诱变育种生物防治拮抗菌

    马铃薯疮痂病菌Streptomyces acidiscabies鉴定及抑菌有机酸筛选

    黄勋丰加文何文睿徐亚锦...
    125-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鉴定微型薯连作基质中疮痂病原菌的种类,筛选具有良好抑制活性的有机酸以利于控制疮痂病发生.研究从病薯上分离纯化病原菌,用薯片法、萝卜片法及温室盆栽接种法检测其致病性,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种类,对其耐盐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用纸碟法测定甲酸等有机酸对疮痂链霉菌生长的影响.链霉菌19311具有致病性,其致病岛毒力相关基因型为txtAB+/tomA+/necI+,根据19311菌株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鉴定为酸性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acidiscabies).甲酸、乙酸、丙酸、乳酸、柠檬酸、酒石酸可显著抑制S.acidiscabies的生长,甲酸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为45.43 mm,抑菌最低有效浓度为1%,可通过增加细胞膜通透性抑制S acidiscabies生长.综上所述,本研究明确了微型薯生产基质中疮痂链霉菌19311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未来可考虑使用1%甲酸进行疮痂病的控制试验,并评估其对原原种生产的潜在影响.

    马铃薯疮痂病微型薯种类鉴定生物学特性有机酸细胞膜通透性甲酸抑制活性连作基质

    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其他药剂混配对小麦茎基腐病及产量的影响

    王军胡英华王祥会张莉...
    13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寻找针对小麦茎基腐病的有效防控措施.试验采用了 3种不同的药剂,包括解淀粉芽孢杆菌(≥100亿CFU/mL)AS、甲哌鎓(5%)AS、噻呋酰胺(240g/L)SC,并进行不同组合处理以评估其对病害的防控效果,探索该病害的最佳防控途径.试验结果显示,苗期调查的结果显示3种药剂组合能显著增加麦苗的4项评价指标,且能显著降低苗期的病株率;在拔节期各处理都能较好的控制小麦茎基腐病的扩散流行,以处理6防控效果最好,病株率为20.00%;灌浆期调查结果表明3种组合能较好控制小麦茎基腐病,病茎率值为23.33%~24.44%,防效为75%以上;测产结果表明3种药剂组合最优,小麦增产率为21.23%以上.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组合后使用对于控制该病害能起到较好的防控效果且能使小麦增产,今后生产上可以采用此药剂组合对该病害进行防控.

    小麦茎基腐病解淀粉芽孢杆菌甲哌鎓种子包衣防效

    基于Web of Science的精喹禾灵研究热点与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杨丽莉刘春光付海燕宋新宇...
    140-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客观分析精喹禾灵(Quizalofop-p-ethyl)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揭示其研究前沿,以期为相关学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检索"Quizalofop-p-ethyl",查到2007-2023年间181篇相关文献,并从中获取了精喹禾灵发文量、发文研究机构和作者等信息.借助Python和VOSviewer工具,进行了精喹禾灵研究领域关键词共现图谱的可视化分析.主要研究结果有:(1)精喹禾灵领域世界发文量和被引频次整体呈上升趋势,中国为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前10位世界发文量的研究机构大部分来自中国;(2)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美国的Webster EP,来自中国的研究机构篇均被引频次均较高;(3)研究热点主要聚集在降解和除草剂等方面.综上所述,中国在精喹禾灵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国内学者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然而,近年来中国的发文量有所下降,面对日益深入的研究需求,中国需要持续努力以保持其领先优势.

    WebofScience精喹禾灵文献计量分析趋势可视化分析研究现状研究前沿发文量被引频次

    内生真菌RP4发酵对工业大麻三种主要大麻素含量的影响

    关昕张赫祁可香李宛儒...
    150-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甘草内生真菌RP4菌株对工业大麻进行发酵,以高效生产大麻二酚(CBD)原料.选取其3种主要大麻素:CBD、CBDA和THC为研究对象,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发酵过程中这3种大麻素的含量动态变化.研究发现,在发酵过程中,CBD和THC的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发酵时间为3d时,CBD和THC的含量分别达到最大值5.8643±0.0726和0.4878±0.0002 mg/g,且THC的增加始终保持在国家管控的范围内(THC<0.3%),而CBDA含量持续下降,尤其在发酵第1天内降低幅度最大.因工业大麻产地差异以及选取的实验部位差异,经发酵后其大麻素成分含量增加也有所不同.上述结果说明,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特定提高工业大麻中CBD的含量,从而提高工业大麻资源的利用率,并为CBD以及其他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奠定了基础.

    工业大麻大麻二酚四氢大麻酚大麻二酚酸发酵微生物发酵高效液相色谱法次生代谢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