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学通报

石元春

旬刊

1000-6850

edit@agri.org.cn

010-59194705

100125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楼中国农学会期刊处

中国农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优化施肥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供应的影响

    郭新送魏菊花沙春岩高涵...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铃薯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蔬菜作物,其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调整马铃薯施肥结构,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已成为马铃薯种植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2年的田间试验中,研究了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在减少化肥的条件下提高马铃薯质量和产量的潜力.该试验旨在为马铃薯化肥减施和增效模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单独施用化肥相比,施用有机肥或微生物肥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23.5%~34.5%,提高马铃薯淀粉含量4.2%~17.5%,降低马铃薯硝酸盐含量9.0%~56.0%,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肥料能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双向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施肥水平对马铃薯营养品质有显著影响,而肥料类型是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的主要因素.冗余度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和pH对马铃薯营养品质有显著影响.

    马铃薯微生物肥料有机肥料产量质量

    减氮和侧深基施缓混肥对'南粳5055'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阚建鸾石吕韩笑周志宏...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讨减氮和侧深基施缓混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本研究以当地主推粳稻'南粳5055'为材料,设置不施氮肥(0N)、当地常规施肥(CK)、一次性侧深基施缓混肥(S1)、侧深基施缓混肥+追施速效氮肥(S2)4个处理,分别在如皋市东陈镇和白蒲镇两地的水稻田开展试验.两地的试验结果均表明:与CK相比,在减氮25%情况下,S1和S2均明显改善了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但两者的水稻产量和总吸氮量均有所降低,平均分别减少了 5.12%、1.27%和9.53%、2.77%.其中S1明显减产主要由于每穗粒数的显著降低,而S2则与CK无显著差异.另外,S2也较CK显著提高了氮肥的吸收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表明在氮肥大幅减少的情况下,采用侧深基施缓混肥+追施速效氮肥更有利于实现水稻的绿色优质高效生产.

    水稻减氮侧深施缓混肥产量品质

    甘肃省陇东地区万寿菊种植气候适应性研究

    于书健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分析陇东地区在万寿菊种植期,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农业界限温度、积温、初终霜日、无霜期等农业热量资源及气象要素对万寿菊生长发育速度、产量形成的影响,运用不同移栽期万寿菊产量对比试验分析方法,探索了万寿菊种植生产中规避霜冻等气象灾害的途径和方法,筛选出最有利于万寿菊生长发育的最佳移栽期,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陇东地区万寿菊种植的生态气候区划,达到了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趋利避害、提产增效的目的.在规避冻害的前提下,尽早移栽,以延长生育期增加鲜花产量,获得更高的种植效益.陇东地区万寿菊适宜移栽期受温度影响,各地差异较大,移栽期最长相时差约30 d,主要集中在5月上、中旬.研究发现地形因子和不同的气候年型对万寿菊移栽也有较大的影响.

    万寿菊气候条件资源利用适应性分析研究

    石河子棉花生长关键期与产量动态预报研究

    苏朝丞葛怡成谢葭颖许浩翊...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棉花是新疆地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开展棉花产量动态预报对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68-2020年新疆石河子地区4个地面气象基准站逐日气象资料和棉花产量资料,基于积分回归法在棉花全生育期内以旬为时间尺度,分析了影响棉花生产的温光水主要气象要素和关键期,分别建立了石河子地区7月中旬、8月中旬和9月中旬棉花气象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气温对新疆石河子棉花产量的影响最大,苗期、开花期和吐絮始期为棉花生长的温度关键期,苗期和吐絮始期为正效应显著,开花期为负效应显著;开花期是棉花生长的光照关键期,对棉花产量呈正效应;石河子地区属于灌溉农业区,自然降水量虽呈正效应,但降水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较小.利用积分回归法建立的动态预报模型对2018-2020年石河子地区棉花产量试报,7月中旬、8月中旬及9月中旬的平均准确率分别为85.1%、91.4%和94.3%.基于积分回归法建立的棉花气象产量动态预报模型越接近成熟期准确率越高.利用积分回归原理对棉花产量进行动态预测是可行的,可以应用于棉花产量预测业务,为地方产量预测提供参考.

    积分回归法棉花关键期产量动态预报

    基于预报气温和HS公式估算麦季参考作物蒸散量

    刘小飞谢朝晖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精准评价基于预报气温和Hargreaves-Samani(HS)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基于1961-2017年新乡历史气象数据以Penman-Monteith(PM)公式计算结果对HS公式参数进行了校正,采用预报气温数据通过修正后的HS公式计算2018-2020年冬小麦生长季节的参考作物蒸散量.以Penman-Monteith计算的参考作物蒸散量为对照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用Hargreaves-Samani(HS)公式和预报气温估算的日参考作物蒸散量与Penman-Monteith计算的参考作物蒸散量相关程度较高,平均绝对误差为0.48 mm/d,均方根误差为0.64 mm/d,决定系数为0.84,拟合度为0.96.说明在华北地区用日预报气温资料采用Hargreaves-Samani(HS)公式估算参考作物蒸散量这一方法可行,这为农业灌溉预报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保证,并且对指导当地农业水资源配置具有参考意义.

    日气象资料参考作物蒸散量预报气温Hargreaves-Samani(HS)公式

    丙硫菌唑与丙环唑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

    陈宏州王兵兵王陈斌张新建...
    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发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新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了丙硫菌唑、丙环唑及其7种配比混剂对赤霉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优选配比制剂对赤霉病、籽粒DON毒素、白粉病和叶锈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丙硫菌唑与丙环唑配比为1∶1时增效系数为2.4375,增效最显著.田间药效试验中,40%丙硫菌唑·丙环唑可分散油悬浮剂(OD)600 g/hm2对赤霉病病指防效和籽粒DON防效分别为93.46%和91.26%,2次药后21 d对白粉病和叶锈病病指防效分别为93.50%和93.19%,均高于常规药剂戊唑醇和多菌灵,并且对小麦生长安全.40%丙硫菌唑·丙环唑OD对赤霉病和籽粒DON毒素防效优良,同时对白粉病和叶锈病兼治效果优良,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

    小麦赤霉病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丙硫菌唑丙环唑联合毒力防治效果

    栽培密度对滇重楼生长、病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陈以相杨俊华徐文果李学梅...
    121-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滇重楼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将三年生健康苗在大田遮荫栽培模式下以不同行距种植,调查不同龄期滇重楼的农艺性状及主要病害的发生情况.种植4 a后,检测七年生滇重楼产量和根茎总皂苷含量.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对滇重楼生长、病害、产量及品质有显著的影响.株行距20cm× 20 cm时滇重楼长势突出、丰产性和药材品质最好;低于此密度,植株生长发育好、病害发生轻、总皂苷含量高,但单位面积的产量较低;高于此密度,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块茎长、块茎粗、休眠芽长和块茎鲜重降低,且茎腐病和根腐病显著加重,根茎中总皂苷的含量显著降低.因此,在云南省德宏州及生态条件相似区域推荐滇重楼栽培以株行距20cm×20 cm(25×104苗/hm2)为宜.

    滇重楼栽培密度农艺性状病害产量品质

    凯里市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刘毅杨通武李贵发朱莲英...
    13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黑线姬鼠预测预报、防控及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依据,探讨其种群数量、种群组成的年度、月份、季节变化规律.在稻田、旱地耕作区采用夹夜法,对贵州省凯里市1984-2022年稻田、旱地耕作区黑线姬鼠捕获率进行年度、月份、季节种群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线姬鼠在该地区主要分布于稻田区和旱地耕作区,占总鼠数的62.36%,各年度间种群组成比例在50.69%~94.44%,为当地绝对优势鼠种,是主要的监测和防控对象.不同年度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各年度间平均捕获率为0.70%~6.38%,相互间存在9.11倍差异,平均捕获率为3.92%;1984-1992年捕获率较高,平均为4.86%,处于种群密度较高的波动较大状态;2011-2022年捕获率较低,平均为1.20%,处于种群密度较低的稳定状态.不同月份及季节间种群数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月份以7月最高,2月最低,捕获率分别为3.52%、0.95%;不同季节以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捕获率分别为3.05%、1.29%.该分析得出黑线姬鼠是凯里市鼠类绝对优势种,近10 a来处于种群密度较低的稳定状态,7月和夏季种群数量最高;该研究为黑线姬鼠列为凯里市主要鼠类监测、防控对象,为准确做出预测预报,制定合理的综合防控措施及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黑线姬鼠捕获率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凯里市

    红甜菜根中萜类代谢物的比较代谢组学分析

    李佳颖刘乃新韩广源
    137-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比较不同红甜菜品种间萜类代谢物差异,进一步创制红甜菜新种质,本研究采用UPLC-MS/MS检测平台和Metware自建数据库MWDB(Metware database)对俄罗斯(红甜菜)、一品红(红甜菜)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合聚类和多元统计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组红甜菜块根样品中共检测出48种萜类物质,分为倍半萜、单萜、二萜、三萜、三萜皂苷和其他萜类共六大类,其中倍半萜13种,单萜7种,二萜13种,三萜7种,三萜皂苷7种,以及布卢门醇C.在两组样品中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8种,其中下调物质5种,分别为桃叶珊瑚苷、苜蓿酸-3-O-葡萄糖醛酸苷-28-O-鼠李糖基(1,2)-阿拉伯糖苷、6'-O-芥子酰京尼平苷、筋骨草苷和原莪术醇;上调的物分别为Cis-guai-10-en-4α,11-diol、6'-O-葡萄糖桃叶珊瑚苷和6,9-二羟基-7-巨豆烯-3-酮.不同品种红甜菜中存在显著差异的萜类代谢物,可作为特征代谢物做进一步分析.

    红甜菜萜类物质差异代谢代谢组学

    黑木耳降血糖的研究进展及趋势分析

    李博文毛雪姜威孔祥辉...
    143-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CiteSpace的黑木耳降血糖研究态势分析相关研究进展、热点及发展趋势,为中国黑木耳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利用CiteSpace对1993-2022年收录于中国知网(CNKI)有关黑木耳降血糖研究领域的4184篇文献信息进行科学计量与可视化分析.1993-2022年中国黑木耳资源备受学者关注,黑木耳降血糖领域的年发文量总体上呈先缓慢后快速上升的趋势,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王振宇、孔祥辉、李婷婷、尹红力等,主要的研究机构有吉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通过关键词突现结果表明,稳定性、结构表征、响应面法、结构解析、功能特性是近几年的突现关键词,突现强度分别为6.02、17.88、5.54、5.81和6.83.与上述关键词相关的主题都集中于黑木耳降血糖的有效成分及在分子水平上作用机制的研究,这也是中国黑木耳降血糖领域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研究热点.未来黑木耳相关研究将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基础研究多着重在发掘黑木耳多糖的结构成分和阐明黑木耳降血糖的作用机理;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黑木耳精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结果可为广大业内人士的后续研究与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为黑木耳功能精准研究和产品开发奠定基础.

    黑木耳降血糖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