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学通报

石元春

旬刊

1000-6850

edit@agri.org.cn

010-59194705

100125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楼中国农学会期刊处

中国农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轮作模式对优质食味稻米品质的影响及氮肥调控效应

    宋云生顾俊荣金梅娟曹鹏辉...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讨不同轮作模式与氮肥运筹对优质食味粳稻稻米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了稻-麦、稻-紫云英和稻-羊肚菌3种轮作模式,设置了减氮10%和常规施用量2种氮肥用量水平,按照基蘖肥:穗肥比例设置了 4种氮肥比例处理。结果表明,稻-羊肚菌轮作模式、减氮10%的施肥量以及6:4的氮肥比例策略对于优化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最为有利,其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分别达到85。17%、80。38%和72。60%,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分别为7。33%、18。17%和1。33%。而在蒸煮食味与营养品质方面,稻-紫云英模式结合减氮10%的氮肥用量和基蘖肥:穗肥比例为6:4的氮肥运筹策略表现出最佳的效果,其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3。68%、83。94 mm和6。65 g/100g;稻-羊肚菌模式与减氮10%和基蘖肥:穗肥比例为6:4的组合,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2。41%、85。14 mm和6。23 g/100g,也是一个相对较好的组合。在RVA谱特征值分析中,稻-紫云英模式和稻-羊肚菌模式,在减氮10%、基蘖肥:穗肥比例6:4处理时表现出较高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本研究证实,通过合理的轮作模式和氮肥管理策略,可以有效地调控优质食味粳稻的稻米品质,稻-羊肚菌和稻-紫云英轮作模式在减氮10%以及6:4的氮肥比例策略下,对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与营养品质及RVA谱特征值都有积极影响。

    轮作模式氮肥运筹稻米品质优质食味粳稻RVA谱特征值

    基于育秧机插新技术创制的中国双季稻区"稻-稻-油"三熟制模式优化研究

    文喜贤孙明珠刘凯丽罗细芽...
    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围绕提高中国双季稻区"稻-稻-油"三熟制的发展现状及可持续性展开,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该模式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研究发现,由于茬口紧张和较低的比较效益,农民对该模式的采纳率不高。通过解决水稻、油菜机播育苗移栽环节的瓶颈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培育长秧龄带蘖壮秧的新技术目标。利用钵体毯盘技术实现了精量稀播匀播,成功培育了早稻35 d的长秧龄壮秧以及中、晚稻30 d的长秧龄带蘖壮秧,有效缓解了"稻-稻-油"三熟制的茬口紧张问题。本研究的成果不仅提高了"稻-稻-油"模式的实际可操作性,还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和提升作物生产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水稻育秧机插新技术"稻-稻-油"新模式三熟制茬口紧张技术创制

    不同水分胁迫下三交油菜与亲本苗期长势及生理特性差异研究

    彭多姿戴悦张琪陈浩...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正常水分、轻度渍水、中度渍水、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对三交油菜'159-6×沣油520'及其亲本'沣油520'(20A×C3R)和'159-6'的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正常水分条件下,与杂种亲本和自交系亲本相比,三交油菜的鲜重较高,CAT活性也高于自交系亲本。然而,其干重、叶绿素含量、SOD和POD活性均低于双亲,这些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在经历不同程度的渍水和干旱胁迫处理后,三交油菜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以及双亲,且差异显著(p<0。05)。值得注意的是,在轻度渍水和重度干旱胁迫下,三交油菜的干重分别比杂种亲本高80%和20%,比自交系亲本高200%和100%,这些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此外,在轻度渍水和中度干旱胁迫下的SOD活性,以及在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胁迫下的POD活性,三交油菜都表现出比杂种亲本和自交系亲本更高的活性,这些差异同样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1)。在重度干旱胁迫下,三交油菜的可溶性糖含量比杂种亲本高46。9%,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三交油菜相较于其亲本具有更好的耐渍性和抗旱能力,在不同水分胁迫下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该研究为耐渍和耐旱三交油菜新品种的选育及其规模化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三交油菜渍水干旱超氧化物歧化酶

    摘薹与追肥对油蔬两用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李子婧吕伟生罗军元王馨悦...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油蔬两用油菜栽培模式的优化,特别是摘薹和追肥处理对油菜生育进程、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以'赣油杂8号'为试验品种,比较了不摘薹、摘薹不追肥、摘薹追施尿素和摘薹追施复合肥4种处理的效果。结果显示,摘薹和追肥处理分别使油菜的生育期延长了 5 d和2d。虽然摘薹处理导致油菜籽产量和产油率有所下降,分别降低了 3。99%和6。64%,但这种降低并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摘薹显著提高了油菜籽的蛋白质含量,增幅为4。11%。进一步分析表明,与摘薹不追肥相比,摘薹后追施复合肥能显著增加油菜籽、菜籽油和蛋白质的产量,分别提高了 12。07%、15。14%和7。97%。因此,摘薹后追施复合肥是一种有效的农艺措施,它不仅能缓解摘薹对油菜生长的不利影响,还能同步提升油菜籽的产量和品质。这些发现为油蔬两用油菜的栽培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指导。

    摘薹追肥油蔬两用产量油菜籽品质

    不同种植密度对昭通金沙江流域茄芯烟叶产质量影响

    朱勋田李峰杨军章续勇波...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确定昭通金沙江流域雪茄烟茄芯品种'云雪39号'的最佳种植密度。通过大田试验,以固定行距110 cm,株距分别设定为35、40、45 cm的3种不同密度进行对比。考察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云雪39号'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抗病性、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以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行距110 cm,株距40 cm的种植密度下,'云雪39号'表现出最佳的田间农艺性状,自然发病率低,鲜烟叶外观质量和产值量均适宜。晾制后的烟叶品质最佳,总氮含量和氯钾比与哥伦比亚、尼加拉瓜等地优质雪茄产地的茄芯品种相近,其中冷杉醇含量最高,达到了 0。09mg/g。得出昭通市金沙江流域的雪茄烟茄芯品种'云雪39号',推荐行距为110 cm,株距为40 cm的种植密度。

    昭通金沙江流域种植密度雪茄烟茄芯品种云雪39号烟叶品质

    根内根孢囊霉对正茬和迎茬大豆生物量的影响

    张敏接伟光谭义雯阚连宝...
    3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在缓解大豆迎茬障碍和提高大豆生物量方面的效应。以'黑农48'品种的大豆为对象,通过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以及直接测量法,分别对AM真菌孢子密度、侵染率及大豆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正茬大豆田的根际土壤中孢子密度是迎茬的2。2倍。在自然土壤条件下,接种R。intraradices的正茬与迎茬土壤中的大豆植株,其根系AM真菌侵染率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未接种处理组,其中根长最为显著,分别提高了31。60%和33。57%。在迎茬土壤中接种R。intraradices菌剂的大豆生物量与正茬土壤中未接种处理组的接近。在相同接菌处理条件下,灭菌土壤中的大豆植株根系AM真菌侵染率和生物量均低于自然土壤。本研究这些发现为缓解大豆迎茬障碍和提升大豆产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大豆正茬与迎茬迎茬障碍根内根孢囊霉侵染率生物量AM真菌孢子密度

    不同栽培模式下人参根际土壤代谢物的差异研究

    焦金龙施蕊汪永贵王慧玲...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仿野生林下栽培人参(PSM)与农田栽培人参(NPSM)根际土壤代谢物的差异,以期为提升林下栽培人参的品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检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了仿野生林下栽培人参和农田栽培人参根际土壤代谢物的差异。结果显示,仿野生林下栽培人参和农田栽培人参根际土壤代谢物具有差异,在检测到的68种差异代谢物中,有17种代谢物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14种上调,3种下调。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糖类、脂质类、有机酸类、酯类等物质。其中糖类占总显著差异代谢物的47%,是差异代谢物的主要部分;这些根际土壤差异代谢物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林下人参的品质。本研究不仅揭示了林下栽培人参和农田栽培人参根际土壤代谢物的差异,而且为提高林下栽培人参品质、探索克服林下人参栽培连作障碍的新途径以及提升林下人参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提供了科学参考。并为中国东北地区林下人参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林下栽培人参根际土壤连作障碍代谢差异物农田栽培人参GC-MS/MS品质提升

    湘南烟稻轮作区植烟土壤养分时空演变特征及肥力评价

    郝汉驰李耀肖子曼陈莎莎...
    5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湘南烟稻轮作区植烟土壤肥力变化特征及当前土壤肥力水平,更好地管理植烟土壤资源及培肥改良土壤提供依据。以郴州市和永州市下辖10个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2010、2015、2022年土壤pH、有机质及其关键元素进行综合分析,系统评价了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相比2010年,2022年湘南烟稻轮作区植烟土壤pH和有效锰相对稳定,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钾和有效钼分别下降了 9。78%、19。71%、32。37%和66。67%,而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却分别显著上升了 26。37%、76。78%和122。53%,土壤中微量元素(水溶性氯、有效铁、有效铜、有效硼和交换性镁)也出现显著增加。经过12年的生产利用,湘南各地区土壤综合肥力值均有提升,稻作烟区综合肥力指数整体提高了 0。190个单位,肥力等级由中等提升至较高等级,肥力显著提高。烟草施肥应稳pH控氮、磷增钾,增施钼元素肥料,保持锰元素施肥水平,减少氯和锌等中微量元素肥料的用量。

    植烟土壤烟稻轮作肥力评价肥力变化

    不同施肥量对仙草产量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黄媛朱艳霞韦范林杨...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仙草为对象,探讨了不同施肥量对其产量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通过大田栽培试验,设置多个氮磷钾复合肥施肥量处理,测定仙草产量,采用Pacbio三代测序平台构建采收期仙草根际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对其进行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仙草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先降后增的趋势;与对照相比,300、450、600kg/hm2复合肥处理的土壤中在门水平上优势种群及其含量变化较少,在目水平上拟杆菌目和黄单胞菌目的相对丰度均有所增加,在属水平上未分类酸杆菌属显著降低,在种水平上表皮葡萄球菌丰度显著降低;NMDS分析显示,不施肥和施300 kg/hm2复合肥土壤细菌多样性显著不同于其他处理,施450~600 kg/hm2复合肥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不显著。施用300~450 kg/hm2化肥可显著提高仙草产量,显著降低土壤细菌微生物多样性,类杆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目的富集受施肥影响较大。综合考量,300 kg/hm2为仙草最佳施肥量。

    仙草氮磷钾复合肥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产量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不同缓(控)释肥对水稻化肥减量增效和土壤肥力及酶活性的影响

    楼玲袁杭杰李丹沈建国...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不同缓(控)释肥在水稻栽培中的化肥减量增效效果及对土壤肥力和酶活性的影响。通过设立4个不同的施肥处理:常规施肥、有机缓释肥、掺混肥料和永笑缓释肥,对各小区水稻产量及土壤化学性质测定,并结合土壤酶活性等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经过2年的连续试验,结果显示,在养分投入减少15%的条件下,施用缓(控)释肥能够实现成本节约和效率提升,其中以永笑缓释肥的效果最为显著。水稻籽粒中的氮、磷、钾含量与各处理中相应肥料的投入量呈正相关。4种处理实施后,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均有所增加,且3种缓(控)释肥处理的增加幅度超过了常规施肥处理。然而,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缓(控)释肥后的土壤脲酶、蛋白酶、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均有明显提高,这表明缓(控)释肥的使用有助于提升土壤酶活性,从而改善土壤的生物学特性。

    缓(控)释肥化肥减量土壤肥力水稻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