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学通报

石元春

旬刊

1000-6850

edit@agri.org.cn

010-59194705

100125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楼中国农学会期刊处

中国农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腐熟鸡粪替代氮肥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荀贤玉夏阳洋钟月华孟爱红...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东台缠脚土土壤结构较为紧实的特点,研究施用腐熟鸡粪对水稻产量、品质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2022年在江苏省东台市五烈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内试验点开展试验,以当地主栽品种'南粳9108'为供试水稻,在潴育型水稻土缠脚土上种植,依据等氮替代原则,设置不施肥处理、常规处理、鸡粪替代氮肥10%、鸡粪替代氮肥20%、鸡粪替代氮肥30%、鸡粪替代氮肥40%、鸡粪替代氮肥50%7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鸡粪替代氮肥有效增加了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且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幅度分别为0.86%~3.45%和0.57%~9.53%,容重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而降低,降低了0.73%~4.41%,有效改善了土壤肥力和结构,进而增加了水稻产量、提升了稻米品质,其中鸡粪替代氮肥20%处理显著增加了水稻产量,增产19.44%(P<0.05),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16.58%(P<0.05).综合比较,鸡粪替代氮肥20%的水稻经济效益最高,既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又改善了土壤结构,是较优的鸡粪替代氮肥比例.

    水稻缠脚土腐熟鸡粪替代氮肥产量品质氮肥利用率

    马铃薯钾效率基因型鉴选及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高靖杰贾立国樊明寿刘广晶...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钾是马铃薯生长发育必需的矿质营养元素之一,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块茎形成至关重要,钾素吸收和利用效率低是中国马铃薯生产中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本研究从钾素营养效率含义与评价、作物钾高效基因型的鉴定与评价、钾高效吸收的生理基础和钾高效利用的生理基础4个方面,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各类作物钾高效品种鉴选的方法和指标.提出选育钾高效基因型品种是提高马铃薯钾素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更具有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对未来马铃薯钾高效基因型鉴选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马铃薯高产和钾素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马铃薯效率鉴选吸收与利用

    巴州地区棉花对化学打顶剂的响应机制

    杜珊珊罗静姚青青何忠盛...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在新疆巴州地区不同主栽棉花品种对化学打顶剂的响应机制,以4种当地主栽棉花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化学打顶剂增效DPC处理对不同棉花品种的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地上生物量累积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打顶30 d后,化学打顶处理的棉花的株高显著高于人工打顶4.09%~7.54%(P<0.05),'巴43541'提高最少;2种打顶方式下不同品种棉花的LAI为2.96~4.03,相比于打顶前,'巴43541'的LAI在化学打顶方式下增加最多;2种打顶方式处理后,不同棉花品种叶片、茎秆、蕾铃以及总干物质量的变化不同,但2种方式下干物质量的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与人工打顶相比,化学打顶对不同棉花品种的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马克隆值以及伸长率影响不大;相比于人工打顶,在化学打顶方式下不同棉花品种的籽棉产量有所增加,增幅为0.35%~2.49%,其中'巴43541'增产最高,为163.15 kg/hm2,其次依次为'新陆中71号'、'新陆中78号'和'新陆中81号'.巴州地区主栽棉花品种'巴43541'对化学打顶剂的响应最为明显,化学封顶效果最佳,且具有增产潜力.

    化学打顶巴州地区棉花主栽品种响应机制产量品质

    生物炭在甘蔗上的应用研究综述

    桂意云李海碧韦金菊祝开...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综述了生物炭在甘蔗栽培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对生物炭在甘蔗上的应用种类和施用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探讨了施用生物炭对甘蔗生长、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了生物炭对蔗地土壤固碳减排和甘蔗病害防治方面的作用和效果.提出未来可开展关于生物炭与蔗地土壤长期互作效应及机制、有益微生物活性和关键种群变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并加强对蔗叶资源化利用等问题的探讨,以进一步推进生物炭在甘蔗栽培中的应用.

    甘蔗生物炭应用土壤固碳减排

    钾镁肥优化对烤烟后期活性氧代谢和激素含量的影响

    朱晨宇谢榕榕王月敏徐志豪...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提升烟叶品质的最佳钾镁比例,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以农户常规施肥(T1处理,N∶P2O5∶K2O=1∶0.68∶3,施钾量315 kg/hm2)为对照,研究优化钾肥处理(T2处理,N∶P2O5∶K2O=1∶0.68∶2,施钾量210 kg/hm2)、优化钾肥+MgO 19.5 kg/hm2(T3处理)以及优化钾肥+MgO 39.0 kg/hm2(T4处理)对烤烟后期生长情况、活性氧代谢和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农户常规基础上,可通过降低钾肥施用量与增加镁肥用量来降低钾镁比,T3处理叶片长势最佳.相较于T1处理,降低钾镁比可以增加烤烟团棵期和终采期的生物量,可以显著增加植物体内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提高SOD、CAT、POD等酶的活性,SOD与CAT的酶活性以T3处理最高.降低钾镁比显著降低了烟叶过氧化氢含量、LOX酶活性,以及IAA、ABA和IAAO等激素的含量,提高了 GA3和CTK的含量,其中ABA以T3处理的激素含量最低.综上,以N∶P2O5∶K2O=1∶0.68∶2、增加施镁19.5 kg/hm2处理烤烟后期生长较好,有利于烟叶烘烤特性提高.

    烤烟钾镁互作活性氧代谢激素生物量

    烤烟上部烟叶带茎采收适宜留叶数研究

    黄建孙福山王军唐民...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上部烟可用性,探明上部烟适宜采烤方式和留叶数,以'云烟87'为试材,研究上部烟带茎与逐叶2种采收方式留叶3片(BJ3、BZ3)、4片(BJ4、BZ4)、5片(BJ5、BZ5)、6片(BJ6、BZ6)对烤后烟经济性状和烟叶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带茎采收烤后烟上等烟比例、均价、外观质量、主要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质量总体好于逐叶采收.上等烟比例、均价上部烟带茎采收以BJ4最高,BJ5次之,且达到显著差异;逐叶采收以BZ4最高,BZ5次之,且BJ4比BZ4分别提高了 9.11个百分点和0.80元/kg,BJ5比BZ5分别提高了 5.10个百分点和0.14元/kg.外观质量总分带茎采收BJ5最高,BJ4次之;逐叶采收BZ5最高.主要化学成分还原糖、总糖含量和糖碱比带茎采收BJ4较适宜,BJ5次之,逐叶采收BZ5较适宜;感官评吸质量总分带茎采收BJ5最高(76.40分),逐叶采收BZ5最高(74.90分).上部烟4~5片带茎采收的烟叶等级结构和内在质量优于逐叶采收.

    上部烟采收方式留叶数烟叶质量可用性经济性状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菜心代谢物综合分析

    朱吉童徐颖超薛舒丹孟琦涛...
    3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影响菜心风味和营养品质的代谢物,目前缺乏系统和全面的解析.本研究采用三重四级杆质谱的多反应检测模式,对广东地区4个不同类型的菜心品种的代谢物进行系统解析.在菜心中共检测到519个代谢物,其中210个(40.46%)初生代谢物、288个(55.49%)次生代谢物.D-葡萄糖、蔗糖、脯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和组氨酸是菜心甜味的主要贡献物质,天冬氨酸、谷氨酸和赖氨酸是菜心鲜味的主要贡献物质,苹果酸和柠檬酸主要影响菜心的酸味、苦味和鲜味.菜心中含有葫芦巴碱、槲皮素、异鼠李素、木犀草素等多种药用价值较高的次生代谢物.本研究采用广泛的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对菜心的代谢产物进行系统研究,为提高菜心的营养品质和口感风味提供了理论参考.

    菜心初生代谢物次生代谢物营养品质口感风味

    千年桐雌雄植株花期生理生化差异分析

    蓝金宣黄晓露李宝财梁文汇...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千年桐雌雄植株之间的差异,分别以处在花期的雌雄植株叶片为试材,采用乙醇浸提法、蒽酮比色法、福林试剂测定法、氮蓝四唑法、愈创木酚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比较测定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总酚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内源激素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千年桐植株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可溶性糖、总酚的含量均表现为雌株高于雄株,但差异不显著(P>0.05).雄株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ZR和IAA含量均显著高于雌株(P<0.05),这几个指标与千年桐性别关系密切.

    千年桐性别差异生理生化特性内源激素

    复合抗生素对生菜种子萌发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郭佳祎于一雷李文彦吕翠翠...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抗生素和灌溉水源变化对生菜、土壤的影响,以及其在培养第3、7 d时间上的变化,设计添加11种常见抗生素的复合污染水平(0、2.2、5.5、11 mg/kg)和2种不同灌溉水源的种子萌发及胁迫试验,并在发芽期间收集2次样品.结果表明,大部分生菜种子萌发指标(如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鲜重和苗长)在处理组与对照组间没有显著差异.在添加11 mg/kg浓度抗生素且灌溉水源为再生水时生菜种子的根长被显著抑制.采样期内(培养的第3、7d),抗生素的添加和灌溉水源的变化没有扰乱生菜种子的抗氧化系统正常工作.培养第3~7 d,大多数处理组的土壤脲酶、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所上升,部分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土壤酶活性相比植物萌发指标和植物酶活性对抗生素的添加更为敏感.

    抗生素复合污染生菜种子萌发土壤酶活性再生水生态风险

    四川盆地设施避雨栽培对线椒生长、激素和产量的影响

    张泽锦梁颖唐丽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四川盆地设施避雨栽培对线椒生长、激素和产量的影响,明确影响机制.以线椒'川椒20'为试验材料,设置设施避雨处理和露地对照,测定2个处理中线椒株高、顶端组织激素含量,并对其进行转录组测序和有关基因的qRT-PCR验证.结果表明,设施避雨栽培后线椒株高前期无显著差异,中后期避雨栽培株高分别是露地栽培的1.13、1.5倍;设施避雨栽培单株产量为露地栽培单株产量的74.9%;避雨栽培后赤霉素含量是露地栽培的1.29倍,茉莉酸含量是露地栽培的63.3%.GO分析发现,2个处理生物功能主要在胁迫反应和防御反应方面显著富集,分子功能方面,在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结合、腺苷酸结合、二磷酸腺苷结合显著富集.KEGG通路分析发现,相对于避雨栽培,露地栽培线椒在二萜生物合成代谢途径中,CaGA2ox1.1(Gibberellin 2-beta-dioxygenase 1,T459_20483)、CaGA2ox1.2(Gibberellin 2-beta-dioxygenase 1,T459_24753)、CaGA2ox8(Gibberellin 2-beta-dioxygenase 8,T459_05864)、CaGRP3(Gibberellin-regulated protein 3,T459_06266)4个与赤霉素降解有关的基因下调表达.四川盆地设施避雨栽培后,线椒顶端组织赤霉素降解基因表达量降低,赤霉素含量增高,造成线椒徒长,最终导致设施避雨栽培后的线椒产量低于露地栽培.

    线椒设施避雨激素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