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学通报

石元春

旬刊

1000-6850

edit@agri.org.cn

010-59194705

100125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楼中国农学会期刊处

中国农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分与秸秆处理对玉米苗期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赵爱连范合琴杨豫龙温涛...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缓解因气候变化产生的播种期干旱对夏玉米幼苗发育的不利影响,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河南省许昌市灌溉试验站,采用不同底墒条件和麦茬处理方式,研究不同处理组合对播种层土壤水分和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差异。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的变深而增大,表现为偏湿平茬>正常平茬>偏湿除茬>偏干平茬>正常除茬>偏干除茬。SP4D值、光合速率及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正常平茬>偏湿平茬>偏湿除茬>正常除茬>偏干平茬>偏干除茬。因此,平茬相比除茬可以更好地改善土壤水分环境,提高玉米的出苗率、光合速率和产量,可以在生产中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玉米麦茬处理方式土壤水分干旱玉米苗期光合速率产量

    浅埋滴灌下氮磷双移减施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王真真张玉芹杨恒山张瑞富...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浅埋滴灌下氮磷双移减施对春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的影响。通过设置常规施肥为对照,设置氮磷双移氮磷常量、氮磷双移氮肥减量30%、氮磷双移磷肥减量30%和氮磷双移氮磷均减量30%4个处理,测定玉米叶片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植株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结果表明,与CK相比,N2P2籽粒产量2年分别增加4。71%和3。84%,叶片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增加,干物质积累量、转运量及转运对籽粒贡献率均显著增加。氮磷双移下,常量施肥提高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促进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产量增加;氮肥和磷肥减施30%,干物质积累量、转运量、转运对籽粒贡献率及籽粒产量均降低,N1水平下磷肥减施30%2年产量分别下降3。22%和3。84%,P1水平氮肥减施30%2年产量分别下降了 8。23%和 16。35%。

    浅埋滴灌玉米氮磷双移减施物质积累转运产量干物质积累转运

    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播期、密度和施肥量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李艳兰杨进成王贤智李灶福...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大豆最佳的栽培措施,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大豆播期、密度和施肥量对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鲜食玉米与大豆复合种植,玉米收获后大豆复光期长;提高株高、主茎节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对大豆产量有促进作用,且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对产量有决定性作用。分析结果表明,播种期为4月30日—5月10日,密度为21万~24万株/hm2,施肥量为300~375 kg/hm2的最佳栽培技术,可优化复合群体配置获得较高的产量。

    大豆玉米播期密度施肥量农艺性状产量

    施氮部位对花生生长、氮素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宋健王洁司彤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结荚层和根系层施氮对花生生长、氮素积累和产量的影响。通过模拟大田试验,在花针期采用相同氮素施用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施肥方式的效果。结果表明,在结荚期,结荚层施肥比对照处理的株高和第一对侧枝长显著提高12%和9%以上;与对照相比,结荚层和根系层施肥均可以提高花生总果针数,其中2022年结荚层比根系层处理的总果针数重显著提高了 5。97%;在饱果成熟期,结荚层施肥比对照处理的株高显著提高10%以上;与对照相比,结荚层和根系层施肥均可以提高花生第一对侧枝长和总果针数;结荚层和根系层施肥处理的根、茎、叶、果针、荚果等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均比对照处理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结荚层施肥处理单株果重、单株果数、饱果数、百果重比对照组普遍提高20%以上;结荚层施肥植株单株果重和单株果数均显著高于根系层施肥15%以上。综上,本研究证明,在结荚层追施氮肥有利于花生生长、氮素积累和提高花生产量。

    花生施氮部位生长氮素积累产量氮素施用结荚层施肥根系层施肥

    控水促根和稀播培育长叶龄壮根苗对烤烟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的影响

    肖志鹏李建华王卫民文伟康...
    2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控制水分、稀疏播种和微生物菌剂添加对烤烟干物质及养分积累的影响。以'云烟87'为材料,设计控水促根和稀播培育长叶龄烟苗两个因素,分析了大田团棵期、打顶期、圆顶期的烤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氮磷钾养分积累与分配、氮磷钾肥料利用效率状况,采用η2值大小评价了控水促根和稀播培育长叶龄烟苗及其互作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增加育苗盘孔径、添加微生物菌剂在基质中、水分管理为前漂后湿等措施培育大叶龄烟苗,可提高烤烟干物质积累量和干物质在烟叶分中分配比例,提高氮、磷、钾养分积累量,促进烤烟对吸收肥料中养分,提高烤烟干物质积累效率和烟叶生产效率。控水促根和稀播长叶龄及其互作对烤烟干物质积累的贡献率分别为30。42%、51。71%、17。87%,对烤烟氮积累的贡献率分别为24。44%、47。72%、27。84%,对烤烟磷积累的贡献率分别为25。69%、45。66%、28。65%,对烤烟钾积累的贡献率分别为30。00%、44。03%、25。97%。因此,在南方多雨稻作烟区,可采用控水促根培育措施来替代两段式育苗,培育适栽期长的壮苗,有利于促进烤烟早生快发,为优质丰产奠定基础。

    控水促根稀疏播种长叶龄壮根苗烤烟干物质积累氮磷钾养分积累烤烟生产

    党参资源再生体系种子灭菌方法研究

    王秋宝马宏斌王耀琴田洪岭...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参作为山西省道地药材,其品质及疗效享誉全国,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高效的党参种子再生体系,以保护和利用山西省道地药材党参的优质种质资源。试验以党参种子为试材,采用4种不同处理方法,对党参种子进行隔离和包裹后,分别使用升汞和次氯酸钠两种不同的灭菌剂处理。通过观察不同处理对种子的损伤情况,评估各种方法的效果,以确定最佳的灭菌方法。结果表明,在不同灭菌处理下,种子污染率在0%~92。7%之间,成活率在0。8%~91。3%之间。结合污染率与成活率,筛选出了处理29为结果最佳,处理30次之。采用方法4包裹种子后,经60~120 s的升汞灭菌处理,可以获得最佳的灭菌效果,此时种子的成活率为82。00%~91。3%,污染率为2。17%~3。83%。该试验成功建立了适合党参再生种子体系的灭菌方法,为党参生物技术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党参种子污染率成活率愈伤组织再生体系灭菌方法

    播种密度和深度对机播菠菜发芽和产量的影响

    孙兆法张功臣江志训段玉军...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确定菠菜机械播种的适宜密度和深度,本试验使用百粒重、发芽率有明显差别的4个菠菜品种'539A'、'539B'、'530'、'532',播种前在人工气候箱内测定各个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在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试验基地进行露地播种试验,研究使用简易机械播种时,机械播种密度和深度对菠菜发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菠菜百粒重小于1。0g且芽率较高时使用孔径5mm的播种轮可以得到理想的播种密度,而芽率偏低时需要使用孔径6 mm的播种轮;菠菜百粒重大于1。8 g时需要使用孔径7 mm的播种轮才能获得理想的播种密度。在1。5~3 cm的播种深度内,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菠菜发芽时间延迟、发芽数量减少、产量降低,播种深度1。5 cm时发芽数最多、产量最高。综合比较,使用大粒种子时,1。5 cm是理想的播种深度,播种时还需要根据种子大小选用适宜的播种轮孔径才能得到适宜的密度。理论出苗数和实际出苗数的差别随种子大小、播种深度而变化,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研究分析,以期为菠菜播种机械的广泛推广提供指导依据。

    菠菜简易机械播种密度深度百粒重

    中国水稻生产水足迹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进展

    孟庆好汝艳张瑛王琛...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稻是中国用水量最大的作物,而作物生产水足迹作为衡量一个作物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总用水量的指标,可以较为准确地衡量出水稻生产中的水资源利用情况。本研究对水稻生产水足迹在时间与空间方面的特征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水稻生产水足迹时空特点及背后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从水稻生产水足迹的时间特征看,总水足迹的总体情况是以增幅较小的速度增加,蓝水足迹受年降水量影响较大可能会有较为明显的波动,绿水足迹随着年有效降水量总体呈现出不稳定性可能出现较大的变动,灰水足迹在推行绿色发展理念下随着农业生产污染减少而减少;从水稻生产水足迹的空间特征看,总水足迹受地区特点影响显著在全国各地差异较大,蓝水足迹在降水较多、灌溉水用量较少的地区较低,绿水足迹受气候、地形差异影响明显分布不均匀,灰水足迹在较高的施肥量、较低的水稻单产时较高。水稻生产水足迹时空特征的驱动因素主要有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研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中国水稻生产水足迹时空变化

    不同开垦条件下土壤腐殖质光谱和热重特征分析

    宋鸽胥智强孙静思赵雪宁...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综合分析了腐殖质的生理活性、化学组成及其与土壤管理实践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腐殖质在促进植物生长、改善土壤质量以及作为生物刺激剂的潜力。研究分别从不同类型土壤样品中提取土壤腐殖质(HS)并研究其光谱学和热重特征,比较开垦因素对土壤HS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特征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土壤HS微观形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紫外特征参数SUVA254和E4/E6的变化、红外光谱分析特征吸收峰的强度以及利用热重分析研究芳香族和脂肪族结构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HS微观形貌不均匀,表面凹凸不平,存在一些细小颗粒,比表面积较大,开垦因素对黑土 HS微观形貌特征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对灰土HS微观形貌特征的影响相对较大。由于HS化学组成较复杂,各官能团相互影响,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表明,HS不存在明显的特征吸收峰。紫外特征参数SUVA254和E4/E6分析结果并不相符,因此需要多种手段联用研究土壤HS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红外光谱的分析结果表明,未开垦灰土(AY+AEL)、开垦灰土(PY1)和开垦黑土(PU1)HS包含的酚类、羧酸、含氧官能团、脂肪族和芳香族结构的含量较多。开垦对黑土和灰土的影响不同,开垦后黑土HS的酚类化合物、羧酸、羟基、醌基、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等含量增加,而开垦后灰土HS的脂肪族化合物和烷烃等含量下降。热重分析的计算结果表明,开垦因素增加黑土 HS脂肪族结构含量,而降低了灰土 HS脂肪族和芳香族结构含量,这与红外光谱的分析结果基本相符。开垦因素对黑土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对灰土的影响相对较大,开垦条件下黑土有机碳不易流失,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土壤有机质累积,而灰土土壤有机碳氧化分解转变为结构相对简单的化合物,该研究为HS生物化学研究以及合理开发利用土壤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腐殖质开垦微观形貌化学组成分子结构热重分析生理活性土壤管理有机碳库生物刺激剂耕作方式土壤有机碳稳定性

    添加剂对广西高铅污染土壤的影响

    曾炜铨郭大杰袁卉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高铅污染土壤对农作物的毒害,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评估了 3种添加剂——过磷酸钙、有机肥、磷矿粉对广西高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发现,与对照组T0相比,施加过磷酸钙、有机肥、磷矿粉等改良剂均在不同程度上显著降低了铅毒毒害(P<0。05),具体表现为降低土壤pH与土壤DTPA-Pb、水溶态Pb含量,提高小白菜成活率和生物产量,降低小白菜对铅的富集系数。这些结果表明,过磷酸钙、有机肥和磷矿粉作为土壤改良材料,在修复高铅污染土壤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改良剂土壤纯有机肥生物有效性高铅污染土壤修复过磷酸钙磷矿粉小白菜土壤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