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学通报

石元春

旬刊

1000-6850

edit@agri.org.cn

010-59194705

100125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楼中国农学会期刊处

中国农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种植环境及密度对水果青萝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葛万晴冯棣张金磊孙小桉...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水果萝卜适宜的种植环境和密度,以水果青萝卜为供试对象,在推荐最大种植密度下分别采用厚土墙日光温室(R1)、拱棚(G1)、大田(L1)3个种植环境,在大田种植条件下设置111110棵/hm2(L1)、55555棵/hm2(L2)、27777棵/hm2(L3)3个种植密度处理,调查水果青萝卜的生长情况、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不同种植环境下,与L1相比,R1和G1处理的叶面积、叶鲜干质量、根鲜干质量、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减少,且G1处理的根鲜干质量、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为924 g、28.8 g、102.67 t/hm2、3.34%,与 L1相比分别增加了 52.98%、43.95%、52.99%、16.38%.在大田种植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叶面积、叶鲜干质量、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维生素C呈降低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其中L2处理的产量与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为93.55 t/hm2、3.64%,较L1和L3处理产量分别升高了 39.4%、99.04%,可溶性糖含量升高了 26.83%、7.06%.综上,水果青萝卜在拱棚种植下生长最佳,适宜大田的种植密度为55555棵/hm2.

    水果青萝卜种植环境种植密度生长产量品质

    镁肥用量对4种叶类蔬菜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林海晴李静李嘉炜王嘉慧...
    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不同镁肥用量对不同叶类蔬菜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为叶菜优质生产提供科学施肥方案.以4个不同叶类蔬菜品种(水东芥菜、吕田芥菜、增城菜心、'粤薹1号'菜心)为供试材料,设置 0 kg/hm2(CK)、30 kg/hm2(Mg1)、60 kg/hm2(Mg2)、90 kg/hm2(Mg3)、120 kg/hm2(Mg4)5 个不同镁肥用量处理,分析施镁对4种叶类蔬菜产量、品质、产值收益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综合蔬菜产量与品质特性,本试验中水东芥菜Mg1处理、吕田芥菜Mg4处理、增城菜心Mg4处理、'粤薹1号'菜心Mg3处理的增产、提质效果最优.与CK相比,水东芥菜在Mg1处理的产量增加36.8%、收益增加47.1%、可溶性糖含量增加54.9%、维生素C含量增加18.5%、镁含量增加0.1%、磷吸收量增加182.7%;吕田芥菜在Mg4处理下产量增加43.4%、收益增加44.5%、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05.6%、氮吸收量增加29.6%、钾吸收量增加117.8%;增城菜心在Mg4处理下产量增加79.3%、收益增加95.3%、镁含量增加0.2%、氮吸收量增加90.0%、钾吸收量增加167.2%;'粤薹1号'菜心在Mg3处理下产量增加56.1%、收益增加64.1%、维生素C含量增加16.7%、纤维素含量增加39.0%、镁含量增加0.3%,氮磷钾吸收量分别增加75.7%、58.9%、66.2%.综上所述,施镁可以提高叶类蔬菜产量、改善蔬菜品质、提升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增加收益.因此,在叶类蔬菜实际生产中应适当配施镁肥,以达到蔬菜高产、优质、绿色生产的目的.

    芥菜菜心镁肥用量产量品质养分吸收

    4种功能性肥料对菜心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黄文茵李嘉炜宋钊常静静...
    8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宜菜心栽培的功能性肥料,本研究探讨PSO4菌株发酵液(PSO4)、玉米提取液(CE)、水解羽毛粉(HFP)、肌醇粉(IN)4种不同成分的功能性肥料对菜心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4种功能性肥料对菜心均有显著增产作用,增产幅度为IN>HFP>PSO4>CE.HFP和IN促进菜心根系横向生长,PSO4促进菜心根系纵向生长,同时显著提升可溶性固溶物、可溶性糖及维生素C含量,从而提高菜心品质.在菜心栽培中,PSO4和CE的最适宜浓度为300倍稀释浓度,HFP最适宜浓度为0.05%,IN最适宜浓度为0.1%.研究结果可为4种功能性肥料在菜心生产和品质栽培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菜心功能性肥料PSO4菌株发酵液玉米提取液水解羽毛粉肌醇

    玉竹多糖合成积累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王秋姣朱春晓李照莹严蓓...
    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药典》规定的主要成分指标玉竹多糖为切入点,从多糖合成积累途径以及种质、栽培、加工等方法对玉竹多糖合成积累的影响进行概括总结,为玉竹新种质创制、生态栽培、加工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总结分析发现,玉竹种源地、品系以及栽培过程中的地表覆盖、施肥等措施显著影响玉竹多糖的转化积累,采收年份、同一年的不同采收期以及采后不同产地初加工工艺等同样对玉竹多糖含量影响显著.因此,需严格规范玉竹产地和品系,按照标准化技术规程进行玉竹种植、采收、加工等,以保证玉竹的产量和品质.

    玉竹多糖含量合成积累影响因素

    基于SSR的云南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分析

    王连润万红陶磅陈霞...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云南猕猴桃属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采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70份云南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0份猕猴桃种质资源在遗传相似系数0.17水平上可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共6份材料,包括滇东南麻栗坡的中越猕猴桃MLP001和MLP010、西畴的中越猕猴桃TSH-1和TSH-4,以及滇南屏边的中越猕猴桃PB001和PB005;类群Ⅱ共31份材料,主要包括滇东北的18份材料,滇西北的3份紫果猕猴桃TC-8、TC-1、TC-10,以及5份贡山猕猴桃CJ-11、CJ-13、CJ-7、CJ-3、CJ-2;类群Ⅲ共14份材料,主要包括滇东北的10份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系列材料,滇东的JZS-5、JZS-9及JZS-7,以及滇东南西畴的黄毛猕猴桃XPS-1;类群Ⅳ共19份材料,主要包括滇东北的16份材料,滇东南西畴的京梨猕猴桃XCFD-1及革叶猕猴桃XCFD-3,果实无被毛且果皮带斑点,果实较小,与其他类群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SSR分子标记反映了云南猕猴桃属70份种质资源间的遗传亲缘关系,其中一些材料按种类、资源分布地及形态学性状特征形成明显有规律的聚类关系.

    野生猕猴桃亲缘关系云南种质资源SSR分子标记

    基于Meta分析的黄河三角洲玉米产量及肥效特征

    梁海波李升东刘丰华曹永昌...
    10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析黄河三角洲玉米产量分布及施肥效应,指导玉米合理高效施肥,分析2010-2020年黄河三角洲的143组玉米田间肥料试验,对不同扇面区域的玉米产量分布以及肥料利用率、产量差贡献率、相对产量、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等进行统计和计算.结果表明,玉米平均产量6.81 t/hm2,不同扇面区域产量变幅较大,为2.63~9.52t/hm2,第二扇面玉米产量显著低于第一、三扇面.施用氮、磷、钾肥的增产率均值分别为40.88%、8.49%、2.18%.基于Boundary line模型模拟的产量差为3.01 t/hm2,高产记录产量差为2.49 t/hm2,氮肥对产量差的贡献率最大,磷、钾肥次之.玉米氮、磷、钾肥的相对产量分别为0.76、0.99、1.05,氮肥农学效率、偏生产力分别为8.64、33.78 kg/kg,磷肥为2.85、86.12 kg/kg,钾肥为17.97、148.01 kg/kg.综上,氮为玉米产量的第一限制因子,施肥增产效果为氮肥>磷肥>钾肥.黄河三角洲玉米施肥管理中,应合理减施氮肥,配合土壤改良,以有效消减玉米产量差,达到增产节肥效果.

    玉米黄河三角洲增产量肥料利用率

    潮州凤凰单丛生长气候适宜性分析与品质气候评价

    张小瑞闵庆文谭凯炎
    1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潮州凤凰单丛茶种植的气候优势,以凤凰单丛为研究对象,以潮州与饶平站1991-2020年气候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2019-2021年区域内不同高度自动气象观测站气温、湿度、降水等要素观测值和南方丘陵山区气象要素随高度变化规律,推算气象要素气候平均值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应用柯西分布模式阐释气候要素对茶树的影响,采用模糊数学方法计算不同海拔高度茶树生长的气候适宜度,利用气候品质评价方法评估不同高度茶园与不同采摘季节的茶叶气候品质.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凤凰单丛茶种植区域的综合适宜度都比较高,该地区普遍适宜种植茶树,尤以300~900 m高度层最为适宜;凤凰单丛茶不同采摘季的气候品质排序为春1茶、春2茶、秋茶、夏茶;同时,中高山茶叶品质好于低山与平地茶叶.该研究较好揭示了凤凰单丛栽培的气候优势和茶叶品质的气候背景,可为这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凤凰单丛气候品质气候适宜性广东潮州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江西省土壤温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蔡哲段里成郭瑞鸽刘冬梅...
    118-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掌握江西省土壤温度的影响因素、深度变化、季节变化及区域差异,可以为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生物的分布及生长发育提供研究基础,并对农业种植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参考.本研究根据2005-2020年地面气象资料中月均各层土壤温度、气温、降水、日照、相对湿度等数据,分析江西省各层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土壤温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及其区域差异特征,并总结各气象要素对各层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西各层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非常明显,且土壤温度变化的滞后性随土壤深度增加而更加明显.春、夏两季的土壤温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温度变化减小;秋冬两季土壤温度随土壤深度加深呈增加的趋势,温度变化较大.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土壤温度与土壤深度呈二次线性关系.不同地区中土壤温度与各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存在差异,单个气象要素对土壤温度影响较小,多个气象要素相互作用对土壤温度影响更明显.

    土壤温度季节变化区域差异气象要素江西省

    不同基因型烤烟对镰刀菌根腐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李雪君郭敬孙计平孙焕...
    126-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不同基因型烤烟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抗性,利用10个烟草品种(系),采用粗毒素幼芽接种、带菌菌谷接种、孢子悬浮液培养等方法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对尖孢镰刀菌抗性表现出显著差异;对尖孢镰刀菌表现出抗的品种(系)有4个,分别是'Y2001'、'Y2002'、'长脖黄'、'664-01';对尖孢镰刀菌表现出感的品种(系)有6个,分别是'7710'、'7713'、'Y2007'、'Y2008'、'中烟100'、'小黄金1025'.3种接种方法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共筛选出4个抗性品种(系).

    烟草尖孢镰刀菌烟草根腐病抗性病情指数

    细菌性疫病对菜豆光合特性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李学庆冯国军刘大军刘畅...
    132-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菜豆侵染细菌性疫病后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以不同菜豆细菌性疫病抗性品种'双丰3号'(SF,抗病品种)和'猫眼'(MY,感病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接种后不同时段菜豆细菌性疫病对光合作用参数、光合色素含量、POD、SOD活性及超氧阴离子含量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1)不同抗性品种间,除胞间CO2浓度增加外,2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气孔限制值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现下降状态,且增幅和降幅表现为MY>SF.(2)菜豆细菌性疫病侵染导致2个品种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有所下降,且总体含量表现为SF>MY.说明SF的光合作用和光合色素含量受菜豆细菌性疫病胁迫的影响小于MY.(3)MY的POD活性总体高出SF3倍,SOD活性表现为SF>MY,且在超氧阴离子含量积累方面,SF的释放量比MY早2d变少,其防御机制出现时间早于MY.说明维持较高的光合性能是对菜豆细菌性疫病具有较强抗性的生理基础,且POD和SOD活性都可以作为菜豆细菌性疫病的抗性鉴定生理指标.

    菜豆细菌性疫病光合色素光合特性生理生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