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学通报

石元春

旬刊

1000-6850

edit@agri.org.cn

010-59194705

100125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楼中国农学会期刊处

中国农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灌水对黄淮冬小麦茎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段国辉田文仲高海涛杨洪强...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筛选节水品种,为品种生产种植提供管理指导,选取黄淮地区生产推广品种,在只施底肥(W0),底肥+拔节水(W,)和底肥+拔节水+孕穗水(W2)3种模式下,分析不同品种的株高及茎秆结构变化,产量构成变化和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结果表明:(1)相对于W0,W1处理下品种株高、穗下节、倒2节和倒3节增加显著,以穗下节增幅最大,而基部节间变化不显著,W2较W,株高增高,各节间有增加但不显著.相对于W0,W2处理下'周麦18'和'洛麦28'株高增幅最大,分别增加36.49%和35.30%;W1、W2处理下'郑麦129'基部节间长最大,生产上利用时应注意肥水管理防止倒伏;(2)相对于W0,W1处理下品种单株成穗数和穗粒数增加显著,千粒重降低显著,产量增加显著.而相对于W1,W2处理下千粒重和产量增加显著,其他差异不显著;(3)相对于W0,W1处理下品种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显著,且以'丰德存12'和'洛麦28'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相对于W1,W2处理下品种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W1,仍以'丰德存12'和'洛麦28'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灌水模式黄淮地区冬小麦株高构成产量结构水分利用效率

    低温和土壤偏干对玉米发芽的影响试验研究

    李建平任景全马艳敏王冬妮...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玉米品种'郑单958'、'吉单50'、'利民33'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过程和土壤偏干对玉米发芽的影响.利用人工气候室结合土壤相对湿度调控,对4种品种试验样本发芽过程进行低温和土壤水分不足胁迫试验.结果表明:与温度适宜条件相比,当平均气温低于10℃且超过5 d,土壤偏干相对湿度在50%~60%时,4个品种发芽天数延长3~9d.试验数据表明低温对玉米开始发芽及达到100%发芽率的不利影响强于土壤轻度偏干;低温过程和土壤偏干并发对玉米发芽的影响比低温或缺墒单一灾害更为严重.低温和土壤偏干对不同玉米品种影响有一定差异,在抗低温性状上,'先玉335'>'郑单958'>'利民33'>'吉单50';在抗旱性状上,'先玉335'>'郑单958'、'利民33'>'吉单50';在抗低温和干旱耦合影响的性状上,'郑单958'>'先玉335'>'利民33'>'吉单50'.

    低温土壤偏干玉米发芽品种

    珍稀药用植物金线莲研究现状与展望

    张闻婷梅瑜王继华
    1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线莲为兰科珍稀名贵药用和观赏植物,因富含多种药用和营养成分深受人们青睐,近年来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递增.为了促进金线莲的产业发展和基础研究,总结了前人在金线莲研究方面的进展,比较了金线莲属植物的种系差异,重点讨论了金线莲基因组学(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以及环境(生物/非生物互作)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金线莲品质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加工方式、栽培模式、品系,针对目前并未深入展开的种质资源概况、基因组学、环境互作、品质差异和胚胎繁殖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解决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展望,为大数据时代名贵药用植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可行性参考.

    金线莲基因组学环境响应品质影响胚胎繁殖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樟子松叶部病害分析及叶际真菌群落多样性研究

    王佳周德宝张军生钱莹莹...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探究樟子松针叶不同发病程度的真菌群落多样性,为叶部病害的鉴定与防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樟子松针叶进行采样,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所采集的样本进行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对相对丰度最高的真菌进行BLAST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分析.9个针叶样本中物种相对丰度主要分布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之中,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的真菌也极少量存在于针叶内.其中"门"水平上子囊菌门是相对丰度占比最大的优势门.优势科为球腔菌科,该科在3个不同林区重病样本W3-3、T78-3、T87-3中的占比分别为92%、92%、29%.研究发现,不同林区群落组成结构有一定差异,并且不同发病程度引起物种组成均匀度不同,表明发病后真菌的相对丰度既受到发病程度的影响也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随着发病程度提升,D.septosporum占比提高.基于病原菌的ITS序列构建发育树,确认引起3个林区樟子松叶部病害松针红斑病的病原菌为松穴褥盘孢菌.

    樟子松高通量测序松穴褥盘孢菌ITS

    不同缓释肥对杂交水稻产量及群体结构的影响

    陈少杰何冰清罗宝杰蒋琪...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肥料利用率,追求水稻增产效益,本试验以籼粳杂交水稻品种'甬优12'为材料,探究不同类型缓释肥对'甬优12'产量以及群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汉枫缓释肥对'甬优12'有明显增产效应,较配方肥增产2.7%~3.5%;六国网缓释肥和丰筑缓释肥无明显增产效应.汉枫缓释肥处理下的水稻成穗率和每穗粒数均高于其他处理,弥补了有效穗数较低的不足.各生育期内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均以汉枫缓释肥处理最高.综合产量以及群体特征的表现,汉枫缓释肥的经济效益优于六国网缓释肥和丰筑缓释肥,可为'甬优12'的因种施肥提供依据.

    缓释肥甬优12产量群体结构

    灵芝—水稻轮作体系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演替

    朱诗君罗幼君金树权周金波...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灵芝是一种优秀的传统中药材,在亚洲等地区一直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但传统的集约式栽培流程导致灵芝产量和品质低下,而水旱轮作则被认为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可持续农业措施,但灵芝—水稻轮作方面的研究却极其稀少.为探讨灵芝—水稻轮作不同阶段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规律,采用了高通量测序对不同阶段(DAF,L1和L2)土壤细菌与真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DAF到L2,细菌的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标逐渐降低,真菌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标先下降随后上升.灵芝—水稻轮作对细菌与真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DAF的罗河杆菌属与芽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L1与L2;而MND1属、大肠杆菌志贺菌、Dongia属、链霉菌属、Ellin6067属相对丰度显著低于L1或L2.而在真菌属水平,L1的小脆柄菇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DAF与L2,而被孢霉属则相反.相关性分析表明大多数的土壤化学养分与真菌的多样性指标显著负相关,而与细菌丰富度、细菌多样性及真菌丰富度无显著相关关系.RDA分析表明SOM是影响细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而AP和AK是影响真菌群落的主要因子.水稻—灵芝轮作有利于改善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灵芝的产量及品质,对灵芝的可持续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灵芝轮作群落结构相关性分析

    玉米秸秆堆腐还田对黑土区土壤性状的影响

    原韬安琦牛彦波孟利强...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针对东北地区秋冬季节气候寒冷特点和秸秆堆腐还田的实际操作需求,开展秸秆堆腐还田试验.在秋季玉米收获之后进行田间堆腐试验,期间连续监测环境温度、降水、秸秆堆温度、秸秆失重率等指标.离田玉米秸秆经过腐熟后作为肥料还田,连续施用3年,检测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土壤孔隙度、土壤容重等指标.在基本农田和棚室保护地进行为期2年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120d秸秆失重率达到31.53%.施用腐熟秸秆3年,土壤有机质提高了 4.06~6.31 g/kg、土壤中碱解氮提高了 15.08~27.35 mg/kg、速效磷提高了 18.11~21.95 mg/kg、速效钾提高 63.97~89.93 mg/kg;土壤容重降低了 0.10~0.14 g/cm3、土壤田间持水量提高了 7.51%~9.24%(V/V)、土壤孔隙度提高了 3.69%~5.27%(V/V),且差异显著(P≤0.05).基本农田和棚室保护地应用试验中,速效养分与有机质有所增长,土壤容重与田间持水量变化显著.逐年施用腐熟秸秆对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养分具有显著作用.同时,施用腐熟秸秆能够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与田间持水量,改善土壤板结问题.腐熟秸秆在改良与保育黑土性质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

    玉米秸秆堆腐北方寒地还田黑土保护土壤性状

    2种新型肥料对大豆肥密效应及土壤酶活的影响研究

    元文霞毕影东樊超李炜...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2种新型肥料及其配套施用方法对大豆肥密效应及土壤酶活的影响,本研究以'中龙豆120'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施肥处理(空白施肥、正常施肥、低浓度硫代硫酸铵、高浓度硫代硫酸铵、0.5肥+铜大师、0.3肥+铜大师,分别记作 T1、T2、T3、T4、T5、T6)为主区和3个种植密度水平(15×104、20×104、25×104株/hm2,分别记作M1、M2、M3)为副区进行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施肥处理下,大豆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M2处取得最大值;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主茎粗、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株高、叶面积指数逐渐增大.在同一种植密度下,硫代硫酸铵处理较T1、T2相比增加了产量、叶面积指数、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但是降低了大豆株高、主茎粗与土壤脲酶活性,T3处理较T1、T2相比均增加了叶绿素含量,T4较T1相比增加了叶绿素含量;铜大师处理在M3密度下种植时相对T1、T2显著提高大豆产量但此时与其他种植密度相比整体产量较低,铜大师处理下大豆株高、主茎粗、叶面积指数及土壤酶活性趋势整体上均低于T1、T2,叶绿素含量呈相反的结果.综上所述:20万株/hm2时硫代硫酸铵处理是最优栽培模式,且在M2T4下达到产量最大值3200.00 kg/hm2,铜大师在大豆上的应用我们应做下一步探索.

    大豆肥密产量生长土壤酶

    昆明市植烟土壤有效锌时空变异特性及驱动因子分析

    张晓伟张云芬焦忠云徐兴阳...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明昆明市植烟土壤有效锌含量时空变化规律,为优质烟区土壤锌污染阻控和耕地质量提升提供依据.2018-2020年用GPS定位采集昆明市8个县(区)烟田耕层(0~20 cm)土壤样品共3347个,分析土壤有效锌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回归拟合及提升回归树模型探究影响土壤有效锌变化的主控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20年昆明市植烟土壤有效锌平均值为2.53 mg/kg,变异系数89.55%,变异程度较高,且丰富和极丰富等级占比较大(75.83%),属于偏高和丰富水平.2020年土壤有效锌含量与2019年相比相对稳定,但其均值较2018年下降0.85mg/kg,变异增大,处于丰富和极丰富等级分布频率降低15.01%,而适宜水平的样点比例增加8.34%.2020年8个县土壤有效锌均值变幅1.84~4.19 mg/kg,变异系数55.22%~93.37%,富民变异最大,各烟区均值高低为:寻甸>安宁>嵩明>富民>禄劝、晋宁>宜良>石林.与2019年相比,2020年富民、禄劝、嵩明、寻甸土壤有效锌含量下降0.11~0.69 mg/kg,安宁、晋宁、宜良和石林土壤有效锌含量相对稳定;2020年土壤有效锌较2018年平均降低0.23~1.65 mg/kg,其中富民、嵩明、寻甸降幅最大.2020年各县土壤有效锌属于丰富、极丰富级别合计占比较2019年和2018年分别下降0.16%~15.03%、5.88%~23.20%,以宜良降幅最高,嵩明降幅最小.利用Pearson、回归拟合和提升回归树分析,发现造成土壤Zn空间尺度上差异的主导因子是年均降雨,其次是年均温、年蒸发量、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以及土壤pH、水解性氮、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含量等指标;最后是氮、钾、磷肥投入.昆明植烟土壤有效锌含量总体偏高,但近2 a呈持续逐渐下降趋势.今后应继续减氮控磷钾,控制施用含锌有机肥和化肥,降低锌素投入;调节部分烟区土壤酸度或阻控土壤酸化,改善锌形态,进而降低土壤高浓度有效锌对烤烟、土壤潜在的污染风险.

    昆明植烟土壤土壤有效锌时空间演变驱动因素

    东莞市河道底泥特征及作为绿化种植土的可行性研究

    董瑶俞胡伟刘智硕赵秀芳...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广东东莞市沙田镇西太隆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中,为解决疏浚污染底泥的后续处理问题,对西太隆河上游、中下游河流交汇处、下游底泥的基本特性进行调查,分析将其改良为绿化种植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西太隆河底泥的pH值范围在pH 6.45~7.35,渗透率范围在2.17×104~8.9×10-4 cm/s,土壤质地为粉壤土,上述指标均符合CJ/T340-2016城镇建设行业标准.该河道底泥养分含量充足但空间异质性较大,靠近下游的底泥养分含量远高于上游河段.靠近河道下游区域受到周围工厂的影响,底泥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高,Ni、Cu元素超标严重,未达到种植土的重金属含量最低标准.综合分析上游的河道底泥特性更符合CJ/T 340-2016标准,可通过改良用作绿化种植土,对城市水体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河道底泥理化性质重金属可行性生态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