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学通报

石元春

旬刊

1000-6850

edit@agri.org.cn

010-59194705

100125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楼中国农学会期刊处

中国农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宫粉梅花性状的关联分析

    欧阳子龙贾湘璐李超群尹婷辉...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宫粉梅花期整体观赏特性及花性状间相互影响程度,并为宫粉梅花期科学管理和性状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以宫粉梅为试验材料,采用线性拟合、指标变异情况、R型聚类、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对宫粉梅花性状进行研究.对宫粉梅12种开花性状进行调查与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宫粉梅花性状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花瓣长与花瓣宽拟合效果最好(R2=0.53,Pearson'sr-0.73),开花性状具有较高的不稳定性,未开花数、总花朵数、花瓣宽和花梗长可作为判断花性状特征的参考指标,各项花性状间普遍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能协同调控开花特征.

    宫粉梅表型花性状线性拟合关联性分析

    外源添加苯甲酸对紫苏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薛彤彤谢萌蒙孙辉李冲伟...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外源苯甲酸胁迫对紫苏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添加苯甲酸对紫苏种子进行培养皿滤纸培养和室内盆栽实验,设置0、1、1.5、2、2.5、3mmol/L6个梯度处理,研究不同浓度苯甲酸胁迫对紫苏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紫苏幼苗生长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苯甲酸浓度的增加,紫苏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总体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紫苏幼苗的根重、胚根长、胚轴长和株鲜重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幼苗叶片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在1.5 mmol/L达到最大.外源添加苯甲酸对紫苏种子萌发与苯甲酸浓度有关(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对紫苏幼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证实了苯甲酸对紫苏的生长存在自毒作用.

    紫苏苯甲酸种子萌发抗氧化酶化感物质

    广西大蒜地方品种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评价

    陈琴张力李洋郭元元...
    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综合评价广西地方大蒜品种,筛选广西优质大蒜品种,以15份广西地方大蒜品种为材料,开展田间品比、品质鉴定和大蒜素含量测定,同时对大蒜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大蒜素含量等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供测15份大蒜品种的13个农艺性状中鳞芽数和单头鳞茎重变异较为丰富.品质分析结果显示,15份大蒜品种干物率为17.43%~29.77%,可溶性蛋白含量为3.88~6.81 g/100g,可溶性糖含量为5.18%~21.77%,氨基酸含量为2.84~4.54 g/100 g,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0.80~1.14 g/100g;采用气相色谱分析各品种大蒜素含量为1.60~7.62 g/kg.主成分分析提取出5个主要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4.853%;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蒜素含量与株高、叶片长度等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含量、氨基酸含量等呈极显著正相关.经比较分析,不同大蒜品种营养成分和功能成分存在较大差异,'仁东香蒜'和'三月蒜'分别在营养品质和大蒜素含量上优势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广西大蒜品种筛选和深加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大蒜品质大蒜素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

    绿洲对消减下风向沙尘暴的生态服务价值——以景电灌区绿洲农田及防护林为例

    张景辉董志洋刘斌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沙尘暴是中国西北广大沙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为揭示绿洲农田及防护林消减下风向沙尘暴的生态功能即生态服务价值,以甘肃景泰川灌区为例,运用距离余弦公式分析了绿洲生态要素对消减下风向地区沙尘暴的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草地和湿地、渠道在灌区内部的生态服务总价值为62253.0×104元,在下风向200 km范围内,绿洲农田、防护林、草地和湿地消减下风向区域沙尘暴的生态服务价值仅为各生态要素在灌区内防风固沙内部生态服务价值的16.1%.因沙尘暴的传输特征,农田防护林防御沙尘暴的生态服务价值的传递距离远大于下风向防风和保护地表风蚀的距离;距离余弦公式可较好地表达绿洲农田防护林消减下风向地区沙尘暴的生态服务价值,随着距离的增大和与主风向夹角的增大,消减下风向沙尘暴的生态服务价值逐渐减小.沙尘暴的边界模糊,下风向区域的最大距离是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绿洲下风向沙尘暴距离余弦公式生态服务价值

    复合改良剂作用下宁夏引黄灌区低洼农田盐渍化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窦炳琰景何仿李春光王维红...
    9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宁夏引黄灌区低洼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导致土壤出现严重盐渍化现象,而添加土壤改良剂是解决土壤盐渍化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为研究不同改良剂对宁夏引黄灌区低洼区域盐渍化土壤改良效果,在位于银北地区南梁农场的一块地势低洼的盐渍化耕地,选用不同改良剂进行改良试验.设置对照组、单一施用糠醛渣、单一施用脱硫石膏、复合施用糠醛渣+脱硫石膏及不同用量,共10个处理组,将研究区域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施用不同处理组改良剂,并种植油葵作物,比较分析不同处理组下油葵生长指标和产量及油葵收获后土壤全盐量、各盐分离子、pH,探究该区域盐渍化土壤的最优改良方案.结果表明,在表层土壤,施用糠醛渣+脱硫石膏复合改良剂后全盐量下降较为明显,低、中、高3种不同施用量下与对照组相比盐分含量降低了10.44%、10.14%、0.88%,单一施加脱硫石膏和糠醛渣一种改良剂盐分降低不明显.总体而言,施用糠醛渣+脱硫石膏复合改良剂对降低土壤全盐量、钠吸附比和提高作物产量效果较为显著,糠醛渣与脱硫石膏的最佳配合比为7∶3,最佳施用量为17960 kg/hm2.

    盐碱地糠醛渣脱硫石膏复合改良剂全盐量宁夏引黄灌区

    低山丘陵区土壤肥力梯度及其指标对小麦产量、品质性状的影响

    马爱平靖华亢秀丽赵玉坤...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旱地小麦产量和品质,明确土壤肥力梯度及其指标与小麦产量、品质性状的相关性,2019-2020年在山西乡宁低山丘陵区开展土壤肥力梯度及其指标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肥力梯度对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有显著影响.硝态氮、全氮、有机质、速效钾与产量、穗数、千粒重呈正相关;有效磷与产量、穗数呈线性正相关,而与千粒重的相关不显著;硝态氮、全氮、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与穗粒数的相关不显著;不同土肥力指标与产量、产量三因素的相关程度总体表现为硝态氮>全氮>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土壤肥力梯度显著影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延展性、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土壤全氮、速效钾、硝态氮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延展性、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呈正相关;有机质与延展性呈正相关,而与其他品质性状的相关不显著;有效磷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延展性、稳定时间、形成时间的相关不显著;不同肥力指标与品质性状的相关程度总体表现为硝态氮>速效钾>全氮>有机质>有效磷.产量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延展性、形成时间呈正相关,而与稳定时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土壤肥力梯度土壤肥力指标产量品质性状小麦

    木霉生物有机肥对盐渍化土壤肥力及杭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展文洁周犇朱林星王敏...
    108-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生物有机肥对盐渍土壤化学性状及设施蔬菜生长的影响,以杭白菜为试验材料,共设置盆栽和田间试验,盆栽试验共设置4个不同浓度木霉孢子液,对杭白菜地上部干重、茎粗、SPAD值及根系生长指标进行测定;田间试验共设置中药渣有机肥(OF)、中药渣有机肥+木霉(BOF-1)、中药渣有机肥+木霉(BOF-2)、鸡粪有机肥+木霉(BOF-3)4个处理,对杭白菜产量、养分及品质,土壤性状及酶活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6 CFU/g木霉孢子液处理下杭白菜干重、茎粗、SPAD值、根系生长指标均明显增加.田间试验中,与OF处理相比,BOF-2处理和BOF-3处理增加杭白菜产量,促进作物对磷钾养分吸收,降低杭白菜硝酸盐含量;降低土壤电导率和交换性钠含量,并提高土壤磷酸酶活性.Spearman相关性和随机森林分析结果证明,土壤磷酸酶活性、pH与土壤EC是影响杭白菜产量的重要指示因子.综上,施用木霉生物有机肥(3.0t/hm2)是提高杭白菜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

    盐渍土生物有机肥杭白菜产量与品质土壤酶活

    阳泉市玉米生育期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马晓玲周焱博袁杰张建军...
    11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阳泉市玉米生育期气象要素变化趋势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采用M-K突变检验、Spearman相关性检验等方法,对2002-2021年阳泉市4-9月6个气象要素的日数据、逐年玉米产量数据进行分析,探讨玉米气象产量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及作用程度.分析发现,玉米生育期内平均气温、日最高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2018年后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增温显著;相对湿度、光照时数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变化趋势均不显著.2002-2021年阳泉市玉米实际产量总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趋势产量表现为先快速增加再缓慢减少,气象产量总体呈缓慢增长趋势,但年际间差异明显.平均相对湿度和最高气温对气象产量影响最大,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其次为降水量和平均气温,为显著性相关;最低气温和日照时数与气象产量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本地农业资源结构、促进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玉米生育期气象要素M-K突变检验气象产量

    高地芽孢杆菌对稻瘟病的防治及促生作用

    卫甜杨倩刘怀阿朱锦磊...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高地芽孢杆菌的防病促生效果,为其开发应用提供实践基础.选用实验室前期通过酶活、平板拮抗等初步筛选到的潜在防治稻瘟病效果较佳的2株高地芽孢杆菌JYW21和JYW26,通过离体叶片法、温室盆栽及田间试验等验证其对稻瘟病的生防效果,并通过种子萌发、温室盆栽及田间试验测定其对水稻秧苗、植株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2株高地芽孢杆菌离体和温室条件下对叶瘟防效分别达96%和79%以上,田间条件下叶瘟防效可达55%以上,穗瘟则达70%以上.在防治稻瘟病同时,2株高地芽孢杆菌对纹枯病、稻曲病具有较高防效.研究还进一步证实高地芽孢杆菌JYW21和JYW26对水稻种子发芽率、水稻植株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温室条件下分别增加发芽率6.27%和6.81%、秧苗高12.91%和14.91%、秧苗鲜重 21.43%和 28.57%、成株期株高 24.67%和 18.67%、鲜重 64.04%和 61.79%、根长 30.96%和27.94%、根重24.71%和25.88%.田间条件下,高地芽孢杆菌JYW21和JYW26分别增加分蘖数20.59%和15.27%、穗重19.55%和3.53%、千粒重4.77%和1.25%.由此可见,2株高地芽孢杆菌不仅具有较好的防治稻瘟病等多种真菌病害的应用潜力,还可促进水稻生长,因此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和开发前景.研究还发现2株高地芽孢杆菌可增加水稻叶片叶绿素的含量,这可能是促进水稻生长的原因之一.

    高地芽孢杆菌稻瘟病生物防治促生叶绿素

    萝卜黑腐病的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杨利娟高苇李海燕薛涛...
    129-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天津萝卜种植区发现一种严重危害萝卜的腐烂病,从发病组织中分离到5株细菌菌株,经过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研究病原种类,并采用抑菌圈法评价病原对20种常见杀菌剂的室内抑菌效果,以期为该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病原为野油菜黄单胞杆菌野油菜黑腐病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不同杀菌剂间抑菌效果存在差异,供试的20种杀菌剂中13种杀菌剂对该病原有抑制作用,其中仅0.3%四霉素水剂和80%乙蒜素乳油对病原的抑制效果优于98%硫酸链霉素原药,27.12%碱式硫酸铜悬浮剂等7种杀菌剂对病原无抑制效果.

    萝卜黑腐病野油菜黄单胞杆菌野油菜黑腐病致病变种杀菌剂抑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