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

夏国良

双月刊

1009-508X

010-62732619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路2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是教育部主管、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登生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园艺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农业机械工程、信息与电气工程、水利与土木工程及农业经济管理等学科的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和研究快报等。读者对象为国内外高等院校师生、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及管理干部。欢迎有关单位及有关学科的科研人员、教师及研究生订阅。 本刊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其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杂志收录。本刊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在全国农业科技期刊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在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的“农业综合类核心期刊”中位居第三;本刊2006年入选教育部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猪XCR1/FMDV双特异纳米抗体融合蛋白的制备与鉴定

    杨利杜露平侯立婷张浩明...
    131-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通过将FMDV抗原靶向提呈至猪DC细胞进而提高疫苗免疫效力,本研究利用原核系统表达了猪XCR1目的蛋白,以该蛋白为免疫原免疫羊驼,提取其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总mRNA并反转录为cDNA,构建噬菌体展示纳米抗体文库,经过3轮亲和筛选获得猪XCR1特异性纳米抗体;利用SOE-PCR技术将该纳米抗体和猪O型FMDV特异性纳米抗体Nb205连接,构建XCR1/FMDV双特异纳米抗体融合蛋白。结果表明:1)成功原核表达猪XCR1目的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其相对分子量大小约35 ku,符合预期。2)羊驼血清效价为1:64 000,满足建库要求;构建的噬菌体展示文库库容量约为1。91×108CFU/mL,插入率为91。3%,多样性好;经3轮亲和筛选成功获得了纳米抗体Nb75,间接ELISA结果显示该纳米抗体能特异性与XCR1结合。3)利用SOE-PCR 技术成功构建XCR1/FMDV双特异纳米抗体融合蛋白Nb75-205;SDS-PAGE和Western blot显示,该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且呈现二聚体结构,间接ELISA结果显示Nb75-205能同时与XCR1目的蛋白和FMDV抗原结合。综上,本研究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成功获得猪XCR1特异性纳米抗体,并构建XCR1/FMDV双特异纳米抗体融合蛋白Nb75-205,且该蛋白为天然二聚体结构,与XCR1目的蛋白和FMDV抗原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为进一步开展FMDV抗原的猪XCR1靶向提呈研究奠定基础。

    趋化因子受体1双特异纳米抗体二聚体FMDV

    长毛兔粗、细毛毛囊转录组比较分析

    王源朗丁海生齐平平赵辉玲...
    142-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影响兔毛纤维直径的相关基因及调控通路,本研究采用RNA测序(RNA-seq)鉴定长毛兔粗、细毛毛囊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并进行差异基因(DEGs)功能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核心基因,最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RNA-seq共鉴定了412个DEGs,相比粗毛毛囊,160个DEGs在细毛毛囊上调表达,252个DEGs下调表达。2)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到330个条目中,包括蜕皮周期、发周期、毛发周期的调节、超分子纤维等与粗、细毛生长相关的条目;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雌激素信号通路、蛋白质消化和吸收、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途径、PPAR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和基底细胞癌等与长毛兔粗、细毛生长分化有关的信号通路中。3)蛋白互作网络分析表明SHH、LGR5、CTSB、ACTA2和CRNN等是调控毛纤维结构的重要功能基因。综上,本研究鉴定了调控兔毛直径的差异表达基因,挖掘出5个与长毛兔粗、细毛分化相关的候选基因,为细毛型长毛兔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长毛兔毛囊纤维直径RNA-seq蛋白互作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饲用鸭油特征脂肪酸含量快速测定方法

    包郁明李亮范志影谷旭...
    153-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对饲用鸭油特征脂肪酸进行快速预测,本研究建立了基于近红外光谱预测饲用鸭油棕榈酸、棕榈-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6种脂肪酸含量的方法。用国标法测试鸭油样品脂肪酸组成,并采集近红外光谱。使用标准正态变换(SNV)等方法对光谱信息进行预处理,筛选出最优光谱预处理方法。采用改进型偏最小二乘法(mPLS),以1-VR(交互验证决定系数)和SECV值(交互验证标准差)为评价指标,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用验证集样品对模型进行外部独立验证,验证结果的SEP(验证标准差)、SEC(校正标准差)符合AACC 39-00规定的"SEP/SEC≤1。2"原则。2)油酸模型、棕榈酸模型、棕榈一烯酸模型、硬脂酸模型、亚油酸模型和亚麻酸模型的R2(外部验证决定系数)分别为0。918、0。889、0。916、0。869、0。979和0。927,表明所建立近红外预测模型可对饲用鸭油的6种脂肪酸含量进行有效预测。本研究建立的饲用鸭油特征脂肪酸快速检测方法能够满足一定程度的快检需求,为评价饲用鸭油质量提供快速、便捷的技术方法和理论参考。

    饲用鸭油脂肪酸近红外快检技术

    酶法提取鲢鱼内脏鱼油的工艺优化、微胶囊制备及其体外消化特性

    周勇杰李孟洋罗永康洪惠...
    161-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鲢鱼内脏鱼油的高效提取及其微胶囊的消化特性问题,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蛋白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和料液比进行研究,并探究明胶-六偏磷酸钠复凝聚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模拟消化系统中的行为。结果表明:1)每1 g样品蛋白质中添加7 000 U的蛋白酶(Protamex®1。6)、酶解时间1。3h、料液(内脏与水)比为5g∶2mL时,鲢鱼内脏鱼油的提取率可达81。09%;2)明胶-六偏磷酸钠复凝聚反应体系pH为4。0时,鱼油的包埋率为90。95%;3)30℃贮藏10天,鱼油微胶囊的保留率维持在99%以上;4)在体外模拟消化试验中,胃相的总释放率为10。69%,肠相总释放率为46。40%,具有一定的缓释和控释特性。本研究不仅优化了鲢鱼内脏鱼油的提取工艺,有效提高了提取率,而且通过精细调整复凝聚体系,成功制备出具有显著保护、缓释、控释能力的鱼油微胶囊,为鱼油在食品和营养补充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鲢鱼内脏鱼油复凝聚微胶囊胃肠模拟消化鲢鱼副产品利用

    囊素肽接枝透明质酸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免疫增强活性研究

    李兰杜露平李明举陈瑾...
    172-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使囊素肽(Bursin,BS)更好地发挥免疫增强作用,本研究采用EDC/NHS反应,使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的羧基与囊素肽的氨基发生酰胺化反应,合成囊素肽接枝透明质酸聚合物(BS@HA),进一步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定聚合物的结构,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分析,然后以卵清蛋白OVA为模式抗原,BS@HA作为免疫增强剂添加至铝胶做成疫苗,免疫小鼠,利用ELISA和流式细胞仪评价BS@HA的免疫增强作用。结果表明:1)当透明质酸、EDC、NHS和囊素肽的反应摩尔比为1∶4∶6∶0。4,加入EDC后的反应时间为2~4 h,加入NHS后的反应时间为16 h时,合成聚合物的产率可以达到95%,透明质酸的傅里叶红外光谱特征峰从1 605 cm-1红移到1 632 cm-1,囊素肽成功接枝透明质酸。2)当透明质酸羧基取代率为35%左右时,囊素肽接枝透明质酸聚合物可以诱导小鼠产生更高水平的OVA特异性抗体。3)囊素肽接枝透明质酸聚合物能够诱导小鼠产生更高水平的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和生发中心B细胞(GC B细胞)。综上,囊素肽接枝透明质酸聚合物可以使囊素肽更高效地进入引流淋巴结,诱导活化更高水平的TFH和GC B细胞,促进特异性IgG抗体的产生。本研究将丰富透明质酸在动物疫苗领域的理论研究,拓展透明质酸在动物疫苗领域的实际应用,同时为新型免疫增强剂的研制奠定基础。

    透明质酸囊素肽免疫增强酰胺反应

    免疫增强剂CVC1302介导Tfh细胞分化机制分析

    杜露平鲁海燕李明举侯立婷...
    179-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CVC1302调控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分化的机制,本研究体外利用GM-CSF刺激培育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CVC1302刺激后,分别检测IL-6、IL-21转录及表达水平;利用体外细胞共培养试验,检测Tfh、Th1、Th2和Th17分化关键转录因子Bcl-6、T-bet、GATA3和RORyt的转录水平,STAT3信号通路活化水平,Tfh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及STAT3信号通路抑制后反向验证Tfh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结果表明:1)免疫增强剂CVC1302极显著促进小鼠骨髓DC分泌IL-6和IL-21。2)细胞共培养试验显示,CVC1302可显著促进STAT3磷酸化水平,表明STAT3信号通路被激活。3)利用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后,CD4+T细胞分化为Tfh细胞的水平显著降低,表明CVC1302依赖STAT3信号通路激活介导初始CD4+T细胞分化为Tfh细胞。综上,本研究推断CVC1302通过促进DC分泌IL-6和IL-12,并激活STAT3信号通路介导Tfh细胞的分化,旨在为后续免疫增强剂的开发提供思路。

    CVC1302DCSTAT3Tfh细胞

    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健康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戴永务朱玮晗杨舒棋黄纪星...
    188-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障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构建"活力—组织—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体系,分析2000、2010和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健康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解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呈现整体略微下降的趋势,由2000年的0。588下降到2020年的0。569;2)整体上,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健康具有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其空间集聚效应呈现出"南部高,北部低"的基本趋势,高-高集聚主要分布在中游和下游的南部地区,低-低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下游的北部地区,而低-高集聚和高-低集聚则呈零散分布;3)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表现为:植被覆盖度>城镇化>人口密度>高程,且各驱动因子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本研究阐明了 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健康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可为长江经济带制定差异化、精细化的生态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生态系统健康时空格局地理探测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长江经济带

    地膜材料与厚度对地膜回收及棉花生长的影响

    田馨张涵孙诗冉罗鑫兰...
    206-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选适宜棉花种植的地膜材料和厚度,选用3种不同材料的聚乙烯材料地膜,A地膜(FB2230)、B地膜(90%FK1828+10%树脂)和 C 地膜(80%DFDA7042+20%FK1828),设置 10、15 和 20 μm 共 3 种厚度,以市售传统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地膜(DFDA7042)作为对照(CK),在新疆乌苏地区棉田中进行地膜对比试验。用电子拉力试验机测试不同覆盖时期地膜的力学性能,结合含杂率、回收率、覆膜后土壤温湿度情况以及棉花产量对地膜性能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1)力学性能方面,在纵向断裂拉伸强度上A、B和C地膜至少优于CK地膜42。8%、33。1%和12。9%。A地膜最优,B次之,2种地膜在15 µm时机械性能最好,抗拉且不易变形,适用于机械化搂膜生产。2)回收性能方面,随着厚度增大,地膜含杂率下降,回收率上升。A和B地膜厚度为15 μm时回收效果较好,易回收且含杂少。3)地膜材料方面,A地膜材料FB2230强度和抗老化能力均较为优异,B地膜材料FK1828覆膜初期强度好,抗老化能力欠佳,但FK1828作为混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在提高地温上效果较好,能促进棉花产量提升。综上,主要材料为聚乙烯FB2230和FK1828的地膜,厚度为15 μm时力学性能好,回收率高且卷入杂质少,能有效保持地温,增加棉花产量,适宜用于棉花种植和机械化回收。

    地膜材料力学性能含杂率拾净率土壤温湿度

    基于Jaya算法的滴灌管网优化设计

    樊凯王亚菲王文娥胡笑涛...
    215-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滴灌管网设计参数多、过程复杂、计算量大的问题,采用Jaya算法和单位面积年成本费用最低优化方法,对设备和管道折旧费以及灌区运行管理费用等影响工程成本的因素进行研究。建立以管径、流速和管道承压等为约束条件的滴灌管网优化设计数学模型;以新疆某大型灌区内2个滴灌管网系统为例,基于Jaya算法和遗传算法对2个系统的管网管径进行优化设计;将2种算法的优化设计程序分别独立运行50次,统计每次优化结果与最优结果的相对偏差,对2种算法的优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Jaya算法得到的2个系统的最优单位面积年成本费用分别为710。53和791。62元/hm2,较原工程方案的单位面积年成本费用降低了 16。59%和21。09%,节省投资效果明显。基于Jaya算法得到的优化结果与最优结果的相对偏差均不大于10%,表明算法收敛性能稳定,能满足实际工程设计要求。Jaya算法能省去算法调试参数的过程,且其优化能力和遗传算法相当。基于Jaya算法的滴灌管网优化设计在节省成本、算法稳定性和计算精度方面表现优越,能作为滴灌管网单目标优化设计的有效方法。

    滴灌管网单目标优化管径优化Jaya算法遗传算法

    耕作部件天然草地作业适用性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郭艳颖贺长彬桑洪超毕玉革...
    224-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的耕作部件在天然草地作业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少草地作业适用性综合评价方式和专用草地改良耕作部件作业效果评价体系的问题,采用变异系数法和线性加权法对各评价指标权重和耕作部件天然草地作业适用性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耕作部件天然草地作业适用性综合评价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牵引力、地表翻垡率和土壤扰动系数3个指标构建的耕作部件天然草地作业适用性综合评价模型,能有效评估耕作部件的天然草地作业适用性,应用该模型对不同耕作部件的作业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与现有的研究结果相符,模型具有可行性,该模型为耕作部件在天然草地作业中的适用性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更为便捷的方法。

    耕作部件综合评价模型变异系数法线性加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