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教育
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教育

南京农业大学

周光宏

双月刊

1009-1173

cae@njau.edu.cn

025-84395303

210095

江苏省南京市童卫路6号(南京农业大学内)

中国农业教育/Journal China Agricultural Edu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份教育部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性农业教育专业期刊,以“架教育与‘三农’之桥,通理论与实践之门,交院校与八方之友,立名家与新人之言”为己任,把促进我国农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农业教育科学的繁荣当作自己的崇高使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构建新时代农民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研究

    胡永万胡越王泰群张东冉...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民教育培训是提升农民素质素养的最重要途径,是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牛鼻子".文章系统分析了新时代农民教育培训任务要求,全面梳理了农民教育培训现状和问题,从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层面深入分析问题,探讨构建新时代农民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研究表明:新时代农民教育培训的目标任务是面向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培养具有基本科学文化知识和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掌握绿色生产技术技能、具备较强经管管理能力的现代农民.农民教育培训总体规模不足、农民学历教育与农民培训比例失衡、培训项目之间缺乏衔接、培育质量参差不齐,根本原因是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完善.因此,构建新时代农民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重点是完善"一个体制、二个机制、三个政策体系",即完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管理协调体制,完善农民教育培训机制和培养资源手段保障机制,完善农民教育培训资助政策体系、受训农民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受训农民激励服务政策体系.

    农民教育培训体制机制政策体系

    传承耕读文化推进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

    嵇景涛许盈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承耕读文化,扎根"三农"沃土,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是当前涉农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山东农业大学以耕读教育为核心,以耕读课程为载体,以耕读师资为保障,以耕读平台为关键,推进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传承弘扬耕读文化,探索构建以"耕"树德、以"耕"增智、以"耕"强体、以"耕"育美、以"耕"创新的"五育并举"人才培养模式.

    耕读文化人才培养知农爱农实践育人

    新时代高校绿色教育的实践困囿与纾解路径——基于山西省高校的调查

    李卫祥白锦霞杨育智
    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高校开展绿色教育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生动实践.对山西省本科院校师生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前高校的绿色教育在理论认知、活动设置、实践成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需要强化系统思维,进一步完善绿色教育体系;增强师资建设,进一步凝聚育人合力;注重育人实效,进一步夯实保障机制.

    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教育价值意蕴纾解路径

    学以致用:涉农高校研究生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基于M高校"研究生助力团"的案例研究

    郭占锋马龙叶月丹
    2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央对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重大决策部署,青年智力离不开高质量人才培养.作为理论知识丰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群体,研究生服务乡村振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其实践的过程中,先后出现"科技小院"和"研究生助力团"等成功的实践模式.文章以M高校"研究生助力团"为例,运用嵌入性理论,从"嵌入动力""嵌入机制"和"嵌入效果"三个方面分析M高校"研究生助力团"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与内在逻辑,以期为其他高校研究生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乡村振兴研究生嵌入理论实践路径

    时代新人培养目标下涉农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实效性研究——基于南京农业大学样本的实证分析

    李扬熊富强宋俊峰
    3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涉农高校要自觉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实践育人共同体为抓手,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但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内在要求、实现路径、成效评估等仍有待深化,因此有必要对涉农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实效性进行探究.文章基于747名涉农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建立有序Logit回归分析涉农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实现程度.结果表明,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三农"情怀对涉农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的育人目标实现有积极影响.进一步的交互项结果表明,加强自然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会强化涉农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实效性,而加强社会科学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学习会促进实践育人共同体实现成效.因此,在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涉农高校应以注重培育成效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基础,积极构建与完善"三农"情怀教育育人培养机制,构建并有效发挥涉农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的重要载体功能.

    实践育人共同体专业能力实践能力"三农"情怀

    行业企业参与高职专业认证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发展策略

    石汉卿郭丽君
    5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业企业参与高职专业认证,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人才招聘质量,促进高职学校人才培养链的延伸,提高职业教育人才的市场适应性,完善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当前,行业企业参与高职专业认证的理念尚未确立,平台机构功能发挥不足,制度规定指向模糊,动力机制不够完善.建议增强合作意识,形成多元参与的高职专业认证观;完善平台建构,增强行企参与认证的确定性;补充制度内容,完善行企参与认证的事项清单;增强内生动力,构建行业参与认证的动力机制.

    高职教育专业认证职业教育质量评价

    研究生主持科研项目实施绩效:评价体系与实证分析

    唐彪张学敏奉楠刘羽田...
    5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CIPP模型,从研究生主持科研项目的环境基础(背景评价)、资源配置(输入评价)、过程行动(过程评价)、成果绩效(成果评价)4个方面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维度、12个二级维度、16个三级维度的研究生主持科研项目实施成效评价指标体系.依托该指标体系对重庆市高校研究生主持科研创新项目进行分析,初步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分析发现,重庆市高校研究生主持科研项目内外部环境基础较好,项目资源配置丰富,指导服务和组织管理规范,科研成效显著;但仍存在项目整体制度设计有待完善,对项目育人支持力度有待提升,对项目考核监督管理有待加强,项目育人综合价值还需提高等不足.高校可以通过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坚持过程管理,嵌入"立德树人"价值取向,提升研究生主持科研项目实施绩效.

    CIPP模型研究生主持科研项目实施绩效

    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构建路径探析

    漆勇政张贵礼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促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通、相互支撑、同向同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构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共同目标,以提升思政教育质效为共同导向,以实践路径的多样化为共同选择,要从理想信念、道德品格、课程思政、实践育人等方面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构建路径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视域下农耕文明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刘启振卢勇
    76-8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耕文明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底色,是中华文明的土壤和主体.将农耕文明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于三重逻辑:农耕文明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厚精神文化滋养,传承弘扬传统农耕文明创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掘农耕文明现代价值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农耕文明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意蕴,如"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天地人物"协调统一的生存智慧、"重农贵粟"积谷防饥的农本食天思想、"精耕细作"少种多收的集约经营传统、"地力常新"用养兼顾的永续发展观念等,为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启示.农耕文明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可分调查研究、体系建构和实践教学等三个步骤持续推进.农耕文明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具有立德树人的教育意义.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农耕文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式现代化

    通识教育如何打造"金课":面向"两性一度"的高校通识课程建设

    朱慧劼朱志平朱媛媛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等院校积极开展通识教育体系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涌现了很多优秀成果,也出现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基于高校的调研发现,现有通识课程专业性强,考核难度较低,学生上课不积极,这一现象背后是师生对通识课程的认识误区.要发挥通识教育的教学实效,就要打破对通识课程的认识误区,积极对标一流本科课程"两性一度"要求,打造通识教育"金课".要加强全过程课程管理,提升通识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强化全方位育人理念,培育又博又专、愈博愈专的新时代人才;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多维立体的通识课程体系.

    通识课程"金课""两性一度"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