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范云六

双月刊

1008-0864

nykjdb@163.com

010-82106118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是由科学技术部主管,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办,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的国家级综合学术期刊。本刊以促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为宗旨,主要报道农业高科技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发展态势及政策导向,设置综述专论、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前沿动态和信息交流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蔬菜商业化育种现状与发展建议

    陈会英刘晓晴周衍平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是农业生产的根本.优良的蔬菜种子对提高蔬菜质量至关重要,因此育种是蔬菜种业产业链的核心与关键.近年来,随着我国蔬菜种业市场不断扩大、商业化育种体系不断完善,我国蔬菜种业呈现出新的发展机遇.依据相关数据资料系统分析了我国蔬菜商业化育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我国国情提出了发展蔬菜商业化育种的建议,以期推动蔬菜商业化育种进程,强化蔬菜种业科技创新,培育"育繁推一体化"蔬菜种子企业,驱动全国蔬菜产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提升蔬菜种业竞争力.

    蔬菜商业化育种现状建议

    我国苜蓿产业发展特征与趋势分析

    王瑞港徐伟平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奶类消费需求快速增加和"振兴奶业苜蓿行动""粮改饲"持续推进,我国苜蓿产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进入较快发展期.从我国苜蓿的生产特征、贸易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苜蓿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发现,我国苜蓿产量显著增加,专业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种植区域更加集中,单位产量呈上升趋势;进口苜蓿占比较大,但进口来源国向多元化拓展;伴随奶类消费较快增长,优质苜蓿需求将进一步提高.建议以奶业振兴为契机,持续推动苜蓿产业发展;加大苜蓿科技投入,依靠科技创新发展苜蓿产业;以国内市场为主,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多措并举推动苜蓿产业健康发展.

    苜蓿生产贸易产业发展

    吉林省玉米单产发展历程与提升路径分析

    马文慧郑淑波李岩路明...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吉林省作为粮食主产省,是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主力军.玉米是保障吉林省粮食安全的核心,而提升单产水平是玉米增产的必然途径.在梳理建国以来吉林省玉米单产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良种对单产提升的贡献,并对吉林省玉米单产与国内外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当前制约吉林省玉米单产提升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吉林省玉米单产,提出应扎实开展种质资源保护鉴定评价工作、强化种质扩增改良、开展区域性玉米应用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核心育种技术、加快重大自主新品种智能化精准选育、创新黑土地绿色丰产生产技术等发展建议,为加快提升玉米产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依据.

    吉林省玉米单产发展历程路径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

    廖嘉明李春梅张石虎李布野...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CRISPR/Cas9系统可以对目标基因进行定向编辑,在植物基因功能研究和遗传改良中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因其具有高效、操作便捷及成本低的特点,成为当前基因组编辑技术的主流.概述了CRISPR/Cas9系统的起源、分类、作用机制及其在农作物和林木基因功能验证和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并对未来需要完善的相关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CRISPR/Cas9系统基因编辑植物基因组基因功能遗传改良

    黄萎病胁迫下抗病陆地棉茎组织lncRNA的鉴定与分析

    王国宁张艳宋俊丽杨君...
    2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萎病是造成棉花产量和品质损失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病菌侵染根组织后,通过茎组织扩展至叶,茎组织在寄主抗病菌扩展中起重要作用.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作为一种重要的调控分子,通过多种机制参与植物抗病等众多生物过程,因此分析了棉花茎组织lncRNA的抗病功能.对黄萎病菌胁迫下抗病陆地棉茎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鉴定出971条抗病相关lncRNA.进一步分析黄萎病抗性相关lncRNA的表达特征及其对靶mRNA的调控方式,结果表明,棉花茎组织lncRNA响应黄萎病菌侵染具有明显的时序性,并且主要通过反式作用正调控靶mRNA.GO富集分析揭示差异表达lncRNA在细胞膜、胞外和胞内,通过多种分子功能响应黄萎病菌诱导的几丁质、缺水、缺氧等刺激和JA、ABA等植物激素信号,表明棉花茎组织lncRNA在抵御黄萎病菌侵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基于上述结果并结合已有报道,构建了10条抗病相关lncRNA潜在的抗病机制,对深度解析这些lncRNA的抗病机理提供了重要依据.qPCR检测结果进一步揭示了lnc_011764和lnc_010753对其靶基因具有潜在的调控作用.该结果扩展了对抗黄萎病相关lncRNA的认识,为棉花抗黄萎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见解.

    棉花lncRNA黄萎病抗病

    饲用燕麦品种在晋北农牧交错区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研究

    李刚郑敏娜李荫藩
    4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17个饲用燕麦品种作为研究对象,连续3年观测其株高、干草产量、营养性状等指标,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干物质、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糖4个营养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表明:①青引2号的生育天数仅86 d,而林纳、锋利和定燕2号的生育天数均为105 d.②至乳熟期,参试品种中定燕2号的平均株高最高,而白燕19号、魁北克、KONA和早熟1号4个品种在乳熟期的平均株高均在90 cm以下,与其他参试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③至乳熟期,甜燕二号品种的干草产量迅速增加,平均产量较高,与早熟1号、白燕19号、林纳、定燕2号、青引2号和甜燕麦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且这6个品种的平均干草产量均在7000 kg· hm-2以下.④各品种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3个不同生育时期,参试品种的干物质含量均在90%以上(除林纳乳熟期外);各品种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不同时期差异明显;可溶性糖含量在开花期各品种间存在较明显差异.⑤17个参试品种中,以定燕2号品种的主穗长最长,KONA品种的穗铃数最多,穗粒数以魁北克品种的数量最多,穗粒重以白燕19号品种最高,千粒重以甜燕麦品种最高.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甜燕二号、定燕2号、林纳、魁北克、甜燕麦5个品种的综合生产力最优,适宜在本地区优先推广利用.

    饲用燕麦生产性能营养品质综合评价

    苎麻种质资源镉富集能力基因型差异研究

    张英马玉申汪娅梅刘泽航...
    5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苎麻是我国重要的纤维作物之一,是非常有前景的重金属镉污染土地修复植物.为进一步评价和鉴定苎麻种质镉富集的特性,筛选出优异的高镉富集能力苎麻种质,对农田镉污染条件下种植的269份苎麻种质资源的镉富集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269份苎麻种质资源镉积累量、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存在显著差异,其变异系数分别为31.10%、20.19%和19.59%.57.25%的苎麻种质各器官镉积累量的分布规律为萝卜根>繁殖根>麻叶>麻骨>原麻>麻壳,37.17%种质的繁殖根镉积累量显著高于萝卜根,4.46%种质分布规律表现不一致.系统聚类分析表明,269份苎麻种质分成4类,Ⅰ~Ⅳ类分别含有7份、76份、139份和47份种质.第Ⅰ类苎麻种质各部位镉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类群.通过隶属函数法对269份苎麻种质地上部镉积累量、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高镉富集能力的种质18份,分别是坡埝青叶苎2号、长沙苎麻、杨柳坝坐蔸麻、湘潭竹根家麻、祁东苎麻2号、南坡红花滇黔苎、坡结滇黔苎、乐业灰绿苎、隆回本地麻、浏阳苎麻2号、七宝山苎麻2号、木鱼苎麻1号、大庸黄壳麻、南坡楔基苎、川苎1号、赤麻、74-69和坡口苎麻,其地上部镉积累量平均值为657.55 μg·株-1,区间为436.60~942.91 μg·株-1,富集系数平均值为1.10,转运系数平均值为0.93.上述结果为苎麻镉修复专用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苎麻修复镉污染农田提供参考.

    苎麻镉积累量富集系数转运系数镉富集能力

    甘草PRR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关思静王楠徐蓉蓉葛甜甜...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伪应答调控(PRR)蛋白作为植物生物钟中央振荡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植物昼夜节律的调节,在植物生长发育、逆境胁迫响应等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了甘草PRR蛋白编码基因,并结合转录组数据分析其在盐胁迫、干旱胁迫和低磷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 表明:甘草基因组中共鉴定出7个GuPRR基因;根据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将甘草PRR蛋白分为3个分支.在GuPRR启动子区还发现了大量的低温、干旱、光、茉莉酸甲酯、脱落酸和水杨酸响应的顺式元件.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7个GuPRR基因在不同的组织都存在表达且响应不同的非生物胁迫.这些结果为甘草PRR基因家族的研究提供了理论的基础资料,将有助于深入了解甘草PRR基因家族的功能.

    甘草PRR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

    不同光强的LED白光与红蓝光对生菜生长及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周成波刘文科邵明杰李宝石...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工光植物工厂中研究了不同光强的LED白光和红蓝光对营养液水培生菜生长、营养元素含量和累积量的影响.试验设置白光(WL)和红蓝光(RB)两个光质处理,光周期为16/8 h,分别设定三个光强:150(WL150、RB150)、200(WL200、RB200)和250(WL250、RB250) μmol·m-2·s-1,其中红蓝光光强比为4∶1,光暗周期16/8 h.结果 表明,光强增加有促进生菜生长作用,随光强增加生菜地上部干、鲜重明显增加,WL200和WL250处理下生菜地上部干重比WL150分别提高了24.6%和49.7%.与红蓝光相比,白光显著提高生菜叶面积和地上部生物量.红蓝光提高了生菜叶片中大中量元素(N、P、Ca、Mg)和微量元素(Mn、Zn)的含量,白光则提高了K的含量,光质对C、Fe和Cu含量无明显影响.白光或红蓝光下不同光强对生菜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只是红蓝光在200 μmol·m-2·s-1光强下多种营养元素(N、P、Ca、Mg、Mn、Cu和Zn)含量到达最大.在白光200 μmol·m-2·s-1的光强下,P、K、Ca、Mg、Fe、Mn、Cu和Zn的累积量最大,而在红蓝光250 μmol·m-2·s-1的光强下,10种营养元素的累积量均最大.相同光强下,红蓝光有利于生菜体内N、P、Ca、Mg、Mn和Zn含量的提高,而白光则更有利于C、N、P、K、Mg和Fe等的累积.因此白光处理更有利于促进生菜生长,并提高生菜体内N、C、P、K、Mg和Fe的累积量,其累积量的提高主要是由较高的生物量决定的.

    植物工厂LED红蓝光ICP-AES营养元素生菜

    区块链农业应用现状与技术热点

    梁晓贺周爱莲谢能付张毅...
    8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德温特系列数据库为主要数据来源,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CiteSpace可视化工具从技术发展历程、技术研发力量分布、技术热点与前沿等方面对近十年区块链农业应用研究的发明专利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表明:区块链农业应用研究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特别是区块链技术强国的高度重视,但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在区块链农业应用研发强度上较为领先,但创新性不足,研发主体以企业为主;商业应用模式、数据处理与数据传输、安全管理等相关研究是区块链农业应用研究热点,数据库应用和软件技术相关研究是区块链农业应用研究前沿.在这种形式下,我国应重视技术成果质量、把握技术前沿、追求技术创新与农业领域应用深度融合,提高我国区块链农业应用的全球影响力.

    区块链农业领域专利信息技术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