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范云六

双月刊

1008-0864

nykjdb@163.com

010-82106118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是由科学技术部主管,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办,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的国家级综合学术期刊。本刊以促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为宗旨,主要报道农业高科技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发展态势及政策导向,设置综述专论、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前沿动态和信息交流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决策树集成学习的桉树蓄积预估模型研究

    李晓伟吴保国苏晓慧陈玉玲...
    8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分蓄积是衡量小班林分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以广西高峰林场速生桉为研究对象,以年龄、密度两个林分因子和坡向、坡位、坡度、土壤等立地因子作为自变量,公顷蓄积作为因变量,利用非集成、集成学习方法构建9个决策树模型,选择最优决策树模型预估不同年龄的桉树蓄积.结果 表明:①集成学习决策树模型精度高于非集成模型,串行集成类模型boosting精度高于并行集成类模型bagging,其中串行集成模型中XGboost模型评价指标最优,训练集R2为0.81,RMSE为0.44;测试集RMSE为0.48,MAE为0.34.②最优模型XGboost自变量重要性占比大于1%,依次为年龄(78%)、海拔(4.9%)、土层厚度(3.8%)以及密度(3.2%),其中年龄重要性远高于其他变量,纵向海拔高度影响大于空间位置上的横向坡度,造林密度影响程度低于土壤因素.③模型结果在广西其他地区同树种泛化测试精度R2为0.785,P值为2.2E-16,符合检验标准,说明该模型针对广西部分地区速生桉树种生产力预估结果较好,可以为林场造林收获预估提供依据.

    小班蓄积预估模型集成学习决策树XGboost

    猪场沼液热处理对病原微生物杀灭的关键因素研究

    陈腾董红敏张万钦尹福斌...
    9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田利用和回冲圈舍是猪场沼液资源利用的主要途径,然而常温或中温厌氧发酵产生的猪场沼液有存在病原微生物的风险.借鉴欧盟厌氧发酵后巴氏消毒技术,采用热处理消毒法对猪场沼气工程厌氧发酵沼液进行消毒试验研究,为优化沼液热处理消毒的参数,以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的数量为指标,在进行50~80℃预备试验基础上,采用3种总固体含量(2%、4%、6%)的沼液、在4种加热温度(52.5、55、57.5、60℃)、3种加热时间(35℃升温至加热温度时间、15 min、30 min)的条件下,探讨猪场沼液热处理消毒的影响因素及其消毒效果.研究表明,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沼液热处理消毒效果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沼液总固体含量对沼液热处理消毒效果无显著影响(P>0.05),但沼液总固体含量越大,沼液升温速率越慢.对于本研究所用厌氧发酵沼液,在加热温度60℃,持续加热15 min后,沼液中大肠菌群数平均小于1 CFU·mL-1、粪大肠菌群数平均小于0.03 MPN·mL-1,满足《再生水水质标准》(SL368-2006)再生水回用于农业病原微生物杀灭要求.研究可为猪场沼液消毒处理技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沼液热处理消毒温度时间

    复合菌剂防治草莓根腐病的效果研究

    王梦园杜延全蔡威威王子浩...
    100-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获得草莓根腐病病原菌新棒状拟盘多毛孢(Neo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的拮抗菌,筛选出3株生防效果好的菌株: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17)、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en-27)和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Y 1-7),进行室内目标病原菌的平板对峙试验和生防效果的广谱性验证试验,对抑菌圈边缘菌丝进行10×4倍和10×10倍的显微镜观察,检测3株生防菌的代谢产物中是否含有吲哚乙酸(indoleacetic acid,IAA)和铁载体等促生物质和脂肽活性类抗病物质,并设计盆栽和田间试验检测其防病、促生和增产效果.室内平板对峙试验显示,供试3株生防菌均对目标病原菌及草莓灰霉病等6种病原菌有拮抗效果,抑菌圈边缘菌丝出现变细、扭曲、分支增多等畸形现象.3株生防菌均产生促生物质IAA和铁载体,菌株胞外粗提物具有拮抗拟盘多毛孢的效果,以上结果初步证明3株生防菌均具有促生抗病潜力.盆栽试验表明,同一生防菌的防病效果优于抗病效果,复合菌的防病促生效果优于单一菌株,防治效果高达73.68%.田间试验表明,复合菌处理防病增产效果较优,防治效果高达57.18%~66.00%,每公顷增产12.97%~37.99%.盆栽和田间试验印证了3株生防菌分别具有促生防病及增产效果,以3株生防菌复合效果最优.

    草莓根腐病新棒状拟盘多毛孢贝莱斯芽胞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

    新疆焉耆县不同动物源耐药沙门氏菌的MLST分析

    王凯林亚军王舒丰李淑娴...
    11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新疆焉耆县不同动物源沙门氏菌(Salmonella)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和携带耐药基因的情况,以及不同动物源耐药沙门氏菌之间的亲缘关系,从新疆焉耆县几个规模化养殖场分别采集鸡、牛、猪及羊肛拭子样;对样品中分离出的沙门氏菌运用琼脂稀释法进行13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并对耐药菌株通过PCR方法进行相关耐药基因的检测;采用MLST方法分析不同动物源耐药沙门氏菌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显示:①分离鸡源沙门氏菌110株(27.5%;110/400),牛源沙门氏菌63株(64.9%;63/97),猪源沙门氏菌40株(10.0%;40/400),羊源沙门氏菌17株(6.8%;17/250).②牛源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卡那霉素以及氟苯尼考这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0%以上,以7耐(33.3%)为主;猪源沙门氏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高于本地区其他动物源菌,多药耐药结果显示在0耐~7耐均有分布.③牛源沙门氏菌和羊源沙门氏菌中blaTEM、blaOXA、oqxA、oqxB、aac(6')-Ib-cr、ant(3")-Ia、aadA2和tetB基因的携带率高于鸡源和猪源沙门氏菌的携带率,但blaCMY-2、qnrB、qnrS和tetA这4种耐药基因仅在猪源沙门氏菌中检出.④筛选出8株多药耐药且携带多种耐药基因的沙门氏菌,MLST分析发现8株菌的ST型均为ST34,进化树分析显示它们之间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结果 表明,焉耆县被检养殖场的动物粪便中均分离出沙门氏菌,且对13种不同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存在多种耐药基因共存的情况,不同动物源耐药沙门氏菌间存在克隆传播的机制.

    沙门氏菌耐药性耐药基因检测MLST分析

    食品中阪崎克罗诺杆菌的药物敏感性及分子分型研究

    张彩霞陈颖胡安妥王娉...
    123-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克罗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是配方粉中威胁婴幼儿健康的主要致病菌.近年来,乳制品及食品中常有克罗诺杆菌耐药株的报道,耐药株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挑战.为探究PFGE型别与耐药表型之间的关联性,采用BD 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系统对食品分离的68株阪崎克罗诺杆菌进行药敏检测,共选择19种抗生素,并采用PFGE对其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表明:4株阪崎克罗诺杆菌具有耐药性,耐药率为5.88%.其中,3株对头孢唑啉耐药,1株对四环素耐药.18株菌表现为中介,其中16株对头孢唑啉中介,2株对氯霉素中介.所有菌株对其余16种抗生素均敏感.68株阪崎克罗诺杆菌可分成58个PFGE带型,其中PT037、PT050、PT054、PT007、PT043及PT046带型分别含有4、3、3、2、2、2株菌,其余52个带型各含1株菌,带型较分散.3株头孢唑啉耐药菌株包含3个PFGE带型,18株中介菌株包含16个PFGE带型.检测的阪崎克罗诺杆菌食品分离株耐药率较低,未发现多重耐药菌株,且呈现出高度基因多态性,菌株PFGE带型与耐药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阪崎克罗诺杆菌耐药性分子分型

    洋槐蜜和椴树蜜结晶前后的主要物质组成和热力学性质变化研究

    郭娜娜米鑫罗其花赵亚周...
    130-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对不同类型蜂蜜的特征和质量的科学评价,测定了不同蜜源(洋槐蜜和椴树蜜)和不同结晶状态蜂蜜的主要成分,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分析了其热力学性质.结果 表明:无论结晶与否,不同蜜源蜂蜜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均差异显著.相对于椴树蜜样品,洋槐蜜样品的水分活度可能更不利于酵母菌的滋生.玻璃转化温度、放热峰峰温和放热峰焓变等热力学参数,对于区分不同的蜂蜜样品较为灵敏.蜂蜜样品的热力学性质主要受到结晶状态的影响,而与蜜源特征相关性较小.基于以上结果,及时监测蜂蜜的水分活度有助于控制微生物(尤其是酵母菌)的滋生.通过测定蜂蜜的玻璃转化温度、放热峰峰温和放热峰焓变等指标,可以预测蜂蜜的结晶程度.

    蜂蜜结晶差示扫描量热技术水分活度热力学特征

    冒山小流域不同地形和土地利用下的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

    秦富仓牛晓乐杨振奇马鑫...
    138-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养分是植物生长的物质保障,地形及人类活动均会影响土壤性状的空间分布.以东北黑土区冒山小流域为例,将GIS技术与地统计学方法相结合,对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地形因子、土地利用方式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影响.结果 表明:①冒山小流域土壤养分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变异系数为17.34% ~40.81%.②土壤养分空间分布总体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在流域中间位置较东西两侧含量偏高.③海拔因子和坡度因子均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坡向因子与表层土壤养分含量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④海拔因子与土地利用的交互作用对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显著,坡度因子和坡向因子与土地利用交互作用对表层土壤养分没有显著影响.

    土壤养分地形因子土地利用空间变异性

    不同有机无机肥氮投入比例对双季水稻生理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唐海明李超肖小平汤文光...
    149-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不同有机肥氮素占总氮投入的百分比处理对双季稻区早稻和晚稻各个生育时期植株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大田定位试验为平台,系统分析了无N对照(M0)、施用化肥N(M1)、30%有机肥N(M2)、50%有机肥N(M3)、100%有机肥N(M4)5个不同施肥处理双季水稻植株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差异.结果 表明: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M1、M2、M3和M4处理均提高了植株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脯氨酸(proline,Pro)含量.其中,M1和M2处理植株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均显著高于M0处理,而MDA和Pro含量均显著低于M0处理.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M1、M2、M3和M4处理植株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片气孔导度均显著高于M0处理.2017和2018年两年的早稻产量均以M1和M2处理最高,分别比M0处理显著增加2040.8和1 972.8 kg·hm-2;晚稻产量分别以M1和M4处理最高,分别比M0处理显著增加2 172.4和2 006.0 kg·hm-2.采取不同有机肥氮素占总氮投入百分比施肥处理均有利于提高双季水稻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和光合特性,为水稻获得高产奠定了生理基础.

    水稻施肥生理特性保护性酶产量

    拔节期干旱胁迫对青贮玉米生育与品质的影响

    宋晋辉瓮巧云吕爱枝袁进成...
    161-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拔节期干旱胁迫对青贮玉米生育性状和品质的影响,以粮饲兼用型品种‘中原单32’为试验材料,在遮雨棚内进行控水试验,对比分析拔节期中度与重度胁迫条件下青贮玉米的生育期、植株形态、单株干物质量及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 表明:青贮玉米在拔节期遭遇干旱胁迫后,生育进程推迟,拔节至吐丝间隔时间延长2~6d,吐丝至成熟的间隔时间缩短1~4d;株高与叶面积生长受阻,单株干物质量、干鲜比与果穗率降低;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上升,干物质、淀粉含量下降,综合评定指标相对饲喂价值和粗饲料分级指数下降.且干旱胁迫越严重、干旱胁迫时间越长,对上述指标影响越大.复水后,株高、叶面积均表现出明显的补偿效应,但与正常供水相比(T1)不能实现等量补偿.表明拔节期干旱胁迫导致青贮玉米生长速度减缓,单株干物质量下降,品质下降.

    干旱胁迫拔节期青贮玉米生育期形态品质

    谷子大豆间作对作物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李智王宏富王钰云杨净...
    168-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较好的谷子大豆间作模式,选用品种‘农大8号’和‘晋豆25号’作为谷子和大豆的试验材料,在不施氮肥的基础上,设置谷子和大豆间作比例为6:0(T1)、2:4(T2)、3:3(Tr3)、4:2(T4)、0:6(T5)共5个处理,检测不同间作比例对谷子和大豆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单作模式对比,间作各处理条件下,大豆的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差异,而谷子的叶绿素含量有一定的升高趋势,其中T2处理显著提高;间作条件下谷子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提高,T2处理综合表现最好,而大豆的光合指标则显著下降;间作处理下谷子的胞间CO2浓度下降,大豆则有一定上涨;在间作模式下谷子的产量升高2%~9%,T2处理产量最高,大豆产量下降29%~33%.T2、T3、T4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表明间作处理具有间作优势,其中T2处理表现最好,结果对谷子大豆间作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间作谷子大豆光合特性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