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路文如

半月刊

0578-1752

zgnykx@mail.caas.net.cn

010-82109808 82106279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农业科学/Journal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农牧业科学学术刊物。主要发表我国农牧业科学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重要科研成果和专题报告及各学科研究进展综述等。主要栏目有作物栽培的理论与实践、作物育种与品种资源、生物技术、植保、土肥、畜牧、兽医、研究简报等。读者对象为农牧业科技工作者、农业院校师生和农业管理干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多目标综合评价的苹果水氮综合调控

    周罕觅马林爽孙旗立陈佳庚...
    3654-3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寻滴灌水氮综合调控对北方半干旱地区苹果树生长生理、水肥利用效率、产量和果实品质的综合影响,以确定最优水氮调控制度。[方法]试验设置灌水与施肥两个调控因素,灌水设3个调控水平,分别为田间持水量(θf)的75%—90%(W1)、60%—75%(W2)、45%—60%(W3);施肥设4个调控水平,施用的N-P2O5-K2O分别为:18-12-6 g/株(F1)、15-12-6 g/株(F2)、12-12-6 g/株(F3)、9-12-6 g/株(F4),分析不同水氮处理对苹果树的生长生理、水肥利用效率、干物质量、产量、果实品质等的影响,以节水节肥、高产高品质为目标,建立基于AHP-CRITIC组合赋权与TOPSIS耦合模型。[结果]水肥交互对植株生长量、叶绿素含量(SPAD)、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肥料偏生产力(PFP)、单果重和产量产生了极显著影响,对基茎生长量产生了显著影响。在不同水肥耦合处理下,适度亏缺的灌水和施氮处理更有利于提高苹果树植株生长量、基茎生长量、叶面积、干物质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水分生产率(WP)、IWUE、FPP和单果重,其最大值均出现在F2W2 处理,SPAD、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随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但轻度亏缺的灌水和施氮处理对生理指标的影响并不大,F1W2和F2W1处理与F1W1相比,分别仅降低了3。5%、3。1%、7。7%和3。5%、3。1%、3。8%。采用AHP-CRITIC组合确定指标组合权重,其中产量的权重最大,为 0。406,其次为维生素C;采用TOPSIS算法构建苹果多目标综合评价体系,评选出F2W2处理下的综合评分最高,为0。8974,F1W2和F2W1处理次之,而F4W3 处理评分最低,仅为0。0177。由建立的苹果生长水肥耦合交互响应模型可得出,灌水量和施肥量对苹果生长综合评分的效应均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苹果生长综合评分随灌水量或施肥量的增加表现出了先增后减的趋势,符合报酬递减效应,即灌水量和施氮量超过一定的范围后再继续增加会导致综合评分下降,对苹果综合生长改善不明显;当施肥量编码值 X1 为 0。681、灌水量编码值 X2 为0。488时,苹果综合评分最高,为0。923,即施肥量为34。56 g/株(N-P2O5-K2O:16。56-12-6 g/株)、灌水量控制在82。32%田间持水量,此灌水施肥处理对苹果生长最为理想。[结论]应用AHP-CRITIC-TOPSIS法构建的综合评价体系,可以有效确定苹果最佳水氮调控制度,为北方半干旱地区苹果园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苹果生长生理滴灌水氮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模型水氮调控

    169份番茄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李玉姗肖菁马越田超...
    3671-3683,中插11-中插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来自世界各地的栽培番茄和野生种质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并进行聚类分析和口感表现综合评价,筛选特异、优质的番茄资源,为番茄优异基因挖掘及番茄育种提供种质和理论支撑。[方法]以国内外收集的 169 份番茄资源为研究对象,测定全生育期 38 个表型性状,通过遗传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权重、系统聚类、隶属函数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番茄种质表型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及口感综合评价。[结果]169份番茄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在18%—368%、遗传多样性指数在 0。036-2。302,遗传多样性指数>1 的性状有 26 个,其中成熟果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2。302),说明本研究中的169份番茄类型多样、遗传多样性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较高、单花序花数多、果实小的番茄糖酸比更高。主成分分析表明 16 个表型性状(单果重、心室数、果肩形状、果肩棱沟、商品果纵横径、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木栓化大小、生长习性、株高、第二花序节位、花序类型、成熟果色、花序花数、株型)对资源变异的贡献率比较大,可作为聚类分析的主要指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69 份番茄资源在欧氏距离5。0 处划分为10大类群,第Ⅰ、Ⅱ类群为奇斯曼尼番茄,第Ⅲ、Ⅹ类群为不同果实大小的直立番茄,第Ⅳ、Ⅴ类群为无限生长的普通大果型番茄,第Ⅵ类群是直立型的大果番茄,第Ⅶ、Ⅷ类群多为樱桃番茄、少部分醋栗番茄,第Ⅸ类群为有限生长型的大果番茄。利用隶属函数法和权重对番茄果实口感风味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D值排名筛选了 10 份风味甜酸、口感好的醋栗番茄、樱桃番茄,5 份口感甜、肉质沙软的大果番茄资源。[结论]研究结果明确了 169 份番茄种质资源表型特异性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筛选出各类群特异的番茄资源,利用果实口感相关指标筛选了表现较好的樱桃番茄和普通大果番茄资源,可为优异番茄资源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并为新品种选育提供物质基础。

    番茄种质资源表型鉴定聚类分析遗传多样性综合评价

    不结球白菜叶片皱缩性状的遗传分析

    叶雪莲陈靖雯姚祥坦权新华...
    3684-3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L。)Makino)属十字花科(Cruciferae)植物,是我国南方地区广泛栽培的叶菜类蔬菜作物。在叶片性状中,叶面的皱缩是不结球白菜的一个重要农艺性状,不仅决定不结球白菜的外观商品性,还因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而对其产量、营养品质、抗逆性等产生显著影响。但是,目前对该性状的遗传和形成机制尚无清晰认识,从而限制了对该性状的高效遗传改良。[目的]对不结球白菜的叶片皱缩性状进行数量化描述,探究不结球白菜叶片皱缩性状的遗传和形成机制,提高对该性状的高效选择和调控,从而指导不结球白菜的育种工作。[方法]以不结球白菜中叶片皱缩明显的塌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var。rosularis Tsen et Lee)为亲本之一构建 6 个不同F2 群体,通过指标"最大叶叶面凸起数量"在莲座期对F2 植株进行叶片皱缩性状的量化,运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离分析方法对这一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分析。[结果]F2 群体单株间叶片皱缩性状变异幅度较大,呈现连续性变化,拟分布曲线呈现正态分布或偏正态分布。通过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计算方法对叶片皱缩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显示不结球白菜叶片皱缩性状的最佳遗传模型为 2 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模型(2MG-ADI),主基因遗传率为 99。08%,第1主基因的显性效应使皱缩程度减弱,而第2主基因的显性效应使皱缩程度加强,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均导致叶片皱缩程度加深。两主基因加性×加性互作效应、加性×显性互作效应对叶片皱缩程度起到减效作用,显性×加性、显性×显性互作效应对性状呈现增益效果。[结论]不结球白菜叶片皱缩性状是由 2 对主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且主基因在该性状的形成调控中发挥主要作用。

    不结球白菜叶片皱缩性状数量性状塌菜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豆粕替代比例对其代谢能和肉鸡氮代谢的影响

    郭诚诺韩明霞姜亭亭王钰明...
    3695-37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豆粕替代比例对其代谢能评价及肉鸡氮代谢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尿酸及可消化氮与豆粕代谢能(AME)的关系,为精确测定饲料原料代谢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试验饲粮中豆粕的添加水平作为单一变量。选取 216 只 22 日龄体重相近的AA肉公鸡,随机分为 6 个处理组,其中待测豆粕替代比例分别设置为 10%(SM10)、20%(SM20)、30%(SM30)和40%(SM40),同时设置基础饲粮组1和基础饲粮组2。每个处理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在肉鸡 22-28 日龄开展代谢试验,以重复为单位收集全部排泄物,分别测定饲料和排泄物中的总能、粗蛋白质以及排泄物中的尿酸含量,分析尿酸与豆粕表观代谢能(AME)和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的关系。[结果](1)豆粕替代比例对肉鸡总能摄入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肉鸡的排泄物总能(P<0。05)。随着豆粕替代比例的增加,试验饲粮AME、AMEn、代谢能利用率显著降低(P<0。05)。(2)随着豆粕替代比例的增加,肉鸡粗蛋白质摄入量、粗蛋白质排泄量、尿酸排泄量以及沉积氮和可消化氮均显著升高(P<0。05)。(3)随着豆粕替代比例的增加,以单位蛋白摄入量为基础的尿酸排泄量(UAO/PI,g·g-1,%)和以单位可消化氮为基础的尿酸氮排泄量(UAN/DN,g·g-1,%)均显著升高(P<0。05)。随着豆粕替代比例的增加,豆粕表观代谢能(AME)和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呈线性显著降低(P<0。05)。(4)单位蛋白摄入量的尿酸排泄量(UAO/PI)和单位可消化氮的尿酸氮排泄量(UAN/DN)与豆粕 AME(AMEn)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 2>0。90,P<0。05)。[结论]待测豆粕替代比例显著影响肉鸡氮代谢及其代谢能测定,尿酸排泄量与代谢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尿酸氮可以作为优化家禽代谢能体系的指标。

    肉鸡替代比例尿酸排泄量代谢能

    共培养体系下牛骨骼肌细胞对脂肪细胞的调控作用研究

    杨东梅张久盘宋雅萍宋小雨...
    3704-3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大理石纹是衡量肉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由牛骨骼肌细胞与牛脂肪细胞共同发育形成。通过最大程度模拟体内肉质形成过程中牛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互作效应,建立体外两种细胞共培养体系,探究共培养体系下牛骨骼肌细胞分泌和代谢因子对脂肪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分别分离牛脂肪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利用表型鉴定法和标志基因表达谱鉴定法共同鉴定所分离细胞的纯度和分化潜能,进一步构建牛骨骼肌细胞和牛脂肪细胞条件培养基交换共培养体系以及 Transwell 共培养体系,通过实时荧光定量 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EdU 染色和油红 O染色等方法检测共培养条件下牛骨骼肌细胞分泌和代谢产物对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两种牛骨骼肌细胞与脂肪细胞的共培养体系。条件培养基交换共培养下,牛脂肪细胞增殖标志基因PCNA、CDK2、CCNE2和CCND1的表达极显著下调(P<0。01);此外,成脂标志基因FABP4和PPARγ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LPL的表达极显著下调(P<0。01)。另一方面,在Transwell共培养条件下,牛脂肪细胞增殖标志基因CCND1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PCNA、CDK1和CCNE2的表达极显著下调(P<0。01),且成脂标志基因FABP4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PPARγ、C/EBPβ和LPL的表达极显著下调(P<0。01)。[结论]牛骨骼肌细胞分泌和代谢产物可通过抑制脂肪细胞增殖标志基因 PCNA、CDK1、CDK2、CCNE2和CCND1以及成脂标志基因PPARγ、FABP4、C/EBPβ和LPL的表达抑制牛脂肪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以上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究肉牛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提供技术支撑。

    脂肪细胞骨骼肌细胞共培养细胞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