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华北平原内陆盐碱区玉米品种资源耐盐性综合评价及分类

    柴龙行白金顺贺维昭赵锐...
    147-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华北平原内陆盐碱区是咸水补灌导致盐分积累限制玉米产能提升的典型区域,开展该区代表性玉米品种资源耐盐性评价和分类,为促进华北平原盐碱地以种适地科学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文章选择华北平原内陆盐碱区生产中广泛应用的24个玉米品种,获取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长、胚芽重、胚根长、胚根重8个萌发指标,计算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萌发指数、相对活力指数、相对胚芽长、相对胚芽重、相对胚根长、相对胚根重和盐害指数9项耐盐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加权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开展玉米品种资源耐盐性综合评价与分类.[结果](1)不同玉米品种对盐胁迫的响应有显著差异,其中萌发指标变异范围是5.11%~84.33%,耐盐指标的变异范围为3.7%~56.3%;(2)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将9个耐盐指标降维获得2个相互独立的玉米耐盐性综合评价指标,指标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7.35%;(3)基于加权隶属函数法的各玉米品种耐盐性综合评价指数(D值)变化范围为3.19~16.22;(4)通过聚类分析,将华北平原内陆盐碱区玉米品种资源分为高耐盐品种、中耐盐品种、低耐盐品种和盐敏感品种等4个类型.[结论]华北平原内陆盐碱区玉米品种资源耐盐性存在较大差异,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加权隶属函数法的耐盐性综合评价指数(D值)是评价该区域玉米耐盐特性的有效指标,研究对于实现耐盐玉米品种与盐渍土壤适生匹配具有指导意义.

    玉米品种资源耐盐性评价指标加权隶属函数法

    基于计算机应用的人工智能农业应用场景

    边伟英
    156,166页

    我国肉牛规模化养殖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面板分位数回归的实证分析

    高芬李秋波周杰张立中...
    157-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我国肉牛规模化养殖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为推动肉牛规模化养殖、提高牛肉生产能力以确保基本供给提供政策依据.[方法]文章基于2007-2020年我国16个肉牛主产省面板数据,首先分析肉牛规模化养殖变动趋势及省际差异,然后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检验肉牛规模化养殖影响因素.[结果](1)我国肉牛规模化养殖水平东北地区相对较高,西南地区最低.(2)省域内饲草料生产能力、固定资产能力、机械化水平、城镇化率和工资性收入水平越高、牛肉消费潜力、政策扶持力度和环境规制强度越大,肉牛养殖规模化水平越高.(3)提高牧草生产能力对促进广西、贵州、云南和四川等西南地区的肉牛规模化养殖更为明显,提高饲料生产能力和牛肉市场消费潜力对促进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北方地区的肉牛规模化养殖更为明显.(4)小、中规模肉牛养殖受资源禀赋影响更大,中、大规模肉牛养殖受固定资产投入水平和政策扶持影响更大.[结论]发展肉牛规模化养殖需充分考虑区域和规模的差异性,从稳固饲草基础保障、完善肉牛扶持政策和环境规制政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养殖技术水平、优化养殖规模布局等方面着手,推动肉牛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

    肉牛养殖规模化水平变动趋势规模结构面板分位数回归

    广西县域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时空分异特征

    樊亚明罗天佑李康明
    16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乡村人居环境五大子系统评价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并解析其时空演变分异特征,以制定有效提升广西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对策与建议.[方法]文章构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改进熵权法、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广西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测度,探究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1)2006-2020年广西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整体提升显著,空间上呈现由"散点状"向"东北高西南低"的演变发展特征;但在东西方向,呈现出由东、西部水平相当,到西部高于东部,再到东部逐渐又高于西部的交替演变发展特征;而在南北方向,呈现出由"南高北低"向"北高南低"的演变发展特征.(2)广西乡村人居环境自然系统质量整体稳定发展,空间上呈现出"东北部、西部高,东南部低"的演变发展特征;人类系统质量整体提升明显,呈现由"南高北低"向"散点状"的演变发展特征;社会系统质量整体提升显著,空间上呈现出"西部降低,东部提高,东、西部差距不断扩大的演变发展特征;居住系统质量整体提升巨大,空间上呈现由"散点状"向"相对均衡"的演变发展特征;支撑系统质量整体提升较大,呈现"相对均衡"向"散点状"的演变发展特征.[结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演变发展的时空差异特征明显,应实施差异化、针对性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措施,以有效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

    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时空分异改进熵权法广西

    乡村振兴与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新趋势

    方方
    178,210页

    山西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及障碍因子分析

    赵文珺刘丽红
    179-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山西省为例,探究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演变规律以及限制因素,对加快山西省农业全要素融合、促进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和限制因子识别模型,从山西省市两级分别分析2010-2020年农业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系统(REE系统)耦合协调度和障碍因子,探究其发展水平、演变规律以及限制因素.[结果](1)研究期间全省层面农业REE系统处于较低至中等水平,变化趋势是先降低后增加.其中农业经济发展有所提升,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但资源利用水平呈现下降趋势.耦合协调等级:2010-2012年轻度失调,2013-2016年进入濒临失调阶段,2017-2020年提升为勉强协调.(2)区域层面,以太原市发展水平最高,并向轻度协调发展过渡;阳泉市和运城市表现为最低水平;其他地区为较低水平.变化趋势以太原市、大同市增速稳定,忻州市、临汾市和吕梁市3市发展波动性较大.耦合协调等级:太原市、大同市、长治市3市为勉强协调型;晋城市、晋中市2市为濒临失调型;其他6市均为轻度失调型.(3)障碍因子识别包含13个主要指标.[结论]山西省农业REE系统整体水平为较低到中等,耦合度高,耦合协调度相对低,协调等级逐年优化,表现为有序发展趋势.近年来山西省农业资源型经济转型取得一定进展,但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正在减弱,约束作用开始突显,尤其表现在产业结构、水资源、耕地资源、环境污染和治理等方面,区域尤以晋西南地区的吕梁市、临汾市和运城市为重,产业结构优化和资源环境改善等发展模式有待加强.

    农业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经济增长耦合协调模型障碍因子山西省

    视觉传达设计在创意农业中的应用

    董钰
    190,200页

    全球近40年地表温度时空变化分析

    蔡飘雪毛克彪孟飞袁紫晋...
    191-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地表温度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参数之一,气候同化数据集具有大尺度、连续、时空代表性强的优点,非常适合用来探究全球地表温度的长期变化规律.[方法]文章基于1981-2020年ERA5地表温度逐月数据,利用MATLAB编程以及GIS空间分析功能,研究了全球地表温度在年际和季节尺度上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1)近40年的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接近14.92℃,最冷和最暖地表温度分别出现在1985年和2020年.(2)全球地表温度分布具有较强的空间差异,呈现出大致与纬度平行,从赤道到向两极递减的分布格局,且北半球地表温度稍高于南半球的特点.(3)从时间变化趋势来看,全球绝大部分区域地表温度呈现0.02℃/年的增长速率,其中北半球增长速率高于南半球,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增长速率高于其他大洲.(4)从区域尺度上来看,全球变暖并不是绝对的,比如北美洲中部、南美洲北部、大西洋北部、印度半岛、太平洋中部和东北部、澳大利亚西部地区以及南极洲大部分地区和沿海呈现降温趋势.[结论]全球绝大部分地区近40年地表温度呈现出缓慢的增长趋势,且增长速率北半球大于南半球.

    ERA5地表温度全球时空变化

    生产者补贴政策、区域定位差异及大豆种植户行为响应——来自吉林省、山东省6市12县的证据

    许鹤刘帅
    201-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中国大豆政策几经更迭,截止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制定实施之前的支持政策均未达成理想的政策目标,而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已初见成效.为深入探究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在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同一地区内区域定位差异对农户大豆种植行为响应的异质性,由此实现对后续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的完善提供实践参考.[方法]农户是政策施行的微观行为主体.文章基于吉林省和山东省农户调研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和混合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借助更换变量法对模型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户种植行为响应,政策试点地区农户相较于非政策试点地区农户大豆种植行为响应更为积极,且政策试点地区内因资源禀赋差异,不同区域间农户的大豆种植行为存在异质性.[结论]政策区与非政策区农户、政策区内因资源禀赋形成的区域差异下的农户对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行为响应存在异质性.未来政府针对大豆相关政策的修订应着重于政策的精准化实施、调整大豆与同等替代作物比价关系、总结经验并适时推广.

    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区域定位差异种植行为响应PSM模型混合回归

    风险区划下棉花"保险+期货"定价与运行机制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毛逸飞牛浩陈盛伟
    21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棉花"保险+期货"模式的出台对保障棉农收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地区差异性增强、生产成本上升、目标价格统一不变等问题的出现导致该模式的作用有所减弱.[方法]文章基于2021-2022年棉花期现货价格数据,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法计算统一费率,运用熵值法对各地级市棉花价格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棉花种植区域进行风险区划.[结果](1)棉花价格风险主要集中于鲁西北和鲁西南地区,专业化程度是产生价格风险的主要原因;(2)修正目标价格和保险费率后,高风险区和次高风险区目标价格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保险费率增长速度随保障水平提高而降低;(3)通过构建期货市场、现货市场与保险公司的信息联动机制,拓宽了信息交流的渠道.[结论]为更好地发挥"保险+期货"保障农民收入的作用,提出针对不同风险区域,实施精细化产品设计;多方主体相互配合,减轻地方政府保费压力两点建议.

    棉花保险+期货蒙特卡洛模拟法价格风险区划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