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业生态补偿:内涵、要素特征与政策创设

    牛坤玉刘静郭静利胡晓燕...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农业生态补偿是促进农业生态价值实现最重要的政策工具之一.现有研究对于农业生态补偿的范围、适用条件、合理的政策设计等缺乏系统分析.[方法]文章基于文献综述、理论分析以及国际经验借鉴等分析方法,系统梳理了农业生态补偿的概念和内涵演进,总结了农业生态补偿的核心要素和适用条件,在梳理农业外部性特征基础上提出农业生态补偿的政策框架设计,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局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生态补偿政策改进的关键措施.[结果]提出构建"城镇补农村、工业补农业、政府补农户、销区补产区、中央补产区"的五位一体生态补偿机制,根据农业具有的外部性属性和外溢对象,提出农业生态补偿的政策框架.[结论]提出对标WTO补贴规则,推进农业财政资金绿色化和生态化,加强补偿标准设计的科学性,推动农业生态补偿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等政策建议.

    生态价值实现农业生态补偿内涵要素特征政策

    基于乡土性的英语阅读理解研究

    吕敏敏
    10,64页

    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时空演化研究

    马力阳文晓娟景福辉罗其友...
    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厘清乡村振兴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演化规律,以期为特色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文章以边疆民族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基于乡村振兴—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研究框架,通过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遥感生态指数模型(RSEI),分别测算2003—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其14个地级市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1)2003—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指数从0.222增长到0.730,总体呈现波动中上升的趋势,整体水平不高;各地级市乡村振兴水平稳步增长,但差异较大,呈现出"两核表现突出、其余显著落后"的空间格局.(2)2003—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指数(RSEI)均值为0.686,生态环境质量为良好水平,总体略有缓慢上升的趋势;各地级市多年平均RSEI差别不大,中北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较明显.(3)2003—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较低,整体表现为缓慢上升态势,耦合协调度从0.529上升到0.657,耦合协调类型由弱度协调变为低度协调.[结论]未来应深化对乡村振兴—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研究,实现以生态环境促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强生态环境.

    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时空演化

    数字素养对茶农多阶段商品有机肥采纳的影响研究

    马蓉辉李立朋
    2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促进茶农积极采纳商品有机肥,对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良土壤质量、提升农产品品质具有重大意义.[方法]文章首先依据茶农商品有机肥采纳的动态决策过程将其划分为采纳意愿、采纳行为、采纳程度3个阶段,而后基于重点茶区797份农户数据建立Triple-Hurdle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素养对茶农多阶段商品有机肥采纳的影响及感知价值的中介效应.[结果](1)茶农多阶段商品有机肥采纳呈现出"双高一低"特征,即采纳意愿与采纳行为较高,采纳程度偏低;(2)数字素养对茶农商品有机肥采纳意愿、采纳程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采纳行为的影响不显著;(3)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素养对无兼业、小规模、高海拔等类型茶农的多阶段商品有机肥采纳具有更强促进作用;(4)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感知价值在数字素养对茶农多阶段商品有机肥采纳中发挥差异化的中介效应,其中,感知经济价值在数字素养与茶农商品有机肥采纳意愿和采纳程度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感知生态价值在数字素养与茶农商品有机肥采纳程度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感知社会价值的中介效应未通过检验.[结论]政府应加强乡村数字技能培训,全面提升茶农数字素养;基于数字素养对不同类型茶农多阶段商品有机肥采纳的作用制定针对性激励措施,持续强化数字素养对茶农多阶段商品有机肥采纳的激励作用;政府应强化对茶农多阶段商品有机肥采纳的价值引导,夯实数字素养通过感知价值促进茶农多阶段商品有机肥采纳的激励作用.

    数字素养茶农商品有机肥采纳多阶段动态采纳感知价值Triple-Hurdle模型

    县域农业物流体系建设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

    吴春涛
    36页

    自然灾害对我国农户生计多样化的影响研究

    陈俞全韩潇聂凤英
    3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自然灾害对我国农户生计多样化决策的影响.[方法]文章使用2012—2021年西部3省4轮微观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自然灾害对农户生计多样性的影响及其机理进行了实证考察.[结果](1)受灾农户的生计多样化HHI指数显著降低.灾害的发生导致农户倾向于采取生计多样化策略以适应不确定性,特别是对于存在财务紧约束的负债农户而言,这一影响更为明显.(2)随着保险费用的上升,自然灾害对农户生计多样性的影响持续下降.这表明增加保险供给降低了农户的生计多样化意愿.保险与多样化生计策略存在替代关系.(3)增加非农生产经营,而非种植结构调整是农户生计多样化策略的主要实现形式.[结论]政府应该通过拓宽农户收入渠道、优化保险市场、完善技术培训等方式,实现农户在不同生产部门、就业形势、经营策略的自主选择,打破农户在不同部门间流动的制度性壁垒,以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自然灾害生计多样化风险管理韧性受灾农户

    基于乡村振兴的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崔扬张越张晗任昱...
    50,85页

    农户认知对林业股份合作社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

    刘中宝胡原曾维忠成蓥...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有效激励农户参与林业股份合作社,是加快林业股份合作社发展、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更好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发展理念的关键所在.[方法]文章基于农户认知对林业股份合作社参与行为的理论分析,利用四川省典型区域的790份农户数据,运用二元Logit、IV-Pr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农户生态认知、效益认知、政策认知和社会规范均对林业股份合作社参与行为有正向作用,风险认知对林业股份合作社参与行为有负向作用.按影响程度排序:生态认知>政策认知>风险认知>社会规范>效益认知.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户林业股份合作参与行为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中老年农户更易受效益认知和政策认知的影响,青壮年农户更易受社会规范的影响.[结论]提高农户认知有助于激励其林业股份合作社参与行为.加强林业股份合作社宣传力度,多样化提升农户认知,降低风险预期,进一步发挥政府政策推广和农户生态理性作用是释放林业股份合作社参与行为活力的重要举措.

    农户认知参与行为林业股份合作社新发展理念工具变量

    数据要素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管理机制研究

    王小兵唐文凤梁栋孙锐...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近年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是战略性基础资源,是新型生产要素,是重要新质生产力,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强国带来新机遇、提供新动能.世界各国都把发展大数据作为国家战略进行部署和推进,党中央、国务院同样高度重视数据要素作用发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推进我国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加速迈进.农业是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领域,农业数据要素在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方法]文章阐述了数据要素重要作用,分析了其在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结果]通过总结国内外在探索数据要素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研究提出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的路径和举措.[结论]建立健全数据要素管理机制,拓展数据资源采集渠道,推动数据整合共享,推进数据要素开发利用,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数据要素新质生产力农业强国高质量发展管理机制

    大食物观下中国对进口粮食实施"双反"措施的福利效应——基于大麦行业的局部均衡模拟分析

    艾玮炜杨继军李艳丽
    6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全球视角动态评估粮食行业实施"双反"措施的贸易与福利效应,模拟"双反"措施对大麦国际贸易格局演变的影响,进一步提升粮食行业贸易救济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方法]文章利用可计算局部均衡GSIM模型,全面性剖析全球视角下中国对澳大利亚大麦实施"双反"措施的经济效应,并根据模拟结果动态刻画全球大麦贸易格局的演变特征.[结果](1)中国对澳大利亚进口大麦征收73.6%的反倾销税和6.9%的反补贴税后,中国国内大麦产量将增加5.05%,国内市场价格增加18.04%.(2)由于贸易转移效应,中国大麦的进口来源国由澳大利亚转移至法国、乌克兰、加拿大等国家,而澳大利亚为减少自身经济损失而寻求新的大麦出口市场,对德国、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出口量有所增加.(3)中国对澳大利亚大麦征税导致澳大利亚净福利水平减少3.32亿美元,远高于中国净福利损失.(4)全球大麦贸易格局的紧密程度因"双反"措施的实施而下降,澳大利亚大麦的出口贸易网络重心由中国转向其他国家,中国大麦的进口贸易网络重心由澳大利亚转向加拿大.[结论]应科学把握粮食进口的规模与节奏,优化进口结构的全球化布局;动态评估粮食贸易救济的福利效应,提升贸易救济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坚决维护命运共同体的全球理念,构筑互利共赢粮食产业链供应链.

    反倾销反补贴贸易格局局部均衡模型福利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