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规范化的实现路径

    孙明涛
    145,169页

    基于遥感的农村居民点地理景观格局演变研究——以山东省德州市为例

    王玮莹李仕冀邵长秀杨婷...
    146-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合村并居"作为农村发展与城乡融合的一种典型的地理空间形式,但是目前缺少定量刻画与评估"合村并居"地理空间演变的科学方法,文章旨在提出一套基于卫星遥感与地理景观理论的定量刻画农村居民点地理景观格局的方法,并以山东省德州市为例分析农村居民点自2007年以来的地理景观格局演变规律.[方法]以山东省德州市为研究区,通过2007年、2015年和2020年Landsat遥感数据刻画农村居民点演变特征;筛选景观格局指数,并基于熵权法定量分析县域农村居民点演变进程.[结果](1)市域尺度上,相比于2007-2015年、2015-2020年农村居民点变化进程加快,原自然村居民点斑块面积和斑块数量减少趋势明显;(2)斑块尺度上,较小面积的农村居民点数量减少幅度大,现存农村居民点形状的不规则程度与复杂程度降低;(3)县域尺度上,各县之间农村居民点变化进程存在一定差距,其中德城区农村居民点变化进程最快,夏津县进程最为缓慢.[结论]该文提出的方法有效刻画了农村居民点地理景观格局及其演变特征,可为"合村并居"科学评估、规划设计与政策推进提供科学支撑.

    合村并居农村居民点时空演变景观格局分析定量评估

    数字乡村建设开启智慧养老新模式

    蒋鹏
    155,169页

    基于企业数据的大陆台资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空间分布及机理的比较

    陈进栋韦素琼游小珺孙继平...
    15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大陆台商农业投资推动着海峡两岸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理清不同类型台资农业企业的发展状况,对两岸农业合作的深入及经济融合的推进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文章利用Python挖掘和清洗相关企业查询网站的大陆台资企业数据,综合运用最近邻指数、Ripley's K 函数、核密度和热点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大陆台资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在位企业的空间布局及其演化特征,并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其区位选择影响机制.[结果](1)大陆台资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空间分布上呈多中心群团式集聚,集聚规模和集聚强度随时间推移变化明显.(2)两种类型企业在空间演化过程存在明显差异,台资农业企业在空间演化上呈点源扩散模式,热点区域主要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海南和山东半岛.(3)台资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呈爆发式扩张模式,在完成空间布局后进入稳定状态,热点区域主要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4)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大陆台资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区位选择都长期受到农业自然资源禀赋、集聚因素、政策与文化因素的正向影响,两者空间布局与空间演化的差异缘于对耕地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的不同响应.[结论]政府应结合地方资源优势,在制度政策制定、产业集聚效应发挥、地方市场开拓和产业融合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推动台资涉农企业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

    大陆台资农业企业大陆台资农产品加工企业空间分布影响因素演变趋势

    陕西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崔瑾李馨诺
    170-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定量评估陕西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期为该省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选择2012-2021年陕西省的相关指标数据,采用熵权法、综合指数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相关性模型进行分析,并结合ArcGIS软件和GeoDa软件对两者空间差异和耦合发展时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2012-2021年陕西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均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逐步缩小,趋向均衡发展,新型城镇化空间差异变化不大;(2)各区域内两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城乡发展不均衡性得到改善,在空间上表现为北高南低的分布态势;(3)随着各地区水平提升的不同,耦合协调水平的区域差距加大,个别城市存在明显的单系统发展滞后问题,陕南地区受区域高水平城市带动效应不强.[结论]陕西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正处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重要阶段,两者发展趋势呈正相关,未来需加强区域间合作,突破区位限制,推动陕西省向多元化驱动的城乡协调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有效结合与高质量发展.

    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耦合模型协调发展空间自相关

    农村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杨婷
    179,200页

    农业科技园区的经济发展带动效应——来自河北省县域的实证评估

    孙青茹马如霞白子朔
    180-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基地,发挥着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文章将评估农业科技园区的经济发展带动效应.[方法]将农业科技园区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以2007-2020年河北省167个区县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河北省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结果](1)农业科技园区总体上显著提高了农业产值,从而有效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这一结论在经过安慰剂检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稳健.(2)机制分析表明,农业科技园区能够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农业科技园区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在不同等级、不同地理空间、不同行政层级中存在差异.[结论]河北省应继续加大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力度,持续提升科技园区创新水平以助力实现河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经济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河北省科技创新

    基于乡村振兴的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

    袁臣辉李奇
    190,200页

    基于因子分析联合熵值法的伊犁州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分析

    白慧陈彤
    191-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评价新疆伊犁州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反映合作社的实际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期望,提出能够有效提高合作社绩效的对策建议.[方法]文章基于2022年对伊犁州136家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微观调研数据,从财务、内部运营、社会、学习与成长、质量安全5个维度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子联合熵值法的综合评价模型测度了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水平,并利用有序Logit回归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影响种植业合作社绩效的因素.[结果]整体来看,伊犁州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较差.各维度绩效之间存在差异,且各维度绩效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管理者的社会兼职和持股比例,以及合作社的品牌建设显著正向影响合作社的绩效水平.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机制,决策机制和种植规模显著负向影响合作社的绩效水平.[结论]应加强专业人员培育力度,优化内部制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设独特品牌,以规范健康发展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而提升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

    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因子分析法熵值法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生计资源多元化视角的经验分析

    田红宇王晶
    20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道路进程中,识别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作用,并从农户生计资源多元化配置视角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文章合并使用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构造衡量农户收入不平等程度的相对剥夺指数,采用面板Tobit模型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采用中介效应模型从生计资源多元化配置视角考察其作用机制.[结果](1)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减缓农户的相对收入剥夺程度,进而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每上升1%,农户相对收入剥夺水平下降7.87%,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依然可信;(2)生计资源多元化是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重要作用机制,数字普惠金融缩差效应的11.85%可由该作用渠道来解释;(3)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缩减效应也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男性户主和45岁以下户主的农户、非农就业占比高和兼业化程度大的农户获得的数字普惠金融缩差"红利"更大.[结论]作为新型金融供给方式,政府应大力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因地制宜实施农村数字金融政策,鼓励农户生计资源多元化配置,多渠道应对风险提高收入水平,进而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助推共同富裕.

    数字普惠金融生计资源多元化农村收入差距Kakwani指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