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分析

    汪容宽陈池波潘经韬张经纬...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耦合发展情况,为两系统进一步协调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指导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产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方法]文章以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江苏省、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及江西省为研究对象,分析其2007-2021年土地生态和粮食安全的统计数据,构建系统评价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和相对发展度模型,探讨二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及发展类型.[结果](1)2007-2021年土地生态安全以及粮食安全综合指数均出现"波动上涨"的现象,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2007年的0.242 5不安全状态,上升至2021年的0.681 3较为安全的状态,粮食安全综合指数从2007年的0.233 4较不安全的状态,上升至2021年0.879 0安全的状态;(2)2007年土地生态安全同粮食安全的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486 0,处于濒临失调阶段,2021年耦合协调度均值0.879 0,提高至良好协调阶段,两系统互相作用程度不断加大且协调性逐步增强.[结论]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要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加强环境治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土地生态同粮食安全的协调发展.

    长江中下游土地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耦合协调

    农民画中的艺术创新元素分析

    纪保超
    10,61页

    种业创新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双向影响关系研究——基于各省要素禀赋的考察

    宫思羽王博余志刚
    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种业创新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联系,对推动我国各区域内种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先采用DEA模型测算2012-2020年30个省域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再利用联立方程模型检验种业创新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相互作用,并基于各地的要素禀赋分析两者间的作用机理.最后,分区域探讨其差异性.[结果](1)我国各地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9%,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的"单轨驱动".进一步分析种业创新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发现,二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并依靠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双轨驱动".(2)考察各地的要素禀赋发现,从省际特征来看,粮食主销区是发展种业创新的重点区域,良好的科研环境和企业聚集有助于种业创新;从政策配套来看,政策支持到位、基础设施较好的省份,种业创新能力对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加明显.(3)四大区域内种业创新能力都是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推力,不同在于华北和西北地区种业创新能力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东北地区次之.[结论]应推进种业科技自立自强行动,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加强省际间种业创新交流,共同维护粮食安全.

    种业创新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要素禀赋省际特征政策配套

    论乡村振兴中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作用

    吴超
    22,61页

    农业服务化水平提升对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

    童伟伟李玉霖张董敏
    2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中国各地农业服务化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明确农业服务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以期为中国农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以及绿色农业发展提供经验依据.[方法]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和西藏)投入产出表,对各地农业服务化水平进行测算和特征事实分析,进而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异质性分析以及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考察中国农业服务化水平的碳排放效应及其作用途径.[结果](1)总体而言,近年来中国农业服务化水平稳步提升,其主要表现在对交通运输和科学技术服务的大量使用,对信息服务投入的依赖程度也逐渐增强;各地的农业服务投入越来越多地来源于经济发达地区,其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显著提高.(2)农业服务化水平提升能够有效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尤其是农业交通运输服务、农业批发与零售服务投入以及来源于省外的农业服务投入,对农业碳减排具有显著促进作用.(3)农业服务化水平的提升,主要通过土地规模化经营以及缓解农业财政补贴的部分负面环境效应来降低农业碳排放.[结论]中国在促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的同时,应当注重优化农业服务投入结构,鼓励发达地区带头发展农业服务业,充分发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服务化的协同作用等,推动实现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与农业碳排放强度降低的双赢局面.

    农业服务化碳排放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时空特征作用机制

    艺术设计催生乡村振兴新业态新模式

    马婷婷
    36,69页

    中国种植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核算、动态演进与空间溢出

    刘艺李谷成叶锋
    3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种植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促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方法]文章将种植业碳排放与碳汇分别作为非期望与期望产出,运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GML指数模型对2000-2020年中国30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和西藏)的种植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核算与分解,接着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考察其动态演进趋势,最后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结果](1)考察期内中国种植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76%,前沿技术进步年均增长1.97%,技术效率年均下降0.21%;(2)中国种植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核密度曲线由"尖窄型"逐渐变为"宽扁型",省际差距逐步扩大;(3)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种植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财政支持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显著抑制了种植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结构调整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结论]重点关注落后地区和省份的种植业低碳生产与发展,积极倡导地区间与省份间合作,通过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科学合理调整农业财政支持资金投入方向与比重,有效推动种植业低碳转型,促进我国种植业可持续发展.

    种植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核算农用能源碳排放碳汇动态演进空间溢出效应

    中国种植业面源污染的区域差异及其脱钩效应

    冀玄玄姜军松
    4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晰种植业面源污染的区域差异及其脱钩效应,为推动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方法]文章基于等标污染负荷法测算1997-2020年中国31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的种植业面源污染等标负荷强度,并以八大综合经济区作为研究单元,利用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和Tapio脱钩模型等方法全面考察种植业面源污染的区域差异及其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结果](1)中国种植业面源污染等标负荷强度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态势,且空间不平衡特征突出;(2)中国种植业面源污染等标负荷强度的总体差异呈上升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最主要来源,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呈"M"型演变趋势;(3)样本期内中国种植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增长整体呈相对脱钩关系,并表现出由相对脱钩状态向绝对脱钩状态转变的发展趋势,其中,东北和西北经济区处于绝对脱钩状态,其他经济区则呈相对脱钩关系.[结论]既要分区分类采取污染治理措施,也需加强区域面源污染协同治理,以期推进各经济区种植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增长的绝对脱钩,加快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发展.

    种植业面源污染区域差异脱钩效应等标污染负荷法污染治理

    全面推进农业绿色转型的丰富内涵与实现路径

    郑玉雨王德嵘刘文华杨晓梅...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全面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全方位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是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必然要求.[方法]文章围绕全面推进农业绿色转型的主题,聚焦"全面""推进""转型"3个关键词,阐释其丰富内涵,从实践层面探索其实现路径.[结果](1)"全面推进"要明确"全面"的内容,即农业布局、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产手段、农业产业链接、农产品供给、农产品消费的全面绿色转型以及各环节的全面统筹.(2)"绿色转型"要把握"转型"的方向,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发展方向,以农业强国建设为国家战略导向,以满足人民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求为根本目的.(3)"全面推进"要注重"推进"的系统性、整体性,处理好全面推进与重点推进、全面推进与协调好转型速度力度进度、原生性与衍生性3种关系.[结论]"全面推进"的实现路径包括全面加强水土生资源保护、全面开展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系统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全环节保障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创新绿色导向的技术体系与加速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产业化.

    农业绿色转型全面推进内涵路径

    土地托管、绿色技术采纳行为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王宁柯张瑞章胜勇何玉成...
    7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农户参与土地托管如何影响农业生产效率,以及绿色技术采纳行为如何在土地托管和生产效率间起作用,从而对有关土地托管研究的理论给予补充.[方法]文章以河南省305个农户数据为基础,运用DEA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法及中介效应检验研究了土地托管、绿色技术采纳行为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效果.[结果](1)土地托管比未托管农户农业生产效率平均高0.287,土地托管能有效提升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2)绿色技术采纳行为在土地托管对农业生产效率影响中起明显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48.39%;(3)土地托管加剧了农户内部生产效率差异,土地规模和兼业化的差异是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同的主要原因.[结论]政府实施推广、补贴等政策应向土地托管倾斜,提升农户绿色技术采纳意愿,更好地发挥土地托管带动小农户提高效率,保障粮食安全问题,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土地经济土地托管倾向得分匹配绿色技术采纳中介作用农业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