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乡村振兴的新型农民技能素养提升研究

    马龙凤
    161,172页

    宅基地利用风险研究综述与展望

    王兆林李然王涵湛佳宜...
    162-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宅基地盘活利用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的重要举措,识别宅基地利用风险是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前提.为此,文章系统总结宅基地利用风险的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研究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期望为农村宅基地利用风险的研究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基于CiteSpace5.7.R2的文献计量法,该文从宅基地利用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防范全面梳理国内外研究进展.[结果](1)从风险识别看,宅基地利用过程中主要存在农民与集体权益受损的经济风险,社会保障不足与社会矛盾加剧的社会风险,耕地生态退化与生态景观损毁的生态风险,财政收入下滑与制度绩效受损的政治风险.(2)从风险评价看,既有文献主要围绕宅基地利用风险影响机制与风险等级评估展开分析.囿于研究区域、理论方法、指标选取与分析视角等的异质性,风险评价结果存在差异.(3)从风险防范看,宅基地利用风险研究,现已形成相关法律制度、集体组织机制、市场配套机制等多维研究趋势.[结论]未来需重点关注全周期风险识别、多维度风险评价以及多主体风险防范等问题的研究.

    宅基地利用风险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防范CiteSpace5.7.R2

    基于文献计量视角的国内外耕地非农化研究进展:脉络、热点及展望

    刘洪彬王红红潘春玲
    173-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耕地非农化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通过梳理国内外耕地非农化的研究进展,探究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为未来耕地非农化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视角与方向.[方法]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10-2023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耕地非农化领域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从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系统分析国内外耕地非农化研究演进脉络与热点趋势.[结果](1)国外对耕地非农化的研究起步较早(20世纪50年代),与国外相比,国内在该领域研究相对较晚,20世纪90年代学者对此展开研究,国内外耕地非农化研究文章整体上可以划分为稳定发展阶段、波动上升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国内整体发展较为缓慢,国外发文数量明显高于国内;(2)中国的研究学者与机构在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中国是发文量最高的发文国家,其次是美国,国内整体研究力量相对薄弱,机构间的合作有待加强;(3)国际研究主要聚焦于城市扩张、土地利用变化、土地管理、驱动因素等关键词,国内研究主要涉及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城镇化等领域;(4)国际研究主题可分为"耕地转换与耕地保护"和"驱动机制和监测技术",国内研究主题可分为"非农化""驱动机制"和"耕地保护";(5)国际关键词突现频次最高的是farmland conversion,国内关键词出现最早的是经济增长,近年来更加注重粮食安全.[结论]未来国内应加强耕地非农化的相关研究,加强不同地区、机构、人员间的合作,提高科研影响力,为挖掘出新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耕地非农化文献计量可视化研究热点CiteSpace

    高等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研究

    吴永丽
    183,193页

    中国乡村旅游政策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王亚峰
    184-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中国乡村旅游政策文献进行分析,为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方法]文章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对近10年中国乡村旅游政策进行可视化文献分析,系统性剖析乡村旅游政策研究的现状、机构、热点和趋势等.[结果](1)发文量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合作作者之间网络密集度不高,多数作者之间的联系较为独立,个别团队之间网络连接较多.(2)排名前三的机构中2家为科研院所,合作网络较为丰富.排名前十五的机构中,11所是高校,高校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研究前沿集中在"土地流转""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表现出阶段性热点转向.(3)研究热点围绕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休闲农业、产业融合、影响因素、中国、乡土文化、新业态、文旅融合、旅游业、动力机制、旅游发展、角色感知这14个主题开展.(4)研究趋势呈现出由宏观向微观,由学科延伸向学科跨越的发展趋势.[结论]未来的研究中可扩展学科领域范围,如向乡村公共管理、美学、数字化乡村领域等扩展;加强作者和机构之间的合作,如加强国内科研院所与高校的合作及高校之间的合作,尤其是东南部高校与中西部高校之间的合作;深入探索其他研究热点,如乡村青年返乡创业、乡村碳达峰、数字乡村发展等政策热点.

    中国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政策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文献计量分析

    山西省杂粮产业集群发展与竞争力评价分析

    郝志瑞王闰平
    194-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山西省杂粮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竞争力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为山西省杂粮产业差异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基于农业产业集聚发展理论,分别从产业生产规模概况、种类和区域分布、集群发展模式、企业和品牌建设等多方面分析山西省杂粮产业集群发展,并通过区位商、集中系数、优势指数等指标综合评价杂粮竞争力.[结果](1)山西省杂粮生产集群发展态势明显,杂粮种类的区域分布相对集中,发展模式仍以小户经营为主,缺乏杂粮龙头企业,区域品牌发展滞后,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建设不足.(2)2015-2021年山西省杂粮种植优势明显,专业化程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近两年优势开始呈现减弱趋势,表现为规模缩减,效益提升有限.(3)在全国范围内,山西谷子生产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大豆种植优势递减;高粱规模和生产效率均提升较快,发展势头强劲;马铃薯生产规模变化不大,生产效率提升明显.[结论]山西省杂粮产业集群发展整体基础较好,但有减弱趋势,企业和品牌建设严重滞后,需要因地制宜对全省杂粮产业进行科学的区域化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生产科技水平,重点培育杂粮生产和加工龙头企业,完善杂粮生产经营体系,加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建设.

    杂粮产业集群发展发展模式竞争力评价山西省

    健全完善乡村治理法治体制机制研究

    肖益平
    202,215页

    产业集聚与生猪养殖业高质量发展:作用机制与经验证据

    郑瑞强杜鑫睿
    203-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区域资源禀赋与产业生产的高度契合是实现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系统论证产业转移及集聚效应发挥应是其良性互动态势出现的重要驱动.[方法]文章基于中国30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和西藏)面板数据,选择区位基尼系数、产业集聚度、标准差椭圆刻画和分析生猪养殖业生产分布特征和演变,利用全要素生产率评价产业集聚效应,从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市场条件、政策法规、产业基础五方面构建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生猪养殖业产业格局呈现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的集聚特征;全要素生产率数据表明向比较优势地区进行产业集聚对生猪养殖业产业发展呈良性作用;剖析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变迁轨迹及促动因素,发现非农就业、劳动力素质、技术水平、屠宰加工能力对养殖业集聚具有正向影响,本土饲料粮生产、土地供给、往期生猪价格、消费市场、疫病致死率、农民固定资产投资能力、环境规制具有负向影响,各因素在不同区域内的影响方向及程度不同.[结论]多因素促动下生猪养殖业逐渐向非传统产区集聚,结合发展态势研究从构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生猪生产格局、创新粮肉转换技术提高饲喂效率以及完善生猪养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领域给出促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形成机制全要素生产率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秀山县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及振兴路径研究

    岳海凤翁才银闵婕吴思宇...
    216-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乡村地域多功能可持续发展是促进城乡融合、助力乡村转型、实现全面协调振兴的重要前提.[方法]文章基于微观尺度构建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深入研究2020年重庆市秀山县村域的农业生产功能、非农产业发展功能(不含旅游业)、休闲休憩功能、社会保障功能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等5项乡村地域功能强弱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识别乡村地域发展类型.[结果](1)秀山县5项乡村地域功能强弱及其空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农业生产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整体较强,由东北向西南减弱;非农产业发展功能整体较弱,东北弱西南强;休闲休憩功能整体较弱,空间布局没有明显分异特征;生态服务功能整体较强,西北强东南弱.(2)秀山县乡村地域发展类型识别结果为综合发展型1个、欠缺发展型62个、极化发展型193个,未见主导发展型和均衡发展型,未来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为指导思想,以"依强扶弱"为辅助手段,抓住发展重点,明确乡村发展方向,走差异化乡村振兴策略.(3)秀山县虽实现脱贫摘帽,但乡村发展整体处于初级阶段.[结论]秀山县整体经济欠发达,各类功能发展不均衡,尤其非农产业发展功能和休闲休憩功能发展任重而道远,非农产业结构层次低,旅游资源需加大盘活力度,促进将来乡村转型、乡村发展以及乡村振兴.

    乡村地域功能乡村发展类型乡村振兴发展路径重庆市秀山县

    统筹推进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陈铮
    228,2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