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云南淡水渔业种业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

    庄平毕保良赵峰张涛...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充分发挥云南的资源和气候优势,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东南亚,乃至全球渔业发展,提出将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淡水渔业种业南繁基地的战略构想.[方法]文章通过实地考察和历史文献资料研究,综合分析论述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淡水渔业种业南繁基地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和重要意义,在气候条件、种质资源、淡水资源等必备条件方面论证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淡水渔业种业南繁基地不可替代的优势.[结果](1)云南具有优越的气候条件、丰富的特有渔业种质资源、充足的淡水资源,为建设我国淡水渔业种业南繁基地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2)滇南地区日照充足,积温高,鱼类可周年生长,提早性成熟,缩短繁育周期,提高良种选育效率,为快出良种、出优质良种提供了极佳的气候条件.(3)云南是我国淡水渔业种质资源的宝库,分布鱼类达629种,占全国淡水鱼类种类总数的39.93%,居全国各省市之首,其中有大量性状优良的特有物种,开发利用潜力巨大.(4)云南淡水资源蕴藏量丰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国人均的2.3倍,澜沧江下游的西双版纳州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国的4.6倍,但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5.7%,发展渔业是符合大食物观,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因此,云南完全具备建设成为我国淡水渔业种业南繁基地的必备条件.[结论]云南建设成为我国省淡水渔业种业南繁基地是可行和必要的,将服务于云南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优化云南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出的优良品种将支撑我国淡水养殖业升级换代,满足消费者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还可以澜沧江—湄公河下游的中南半岛国家为依托,向全世界提供中国新品种和中国技术方案.

    渔业种质资源气候条件水资源渔业种业云南

    我国耕地"非粮化"整治成效、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陈印军易小燕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基于当前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情况,分析整治成效、面临困难与存在问题,提出耕地"非粮化"整治优化方略,推动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稳妥有序进行.[方法]文章主要采取文献分析和政策文件解读方法.[结果](1)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防止耕地"非粮化"政策,各地启动耕地"非粮化"整治行动,有效抑制耕地"非粮化",扭转耕地面积大幅减少的局面.(2)耕地"非粮化"整治也面临一些困难,出现急于求成,一刀切等问题,经济损失大,矛盾激化;部分地区缺乏系统性,效果不理想;给农民增收与农业增效带来负面影响;一些地方耕地种植管控行为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存在一定的冲突.(3)为推动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稳妥有序进行,建议采取将"耕地非粮化整治"明确为"基本农田非粮化整治"、优化基本农田划分方案,实现"基本农田"名符其实,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切实利益,稳妥有序整改,切忌简单粗暴一砍了之等6项应对措施.[结论]我国耕地"非粮化"整治成效显著,但面临的困难与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应进一步优化耕地"非粮化"整治策略.

    耕地"非粮化"耕地"非粮化"整治耕地保护

    中国乳制品供给安全形势分析

    孙田田何忠伟刘芳刘明仁...
    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奶业振兴背景下,分析当前我国乳制品供给能力提升与奶源自给率下降等问题,是完善乳制品供给安全的重要保障.[方法]文章基于美国农业部、联合国粮农组织、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与《奶业年鉴》等数据,通过分析国内外乳制品生产、消费和贸易格局变化,梳理并分析全球乳制品供需背景下中国乳制品供给安全所面临的挑战.[结果](1)全球原料奶产量增长乏力,国际乳制品供给增长空间有限.(2)我国奶源自给率明显下降,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3)国内乳制品生产与消费结构相对单一,乳制品行业仍具备较大提升空间.(4)乳制品进口贸易对外依赖度加大,进口集中度高,风险分散能力弱.[结论]应确立保障我国乳制品供给安全战略导向,优化产需结构;统筹内外发展,平衡乳制品供给对外依存度;完善市场稳定机制,强化风险防控能力;促进奶业技术进步和绿色发展,缓解资源环境约束问题.

    乳制品供给安全形势分析趋势研判贸易

    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分析

    龙麒任朱雯
    25,35页

    数字金融对农户绿色施药的影响研究——基于信息可得性视角

    张岳王善高陈喜
    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基于农户施药的视角,探讨新兴金融业态——数字金融能否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方法]以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数据为样本,利用IV-Probit模型,在检验数字金融信息效应的基础上,分析数字金融对农户绿色施药的作用效果及机制,并通过分样本回归的方法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1)数字金融发展促进农户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2)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户发挥显著的信息效应,提升了农户信息可得性,进而促进农户绿色施药.(3)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户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促进作用在接受过农业技能培训、金融素养高的群体中更明显,在环境规制强的地区,数字金融对当地农户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促进作用也更强.[结论]未来应进一步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同时提高农户农业生产技能水平与金融素养,地方政府应强化环境规制,充分发挥自身对农业绿色生产的外部约束作用.

    绿色农业数字金融施药行为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信息可得性

    农户绿色施肥行为形成机理研究——基于苹果种植户的微观调研

    张化楠葛颜祥
    3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农户作为化肥施用的主体,其绿色施肥采纳意愿和采纳行为受自身资本禀赋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影响.系统分析农户绿色施肥行为的形成机理对农业领域加快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山东省680份苹果种植户的实地调研微观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资本禀赋、外部环境对农户绿色施肥行为的作用机理.[结果]农户对新型肥料产品和新型施肥技术存在"高意愿、低行动"现象;表征资本禀赋的5个潜在变量均对绿色施肥采纳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影响大小为:社会资本>经济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外部环境对绿色施肥采纳意愿和采纳行为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采纳意愿显著正向影响采纳行为,且在资本禀赋、外部环境与采纳行为间起中介作用.[结论]为鼓励农户的绿色施肥行为,应综合提升农户资本禀赋水平,强化对农户农业生产行为的监管和激励力度,建立健全绿色农业生产的宣传教育体系.

    苹果种植户资本禀赋外部环境绿色施肥结构方程模型

    推进乡村振兴专题思政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白小强
    44,59页

    数字乡村、网络溢出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孙淑惠刘传明陈晓楠
    4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数字乡村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经验依据.[方法]文章基于2014-2020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面板数据,分别利用信息熵指数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识别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网络关联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所识别的非对称空间网络权重,构建时空双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探讨数字乡村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网络溢出效应.[结果](1)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主要分布在长三角、京津冀及珠三角地区,分省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在样本期内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但省份间差异明显.(2)省际之间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联系,已超越地缘意义上的相近,呈现为复杂、多线程的空间网络结构,网络溢出效应较为明显.(3)基于空间关联网络,数字乡村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能显著提高当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对相关联省份具有负向溢出效应.[结论]各地应将数字乡村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适度有序推进自身的数字乡村发展进程;与此同时,重视数字乡村的协调发展,减少因区域发展不平衡而产生的空间负外部性,根据各省域数字乡村发展的空间关联规律,制定差异化的数字乡村发展政策.

    数字乡村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社会网络分析网络溢出空间杜宾模型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环境效应与经济效应分析——基于山东省苹果种植户的调研数据

    陶源赵晓颖刘庆志
    6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绿色农业技术的环境与经济收益核算,对于推进技术应用、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究竟绿色农业技术有没有顺利实现农户的经济目标与社会的环境目标?现有研究诸多争议与困惑.[方法]文章以水肥一体化技术为例,基于山东省649份苹果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借助内生转换模型,从微观层面探讨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结果](1)总体来看,农户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节肥增收的目的.(2)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后,样本农户能够节约化肥施用量11.79%~20.98%,提高农产品收入8.15%~9.07%.(3)不同规模农户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节肥增收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对于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规模户而言,其化肥减量作用强度明显高于小规模农户.与此同时,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只对规模户有明显的农产品增收作用.[结论]注重完善市场流通机制下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使绿色农产品能够获得质量溢价的收益.同时创建有利于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的土地规模条件,获得规模化带来的节肥增收效应.推动外部性内部化补偿制度实施,政府对具有正外部性行为的农户给予补偿.

    绿色农业苹果种植户水肥一体化技术环境效应经济效应

    新型乡村建筑景观及其养老功能设计研究

    吴雪
    70,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