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南大学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南大学

吕新生 王志明

月刊

1005-6947

pw4327400@126.com

0731-84327400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全国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刊物。是集述评、专题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综述、动态与展望,简要论著,临床报道,技术改进与创新,经验与教训,病例报告为一体的普通外科专业学术刊物。办刊宗旨是:传递学术信息,加强相互交流;提高学术水平,促进学科发展;注重临床研究,服务临床实践。是以实用性为主,兼及理论,以面向全国广大从事临床,教学,科研的普通外科工作者为目的,以报道普通外科领域新知识、新技术、临床研究进展及实用性强的临床经验为特色的专业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男性乳腺肉瘤1例及文献复习

    李楠孙瑞美朱科峰李佩瑞...
    1917-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与目的:乳腺肉瘤是一种罕见的乳房恶性肿瘤,而且目前对该病的了解有限.本文中,笔者就1例罕见的男性巨大乳腺肉瘤的诊断及治疗进行报告,并讨论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2022年10月收治的1例男性乳腺肉瘤患者的术前诊断、手术过程及术后治疗进行回顾,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为58岁男性,发现右乳外侧无痛性肿物3个月,于2022年10月4日全麻下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术前病理示:(右乳)肉瘤.术中右腋窝前哨淋巴结快速病理示:(右腋窝前哨淋巴结)查见淋巴结1枚,呈反应性增生.术后病理示:(右乳)软组织肉瘤,结合免疫组化,符合未分化多形性肉瘤;未累及乳头,底切缘未见肿瘤组织;免疫组化:CD68(+);SMA(-);ALK(-);STAT-6(-);EMA(-);MelanA(-);h-caldesmon(-);CK(-);MDM2(-);CDK4(-);S-100(+);SOX10(-);CD117(-);Ki-67(阳性率60%).术后患者拒绝行全身化疗,于2022年11月至12月行局部放疗.患者于2023年3月出现咯血症状,胸部CT示右肺巨大占位,拒绝行介入栓塞治疗,于2023年10月突发大咯血抢救无效死亡.结论:乳腺肉瘤是十分罕见的乳房恶性肿瘤,尤其对于男性来说更为罕见,其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时容易误诊为其他乳腺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该病较乳腺癌治疗手段少、预后差,乳腺肉瘤较少累及淋巴结,多以血行转移为主,早期易发生远处转移;治疗主要依靠手术手段,切缘阴性对于减少复发概率尤为重要.辅助化疗及局部放疗对患者无生存获益,但对减少局部复发具有一定意义.早期的明确诊断及足够范围的手术切除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乳腺肿瘤,男性肉瘤病例报告

    乳腺血管瘤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李海宾罗仲燃邹颖吴彩虹...
    1923-1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与目的:血管瘤病又称为"弥漫性血管瘤",为间叶来源的良性肿瘤,由扩张和相互沟通的血管构成,往往垂直浸润皮肤、皮下组织、肌肉、骨骼等.其中,乳腺血管瘤病较为罕见.本文通过报告1例年轻女性乳腺血管瘤病患者的诊治过程,探讨乳腺血管瘤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收治的1例乳腺血管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诊治过程,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纳入11篇个案报道,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15岁女性,因右侧乳房反复肿痛于2022年4月25日至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乳腺外科就诊.体格检查示双侧乳房不对称,右乳较大,可触及肿物,约11 cm×10 cm×10 cm,皮下囊性感,乳晕区可见皮肤稍呈青紫色.影像学检查(彩超、脏器声学造影、胸肺部CT及MR)考虑临床诊断为巨大囊性病灶伴出血,保守治疗效果较差,随后行右乳切开探查术,免疫组化结果:管腔样结构CD34(血管+)、D2-40(淋巴管+)、ERG(血管+)、CK(-)、CD31(血管+)、Ki-67(阳性指数约1%),诊断为乳腺血管瘤病.随访1年,患者无诉右乳肿痛及复发.结论:乳腺血管瘤病较为罕见,容易造成误诊和过度治疗,其虽属良性病变,但复发率极高,手术完整切除病灶是其标准的治疗方法.因此,通过乳腺超声和MR等相关检查辅助诊断,病理组织学结合免疫组化明确诊断后,行手术完整切除病灶是治疗该疾病的重要策略.

    乳腺肿瘤血管瘤病病例报告

    耳穴压豆治疗肝癌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临床观察

    蔡仕霞周春姣龙璐高倩...
    1930-1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与目的:目前肝癌术后失眠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为安眠药,然而此类药物存在毒副作用与成瘾性问题,尤其对肝功能具有损害作用.因此,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验证耳穴压豆针对术后失眠的应用效果,以期为肝癌术后失眠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疗决策.方法:以60例接受肝癌手术后出现睡眠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耳穴压豆疗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量化分析,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变化;同时采用FACt-HeP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记录疗效情况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PSQI评分均降低,但试验组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总体疗效评价、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耳穴压豆能够明显改善肝癌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推荐临床使用.

    肝肿瘤手术后并发症失眠症耳穴疗法中医护理

    吡非尼酮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与ALOX12通路的关系

    李丹胡军戴鑫杰向康...
    1935-1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与目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术后恢复并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研究显示,吡非尼酮在多种器官中具有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因此,本研究在细胞与动物模型上观察吡非尼酮抗HIRI的作用,并分析其作用与ALOX12通路的关系.方法:用正常肝细胞系构建缺氧/复氧模型,以无处理的正常肝细胞系为对照,观察吡非尼酮预处理对缺氧/复氧肝细胞炎症因子释放以及ALOX12蛋白表达的影响;用小鼠构建HIRI模型,以假手术小鼠为对照,观察吡非尼酮预处理对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肝组织ALOX1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吡非尼酮预处理后,肝细胞由缺氧/复氧引起的各炎症因子释放被明显抑制,且肝细胞中ALOX12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均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吡非尼酮预处理后,由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肝组织损伤与肝功能损伤明显减轻,以及由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肝组织ALOX12蛋白表达上调被明显抑制(均P<0.05).结论:吡非尼酮具有抗HIRI作用,其机制部分可能与下调ALOX12表达有关.

    肝切除术再灌注损伤吡非尼酮花生四烯酸12-脂氧合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