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严律南

月刊

1007-9424

zgpwzz@vip.163.com

028-85422072

610041

成都市武侯区国学巷37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ases and Clinics in General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办,主要刊登普外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临床成果,以及与临床联系紧密的基础研究、实验研究成果与进展,主要设有基础与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经验交流、新术式及新技术介绍、论著摘要、腹部影像、讲座、继续教育问答、综述等栏目,并且根据普外专业特点每期就某一热点问题开设述评、专家论坛等栏目进行重点讨论。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俄罗斯文摘(AJ)、美国化学文摘(CA)以及国内CMB、CMCC、《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不耐受预防及处理措施的研究进展

    叶佩玲袁星竹刘常清李卡...
    1522-1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针对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不耐受现有的防治手段,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胃癌术后肠内营养不耐受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胃癌术后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针对肠内营养不耐受的防治措施涵盖多个方面,包括中医疗法如艾灸和按摩,优化营养制剂配方以提高耐受性,调整肠内营养营养制剂输注方式以减少不良反应,以及肠内营养预适应等多项策略,然而部分措施的效果尚需进一步验证.结论 目前,临床针对肠内营养不耐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有一定成效.未来应加强对肠内营养不耐受风险人群的识别,预防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发生;同时制定科学的肠内营养方案,保证肠内营养实施效果,促进患者预后.

    胃癌营养支持肠内营养营养不耐受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胃癌免疫治疗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刘涛余春燕李桐桐黄翌楚...
    1528-1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有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在胃癌免疫治疗及耐药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胃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检索国内外近年关于TAM在胃癌免疫治疗及耐药方面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远高于其他国家,手术治疗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方式,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已经成为了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方案.TAM是大量存在于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已成为患者个体化治疗中新的治疗靶点和预后指标.随着TAM与恶性肿瘤的关系越来越清晰,TAM有望成为开发新型癌症治疗药物的靶点.然而,有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耐药.最近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显示,针对TAM的治疗在胃癌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结论 TAM的作用机制以及驱动胃癌肿瘤微环境中TAM表型变化的关键因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如何抑制TAM的促瘤作用将为未来的胃癌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胃癌免疫治疗耐药肿瘤免疫微环境

    肠道菌群与术后疼痛的研究进展:机制与临床应用前景

    刘旭升刘鉴霄彭博俞永江...
    1534-1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肠道菌群在围术期的影响因素及其在术后疼痛中的调节机制,旨在为术后疼痛管理提供临床应用参考.方法 系统查阅近年来有关肠道菌群及术后疼痛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麻醉、术前机械性肠道准备、手术应激等因素均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通过其衍生代谢物和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直接或间接调节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并通过激活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从而影响疼痛信号的传导过程.结论 肠道菌群在术后疼痛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明确其在不同类型术后疼痛中的作用,开发基于肠道菌群调节的创新性治疗策略,以提高术后疼痛的管理效果.

    肠道菌群术后疼痛综述

    结直肠腺瘤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兵王士旭刘艺行王朝阳...
    1540-1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风险关联,分析其主要发生机制,以期识别和控制CRA的关键因素,降低CRC的发病率.方法 检索近年来国内外关于CRA发生机制的研究,重点分析炎症、遗传和表观遗传改变、肠道菌群和脂质代谢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对CRA发展的影响,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炎症、遗传和表观遗传改变、肠道菌群和脂质代谢等因素在CRA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这些因素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在不同阶段对CRA的形成和进展产生显著影响,并在预防CRC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结论 多种因素参与了 CRA的发生与发展并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对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干预提供了参考.

    结直肠腺瘤发生机制相关因素综述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24年第31卷目录索引[按栏目先后排列,(期):起页]

    后插1-后插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