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王义

双月刊

1008-3642

0532-85908507 85908508

266071

青岛市宁德路18号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CHSSCD
查看更多>>《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是由中共青岛市委主管、中共青岛市委党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二十多年来,在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和广大作者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先后荣获“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和“第五届山东省优秀期刊” 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基于青岛莱西市的调研

    中共莱西市委党校课题组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农村集体经济的物质支持,但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经营性资产占比较低、负债较重、收入来源渠道狭窄、缺乏人才支持等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必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进行.本文在对莱西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以党建引领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仍然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盘活农村各种资产;要明确乡镇一级党委政府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职能,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的考核和监管;要完善各级财政投入,优化多元投入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机制;要以多业融合、城乡融合思路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经济模式资产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机制探析

    翟年祥唐先路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可以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提供物质基础.基于陕西省蓝田县Y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践的分析表明,积极构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机制可以摆脱改革困境,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使农民更富裕.

    乡村振兴农村集体产权集体经济蓝田县

    公众参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及对协同创新的启示

    赖先进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0-2018年31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公众参与和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关系具有稳健性;公众参与对科技创新影响的区域异质性不显著;相较于对区域应用研究创新的影响,公众参与对基础研究创新的影响更加显著、有效;相较于参加科普活动,公众主动参观科技馆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更加显著,公众参与科技创新的主动性与有效性紧密相关.这一结果表明,构建高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离不开创新主体之外的社会公众参与.应强化社会公众参与,构建多元协同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区域科技治理体系;科技公共服务和科普工作要强化服务导向和顾客导向,创新形式,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区域科技治理效能.

    公众参与科技创新协同治理创新型国家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能力建构

    谢延洵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应用的迅速普及使依托信息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成为可能,网络已成为高校意识形态话语能力建设的重要变量.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能力建构面临着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力不足、信息生成个体化、信息内容碎片化、信息传播去中心化及话语载体融合不充分等现实问题.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能力,亟须落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主体责任、完善阵地保障、创新话语内容、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能力

    法治视域下纪检监察谈话制度的完善

    安仲伟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纪检监察谈话制度必须彰显法治理念.从谈话的内涵演变始,在对纪检监察谈话类型再分类的基础上,以纪检监察谈话制度的价值冲突、内在矛盾、现实模糊为逻辑主线,明晰纪检监察谈话的权力边界与逻辑架构以及谈话、询问、讯问的适用条件,以达致纪检监察谈话政治属性与法治属性的再平衡,据此指导复杂的纪检监察实践.

    规范化类型价值冲突再平衡谈话救济

    地理标志保护的模式与选择

    于浩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上对地理标志的保护以商标法保护模式和专门法保护模式为主,此外还有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模式和商业标志法保护模式.我国目前以商标法保护模式为主.地理标志与商标虽然都具有品质担保功能和识别功能,但二者之间的区别不容忽视.作为公共资源的地理标志的保护,不宜过多地依赖商标法等有关私法.当前几部有关地理标志的部门规章存在层级较低、无法建立普适规定和特别罚则的问题.我国应该加快制定"地理标志法"或抓紧出台"地理标志保护条例".

    地理标志原产地名称反不正当竞争货源标记

    排除合理怀疑制度的道德根基

    陆涵之
    96-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理怀疑"的标准"迷离"导致其无法构建明确的刑事审判事实证明制度,甚至会受到英美法系国家的质疑与批判.旨在为有罪判决裁判者寻求道德慰藉与良心安宁的"排除合理怀疑制度"是个人道德责任的缓释通道.伴随着刑事审判制度的演进,随机选择、责任转移、集体承担、职能否认等道德慰藉模式纷至沓来,其背后的伦理逻辑与心理归因值得研究.当今的我们似乎难以理解祖辈们"仁慈之错"的道德律令,人类在受"趋利避害"本能指引的发展与进化中,急于摘除道德忧虑感这柄"达摩克斯之剑",道德感知能力似有消弭之虞.

    排除合理怀疑有罪判决道德慰藉责任纾解机制

    新发展阶段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选择与方式

    胡小玲朱孟晓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新发展阶段,文化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关联度日益加深,文化的经济发展潜能不断增强,融合发展功能愈发强大.文化的创新发展借助信息技术与数字经济等新型模式,实现了与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新经济模式的跨界融合,赋能新经济业态发展,成为促进新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文化产业创新应以语言文化相关产品为生产要素,实现文化服务供给的平台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形成以文化传达与教育为主的产业组织集群与形态,持续刺激文化产业新需求,带动文化产业供给发展,最终实现文化产业供给与需求有效匹配的生态化反馈机制.

    文化产业创新数字化

    移动音频流行对听觉文化重构的影响

    张翯周海宁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媒介以其受众参与的广泛性、对话的普遍性以及线上传播的虚拟性超越了时空的界限,使媒介的使用者能够任意往来于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进行着以媒介文化生产和传播为中心的数字化生存.随着移动音频的流行、听觉文化的重构,听觉文化通过对以图像媒介为中心的视觉文化独大格局进行纠偏,促使听觉文化得以再次回归.本文以互联网时代移动音频的流行所引发的媒介文化现象以及问题为出发点,考察听觉文化回归的媒介现象表征,对听觉文化回归的表象进行意义的再阐释,并为其建构理论依据,最后指出视觉文化重构的影响因素.

    移动音频听觉文化消费主义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孔、孟、荀学习境界论及其启示

    刘萌王日美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境界可以表现为主体对内在精神价值的追求,也可以外显为对理想学习境界的憧憬,它是对真实存在和意义世界的努力追寻和探索.我国目前对基础教育学习的重视便体现着对理想学习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先秦儒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学习观,孔子学论中对乐学、求道学习境界的探索,孟子学论中对道德修养和学习方法的强调,荀子关于学习过程中对"终乎为圣人"境界的追寻,皆是对理想学习境界的追寻.从孔、孟、荀学习境界论中汲取养分,对我国青少年的培养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理想人格理想社会理想学习态度境界